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均匀实验研究了压力、温度、时间以及CO_2流量对超临界CO_2萃取芝麻油萃取率的影响,得到萃取率拟合方程,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压力32 MPa,温度70℃,时间120 min,CO_2流量160 kg·[(h*kg)~(-1)芝麻],在此工艺条件下的预测萃取率为51.39%,实际萃取率为53.02%。对超临界CO_2萃取所得芝麻油进行检测分析,酸价(0.5 mg·g~(-1))、过氧化值(2.7 mmol·kg~(-1))优于一级芝麻香油质量指标,但水分(0.4 g·100g~(-1))偏高。以经济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为指标,与传统制油方法作简要对比分析,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巴西深海桑托斯盆地盐下储层岩性复杂,油气层中普遍存在不同体积分数的CO_2,地层条件下CO_2为超临界流体,其密度接近于液体,黏度接近于气体,这种特殊的流体性质导致利用测井方法识别油气层中CO_2体积分数极其困难。在分析超临界CO_2流体的物理性质与相态的基础上,研究了桑托斯盆地多个油田盐下CO_2流体在地层温压条件下的测井响应特征,并应用标准化后的中子孔隙度-密度孔隙度回归模型确定了桑托斯盆地超临界CO_2流体体积分数识别图版。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识别图版能够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进行超临界CO_2流体体积分数的半定量计算,与试油结果符合度较高,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与传统分离提取技术相比,具有提纯过程简单、提取率高、选择性好、无溶剂残留以及有效萃取易挥发性物质等优点。综述了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植物源农药提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技术,研究超临界萃取姬松茸酚的最佳工艺.对影响超临界CO2萃取酚类物质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研究,并优选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研究,得到较适宜的萃取工艺条件为:夹带剂为60%乙醇,萃取温度75℃、萃取压力40MPa、CO2流量为20L/h、夹带剂用量120ml.然后再进行了动态萃取与静态萃取的比较,得出先静态萃取1h后再动态萃取1h,萃取率最高,酚类物质的得率达2.431%.超临界流体CO2萃取较优化后的乙醇浸提法姬松茸酚得率高出14%,且夹带剂用量少,萃取时间短,萃取效率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油用牡丹籽油,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牡丹油中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夹带剂及用量条件下对油用牡丹籽油脂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压力35 MPa、CO_2流量为25 g/min、时间2 h、温度40℃的萃取条件下,不同夹带剂使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油用牡丹带壳油脂提取率均有提高,乙酸乙酯提高了16.72%,石油醚提高了6.52%,正己烷提高了12.85%;综合考察3种夹带剂及其用量,乙酸乙酯的提高效果最好,其最佳用量为10%;牡丹油脂肪酸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牡丹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尤以α-亚麻酸的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含量的78.95%。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萃取温度、时间、压力3个因素对苞叶雪莲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率的影响,研究超临界CO_2萃取苞叶雪莲最佳工艺,并对萃取物进行了GC-MS检测及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h、萃取压力26 MPa;通过GC-MS初步鉴定出25种成分,主要成分为二十四烷、二十七烷、香树精、γ-谷甾醇、棕榈酸及亚油酸、亚麻酸等。  相似文献   

7.
考察超临界CO_2萃取当归中阿魏酸的最佳工艺条件、有效物质定量方法及萃取物组成.采用正交试验法,使用乙醇为夹带剂,以收膏率和提取物中阿魏酸含量为目标函数,对药材粒度、夹带剂(乙醇)浓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等当归超临界萃取工艺条件进行研究,GC-MS分析和比较夹带剂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优选出最佳超临界萃取条件是:药材粒度0.30~0.85 mm、夹带剂(乙醇)浓度80%、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60℃-50℃-45℃;纯CO_2超临界萃取物鉴定出 62个组分,使用夹带剂的超临界萃取物鉴定出83个组分,两者有54个相同组分;优选超临界萃取工艺所得的挥发油及阿魏酸提取量较高,使用夹带剂有利于阿魏酸等极性物质的萃取.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林蛙卵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分析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林蛙卵油的主要因素,探讨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CO2流量及水分含量对萃取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萃取得率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得到了最佳萃取工艺: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0h,林蛙卵水分含量应低于10%。  相似文献   

9.
为了建立快速提取检测雷公藤甲素的分析方法,本试验研究了雷公藤根皮、不定根和发状根中雷公藤甲素的超临界CO_2(SFE-CO_2)萃取工艺,并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MS)检测雷公藤甲素含量。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根皮中甲素较适宜条件为:萃取压力48.265 MPa,萃取温度35℃,改性剂正丁醇、静态萃取时间15min及CO_2体积25 mL。超临界CO_2萃取不定根和发状根中甲素较适宜条件为:萃取压力27.580 MPa,萃取温度55℃,改性剂乙醇、静态萃取时间20 min及CO_2体积25 mL。添加回收率为80%~10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7.7%~10.6%。研究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全程分析时间小于1h,与常规溶剂法相比,该方法具有萃取效率高、无污染、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对毛油进行精炼,是一项新的油脂精炼方法。对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精制植物油脂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梯度下,提高萃取过程压力,可以获得更高收率的馏分油;超临界流体萃取可以有效脱除植物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和过氧化产物;外观上看超临界流体萃取具有较高的脱色能力。超临界CO2萃取作为一种新兴“绿色分离技术”,与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在油脂加工中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赵丹  尹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772-4780
在广泛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以及超临界流体的性质、选择原则等进行了介绍,并对超临界流体萃取在烟草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化学工业、环境科学、天然色素的提取和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流体处于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以上的状态称为超临界状态,相应的流体即为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简称SCF)。研究表明,SCF既有与气体相当的高渗透能力和低的黏度,又具有与液体相近的密度和对物质优良的溶解能力,其溶解能力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强,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超临界流体萃取正是利用SCF的这种特性来达到对物质进行分离的目的。与传统的溶剂萃取法相比,超临界流体萃取具有纯度高、产品品质优良等特点,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超临界流体萃取还具有后处理工序简单、无溶剂残留等优点。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常以CO2作为溶媒,因其具…  相似文献   

13.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茶油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以茶油的出油率为指标,考察茶子的粒度、萃取温度、压强及时间对出油率的影响并测定茶油储存期间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分析其产品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茶油的最佳工艺为粒度20目的茶子粉,温度45℃、压强30 Mp下萃取2.5 h,茶油的出油率达97.26%;该工艺下提取的茶油在阴凉避光处储藏18个月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4.
烟末提取物热裂解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提取技术(超临界CO_2萃取、超临界CO_2含夹带剂乙醇萃取和水蒸气蒸馏萃取)对烟末进行提取,研究所得3种烟草提取物在不同温度(50、100、200、300、600、900℃)下的裂解行为,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烟末提取物中致香成分的释放量。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技术和不同裂解温度直接影响裂解产物的类型和相对含量;3种烟草提取物的裂解产物种类随热裂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相同的热裂解温度下,3种烟草提取物的热裂解产物类型存在差异;采用含有乙醇为夹带剂的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提取出的产物不仅种类多,而且在低温下也更易于挥发,适用于电子烟烟液中香精香料的调配需要。  相似文献   

15.
红花超临界提取物的GC-MS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红花超临界CO_2萃取物的化学成分并检测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超临界CO_2提取的红花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滤纸片法检测萃取物对6种常见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从红花萃取物中鉴定了41个化合物,占总萃取物的52.11%。红花超临界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球菌、枯草芽孢菌有抑制作用。[结论]该试验为红花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藏药铺散亚菊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超临界CO_2法萃取铺散亚菊挥发油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结合相对保留指数进行组分分析鉴定,并通过滤纸片扩散法筛选铺散亚菊挥发油对常见13种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从铺散亚菊超临界CO_2萃取物中共分离出127个可识别峰,含量高于0.02%的化学成分为46种,占总萃取物的67.30%。铺散亚菊挥发油对乙型副伤寒沙门菌、产气肠杆菌等11种供试菌表现出抑菌活性。[结论]GC-MS结合保留指数对铺散亚菊超临界CO_2萃取挥发油进行定性分析,使定性结果更为可靠。该研究结果可为铺散亚菊挥发油的抗菌活性研究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蚕蛹油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案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蚕蛹油脂的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温度、压力、CO2流量等参数对油脂萃取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0℃、CO2流量25 kg﹒h^-1为本试验最佳参数组合,油脂萃取率可达81.24%,影响油脂萃取量的主要因素是压力.同时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油样与石油醚萃取油样的品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天然产物分离》2006,4(4):22-27
从战略高度认识开发生物质能产业的重要意义;超临界流体萃取天然产物传质模型;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大黄蒽醌动力学模型;超临界CO2萃取烟草中茄尼醇;艾叶超临界CO2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兔肉腥味物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临界CO_2流体(SFE-CO_2)萃取兔肉腥味物质的条件,确定腥味物质的种类、组成和含量,为兔肉脱腥以及加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对兔肉腥味物质进行萃取,以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定量加入内标物质2,4,6-三甲基吡啶(TMP),通过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对兔肉腥味物质进行分析鉴定。计算气味活度值(OAV),结合气相色谱-嗅闻(GC-O)和感官评价,确定兔肉腥味物质主体成分。【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萃取温度为40℃时,提取率最高达到97.91%,峰面积为1.58×10~9;当萃取时间为4 h时,提取率最高,为97.83%,峰面积为2.42×10~9;萃取压力为25 MPa时,最高提取率为97.78%,峰面积3.78×108。其中,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力不仅影响溶质扩散系数,还影响CO_2流体密度。温度增加时,尽管扩散系数增大,由于CO_2流体密度下降,提取率随之减小。虽然CO_2流体密度在高压下较大,但随着压力增加,可压缩性随之减小,由于扩散系数降低,溶质溶解度下降,因而提取率降低。当萃取时间过长时,一些非挥发性物质被溶出,使得萃取物质总量增加,降低了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比重。根据响应面分析,得出最优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40.67℃、萃取压力25.67 MPa、萃取时间3.13 h,提取率为98.01%。而实际操作时,提取条件修正为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时间3 h,在此条件下提取率为98.11%。通过定量加入内标物质TMP,GC-MS定性定量分析得到兔肉挥发性风味物质5类,包括醛类、酸类、酯类、杂环类化合物和烃类,共计38种风味化合物。其中,酸类((1 394.25±3.45)μg·kg~(-1))酯类((569.26±1.23)μg·kg~(-1))烃类((471.82±1.11)μg·kg~(-1))醛类((168.46±0.97)μg·kg~(-1))杂环类((86.71±0.64)μg·kg~(-1))。通过计算得到兔肉挥发性风味物质中戊醛、己醛、己酸和2-戊基-呋喃的OAV值均大于1,且己酸己醛2-戊基-呋喃戊醛,表明这4种物质对兔肉腥味有重要贡献,而己酸对兔肉腥味的贡献最大。同时,气相色谱-嗅闻(GC-O)分析认为这4种物质均具有不同程度异味,包括肝脏腥味、草腥味、羊膻味和豆腥味等,感官分析表明萃取物有明显兔肉腥味。【结论】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兔肉腥味物质可行,为研究兔肉腥味提供了新的提取方法。其最佳萃取条件为:时间3 h,温度40℃,压力25 MPa。戊醛、己醛、己酸和2-戊基-呋喃初步确定为兔肉腥味的主体成分。  相似文献   

20.
超临界CO2萃取大蒜油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大蒜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2流量对大蒜油萃取率的影响,并对大蒜油产品质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