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猪的一些采食行为对饲料的利用率有着明显的不良影响,采食浪费量可高达总消耗饲料量的10%~15%,一些研究表明,通过科学的饲喂方式和使用合理的饲喂设备可明显减少采食浪费,提高养分消化吸收率,本文就采食行为,饲喂方式和饲喂设备对猪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猪的一些采食行为对饲料的利用率有着明显的不良影响,采食浪费量可高达总消耗饲料量的10%~15%.一些研究表明,通过科学的饲喂方式和使用合理的饲喂设备可明显减少采食浪费,提高养分消化吸收率.本文就采食行为、饲喂方式和饲喂设备对猪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猪的一些采食行为对饲料的利用率有着明显的不良影响,采食浪费量可高达总消耗饲料量的10%~15%。一些研究表明,通过科学的饲喂方式和使用合理的饲喂设备可明显减少采食浪费,提高养分消化吸收率。本文就采食行为、饲喂方式和饲喂设备对猪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饲料原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大幅提高了生猪养殖成本,导致养猪业持续处于深度亏损状态,猪场如何增效降本迫在眉睫。饲料成本约占养猪生产成本的70%,合理的饲喂模式可以减少饲料浪费,节约饲料成本,已成为猪场增效降本的关键。本文从饲喂模式影响猪生长性能、猪的采食行为以及胴体质量等方面,对饲喂模式在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饲料浪费同饲喂方法和猪的行为有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的研究表明,猪玩耍时间的长短和浪费饲料的量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该大学的J.Salak等为弄清饲料浪费的可能原因,研究了两种饲喂方法对猪的采食行为和饲料浪费的影响。他们这项工作的结果发表于该大学的《动物科学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4,(9):135-136
<正>由于猪在采食时常有拱食、前脚跨入饲槽及争斗行为,猪的采食行为和饲喂设备对饲料的浪费量有着明显影响。目前猪用饲喂设备的种类较多,包括自动料箱、干料自动饲喂系统、液态饲喂系统、电子饲喂系统和干湿饲喂器等。基于自动饲喂系统和电子饲喂系统投资大,需要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现  相似文献   

7.
猪用自动饲喂记录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玲 《湖南畜牧兽医》2003,(4):18-18,17
随着养猪业的蓬勃发展,养猪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大多数养猪场来说,通过各种先进的手段和生产工艺,使饲养的猪只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获得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是每个猪场面临的重大问题。猪只的采食行为直接影响其生长和饲料的转化率,为了准确地测定猪只在饲养过程中的饲喂和生长情况,我们研制了猪自动饲喂测定记录系统。该系统采用微电子技术,对被测猪只的日采食量、采食次数、采食时长、采食速度进行测定,并通过对被测猪只的增重量和饲料消耗量的测定,精确计算饲料的转化率以及猪的采食行为。1结构及工作原理表1被测猪日龄日采食量(g)日采…  相似文献   

8.
饲料损失浪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生产运输方面,也有饲喂过程中落地被践踏而难以被猪采食所至的直接损失;还有饲料搭配不合理,采食后营养成分没有被充分消化和吸收而随粪尿排出体外造成的间接浪费;还有管理不当,产生疾病、死亡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9.
1自动料箱鉴于饲喂过程中饲料的大量浪费,饲喂器在外观和结构上作了一定的改进。比较典型的是在饲槽上方增加了料箱,料箱用以存贮饲料,因而改善了原饲槽的缺料状况。同时,料箱的引入也使饲喂得以从间断性分餐方式转变到连续性方式。另外,为防止采食过程中的争抢,还在饲槽中设置了隔板,隔开猪的采食位置及视线。  相似文献   

10.
生长育肥猪采食量大,传统的饲喂方法常会造成猪集中采食,引起争斗和饲料浪费,造成料重比居高,直接影响经济效益。本试验在保育仔猪阶段应用智能化饲喂器取得较好效果的基础上,引进生长育肥猪智能化饲喂器并开展应用试验,验证其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猪业迅猛发展和市场竞争激烈化,如何减少饲料浪费,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猪效益,一直是养猪生产者研究的课题。近年来,全省一些规模养猪较发达的地区,已逐步采用自动干湿饲喂系统,取得了节料降本的良好效果。然而,嘉兴市受长期以千家万户传统养猪模式的影响,规模养猪和现代化设备应用相对滞后,目前还有不少的猪场仍采用传统饲槽或水泥板饲槽人工分餐干料饲喂,造成大量的饲料浪费,导致饲养成本偏高,效益低等问题。为此,我们于2017年4月至6月在洪合生态养殖场采用浙江大学研制的猪用干湿饲喂器与当地猪场现用的水泥板饲槽对生长肥育猪进行了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适合四川省实际的种猪测定饲料配方及适宜的饲喂方式,本试验采用了两因子重复设计,即三种不同营养浓度的饲料、自由采食和定量给食两种饲喂方式,对48头杜长仔猪进行试验,测定猪在30~100千克体重阶段的日增重和耗料指数,并观察不同钙、磷水平对猪四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三种不同营养浓度的饲料和饲喂方式对猪日增重和耗料指数均无显著影响,但营养浓度略低的饲料成本较低.为便于管理,采食方式建议采用定量给食的饲喂方式,对试猪四肢观察结果表明,钙、磷水平最高的一种饲料,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生长过快造成的四肢病症.  相似文献   

13.
颗粒饲料中药物及粗料品质对家兔饲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粗饲料粉碎后与精料混合制成全价颗粒饲料饲喂家兔,可大大减少饲料浪费,明显降低饲养成本.由于颗粒饲料便于饲喂,含水量低,可减缓饲喂过程中的饲料变质,并且可减少家兔采食过程中对其鼻腔的异物性刺激,故被广泛地采用.  相似文献   

14.
饲喂次数对育肥猪与采食有关行为规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不同饲喂次数对育肥猪行为的影响。选择24头长大二元生长肥育母猪(平均初始体重60.01±0.96kg),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栏1头猪。3个处理分别为:①日饲喂2次;②日饲喂3次;③日饲喂4次。采用瞬时记录法,在采食期间观察,试验期为2个月。结果表明:育肥猪采食期间,日饲喂2次比日饲喂3次、4次有更强的采食动机,单次采食概率大,行为规癖较少。  相似文献   

15.
饲喂次数对育肥猪非采食期间行为规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不同饲喂次数对育肥猪行为的影响。选择平均初始体重(60.01±0.96)kg长大二元生长肥育母猪24头,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栏一头猪。3个处理分别为:①日饲喂2次;②日饲喂3次;③日饲喂4次。采用瞬时记录法,在非采食期间观察,试验期为2个月。结果表明:育肥猪在非采食期间,日饲喂2次比日饲喂3次、4次有更强的采食动机,与采食有关行为规癖的发生频率较大。  相似文献   

16.
猪采食规律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猪生产中首先要掌握猪的采食规律,如猪的日采食量、日采食次数、每次采食所需时间等,在此基础上才能准确供给饲料,既使猪充分采食,又能避免饲料浪费,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目前有关猪采  相似文献   

17.
养猪生产中饲料占养猪成本的80%以上,饲料的使用是否合理,能否最大程度地提高饲料报酬,对于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非常重要。大家虽然都懂得这个道理,但在实际生产中对饲料的选择、储存、饲喂以及防止猪霉菌毒素中毒这几方面,总是做的还不到位,做的不够细,往往顾此失彼,导致饲料的浪费,造成经济损失。本文从猪饲料的选择、储存、饲喂及防止猪霉菌毒素中毒这四个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以达到合理地选择饲料品牌,安全地储存。  相似文献   

18.
饲料成本约占养猪总成本的70%~80%,是养猪场最主要的开支。有人认为饲料未被猪采食而洒落属于饲料浪费,被猪采食的饲料不属于浪费。其实不然,猪采食的饲料如果未得到有效转化也是一种浪费,且属于病理性饲料浪费,如猪为了应对疾病引起的免疫应激饲料消耗、寄生虫引起的饲料消耗、死亡猪饲料消耗等。本文就病理性饲料浪费的原因、损失及如何规避病理性饲料浪费进行阐述,以期为养猪企业避免饲料浪费提供一些思路和可操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饲喂频率是指单位时间(1 d)内对饲养动物的饲喂次数,是影响动物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因素。同时,饲喂频率在动物营养物质代谢和氮素利用中也能起到调节作用。因此,探索合适的饲养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缓解饲料浪费,对生猪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有关饲喂频率对猪采食量及氮素利用影响的内容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生产实践选择合理饲养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规模猪场精准营养调控是建立在饲料加工精准管理和猪场精准管理基础之上的,在饲料加工环节从原料质量控制、加工管理以及原料和成品的储运,形成了饲料管理系统。对猪群进行阶段划分,每一阶段实行精准管理和营养调控,进而实现猪群的精准管理。依据猪群状态、饲料营养调控,开展科学饲喂,真正实现猪场的精准营养,这也是未来猪场营养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