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新型变异株正在我国广泛蔓延,给商品肉鸡群和蛋鸡群带来了新的威胁。本研究对一个疑似发生非典型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地方品种雪山草鸡群进行了RT-PCR检测,并对分离的3株毒株进行了基因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引起该鸡群发病的病原是IBDV新型变异株,属于A2dB1基因型;这3个毒株的VP2高变区编码蛋白上含有IBDV变异株的特征性氨基酸,也具有IBDV新型变异株的独特氨基酸。结果提示,我国地方品种鸡群中也有IBDV新型变异株的流行,现有的部分商品化IBDV疫苗已不能有效预防IBDV新型变异株的流行。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研究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IBDV)VP5基因的功能,本研究以RNA干扰载体L4440为骨架,将IBDV VP5基因连入载体中,并将重组载体转入大肠杆菌HT115(DE3),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 IPTG)的诱导下,表达出VP5基因同源dsRNA。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利用基因工程菌合成同源基因dsRNA的方法高效迅速,为后续研究VP5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是引起急性、高度接触性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的病原体。该病毒感染引起的高传染性和免疫抑制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3周龄以下鸡群感染是导致免疫抑制和免疫缺陷时诱发二次感染和对其他病原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IBDV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IBDV编码蛋白功能的认识有助于深入了解IBDV的致病机制,也为IBD的防控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RT-PCR技术从滨州分离株中扩增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VP4基因,将VP4基因插入到pGEX-4T-1载体上构建pGEX-4T-1-VP4,诱导表达并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亲和层析柱纯化得到纯化的重组VP4蛋白。以兔抗鸡IgG为胶体金标记物,以重组IBDV VP4蛋白和羊抗兔IgG为硝酸纤维素膜检测线和质控线的包被物,制备一种能检测IBDV VP4蛋白抗体的胶体金试纸条。结果表明,该试纸条检测IBDV强毒(IBDV BC6/85)免疫的血清检测线显红色,为阳性反应;检测IBDV弱毒(IBDV NB)免疫的血清、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标准阳性血清、禽流感H5和H9标准阳性血清、传染性支气管炎标准阳性血清及0.85%生理盐水检测线不显红色,为阴性反应。该试纸条与建立的ELISA方法相比,敏感度低2个滴度;检测320份临床血清,试纸条与ELISA的符合率达99.38%。提示,该试纸条使用方便、操作简单,10 min内可以用肉眼判断结果,可为区分IBDV的强弱毒提供参考数据,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7,(9):57-61
本研究对临床上患呼吸道感染的病鸡进行病原检测,分离到1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和1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此外还从病鸡肝脏等组织中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对IBDV分离株NN160401的VP1-b、v VP2基因以及IBV分离株GX160421的S1基因分别进行扩增、测序以及序列的相似性比较和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发现,分离株NN160401为基因重排毒株,其VP1-b与HLJ-0504株的序列相似,v VP2则具有IBDV超强毒株特征;分离株GX160421的S1基因序列与广西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属于近年报道的New-typeⅡ,但与其他参考株及疫苗株H120的核苷酸相似性仅为58.8%~67.2%。综合分析表明,该病鸡群为早期感染IBDV造成了机体的免疫抑制,后来继发IBV的感染并伴发了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毒株Gx(超强毒株)、F9(中等毒力毒株)、Gt(弱毒株)遗传背景高度相似,但生物学性状差异显著。为研究不同毒力毒株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细节,本研究将IBDV Gx、F9、Gt毒株的衣壳蛋白VP2基因克隆入pGBKT7载体,分别构建了诱饵载体pGBGxVP2、pGBF9VP2和pGBGtVP2。经Matchmaker Gold Yeast Two-hybrid System验证,结果显示所构建的3个诱饵载体均无自激活作用,对酵母细胞无毒性作用。本研究为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深入研究IBDV与宿主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广东省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场分离了8株传染性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毒株,运用RT-PCR对分离毒株进行了鉴定,测定了8个分离株的ELD50以及其对SPF鸡的致死率。结果表明:这8株分离毒对SPF鸡的致死率均等于或超过60%,属于超强毒。运用RT-PCR方法对分离毒株进行了鉴定并对各毒株VP2基因高变区进行扩增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这8株分离株均为IBDV超强毒株,同时也说明当前在广东省引起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主要毒株类型多为超强毒IBDV。  相似文献   

8.
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Gt株基因组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VP2基因,经EcoR Ⅰ/Sal Ⅰ酶双酶切处理后与经相同酶切处理的pET30a原核表达载体连接,将酶切、PCR及序列鉴定正确的阳性重组子转化E. coli DE3菌,经IPTG诱导,表达的VP2蛋白通过Ni-NTA树脂纯化后,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兔抗血清,并对其进行间接ELISA、IFA和Western blot分析.SDS-PAGE分析表明,在IVFG诱导下成功表达了约为50 kDa的His-VP2融合蛋白;间接ELISA检测制备的兔抗血清效价在1:25 600以上;IFA及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其可特异性结合真核表达的VP2蛋白以及IBDV全病毒.研究结果提示,免抗VP2血清可用于VP2蛋白及病毒的检测,为进一步研究IBDV分子生物学功能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高质量的病毒衣壳蛋白VP2,本研究克隆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超强毒株Gx的VP2基因,并亚克隆至载体pCold-Ⅰ,进而获得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Cold-Ⅰ-GxVP2,在Transetta(DE3)工程菌中优化条件进行IBDV衣壳蛋白VP2的可溶性表达,运用Ni-NTA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两种技术串联的方法进行蛋白纯化,运用单克隆抗体介导的Western blotting技术鉴定纯化蛋白的特异性,免疫SPF鸡鉴定纯化蛋白的免疫活性。结果显示,在冷休克条件下,IBDV衣壳蛋白VP2在Transetta(DE3)工程菌中实现了可溶性表达;通过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VP2,浓度为542 μg/mL;该蛋白不仅能与VP2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反应,还能刺激鸡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本研究在IPTG为1 mmol/L,15℃、120 r/min,诱导时间为24 h的条件下,实现了有免疫活性的IBDV衣壳蛋白VP2的可溶性表达和纯化。高纯度、可溶、具有功能活性的衣壳蛋白的制备,为深入开展IBDV致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突然,传播迅速,死亡曲线旱尖峰式.该病的主要危害足降低机体免疫力,常诱发或继发新城疫、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葡萄球菌病等.  相似文献   

11.
VP4蛋白(viral protein 4)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编码的一种重要非结构蛋白,具有蛋白水解酶活性,剪切多聚蛋白pVP2-VP4-VP3释放出pVP2、VP4、VP3,对病毒蛋白成熟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VP4蛋白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将IBDV VP4基因克隆入pGBKT7,构建诱饵载体pGBGtVP4,自激活试验证明其无自激活活性,对酵母细胞没有毒性。运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鸡胚成纤维细胞(CEF)文库中筛选VP4的互作蛋白,经初筛、测序和回转验证,获得22个候选互作宿主细胞蛋白,为深入研究IBDV VP4与宿主互作的效应和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构建表面展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IBDV)VP2蛋白的细菌样颗粒(bacterium-like particies, BLPs),试验分别克隆VP2基因和乳酸乳球菌肽聚糖锚钩蛋白(protein anchor, PA)基因片段,通过融合PCR技术构建VP2-PA融合基因,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构建重组杆状病毒rBV-VP2-PA,将表达产物与裸露BLPs共孵育,在PA的介导下,构建表面展示IBDV VP2蛋白的细菌样颗粒(BLPs-VP2);依次采用透射电镜观察、SDS-PAGE、Western-blot、间接免疫荧光对BLPs-VP2进行鉴定。结果表明:VP2蛋白获得成功表达并展示于BLPs表面,可与IBD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1 U(2.5×109颗粒)BLPs最大可负载约107μg VP2-PA融合蛋白。说明构建的IBDV VP2蛋白BLPs可用于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新型亚单位疫苗的研发。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淋巴细胞是IBDV的靶细胞,尤其B淋巴细胞是最主要的靶细胞,法氏囊是主要靶器官.……  相似文献   

14.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是一种小的、无囊膜的双股RNA病毒,基因组含A、B两个片段,大片段A(3.2~3.4kb)由两端的非编码区以及两个部分重叠的开放阅读框架(ORF)组成,其中较大的ORE编码一个分子量约为110kDa的多聚蛋白,该多聚蛋白经几步裂解加工后形成VP2、VP3和VP4蛋白,较小的ORF编码一个17kDa的非结构蛋白VP5,基因组小片段B(约2.8kb)编码90kDa的具有多功能酶活性的VP1.  相似文献   

15.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一种高度危害养鸡业的传染病。chMDA5在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s)及激活宿主的天然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chMDA5识别IBDV的分子机制仍然不清楚。本研究用IBDV感染DT40细胞,在IBDV感染的DT40细胞中,chMDA5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chMDA5过表达可以抑制IBDV的复制,并激活IFN-β promoter和Mx promoter活性,chMDA5抑制表达则得到相反的结果;chMDA5激活IFN-β promoter活性主要是通过IRF7通路。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发现gga-miR-142-5p可作用于chMDA5的3'UTR;qRT-PCR和免疫印迹分析表明gga-miR-142-5p可以使chMDA5的蛋白水平表达降低,但mRNA水平没有变化;gga-miR-142-5p可依赖IRF7通路使IFN-β promoter和Mx promoter活性降低,IBDV复制水平升高。本研究表明,gga-miR-142-5p可以作用于chMDA5的3'UTR负调控chMDA5的表达从而影响其下游IFN-β promoter和Mx promoter活性来发挥抗IBDV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高活性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VP2蛋白的重组蛋白,本试验对IBDV VP2蛋白基因与能进行自我组装的幽门螺杆菌(Hp)铁蛋白基因进行融合PCR扩增,获得其融合基因。根据成熟VP2蛋白基因cDNA序列和Hp铁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设计合成2对引物,应用融合PCR技术扩增获得融合基因片段VP2-Fe。将目的基因克隆至pMD18-T载体筛选阳性重组克隆质粒,然后将目的基因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PICZaC后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筛选获得阳性表达质粒。结果显示,通过两轮PCR扩增出长度为1 824 bp的融合基因VP2-Fe,亚克隆至pMD18-T载体,测序结果显示,融合基因无任何碱基的突变,筛选的阳性质粒命名为pMD-VP2-Fe。双酶切回收目的基因大小为1 824 bp,亚克隆至pPICZaC,PCR和双酶切鉴定出现预期大小的片段,将获得的阳性表达质粒命名为pPICZaC-VP2-Fe。本研究为后期利用真核表达载体获得其融合重组蛋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高活性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VP2蛋白的重组蛋白,本试验对IBDV VP2蛋白基因与能进行自我组装的幽门螺杆菌(Hp)铁蛋白基因进行融合PCR扩增,获得其融合基因。根据成熟VP2蛋白基因cDNA序列和Hp铁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设计合成2对引物,应用融合PCR技术扩增获得融合基因片段VP2-Fe。将目的基因克隆至pMD18-T载体筛选阳性重组克隆质粒,然后将目的基因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PICZaC后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筛选获得阳性表达质粒。结果显示,通过两轮PCR扩增出长度为1 824 bp的融合基因VP2-Fe,亚克隆至pMD18-T载体,测序结果显示,融合基因无任何碱基的突变,筛选的阳性质粒命名为pMD-VP2-Fe。双酶切回收目的基因大小为1 824 bp,亚克隆至pPICZaC,PCR和双酶切鉴定出现预期大小的片段,将获得的阳性表达质粒命名为pPICZaC-VP2-Fe。本研究为后期利用真核表达载体获得其融合重组蛋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主要侵害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该病毒进入机体后会破坏宿主的免疫系统特别是体液免疫,造成免疫抑制,使鸡的抵抗力以及疫苗免疫效果下降,造成免疫失败,增加多种疾病的易感性,是严重危害养殖业的疾病之一[2]。2015年11月广西某后备种鸡群暴发IBD,现就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鸡的一种烈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1]。IBD主要发生于3~10周龄雏鸡和育成鸡,并具有发病突然、发病率高、病程短、死亡率高等特点,且可引起鸡体免疫抑制,导致免疫失败,容易造成其它疫病的并发或继发等[2],是现代化集约化养鸡场的常见传染病,给我国养鸡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出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较好的理想免疫毒株,试验对6种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活疫苗中等毒力毒株(IBDV-CE、IBDV-M65、IBDV-V877、IBDV-NF8、IBDV-L、IBDV-B87)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的6个毒种分离繁殖后,分别接种SPF鸡胚测定其对鸡胚的毒力和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再分别接种雏鸡测定毒株的安全性、对鸡新城疫病毒的免疫抑制性和免疫原性。结果表明:接种IBDV-CE株、IBDV-M65株的雏鸡法氏囊出现萎缩,接种IBDV-NF8株的雏鸡法氏囊稍萎缩,接种IBDV-L株的雏鸡出现肾脏出血,接种IBDV-B87株和IBDV-V877株的雏鸡法氏囊及肌肉组织无异常变化;6种毒株对鸡新城疫的免疫效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