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利军 《中国稻米》2022,28(5):14-19
节水抗旱稻(Water-saving and drought-resistance rice,WDR)是指既具有水稻高产优质特性,又具有旱稻节水抗旱特性的一种新的栽培稻类型(NY/T 2862-2015),是在水稻科技进步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整合现代优良水稻与旱稻品种的优良特性而成。节水抗旱稻的节水、抗旱和耐直播能力较强,可采用“旱直播旱管”的绿色栽培模式,可在水田不淹水栽培,大幅度节约灌溉用水,减少面源污染和甲烷排放,也可在旱地或山坡地种植,拓展水稻种植空间。本文简要介绍了节水抗旱稻的概念、特点以及培育与改良策略,表列了团队育成审定的23个节水抗旱稻品种及各自主要特点及适种区域,对节水抗旱稻的产业发展目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节水抗旱稻是既具有水稻的高产优质特性、又具有旱稻的节水抗旱特性的一种新的水稻品种类型。自2010年以来,节水抗旱稻在国内推广迅速,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资源节约利用做出了积极贡献。考察了节水抗旱稻在湖南常德的推广状况,对未来推广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就进一步促进节水抗旱稻在湖南的推广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节水抗旱稻在江西的试验示范及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水抗旱稻是同时具有水稻高产优质特性和旱稻节水抗旱特性的一种新型栽培稻品种类型,从2014年开始引入江西种植,面积由2016年的1 330 hm~2增至2017年的13 300 hm~2,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同时为江西省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就节水抗旱稻在安徽利辛县和寿县的推广种植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合节水抗旱稻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促进节水抗旱稻的推广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节水抗旱稻组合旱优73在不同灌溉条件下产量形成特点及其根系形态生理的变化情况.[方法]以节水抗旱稻旱优73和高产水稻H优518为材料,通过根管试验设置三种水分处理(常规灌溉、轻度水分胁迫、重度水分胁迫),调查株高、分蘖、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以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性状之间的关系,探究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对旱优7...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节水抗旱稻品种在节水灌溉条件下的产量优势与生理基础,以新培育的节水抗旱稻品种沪优2号为材料,以高产杂交稻内5优8015为对照,设置2种灌溉模式(常规灌溉与节水灌溉),研究了2种灌溉模式下沪优2号和内5优8015的种植表现。结果表明,在常规灌溉下,供试品种产量无显著性差异,产量均高于9 t/hm~2;与常规灌溉相比,节水灌溉显著降低了对照品种的产量,降幅达到27.4%,而对节水抗旱稻品种产量影响较小。节水抗旱稻品种在节水灌溉下保持较高的产量,主要得益于其具有较强的分蘖能力,较高的分蘖成穗率、每穗粒数和结实率,齐穗期有较大的根系生物量以及较深的根系分布,且复水后有较高的根系氧化力。  相似文献   

7.
绿旱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利用水稻6527通过人工浸胚法产生后代选育而成的籼型常规旱稻新品种。尤溪县引进作单季旱稻种植,表现高产、优质、抗旱节水、适应性广、省工易种植等特点。总结了绿旱1号在尤溪县作单季旱稻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基于全国范围内75个节水抗旱稻种子经销商和典型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对当前节水抗旱稻的推广销售情况以及在推广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1990年以来 ,对水稻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讨 ,利用负压计测定土壤水势和土壤干量法测定土壤的含水量 ,初步掌握了水稻对水分较为敏感的生育期。既 :有效分蘖期、抽穗前 2 0d、抽穗期、抽穗后 2 0d是水稻对水分较为敏感的时期 ,并且测定各期土壤水势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以此为指标进行节水栽培技术探讨。同时研究以湿润灌溉、秧苗旱育和旱稻品种利用为中心形成水稻节水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结果 ,水稻节水达 30 %以上 ,旱稻用水仅为水稻用水的 5%~ 7% ,具有明显的节水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安徽沿淮地区气候特点,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宜沿淮地区旱种旱管栽培,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的旱稻品种5个,节水耐旱型水稻品种7个;明确了沿淮地区以旱优73为代表的杂交旱稻的丰产节水栽培技术:播种期6月5-12日,播种量2.0 kg/667 m~2左右,氮肥用量10~14 kg/667 m~2;在施肥过程中适当降低基蘖肥用量、增施穗粒肥,基、蘖、穗肥比例以4∶4∶2较好。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的旱稻研究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年研究课题和取得的科研成果两方面回顾了吉林省旱稻研究的历史过程;客观地分析了旱稻研究的现状,从承担国家旱稻品种试验到旱稻栽培和新品种选育研究,并介绍了旱稻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种植旱稻是实现节水农业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领域和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2.
膜下滴灌水稻是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创的一种"节水、高产、优质、绿色和安全"的水稻种植技术。该技术把工程节水和农艺措施进行有机结合,不但减少了育秧、插秧、人工施肥等环节,实现了水稻旱作铺管、铺膜、精量播种作业一次完成,而且解决了传统水稻种植化肥、农药和温室气体污染的难题,开创了省时、省力、省钱、产量高、效益好的绿色环保种稻的新路子,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浅谈旱稻节水、高效生产管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旱缺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农业干旱缺水情况严重。干旱缺水影响了农业的稳步发展和粮食安全。培育抗旱的栽培稻品种,发展水稻旱作,不但节约水资源,而且有利干增产稳产,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本文介绍了直播种植旱稻和“水插旱管”的技术要点,介绍了在旱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杂交节水抗旱稻沪优2号在衢州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沪优2号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选育的三系杂交节水抗旱稻组合,在浙江衢州多地试种表现出抗旱、省肥、早熟、高产、优质等特点。本文总结了该组合在衢州的种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节水抗旱稻组合旱优73在不同灌溉条件下产量形成特点及其根系形态生理的变化情况。方法 以节水抗旱稻旱优73和高产水稻H优518为材料,通过根管试验设置三种水分处理(常规灌溉、轻度水分胁迫、重度水分胁迫),调查株高、分蘖、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以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性状之间的关系,探究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对旱优73和H优518产量形成和根系形态生理的影响及其差异。结果 两年的重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相比,在轻度水分胁迫下,旱优73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无显著变化,H优518的产量在两年内平均减少了25.6%,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也显著降低;在重度水分胁迫下,两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显著降低,其中,旱优73的产量两年内平均减少了28.8%,H优518产量减少了46.1%。与常  相似文献   

16.
旱稻病虫草鼠发生与防治技术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况干旱缺水是我国水稻生产面临的最大威胁 ,也是制约我国稻作面积扩大和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旱稻是一种抗旱性极强的栽培稻类型 ,可在节约70%用水的情况下取得与栽培稻相似的产量 ,应用旱稻实现水稻旱作对于节约水资源、增加粮食产量、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试验表明 :旱稻适合在干旱条件及无灌溉设施的靠天田、坡耕地上种植 ,由于旱稻的根系长且发达 ,保土效果良好 ,旱稻种植地块的土壤侵蚀与全园植草地块土壤侵蚀量相近 ,其单位面积流失量仅为67.77t/km2 ,比无植被覆盖的幼林果园地减少75.8%。…  相似文献   

17.
水稻全程节水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0年以来,对水稻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讨,利用负压计测定土壤水势和土壤干量法测定土壤的含水量。初步掌握了水稻对水分较为敏感的生育期。即;有效分蘖期、抽穗前20d、抽穗期、抽穗后20d是水稻对水分较为敏感的时期,并且测定各期土壤水势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此为指标进行了节水栽培技术探讨。同时研究以湿润灌溉、秧苗旱育和旱稻品种利用为中心形成节水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结果:水稻节水达30%以上,早稻用水仅为水稻用水的5%-7%,具有明显的节水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对水稻和旱稻根系生长及水分吸收的影响,采用水培供应不同形态氮素(铵态氮、硝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混合)的方法培养水稻和旱稻,并对水稻和旱稻的根系形态进行了扫描分析;同时,通过测定根系伤流液和采用HgCl2抑制水通道蛋白活性的方法,比较了水稻和旱稻根系对不同氮素形态响应的差异。 铵态氮营养水稻(或旱稻)的根干质量明显低于硝态氮营养水稻(或旱稻),但单位根表面积的水分吸收与根系伤流液量比硝态氮营养高;3种形态氮素营养水稻(或旱稻)运输水分的主要方式均是水通道蛋白的跨膜运输途径,但铵态氮营养水稻(或旱稻)的根系通过水通道蛋白跨膜运输途径运输水分的能力明显高于硝态氮营养水稻(或旱稻);与水稻相比,旱稻对硝态氮营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节水抗旱稻新品种旱优73在江西的种植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优73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和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沪旱7A与旱恢3号配组选育而成的籼型杂交节水抗旱稻新品种,2014年通过安徽省审定。本文介绍了该品种在江西省15个试验点的种植表现,以期为旱优73在江西省的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略论我国旱稻的生产及发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一、我国旱稻生产的历史回顾1.历史悠久 ,基础扎实我国是水稻的发祥地之一 ,也是旱稻栽培的故乡。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中 (第60页 )就已将稻作分为水稻篇与旱稻篇并列记载 ,并详细地描述了各自的栽培技术。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编著的《礼记》和管仲编著的《管子》中也有陆稻的称谓 ,说明我国在那个时代之前就已广泛种植旱稻了。到了20世纪30年代 ,农民不仅能从自然稻谷中择优选择种子 ,大面积种植 ,而且已经能够注意到品种的异地引种和对品种的改良选育了。1938年 ,河北抚宁县农民赵静山就从辽宁安东县引入旱稻并经过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