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病害日趋严重,养殖效益不稳定,以桃拉病毒病、红体病和白斑病等为主的对虾流行病的爆发和流行已经成为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制约因素。南美白对虾病害的防控是近年来国家虾产业体系的焦点之一。如今。南美白对虾生物防控技术在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连云港对虾综合试验站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下取得了初步成效。经江苏省连云港市养殖试验,对虾养殖成功率超过90%,养殖产量提高15%。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南美白对虾病害日趋严重,养殖效益不稳定,以桃拉病毒病、红体病和白斑病等为主的对虾流行病的暴发已经成为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制约因素。南美白对虾病害的防控是近年来国家虾产业体系的重点任务之一。连云港市对虾综合试验站根据国家虾产业体系的有关要求,吸取别人的经验[1,2],在试验示范基地开展了多项生物防控南美白对虾病害试验[3,5-7],本文主要介绍内容是在南美白对虾混养池塘内投放不同规格的黄金鲫苗种,对池塘的养殖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南美白对虾又称凡纳滨对虾,与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并列为世界养殖产量较高的三大优良虾种,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在国内多个省份普遍展开的同时,病害也多有发生。在南美白对虾越来越难养的情况下,连云港市对虾综合试验站在试验示范基地,吸取别人的经验[1],先后开展了多项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示范[2,4,5],设置平行隔离网和设置"U"型隔离网分别混养南美白对虾与鲤鱼、黄金鲫,利用生物防控原理有效的控制了对虾的病害,增加了南美白对虾的产量和品质,本文主要介绍两种不同隔离网模式对鱼虾混养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南美白对虾与罗非鱼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由于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不断增加,池塘老化、种质退化和养殖病害的猖獗,造成虾池养殖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养殖风险不断增大,大部分养虾户出现亏损,严重影响我省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进行了南美白对虾与罗非鱼混养试验,结果表明:混养能够增强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阻断虾病的蔓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南美白对虾与罗非鱼混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欧宗东 《渔业现代化》2005,(3):25-26,28
南美白对虾在海南推广养殖已有七八年,近两年来海南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养殖风险不断增大,大部分养虾业出现亏损。主要因素是对虾养殖池塘老化,种质退化,近海的富营养化和养殖病害的猖獗,严重影响我省对虾养殖业的发展。笔者进行了南美白对虾与罗非鱼混养的试验,结果表明,混养可以增强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阻断虾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6.
我国当今养殖规模最大的对虾品种是南美白对虾.南美白对虾养殖业最近几年遭遇的病害形势越来越严峻。对虾养殖产业的命运会如何演变?最近,《海洋与渔业》记者与广东省湛江市养殖研究会会长林继辉做了探讨。林继辉认为,“假如没病害,虾产业可能惨过罗非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虾、环境及病原体之间的关系变化较复杂,生产中对虾病害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发病率逐年上升,给养虾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成了当前影响对虾养殖业的一大灾害。现将南美白对虾疾病暴发的特点、原因、综合防治措施及常见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广西的对虾养殖快速发展,养殖面积在大幅增加,南美白对虾养殖超常规发展,有超过斑节对虾养殖的趋势,新的养殖模式如工厂化养殖、高位池养殖快速推广,单位面积产量屡创新高等。做好对虾病害防治工作、保证养成收获是广大养殖户的迫切心愿。现就我们在养殖实践及技术服务中遇到的对虾常见病害及防治经验措施介绍如下:一、病害发生简述去年广西对虾养殖中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原虫性疾病等均有发生,如白斑病、红体病、丝状细菌病、黄鳃、黑鳃、纤毛虫、夜光虫、软壳等。其中以南美白对虾红体病表现尤其突出。对虾发病时间早…  相似文献   

9.
南美蓝对虾和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美蓝对虾 ( Penaeus stylirostris)原产于拉丁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 ,它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盐度范围广、人工繁殖较南美白对虾容易、抗病毒能力较强 ,易于集约化饲养等优点。 2 0 0 1年 4~ 5月 ,福建省漳州市出现了大规模的南美白对虾流行性虾病 ,其中海水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发病率达60 %以上 ,兑淡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发病率也在30 %以上 ,严重制约对虾养殖业的发展。为了探索南美蓝对虾的兑淡养殖技术 ,我场于今年 6月 5日开始进行南美蓝对虾和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 ,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平均单产为 2 34kg/1 0 0 0 m2。一、池塘条件利用…  相似文献   

10.
鱼虾混养实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病害也随之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大.南美白对虾是海水、半咸水和纯淡水均能集约化养殖的优良对虾品种,特别是在内陆半咸水和纯淡水的池塘养殖中得到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开等 《科学养鱼》2014,(3):13-17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病害频发、排塘率高,导致养殖成功率低,亏本养殖户不计其数。如何防止病害再次发生成为养虾业面临的一个挑战。目前,养殖户大多尝试混养来预防病害,有草鱼与南美白对虾、革胡子鲶与南美白对虾、河豚鱼与南美白对虾混养等,大多获得成功。国家虾产业首席科学家何建国称之为生物防控模式,并认为这是一种有效的防病手段。鉴于此,我们采访了相关人士,见仁见智,希望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借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养殖方式。  相似文献   

12.
南美白对虾高产稳产的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随着对虾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有的养殖成功率很高,也有的却不高,究其原因虾病是制约着对虾养殖业的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就南美白对虾防病以达到稳产高产养殖技术几点体会进行总结,以供广大虾农在生产实践中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对虾病害种类逐年增多,其中尤以对虾病毒性疾病造成的损失和后果最为严重,由于对虾病毒病病原具有较强的传染和传播特点,虾池一旦发病,极易导致对虾养殖失败,打击养殖户的积极性。中华鳖属于肉食类动物,在饥饿条件下,会吞吃病弱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断虾病传播,达到防控虾病的目的。目前,唐山市丰南区南美白对虾与草鱼、鲤鱼混养模式较多,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防病效果,但是由于草鱼和鲤鱼的价  相似文献   

14.
随着南美自对虾淡水养殖技术的成熟,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面积逐年扩大.但近几年,虾苗的放苗密度逐年大幅提高,造成对虾病害频发.这给虾农带来很大损失.为预防白对虾病毒病的发生,提高池塘养殖的综合效益,2009年,我们进行了南美白对虾与草鱼混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斑节对虾等养殖品种的病害问题未能根本获得解决,广大养虾人急于寻找新的出路,而南美白对虾的种苗生产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养成技术、养殖特性逐步被掌握,养殖南美白对虾在不少地方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2000年我省对虾养殖产量和单产创历史记录,南美白对是可谓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6.
2004年上海南美白对虾养殖业遭受到了毁灭性的病害冲击。仅6~9月,青浦、松江、奉贤等地南美白对虾的发病面积近10000亩,损失数千万元,近1/3的养殖户颗粒无收:浙江沿海的一些地区在去年的6月份,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发病面积就超过3万亩。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事实表明,南美白对虾病害的流行已对该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率文对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南美自对虾病害流行的特点进行剀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南美白对虾原产于太平洋西海岸至墨西哥湾中部,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养殖产量最高的3大优良虾种(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之一。1994年我国取得了南美白对虾人工育苗、养成试验成功,随后陆续完成了南美白对虾育苗和养殖的一系列技术工作,并在我国南方进行规模养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发展到2006年我国南北方都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18.
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美白对虾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养殖产量最高的3大优良对虾品种之一,也是淡水养殖四虾品种(青虾、罗氏沼虾、克氏原螯虾、南美白对虾)之一。近几年随着南美白对虾在纯淡水引进养殖后,养殖面积逐年增大,集约化经营规模不断推进,病害发生程度越来越严重,病害种类也越来越多,给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严重的可造成大批的死亡。  相似文献   

19.
郭清剑 《水产养殖》2010,31(7):32-33
<正>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俗称沙虾、泥虾,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台湾和广东、广西沿海,其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对低盐、高水温和低溶氧有较强的忍耐能力,离水后也可较长时间存活,适于活虾上市。近几年来,由于南美白对虾病害的频繁爆发,给养殖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致使养殖业者迫切需要寻找抗病力强的新品种。因此不少养殖业者开展刀额新对虾淡水养殖,  相似文献   

20.
随着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种质质量下降、养殖水体污染及养殖技术落后等问题的出现,制约了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笔者调查海南省南美白对虾养成过程中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记录各种疾病的病原、发病症状及防治技术等,并研讨南美白对虾、水体、病原菌三者之间的影响关系,确定致病机理。调查发现,病害的发生与对虾体质下降和养殖水体的恶化程度有直接与间接关系,而病害防治的基本要求是增强对虾体质,促进养殖环境的物质转换和物质能量流动,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和减少有害物质的长期积累,从而减少病害发生,提高养成率和生产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