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牲畜“猝死症”的病原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对从四川19个县市送检的178份牛、猪、羊“猝死症”病料进行了细菌学、病毒学、毒物学检验,对发病区域土壤与饲料含硒量也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细菌感染是四川牛、猪、羊“猝死症”的主要病因。在分离的病原菌中:魏氏梭菌占57.9%;溶血酸菌占10%;溶组织梭菌占10%;巴氏杆菌占32%。病毒学检验结果为阴性。对送检的胃内容物及抗凝全血进行氢氰酸、氟乙酰胺、DDT及六六六检测后,仅1份胃内容物的氟乙  相似文献   

2.
旨在探究甘肃省牛和羊产气荚膜梭菌的流行情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对采集自甘肃省不同地区的229份牛、羊源肛拭子进行了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到的产气荚膜梭菌菌株进行毒素基因检测、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及四环素耐药菌株的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29份样品中分离到53株A型产气荚膜梭菌,分离率达23.1%...  相似文献   

3.
牛猝死症病原分离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6年10月至1997年5月,在陕西合阳,麟游,洛南、汉鸡,凤县疑似牛猝死症疫区采集到14份猝死的牛病料。经厌氧增减和细菌学检查,在12份病料中分离到21株疑似魏氏梭菌。  相似文献   

4.
正氢氰酸中毒是由于家畜采食了含有大量氰苷配糖体的植物,胃内在酶的水解作用下,产生了游离的氢氰酸,从而导致发生呼吸困难为特征的一种中毒病。猪、牛、羊等均可发生。笔者在兽医门诊治疗工作中,共计收治氢氰酸中毒的病例42例(其中牛9例,羊17例,猪16例),除1例牛和羊死亡,1例猪屠宰外,其余全部治愈。现报道  相似文献   

5.
牛、羊前胃的内容物是未经消化的饲料,含有较高的生物蛋白质,经处理后,是一种喂猪的好饲料。其产量约占屠宰牛羊体重的10%左右。一座中小型肉类加工厂年产20万斤左右。辽宁省巴林右旗食品公司养猪场职工用“中曲发酵”方法除去内容物的臭味,猪很爱吃,又容易消化。据化验,牛、羊前胃的内容物和发酵后饲料的化学成分如下:  相似文献   

6.
通过家畜“猝死症”发病地区全血硒值的测定试验、硒值与全血谷胱甘肽过化物活性相关性试验以及硒对牛接种魏氏梭菌多联浓缩菌苗后抗体水平影响试验,证实剧本 是导致家畜因魏氏梭菌肠毒血症而发生急性死亡的诱因。从而解释了为什么“猝死症”多发生于严重硒区,且发病庞、死亡率较高。本研究结果为缺硒地区综合防制该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家畜猝死症病因探讨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家畜猝死症70年代在我市就有零星发生,近几年来迅速蔓延流行,已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自1994年以来,作者采取定点调查、全面普查、细菌学培养分离鉴定、毒物薄层层析法检验,基本查清了我市家畜猝死症流行规律和致病原因。牛羊猝死多为魏氏梭菌病所致,中、小猪猝死多为链球菌病和猪水肿病,牛羊猪都有发生氟乙酰胺中毒而猝死的。  相似文献   

8.
黄牛缺硒与猝死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硒缺乏症可使骨骼肌、心肌及肝脏发生变质性病变,可侵害多种畜禽,尤以牛、绵羊、山羊、猪 及鸡较多见。严重缺硒病例可引起心猝死。我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四川以及贵州、云南等10多个省区,普遍低硒。在这些地区,畜禽缺硒症较多见,甚至引起畜禽大批死亡。北方大型养鸡场常把硒作为饲料添加剂的一种成分,以补充硒的不  相似文献   

9.
肉牛氟乙酰胺中毒是由氟乙酰胺(FCH_2CONH_2)侵入机体引起的一种中毒性疾病,据我们课题组调查所知,我国近几年来为灭鼠普遍应用氟乙酰胺,由于鼠药保管不当污染饲草、饲料或误食氟乙酰胺,更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为了牟取暴利,人为地投氟乙酰胺,造成不少牛发生氟乙酰胺中毒的事件,因损害心脏与神经系统而发生猝死。 近年来,我国的安徽、河北、山东、吉林等省牛“猝死症”有爆发趋势,据课题组实际调研可  相似文献   

10.
牛猝死症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猝死症又名猝死综合症、暴死症、猝死症,是一种发病急、病程短、病死率极高的疾病。吉林省碎死症的疫情,自1992年发生以来不断扩大蔓延,已成为严重危害养牛业的第一号疫病,到1996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8个市(州)的29个县(市、区),218个乡(镇)有过丰猝死病的发生,累计死亡黄牛10678头;除黄牛发生外,吉林省还有极少数的鹿、羊、猪、马发生。现已查明,吉林省牛猝死症的主要病原是A型魏氏梭菌,而且,弗氏柠檬酸杆菌、绿脓假单胞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在牛猝死中也能起一定的协同作用;牛冠状病毒、粘膜病…  相似文献   

11.
张家峥 《养猪》2005,(6):52-52
在河南省重点疫区共调查13个地(市)的272个行政村,存栏猪70447头.发病2562头,发病率为3.64%,死亡2070头,致死率为80.80%。主要发生于刚断奶仔猪,病程极短(数分钟至几小时),常无前驱症状突然死亡,故通称“猝死症”。在1头份病料中分离出产气荚膜梭菌.24104头份.占83.9%。对其中20份病料进行血清学鉴定,全部为A型。实验室可根椐涂片有较多产气荚膜梭菌:肠内容物毒素致死小白鼠;“泡沫肝”试验阳性;  相似文献   

12.
正梭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是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并能形成荚膜和芽孢,对环境和消毒药抵抗力很强,能引起猪、牛、羊、兔、禽的坏死性肠炎和猝死症,发生在猪身上的主要是魏氏梭菌,该菌属于厌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外毒素,因产生的毒素不同,将魏氏梭菌分成五个型。对猪主要引起初生仔猪红痢、大猪肠鼓气、猝死症。1主要症状1.1仔猪红痢主要发生在1~3日龄的哺乳仔猪,多数猪场  相似文献   

13.
2012年8月份,陕西某牛场发生牛魏氏梭菌病,从病死牛肝脏、脾脏分离得到1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牛魏氏梭菌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一种各年龄牛均易感染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是牛的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俗称“牛猝死症”。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我市发生部分黄牛猝死病例,一般不表现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来不及治疗,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呈散发或局部地区流行。据不完全统计,我市黄牛猝死病例每年约有300头。从临床症状及化验室检验情况看,大部分病例与牛巴氏杆菌、魏氏梭菌以及缺硒有关联。根据上述情况,为防治黄牛猝死病,减少养牛户的经济损失,保障养牛业健康发展,我市自2000年以来在部分乡镇、村社试验推广了黄牛猝死症综合防治技术,其主要内容是普遍注射牛巴氏杆菌疫苗、魏氏梭菌疫苗或牛巴氏杆菌-魏氏梭菌二联苗,同时注射硒-VE制剂。1主要技术应用1.1免疫注射多年的实践已证…  相似文献   

15.
1990年以来 ,豫东、豫南、皖西地区散发一种以牛、羊、猪突然发病、急性死亡为主要特征的疫症。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 ,发病时多呈急性经过 ,当地群众称之为“猝死症”。近 2年该病已遍及很多地区 ,尤以商丘、周口、驻马店、南阳、信阳及阜阳、淮北等地区最为严重 ,给畜牧业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查清牛、羊、猪“猝死症”的病原 ,尽早控制该病 ,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我们对“猝死症”的病原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现报告如下。1 材料1 .1 培养基 胃酶肉肝汤培养基、血清琼脂平板、绵羊脱纤维血液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乳糖牛乳…  相似文献   

16.
1996年八九月,在中江县黄鹿、富兴、会棚等张镇暴发流行疑似牛猝死症,采集到8份死的牛病料,经采用细菌病、病毒病、中毒病等常检测方法进行系统的实验室诊断,在6份病料中均分离出 氏梭菌、溶血梭菌和溶组织梭菌。  相似文献   

17.
氢氰酸中毒是由于家畜采食富含氰苷配糖体的青饲料,在体内水解生成氢氰酸,引起以呼吸困难、震颤、惊厥为特征的组织中毒性缺氧症.本病多见于牛和羊,少发于马、猪和犬.双氧水治疗水牛氢氰酸中毒效果好,疗效迅速,价格低,在农村及基层兽医站均有贮存,农畜牧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鹿“猝死症”病因的调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取现场查询、病因学等调查方法,对1992~1997年吉林省、辽宁省、山东省及黑龙江省27个鹿场鹿“猝死”病因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鹿“猝死”主要是由多种细菌感染所致,占总分离数的774%,但主要致病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占总分离数的373%;其次是魏氏梭菌,占235%;其他细菌分离数占235%;缺硒性猝死占88%;不明原因的猝死占108%;发霉饲料中毒猝死占29%。  相似文献   

19.
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牛羊魏氏梭菌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常引起羊肠毒血症、羊猝狙、羔羊痢疾、牛猝死症等疾病,该病发病急、死亡快、死亡率高,给牛羊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对牛羊常见的魏氏梭菌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牛羊魏氏梭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宁夏严重缺硒、牛“猝死症”病死率高的地区,采用硒缓释弹丸、市售含硒饲料添加剂、自制作含硒饲料添加地黄牛进行补硒试验,补硒后50d、90d测定各组全血硒值和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表明,自制含硒饲料添加剂补硒效果最佳,以每日口服7.83mg亚硒酸钠最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