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选取2头安有永久性瘤胃瘘管、体况良好和体质量约450 kg的延边黄牛,采用单因素多因子试验设计,研究在饲料底物中添加一定量苹果酸(16 mmol/L)的条件下,不同精料粗料比(C∶F)即玉米粉∶苜蓿草分别为8∶2、5∶5和2∶8对延边黄牛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及产甲烷的影响.结果表明:精料粗料比2∶8组的pH在各培养时间均高于其他2组,在12h时2∶8组与8∶2组相比差异极显著,2∶8组与5∶5组相比差异显著;培养液中氨态氮(NH3-N)的质量浓度,12h时精料粗料比2∶8组与另外2组相比差异极显著;12h时精料粗料比2∶8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最高,且与5∶5组差异显著,与8∶2组差异极显著.乙酸、丙酸和异丁酸在12h时精料粗科比2∶8组较8∶2组差异极显著.乙酸/丙酸比值则随时间延长而下降,精料粗料比2∶8组在6h时与8∶2组差异显著,在12h时与5∶5组相比差异显著,与8∶2组相比差异极显著;精料粗料比2∶8组的CO2、CH4和H2生成量最低,且6h时,CH4产量与其他2组相比差异极显著,CO2与5∶5组相比差异显著.综上所述,12h时精料粗料比2∶8组与8∶2组相比在pH、NH3-N和TVFA等瘤胃发酵指标方面差异极显著,与5∶5组相比差异显著,部分差异极显著.说明在添加一定量苹果酸的条件下,精料粗料比2∶8组相对其他试验组可以更好地改善瘤胃发酵性能.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通过体外培养法,研究在不同精粗比日粮中添加α-亚麻酸,对延边黄牛体外瘤胃发酵模式及α-亚麻酸(ALA)氢化过程的影响。试验设5个底物精粗比,即精料∶粗料分别为2∶8、4∶6、5∶5、6∶4和8∶2,各组均添加3.0%的α-亚麻酸,每组3个重复。体外培养12 h,取3、6、9、12 h时间点培养液测定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和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在各时间点,随着精料比例的增加,pH值呈上升趋势,且8∶2组与其他4组比,分别高(3 h)3%、4%、4%、3%,(6 h)9%、6%、4%、3%,(12 h)5%、4%、3%、2%(P0.05)。添加α-亚麻酸条件下,不同粗精比对总挥发性脂肪酸(TUFA)无显著影响。6 h和12 h,乙酸浓度与精料添加比例呈反比。6∶4组丙酸浓度分别比其他4组高(6 h)29%、24%、19%、15%,(12 h)19%、17%、4%、4%(P0.01)。8∶2组NH_3-N浓度在各时间点分别比4∶6组高43%、30%、37%(P0.01)。随精料比例升高,各时间点的CH_4、CO_2和产气量均呈上升趋势,CH_4产量一直低于CO_2的产量。t11-C_(18)∶1浓度在整个培养时间内随粗料比例的下降而减少,在6 h时2∶8组比8∶2组高64%(P0.01)。6 h、12 h,各组共轭亚油酸(CLA)浓度无显著差异。各时间点,c9,c12-C_(18)∶2浓度随粗料添加量下降而减少,在6 h、12 h,2∶8组比8∶2组分别高81%、93%(P0.01);总Cln A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同,各时间点2∶8组比8∶2组分别高32%(P0.05)、87%(P0.01)、119%(P0.01)。由此可见,不同精粗比日粮和α-亚麻酸影响体外瘤胃发酵参数,高精料日粮可以提高总产气量和CO_2产量,同时抑制CH_4的生成。高精料日粮通过降低TVFA含量增加瘤胃pH值。试验中添加α-亚麻酸,促进了氢化微生物对亚麻酸的氢化作用,同时抑制了亚油酸的氢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研究了C3和C4植物粗料及底物精粗比对山羊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择不同来源的C3(水稻秸秆和苜蓿)和C4植物(玉米秸秆和宽叶雀稗)为粗料,并分别设计3种不同精粗比(40∶60、45∶55和50∶50)的底物,进行48 h的瘤胃体外发酵试验,测定体外产气参数、发酵特性参数、营养物质降解率。结果表明:1)底物粗料选用苜蓿时,理论最大产气量极显著高于其余3种粗料(P0.01),且以精粗比为45∶55和50∶50时较高;底物粗料选用水稻秸秆时,甲烷(CH4)产量分别比苜蓿、玉米秸秆和宽叶雀稗降低53.79%、24.30%和3.29%,且以精粗比为45∶55时最低。2)C3植物粗料的发酵液p H和氨态氮(NH3-N)浓度均极显著高于C4植物粗料(P0.01);精粗比对发酵液p H和NH3-N浓度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3)底物粗料选用水稻秸秆时,发酵液乙酸、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均极显著高于玉米秸秆和宽叶雀稗(P0.01),而与苜蓿没有显著差异(P0.05);精粗比为50∶50时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发酵液乙酸/丙酸均显著高于精粗比为40∶60(P0.05),而与精粗比为45∶55时没有显著差异(P0.05)。4)各底物体外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均以选用水稻秸秆为底物粗料时最低,分别比苜蓿、玉米秸秆、宽叶雀稗低18.84%、4.37%、3.84%和11.12%、17.78%、15.56%。结果提示,以苜蓿为粗料,精粗比为50∶50的底物瘤胃体外发酵降解率最高,CH4产量也最高;以水稻秸秆为粗料时,精粗比为45∶55的底物瘤胃体外发酵降解率最低,CH4产量也最低。  相似文献   

4.
精粗比是决定奶牛瘤胃发酵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奶牛场发展的重要因素。本试验通过对四组试验奶牛进行不同精粗比饲喂对比,研究不同精粗比水平对奶牛瘤胃发酵以及产奶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精料比例越高瘤胃液丙酸浓度越高,pH值越低,VAF总量和NH3-N质量浓度越高;随着精料比例的提高,奶牛产乳量也升高,但乳脂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以10头3月龄断奶母犊牛为试验动物,以不同精粗比(60∶40和50∶50)、不同粗饲料组合(苜蓿干草、66.7%苜蓿干草+33.3%燕麦干草、50%苜蓿干草+50%燕麦干草、66.7%苜蓿干草+33.3%全株玉米青贮、50%苜蓿干草+50%全株玉米青贮和33.4%苜蓿干草+33.3%燕麦干草+33.3%全株玉米青贮)的发酵底物,利用人工瘤胃体外培养法,通过测定瘤胃液总挥发酸(TVFA)和氨态氮(NH3-N)质量浓度、48 h产气量(GP)、p H、微生物蛋白(MCP)产量和干物质消失率(DMD)等指标,探讨精粗比和粗饲料组合对断奶犊牛瘤胃液体外发酵及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精粗比和粗饲料组合对瘤胃液的p H影响显著(P0.05),但对微生物蛋白产量、TVFA和GP无显著差异(P0.05);精粗比为60∶40组NH3-N显著高于精粗比为50∶50组(P0.05),且DMD极显著高于50∶50组(P0.01)。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法研究微生物发酵蛋白补充料对绵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体外试验分为6组,其中对照组只含培养底物,5个试验组分别添加占全混合日粮5.66%、8.44%、11.30%、14.27%和17.24%的发酵蛋白补充料,并保持0.200 0 g培养底物不变,测定培养液产气量、pH、挥发性脂肪酸(VFA)、菌体蛋白(BCP)和氨态氮(NH3-N)等指标,比较分析发酵蛋白补充料及其不同添加量对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发酵蛋白补充料可以提高培养液产气量和NH3-N浓度(P0.05),而对pH和TVFA浓度无显著性影响;在日粮精粗比6:4时,随着添加量的升高,瘤胃微生物数量增加,饲料中培养液产气量、干物质消失率和BCP含量均提高(P0.05),培养液NH3-N浓度降低(P0.05)。经过DPS软件Topsis法综合分析发现,在精粗比6:4日粮下,微生物发酵蛋白补充料最适添加量为14.27%。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4只体况良好、平均体重(25.48±1.51)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阉割南江黄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用体外发酵法考察在3个精粗比(30∶70、50∶50和70∶30)饲粮中添加异位酸(1%)后的体外发酵参数变化.结果表明:经过24 h体外培养,不添加异位酸时,随精粗比由30∶70升高到70∶30,培养液pH、氨态氮(NH3-N)浓度、乙酸/丙酸和乙酸占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的比例均显著下降(P<0.05);产气量及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和丙酸占TVFA的比例均显著提高(P<0.05).当精粗比为30∶70时,添加异位酸pH无明显变化,NH3-N浓度下降,产气量及微生物蛋白质(MCP)和丁酸浓度上升,但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均显著提高(P<0.05).当精粗比为50∶50时,添加异位酸可显著降低NH3-N浓度(P<0.05),提高产气量及MCP、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P<0.05),而对pH、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无显著影响(P>0.05).当精粗比为70∶30时,添加异位酸NH3-N浓度显著下降(P<0.05),产气量及MCP、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显著上升(P<0.05),而对pH和乙酸/丙酸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异位酸有利于提高有机物的消化率和NH3-N的利用,增加MCP、乙酸、丙酸和TVFA的合成.在本试验中,对于MCP和TVFA的合成而言,精料比例越高,添加异位酸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不同日粮对奶牛瘤胃发酵模式及泌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4头安装永久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瘘管的泌乳奶牛(体重为483 kg±21 kg,泌乳日龄为175 d±6 d),研究4种日粮,分别为30∶70CW(粗料由羊草组成)、30∶70CCA(粗料为玉米青贮+苜蓿+羊草混合型)、50∶50CCA、65∶35CCA日粮对泌乳奶牛瘤胃内pH、NH3 N浓度、VFA的动态变化及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每期23 d。结果表明,精粗比为65∶35CCA日粮条件下奶牛瘤胃内pH显著低于其它组(P<0 01), 65∶35CCA及50∶50CCA日粮组瘤胃内NH3 N浓度显著高于精粗比30∶70 日粮组(P<0 01),瘤胃内乙酸浓度随精料比例的提高而降低(P= 0 10),丙酸浓度、丁酸浓度及乙酸/丙酸比例差异均为极显著(P<0 01);在不同精粗比日粮条件下,乳脂率差异显著(P<0 01),以30∶70CCA组为最高;产奶量、乳蛋白率及非乳脂固形物含量均呈极显著差异(P<0 01),均以高精料组65∶35CCA组为最高。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精粗比对南江黄羊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试验以3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南江黄羊[平均体重为(25.48±1.48)kg]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试验饲粮精粗比分别为10∶90(10C组)、30∶70(30C组)、50∶50(50C组)、70∶30(70C组)、90∶10(90C组)。结果表明:随着饲粮精粗比的提高,培养液中pH逐渐下降,发酵后70C、90C组均显著低于10C、30C组(P<0.05);精粗比对氨态氮浓度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微生物蛋白浓度随着精粗比的提高逐渐升高,其中90C组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有机物发酵率随着精粗比的提高显著提高(P<0.05);乙酸与丙酸的比值随着精粗比的提高逐渐下降。由此可知,本试验条件下,高精料饲粮对南江黄羊体外发酵有显著的影响,随着精料比例的升高,微生物蛋白合成量增加,瘤胃发酵的能量利用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0.
苹果酸对山羊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学东  唐海翠  庄苏  王恬  刘强 《畜牧兽医学报》2006,37(11):1236-1240
以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本地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4×4拉丁方设计,研究苹果酸(0、5、10和15g/d)对山羊瘤胃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苹果酸显著提高了瘤胃pH和丙酸比例(P<0.05),并显著降低了NH3-N、乳酸浓度和乙丙比(A/P)(P<0.05)。添加苹果酸后8 h时,5 g/d和10 g/d处理组的乳酸浓度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31%(P<0.05)和29%(P<0.05);添加苹果酸后2 h时,10 g/d和15 g/d处理组的NH3-N浓度均比对照组降低了30%(P<0.05)。10 g/d和15 g/d处理组乙丙比日平均值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12%(P<0.05)和22%(P<0.01);但各处理组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TVFA)未见明显变化。结果提示,日粮添加苹果酸可以改变瘤胃发酵类型,明显提高丙酸比例,促进乳酸和NH3-N的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人工瘤胃液中不同精粗比日粮对绵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试验设计随机分为5组,试验1,2,3,4组精粗比依次为20∶80、30∶70、40∶60、50∶50,粗饲料为羊草,每个精粗比重复3次,取人工瘤胃液,活体羊瘤胃液为对照组,测定瘤胃发酵参数。结果表明:当精粗比为30∶70时,瘤胃液p H值、NH3-N浓度最接近活体羊瘤胃液;试验前2 d为适应期,3~5 d为稳定期,符合瘤胃发酵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不同精粗比饲料中添加复合益生菌液对瘤胃发酵体系的影响,试验通过体外发酵法研究在精粗比为3∶7和7∶3的底物条件下,4种不同添加量(0.3,0.8,1.0,1.5 mL)益生菌复合菌液(即0.3 mL组、0.8 mL组、1.0 mL组、1.5 mL组)对培养液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48 h的体外培养,在精粗比为3∶7的底物条件下,随着复合益生菌液添加量的增加,pH值显著降低(P0.05);0.3,0.8,1.0 mL组产气量显著增高(P0.05);各组氨氮浓度逐渐升高,0.8,1.0,1.5 mL组显著高于0.3 mL组(P0.05);干物质降解率、菌体蛋白和乙酸、丙酸、丁酸、TVFA浓度均无显著变化(P0.05)。在精粗比为7∶3的底物条件下,随着复合益生菌液添加量的增加,各组pH值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产气量显著升高(P0.05);1.0,1.5 mL组干物质降解率及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5 mL组氨氮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添加水平之间菌体蛋白浓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最终根据体外发酵参数进行综合组合效应(MFAEI)评定,在精粗比为3∶7的底物条件下1.0 mL的菌液添加量效果较好,在精粗比为7∶3的底物条件下1.5 mL的菌液添加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不同精粗料比全混合日粮对奶牛瘤胃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安装瘤胃瘘管的18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试验1~6组,每组3头牛,试验1~6组依次饲喂不同精粗料比全混合日粮(TMR)的TMR1(20∶80)、TMR2(30∶70)、TMR3(40∶60)、TMR4(50∶50)、TMR5(60∶40)和TMR6(70∶30),探讨不同精粗料比TMR对奶牛瘤胃甲烷(CH4)释放量、挥发性脂肪酸(VFA)、氨态氮(NH3-N)浓度及产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MR中精料比的提高,瘤胃乙酸和丁酸逐渐降低,丙酸明显提高,饲喂TMR3和TMR4的奶牛瘤胃NH3-N浓度比试验5组和6组极显著降低,CH4释放量和CH4能/总能的含量分别比试验1组和2组显著减少,比试验5组和6组极显著减少,标准乳(FCM)、乳干物质含量和乳脂率比试验1组显著提高,明显提高产奶性能和有效减少空气的甲烷污染。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甘露寡糖(MOS)对绵羊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采用4×6二因子析因试验设计,在4种不同精粗比(20∶80、30∶70、40∶60、50∶50)饲粮中分别添加6个水平(0、0.4%、0.8%、1.2%、1.6%、2.0%)的MOS,制备出24种底物,以体外产气法对各底物培养3、6、9、12和24 h,对体外培养液p H、氨态氮(NH_3-N)浓度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精粗比对培养液p H、NH_3-N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和丁酸含量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MOS水平对培养液NH_3-N浓度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精粗比与MOS水平对培养液NH_3-N浓度产生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随着精粗比的提高,培养液TVFA浓度和丁酸含量升高,而p H和NH_3-N浓度降低;随着MOS水平升高,培养液NH_3-N浓度略有升高。综合得出,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MOS对绵羊体外瘤胃发酵NH_3-N浓度有显著影响,其中MOS的影响较轻微,尚未呈现剂量效应,主体起作用的仍是精粗比;饲粮精粗比的提高增加了绵羊体外瘤胃发酵VFA浓度,降低了p H和NH_3-N浓度。  相似文献   

15.
日粮精粗比与VA添加水平对奶牛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及VA水平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以3头体重相近,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2×3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第一因素为培养底物的精粗比,设2∶8和5∶5两个水平,第二因素为VA的添加剂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每毫升培养液中5.8、11.7和23.3IU。试验共分6个处理组,每处理组均进行4、8、12及24h4个时间点的体外批次培养,每个时间点3个重复。结果表明,VA添加水平在5.8~23.3IU/mL范围内,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较小。高精料组的体外培养液中TVFA、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均高于低精料组。体外培养24h时,高精料组乙酸/丙酸均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高精料组的pH值均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氨氮浓度与BCP含量均显著高于低精料组(P<0.05)。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及VA水平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以3头体重相近,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2×3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第一因素为培养底物的精粗比,设2∶8和5∶5两个水平,第二因素为VA的添加剂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每毫升培养液中5.8、11.7和23.3 IU.试验共分6个处理组,每处理组均进行4、8、12及24h4个时间点的体外批次培养,每个时间点3个重复.结果表明,VA添加水平在5.8~23.3 IU/mL范围内,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较小.高精料组的体外培养液中TVFA、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均高于低精料组.体外培养24h时,高精料组乙酸/丙酸均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高精料组的pH值均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氨氮浓度与BCP含量均显著高于低精料组(P<0.05).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水平未酯化月桂酸对人工瘤胃发酵产气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瘤胃体外产气法,精粗比不同(3∶7和4∶6)的两种日粮类型分别用0%、3%、6%和9%(占基础日粮比例)的未酯化月桂酸(C12∶0)取代日粮精料作试验。结果表明,在体外发酵24、36、48、60和72 h,9%的C12∶0取代水平与不添加脂肪酸的对照相比可抑制总产气量的18.8%(P<0.01),且不受日粮类型的影响(P>0.05),发酵结束时(72 h),对瘤胃液pH值,氨氮浓度及干物质降解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6%的取代水平可从48 h到72 h显著抑制两种日粮类型总产气量的13.2%;3%的取代水平始终不能显著抑制总产气量(P>0.05)。粗型料(精粗比3∶7)中添加9%的C12∶0对总产气量的抑制作用最大,比对照减少22.2%(60 h,P<0.01)。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精料、青干草和单宁酸作为发酵底物,研究添加不同水平单宁酸对绵羊体外发酵参数和甲烷产量、干物质和粗蛋白质降解率的影响,以期为体内试验筛选适宜的单宁酸浓度,为富含单宁的粗饲料资源应用于反刍动物日粮配制及减少反刍动物养殖过程种甲烷排放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法开展研究,发酵底物为精料、青干草和单宁酸,设置底物的精粗比为3∶7。根据单宁酸添加量分为6组,单宁酸添加量分别为0、0.5%、1.0%、1.5%、2.0%、3.0%,发酵时间设置为3、6、12和24 h,每个处理3个重复,测定各培养时间pH、氨氮(NH_3-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总产气量、甲烷产量、干物质和粗蛋白质降解率。结果显示,培养至3 h时,1.0%和2.0%单宁酸添加组p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点各组pH无显著差异(P0.05);1.0%、2.0%和3.0%单宁酸添加组NH_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培养至6和24 h时,各处理组NH_3-N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培养至6 h时,2.0%单宁酸添加组乙酸、丙酸、丁酸和总VFA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培养至24 h时,1.0%、1.5%和3.0%单宁酸添加组的丙酸、丁酸和总VFA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单宁酸添加组4个时间点丙酸、丁酸、总VFA浓度的平均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培养至12、24 h时,各处理组总产气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培养至12 h时,2.0%组甲烷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0.5%组和1.0%组(P0.05);培养至24 h时,2.0%和3.0%组的甲烷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添加单宁酸会显著降低体外发酵的NH_3-N浓度,抑制VFA的产量,添加1.5%、2.0%的单宁酸能够显著降低瘤胃发酵甲烷产量,添加单宁酸的处理组粗蛋白质降解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在精粗比为50∶50的滩羊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裂壶藻粉(0,1%,2%,3%)进行了体外批次发酵培养,测定不同时间点的产气量、pH、中性洗涤纤维(NDF)、氨态氮浓度(NH3-N)、微生物蛋白(MCP)和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计算不同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SFAEI)和多项组合效应指数(MFAEI),探讨裂壶藻粉藻在瘤胃中最佳的添加比例。结果表明:添加比例为3%裂壶藻粉组产气量、pH及NH3-N浓度最高(P<0.05),2%裂壶藻粉组NDF消化率、VFA浓度最高(P<0.05),1%裂壶藻粉组MCP浓度最高(P<0.05)。研究结果显示,在精粗比为50∶50的日粮条件下,裂壶藻粉在滩羊日粮中的适宜添加比例为2%。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不同的玉米和苜蓿添加比例下添加亚硝酸钾对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采用频繁传代模拟瘤胃发酵和2×2双因子试验设计,以不加亚硝酸钾为对照,首先以玉米:苜蓿=1:3培养30代,每隔24 h传代一次,再以玉米:苜蓿=3:1培养30代。每代测定24 h产气量,并采集样品,测定发酵液pH、亚硝酸盐(NO2-)和氨态氮(NH3-N)的浓度、挥发性脂肪酸(TVFA)及其组成比例。结果表明:(1)传代培养达30代,发酵液pH和产气量可达到稳定。(2)不同精粗比不影响NO2-的24 h剩余量和丁酸比例(P 0.05)。(3)添加亚硝酸钾显著提高了NH3-N浓度(P 0.01),但精粗比为3:1时,显著降低了NH3-N浓度(P 0.01)。(4)精粗比为1:3时添加亚硝酸钾降低了产气量、TVFA产量和乙酸比例,提高了pH和丙酸比例(P 0.01);相反,精粗比为3:1时添加亚硝酸钾不改变产气量、TVFA、乙酸和丙酸比例(P0.05),降低了pH(P 0.01)。在本试验培养条件下,不同精粗比显著影响了瘤胃发酵参数,添加亚硝酸钾改变了瘤胃发酵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