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试验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松辽黑猪为研究对象,以苜蓿草粉为纤维来源,试验基础日粮以玉米和豆粕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将胎次、配种时间、体重及背膘厚度基本一致的松辽母猪10头,随机分为两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组日粮纤维水平7.2%、对照组日粮纤维水平3.8%,其他成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基本一致。试验期为150 d。研究结果表明:(1)饲喂高水平的日粮纤维对妊娠期背膘增加和妊娠期增重无显著性影响(P0.05),而对照组和试验组产活仔数和14、21 d的窝重和哺乳期成活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哺乳期存活率远低于试验组。在总产仔数方面对照组比试验组多0.34头,产活仔数方面试验组比对照组多0.67头,在初生均重,7、14、21 d窝重及7、14、21 d的窝均重几个指标上,试验组分别较对照组高出0.05、0.15、0.48、1.16、2.73、9.23、18.19 kg。试验组哺乳期成活率较对照组高25.11%。(2)妊娠期母猪采食高纤维日粮后,可以显著降低妊娠前期和中期母猪血清雌激素、孕酮的含量(P0.05),妊娠前期催乳素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妊娠中期血清催乳素含量降低。血清雌激素、孕酮、催乳素含量对照组较试验组分别高4.66%、8.66%、9.66%。而妊娠后期母猪采食高日粮纤维可以显著升高雌激素含量3.09%(P0.05),对照组催乳素含量、孕酮含量显著高于试验组,分别高出4.78%、9.54%。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松辽黑猪为研究对象,以苜蓿草粉为纤维来源,试验基础日粮以玉米和豆粕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将胎次、配种时间、体重、背膘厚度基本一致的松辽母猪10头,随机分为两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组日粮纤维水平7.2%、对照组日粮纤维水平3.8%,其他的成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基本一致。试验期为150 d。研究结果表明:1提高妊娠母猪日粮纤维的含量,可以降低妊娠前期血清中尿素氮和胰岛素的浓度(P0.05),并且升高IGF-Ⅰ的浓度(P0.05),降低总蛋白(P0.05)及甲状腺激素的浓度(P0.05);妊娠后期可以升高血清中IGF-Ⅰ的浓度(P0.05),降低妊娠中期血清中胆固醇、胰岛素、IGF-Ⅰ以及甲状腺浓度(P0.05)。2妊娠期采食高纤维日粮后,能降低试验组妊娠前期母猪血清中SOD活性和MDA的含量(P0.05);升高试验组妊娠中期母猪血清中SOD的活性(P0.05),降低MDA的含量(P0.05);能升高试验组妊娠后期母猪血清中SOD活性和MDA的含量(P0.05)。本研究旨在研究吉林省地方猪品种耐粗饲的程度,为优化地方品种营养调控策略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粗纤维水平对互助八眉二元母猪行为规癖的影响。随机选取40头体况和胎次相近的互助八眉二元经产母猪,并将其分为高纤维组、中纤维组、低纤维组、对照组(妊娠前期饲粮粗纤维水平分别为13.95%、11.02%、7.83%和4.33%,妊娠中期分别为11.93%、9.26%、6.38%和4.33%)。结果表明:妊娠母猪采食中纤维组日粮,可以减少母猪行为规癖的发生,趴卧行为在妊娠前期和妊娠中期分别极显著高于对照组8.94%、7.85%(P0.01);妊娠期高纤维组和中纤维组的采食时间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妊娠前期中纤维组与围栏有关的行为显著低于对照组2.13%(P0.05);对照组母猪与地面有关的行为表现最差,在妊娠中期极显著高于中纤维组7.04%(P0.01);中纤维组母猪无食咀嚼行为和喊叫行为表现最好,在妊娠前期和中期均要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综合分析得出,中纤维组母猪日粮(妊娠前期11.02%、妊娠中期9.26%)可显著改善妊娠母猪行为规癖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养猪》2016,(3)
试验旨在研究紫花苜蓿鲜草对长大母猪生产性能、血液理化指标、初乳IgG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优化利用紫花苜蓿饲料资源提供依据。试验选择健康和胎次、年龄、历史产仔哺育性能接近的长大二元母猪60头为试验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试猪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在妊娠、泌乳期母猪饲粮中分别添加20%、30%和40%紫花苜蓿鲜草。结果表明:1)在妊娠母猪、泌乳母猪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紫花苜蓿鲜草,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泌乳量及仔猪的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21日龄窝重、28日龄断奶成活率,其中30%紫花苜蓿鲜草组显著提高了仔猪21日龄窝重及母猪泌乳量(P0.05);与对照组产后7 d母猪体重相比,各试验组产后21 d、28 d母猪体重减重率较对照组增大(P0.05)。2)妊娠母猪阶段,各组间干物质、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泌乳母猪阶段,各组间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纤维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各试验组的粗脂肪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3)在妊娠期、泌乳期母猪饲粮中添加20%、30%、40%的紫花苜蓿鲜草,3个试验组的血清尿素氮均低于对照组,其中30%紫花苜蓿鲜草组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3个试验组的血清总蛋白均高于对照组,30%、40%紫花苜蓿鲜草组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3个试验组的血糖低于对照组,其中泌乳母猪30%、40%的紫花苜蓿鲜草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个试验组血清中的甘油三酯有所降低,其中30%紫花苜蓿鲜草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个试验组的血清IgG均高于对照组,30%、40%紫花苜蓿鲜草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妊娠期、泌乳期相比,3个试验组的血清尿素氮、总蛋白、血糖、甘油三酯差异不显著(P0.05),而泌乳期血清IgG均极显著高于妊娠期IgG(P0.01)。4)各试验组初乳中的IgG均有所提高,30%、40%紫花苜蓿鲜草组的IgG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显示,在妊娠母猪、泌乳母猪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紫花苜蓿鲜草,提高了母猪的生产性能,改善了血液和初乳理化指标,节本增效明显。在该试验条件下,推荐紫花苜蓿鲜草替代妊娠、泌乳母猪饲粮的适宜比例为30%~40%。  相似文献   

5.
试验探讨壳寡糖对妊娠母猪生产性能以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选用胎次相近、品种相同的32头妊娠母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日粮中分别添加100、200、300g/t壳寡糖。试验从母猪产前7 d开始至仔猪断奶(25日龄)。结果表明:壳寡糖能够改善妊娠母猪的生产性能,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活仔数提高了2.78%~17.31%,断奶成活率提高1.83%~8.91%,仔猪转出率提高了1.73%~31.73%(P0.05)。饲料养分消化率显著提高,其中蛋白质消化率提高0.56%~8.57%、能量消化率提高2.46%~9.32%、脂肪消化率提高2.90%~5.94%、粗纤维消化率提高0.1%~23.15%、钙的消化率提高16.79%~23.25%,磷消化率提高3.16%~8.87%。由此可知,饲粮中添加100~200 g/t壳寡糖能够改善妊娠母猪繁殖能力,提高妊娠母猪营养物质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日粮粗纤维水平对四川白兔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择30日龄断奶四川白兔400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别饲喂含12%、14%、16%和18%粗纤维的日粮,饲养试验持续10周。结果显示:粗纤维水平对四川白兔日增重、料重比、腹泻率和死亡率影响显著(P0.05),对采食量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日粮粗纤维水平的增加,日增重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料重比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腹泻率和死亡率呈逐渐减少趋势;粗纤维水平对四川白兔日粮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粗纤维消化率影响显著(P0.05),对粗脂肪和粗灰分消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其中干物质和粗蛋白质消化率随着粗纤维水平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粗纤维消化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合来看,在本试验条件下,四川白兔的日粮粗纤维适宜水平为16%。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母猪妊娠后期和哺乳期饲粮中添加过氧化氢酶(CAT)对母猪繁殖性能、抗氧化能力、饲粮养分消化率以及仔猪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二元杂交(长白×大白)经产母猪160头,按母猪预产期、胎次体重、体况相近均衡分布的原则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试验A、B、C组),饲粮中CAT添加量分别为0、50、100、150U/kg,每组40头,每头母猪为1个重复,试验周期从妊娠第90天开始至仔猪断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CAT对总产仔头数、活仔数、健仔数、初生窝重有提高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母猪饲粮中添加CAT对降低哺乳仔猪腹泻率效果显著(P<0.05);在母猪妊娠第104天,与对照组相比,试验B和C组中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 AOC)分别提高60.03%和53.70%(P<0.05);试验B组中血清CAT活性较对照组、试验A和C组都有显著提高(P<0.05)。在母猪哺乳第14天,与对照组相比,试验B组中血清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B组初乳中T AOC提高119.10%(P<0.05);试验B和C组的初乳CAT活性较对照组分别提高86.24%和76.95%(P<0.05);各试验组在粗蛋白质消化率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为显著(P<0.05);各试验组在粗脂肪消化率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为显著(P<0.05)。综上,在母猪饲粮中添加CAT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母猪总产仔数、母猪妊娠第104天及哺乳第14天血清中T AOC、CAT活性、初乳中T AOC、CAT活性,母猪抗氧化能力在饲粮中添加100U/kgCAT时提升最明显;在母猪饲粮中添加CAT可以显著提高粗脂肪和粗蛋白质消化率。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全收粪法和Cr_2O_3法测定两种饲粮干物质、有机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和能量消化率,并用离体消化法测定干物质和能量消化率。结果表明,Cr_2O_3法测得各种养分及能量消化率与全收粪法基本一致(P>0.05),离体法两项消化率也与全收粪法吻合。  相似文献   

9.
选择胎次、预产期、体重相近的妊娠母猪24头,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设8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常规饲料,粗蛋白质(CP)水平为14.5%,试验组Ⅰ和Ⅱ为低CP补充氨基酸日粮,其CP水平分别为12.5%和10.5%。各处理氨基酸水平相同。试验期为从配种后20 d左右确定受孕后开始,直到产仔结束。试验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妊娠母猪采食低CP日粮,对其繁殖性能如总产仔数、活仔数、初生重及背膘厚无显著影响(P>0.05)。②对照组血清尿素氮的含量与试验组Ⅰ差异不显著(P>0.05),而显著高于试验组Ⅱ(P<0.05)。试验组Ⅰ的血清尿素氮的含量与试验组Ⅱ差异显著(P<0.05)。血糖含量随CP水平的降低有下降的趋势,对照组血糖含量与试验组Ⅰ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试验组Ⅱ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Ⅰ和Ⅱ血糖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③饲料CP的表观消化率随着CP的降低有上升的趋势,试验组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试验组Ⅱ显著高于试验组Ⅰ和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妊娠母猪采食低CP补充氨基酸日粮,对其繁殖性能及背膘厚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两种猪种对含全脂大豆抗营养因子饲粮的消化率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用 2× 3析因试验设计 ,研究了含有 2 0 %热处理全脂大豆、2 0 %生全脂大豆和不含有任何大豆及大豆产品的等能量、等氮和等赖氨酸水平的 3种饲粮对东北民猪仔猪和长白仔猪的饲粮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东北民猪仔猪对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 (P <0 .0 5 )、粗纤维、无氮浸出物 (P <0 .10 )的消化率显著高于长白仔猪 ;3种饲粮之间 ,热处理全脂大豆饲粮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的消化率高于生全脂大豆饲粮和对照饲粮。  相似文献   

11.
后备母猪种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规模化猪场的非生产天数的多少,其中能量、蛋白质和维生素对后备母猪初情期启动机制影响很大,因此可通过精准营养供给模式合理调控后备母猪初情期启动过程。本文对影响后备母猪初情期启动的因素以及分子营养对初情期启动机制的调控进行综述,旨在为规模化猪场后备母猪营养调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构建锚定表达猪IFN-λ3的重组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并验证其抗病毒活性,本研究将猪IFN-λ3基因插入大肠杆菌-乳酸菌穿梭锚定表达载体pSIP-409-pgsA'中构建重组质粒pSIP-409-pgsA'-IFN-λ3,将其电转化至植物乳杆菌NC8中获得重组pSIP-409-pgsA'-IFN-λ3/L.plantarum。经清酒乳杆菌素(SPPIP)诱导后用His标签单克隆抗体经westernblot、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目的蛋白的锚定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猪IFN-λ3在重组植物乳杆菌表面锚定表达。利用重组菌刺激细胞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IPEC-J2/PEDV系统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载量,并检测该重组菌刺激细胞后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的相对转录水平。结果显示,该重组菌能够显著抑制PEDV在IPEC-J2中的复制,并能诱导细胞中ISGs(OASL、IFITMs)的高转录水平,具有抗病毒作用。本研究为PEDV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母猪不同阶段的背膘厚度与仔猪均匀度及部分繁殖性能之间的关系,试验采用二次项回归拟合的方法,对9458头纯种长白母猪和13317头纯种大白母猪的分娩、背膘厚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母猪背膘厚度处于合理的范围有利于提高其产仔性能和窝产仔均匀度,母猪过肥和过瘦均不利母猪繁殖效率的提高。该场的长白母猪配种当天、妊娠30日龄、妊娠80日龄和妊娠105日龄背膘厚度分别为14.0~18.0mm、15.0~20.0mm、16.0~20.0mm、17.0~20.0mm更有利于仔猪均匀度及母猪繁殖性能的提高;该场的大白母猪配种当天、妊娠30日龄、妊娠80日龄和妊娠105日龄背膘厚度分别为13.0~16.0mm、14.0~17.0mm、15.0~18.0mm、15.0~19.0mm更有利于仔猪均匀度及母猪繁殖性能的提高。妊娠期间的背膘厚度对仔猪均匀度及繁殖性能有一定影响,但母猪产仔性能最好的背膘状态并不是产仔均匀度最佳值。  相似文献   

14.
环境因素对羊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现代化的养羊业中,环境因素对羊的繁殖等生产性能造成的影响不可忽视,高温对羊性细胞生成、受精卵发育、内分泌和妊娠等方面危害性最大,其他因素也不容小觑。文章从空气温度、湿度对母羊发情受胎和公羊精子品质的影响,光照对母羊发情排卵及其他生殖激素的影响,饲养密度对羊繁殖性能的影响以及空气中有害气体对羊的危害和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以期在生产中改善环境条件,提高羊的繁殖效率。  相似文献   

15.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长达200个以上核苷酸的转录本,在不同组织和发育阶段的表达具有特异性。为筛选与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porcine hemagglutinating encephalomyelitis virus,PHEV)致小鼠神经系统损失相关的LncRNA,本试验对正常小鼠和PHEV感染小鼠大脑皮质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得PHEV感染过程中LncRNA差异表达数据。经过生物学分析,发现与PHEV感染相关的LncRNA-NONMMUT131476.1位于小鼠第8号染色体Herpud1(homocysteine-inducible,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inducible,ubiquitin-like domain member 1)和Nlrc5(NLR family,CARD domain containing 5)两基因间,由5个外显子构成。利用qPCR方法对感染PHEV的小鼠脑组织和N2a细胞中LncRNA-NONMMUT131476.1及Nlrc5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检测,发现LncRNA-NONMMUT131476.1和Nlrc5基因的表达量均呈上调。研究发现干扰LncRNA-NONMMUT131476.1后Nlrc5表达被抑制,表明Nlrc5可能为其潜在靶基因。同时,沉默LncRNA-NONMMUT131476.1表达能促进病毒复制增殖,表明该LncRNA可能作为调节因子,参与调控PHEV感染过程,但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试验为PHEV感染发病机制和PHEV防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饲料油菜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的羔羊强度育肥效果,本试验选取2.5月龄的湖羊4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公母各半。试验组饲喂以油菜为主原料配制的FTMR日粮,对照组饲喂以青贮玉米为主原料配制的TMR日粮。预试期15d后称初试体重,正式期90d,每15d称重,记录采食量,计算平均日增重。结果表明:湖羊母羊采食量、体重和日增重在两种日粮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试验组公羊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75d后体重和日增重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日增重、采食量、饲料成本、活羊价格计算育肥收益,油菜FTMR日粮育肥湖羊公羊和母羊的收益都高于对照组。因此,饲料油菜FTMR日粮用于羔羊强度育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干基发酵豆粕和湿基发酵豆粕替代豆粕和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酶活性的影响,试验挑选初始体质量为3.6~4.2 g的凡纳滨对虾9990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550尾,分别饲喂添加6%去皮豆粕(DSM)、4%干发酵豆粕(DFSM)、7%湿发酵豆粕(WFSM)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进行为期73 d的养殖试验,然后对生长情况、存活率、转氨酶和免疫相关酶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干发酵豆粕和湿发酵豆粕两组之间终末均重无显著性差异(P> 0.05),但分别显著高于去皮豆粕组2.74、4.14 g(P <0.05);湿发酵豆粕组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 <0.05),其中湿发酵豆粕组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去皮豆粕组96.03%、0.38%/d;干发酵豆粕和湿发酵豆粕组饲料转化率和成活率高于去皮豆粕组,但差异不显著(P> 0.05);干发酵豆粕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及酚氧化酶活性高于去皮豆粕组,低于湿发酵豆粕组,但各试验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综上所述,在本次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发酵豆粕能改善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饲料效率及抗氧化活性,而且湿基发酵豆粕应用效果优于干发酵豆粕。  相似文献   

18.
弓形虫病是世界分布最广泛的一种人兽共患病,此病在温暖潮湿的地区感染率极高,所以建立高效敏感的检测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国内检测弓形虫病的技术有多种,其中以免疫学技术为主。虽然病原学检测方法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但其成本高,对人体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所以并不适宜推广。近年来,通过对弓形虫表面抗原的大量研究,检测弓形虫病的免疫学技术也有了显著提高。从敏感性差、操作复杂到现在的特异性强、快速简便,从单一抗原的检测到现在的多表面抗原的检测,无疑为检测弓形虫带来了新的思路。论文主要对检测弓形虫的ELISA、改良凝集试验以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抽穗期的"张杂谷"全株作为青贮原料,研究枯草芽孢杆菌F-1和Y-1d复合菌剂对其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复合菌剂和市售菌剂添加组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50 kg。青贮45 d后全部开封取样,测定pH、有机酸及常规物质含量,并连续15 d室温暴露放置,测定温度和pH。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添加复合菌剂组乳酸含量显著提高(P <0.05),添加复合菌剂组和市售菌剂组乳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00%和70.74%,乙酸含量稍有降低,丁酸含量显著降低(P <0.05),分别降低了28.79%和33.33%,与添加市售菌剂组比较乳酸和乙酸含量都显著提高(P <0.05),乳酸提高了32.23%,乙酸提高了51.77%。添加复合菌剂影响"张杂谷"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的含量,与对照组和添加市售菌剂组比较含量都较低。在整个有氧暴露过程中,对照组在12 d时开始出现"二次发酵",添加市售菌剂组在第13天也呈现不稳定状态,而添加复合菌剂组到第15天始终处于稳定状态。综合考虑,添加枯草芽孢杆菌F-1和Y-1d复合菌剂,能够改善青贮"张杂谷"发酵品质,提高其有氧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4种开口饵料对清水江鲤鱼(Cyprinus carpio)仔鱼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试验采用丰年虫、熟蛋黄、红线虫、人工配合饲料4种开口饵料投喂清水江鲤鱼仔鱼28d。结果显示:通过二次回归分析试验鲤鱼特定生长率变化,发现投喂红线虫和丰年虫能保证清水江鲤鱼仔鱼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且保持较高的成活率,平均成活率分别为(95.71±1.59)%、(94.25±1.83)%;而人工配合饲料组生长速度在试验期间低于其他组,且成活率最低,为(76.46±1.92)%。综述,4种开口饵料中,丰年虫是清水江鲤鱼仔鱼最适宜的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