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GenBank中牛干扰素-α(IFN-α)基因序列(A00145),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以梅花鹿肝脏组织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梅花鹿IFN-α全基因,并克隆、测序。结果表明,梅花鹿IFN-α基因全长570bp,编码189个氨基酸,含有6个与二硫键形成有关的半胱氨酸;序列比较分析发现,梅花鹿IFN-α基因序列与GenBank发表的17种IFN-α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29.6%~93.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18.4%~91.1%;梅花鹿与其他17种动物的IFN-α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IFN-α基因存在种属特异性,亲缘关系越近,同源性越高。梅花鹿INF-α基因的成功克隆,为进一步研究梅花鹿INF-α基因表达、生物学活性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集新鲜水貂肝脏组织,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技术扩增水貂IFN-β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DH5α,提取重组质粒,经PCR和EcoRⅠ及SalⅠ双酶切鉴定,筛选阳性重组克隆.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所克隆到的水貂IFN-β基因全长56lbp,编码186个氨基酸,核甘酸序列同源性为100%.与GneBnak上已公布的人类的INF-β基因序列同源性为34.06%,与鼠的同源性为37.60%,与犬的同源性为99.15%,与鼬的同源性为99.64%.  相似文献   

3.
从猪的肝细胞中提取总RNA,应用RT-PCR技术扩增IFN-α1和IFN-1β基因,分别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测序结果表明,克隆的IFN-α1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上登录的猪IFN-α1核苷酸同源性为100%,与鼠、犬、人和牛IFN-α1基因同源性为71.1%~81.4%。克隆的IFN-1β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上登录的猪IFN-β1核苷酸同源性为99.6%,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9.5%;与人、牛和马IFN-β1基因同源性为76.9%~80.4%。  相似文献   

4.
盐生植物小花碱茅K+通道PtAKT1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小花碱茅(Puainellia tenuiflora)K+/Na+选择吸收分子机制,根据已报道的其他植物AKT1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简并性引物,以小花碱茅根部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克隆出AKT1基因,以期为小花碱茅AKT1全长基因的克隆、表达调控及其作物改良的研究奠定基础。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长度大约为1019 bp,编码339个氨基酸;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注册的高等植物AKT1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均在85%以上,与其他AKT1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73%以上。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山东地区犬细小病毒的流行及其变异情况,应用F81细胞从山东地区送检的发病犬粪便中分离出4株细小病毒,根据PCR和电镜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分离株的全基因组进行克隆测序与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到的4株病毒均能在F81细胞上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经PCR及电镜观察鉴定为犬细小病毒,分别命名为QN1/QN2/QN3/QN4株。全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除QN3株的基因组全长为4 756 nt外,其余3株均为4 757 nt;4个分离株之间全序列核苷酸同源性为99.31%,与GenBank登录的10株具有代表性的CPV核苷酸序列比对,同源性为98.2%99.9%;VP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5%99.9%;VP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5%99.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1%99.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1%100%;表明各分离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近,同属于NewCPV-2a亚型。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anemia virus,CAV)广东分离株变异情况,通过PCR方法克隆了于2012年分离到的10株CAV的编码区序列,并对其进行了测序及分子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广东CAV分离株编码区全长1 823bp,含有3个互相重叠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分析表明,广东省CAV分离株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其他36株CAV比较,VP1核苷酸的同源性在94.1%99.2%之间,推导出的氨基酸的同源性在95.3%99.2%之间,推导出的氨基酸的同源性在95.3%99.3%之间;VP2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8.2%99.3%之间;VP2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8.2%100%之间,推导出的氨基酸的同源性在95.9%100%之间,推导出的氨基酸的同源性在95.9%99.5%之间;VP3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7.8%99.5%之间;VP3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7.8%100%之间,推导出的氨基酸的同源性在95.1%100%之间,推导出的氨基酸的同源性在95.1%99.2%之间;VP1蛋白共有17个位点发生了变异,VP2蛋白共有11个位点发生了变异,VP3蛋白共有6个位点发生了变异。分子进化分析显示,10株CAV广东分离株主要位于两个分支,其中9株CAV分离株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35株CAV处于一个大分支,而GDN-12与分离株KC414026处于另外一个小分支,由此得出其中9株广东CAV分离株是目前主要的流行毒株。  相似文献   

7.
黑曲霉3928植酸酶phy基因的克隆及全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已注册的黑曲霉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通过PCR方法将黑曲霉phy A全基因进行扩增,获得了1条长约1.5 kb的特异性PCR产物,在PMD18 T载体中克隆了黑曲霉3928植酸酶phy A全基因,筛选到2个重组菌落(1#和2#),并进行了全序列测定。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个重组质粒的测序结果完全一致;克隆的片段中含有完整的phy A基因序列,全长1 506 bp,其中含有一段长102 bp的内含子;phyA基因全序列编码467个氨基酸,信号肽位于基因的5′端,长度为19个氨基酸;碱基序列与GenBank中报道的AY513749的同源性为98.87%,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7.21%。  相似文献   

8.
采用RT-PCR方法对2009-2011年山西省分离的5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的ORF5和Nsp2(2 5033 269nt)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并对其基因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国内外毒株进行了同源性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5株分离株Nsp2基因与国内分离的PRRSV变异株(JXA1、HuN、HUN4、HUB1)的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6.8%3 269nt)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并对其基因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国内外毒株进行了同源性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5株分离株Nsp2基因与国内分离的PRRSV变异株(JXA1、HuN、HUN4、HUB1)的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6.8%98.2%,且缺失位置一致,均存在2个位点30个氨基酸缺失;ORF5基因大小为603bp,编码200个氨基酸,第13、151位均为具有强毒特性的精氨酸(R),137位为丝氨酸(S),表明这5株均为野毒株,与国内分离的PRRSV变异株(JXA1、HuN、HUN4、HUB1)毒株的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6.5%98.2%,且缺失位置一致,均存在2个位点30个氨基酸缺失;ORF5基因大小为603bp,编码200个氨基酸,第13、151位均为具有强毒特性的精氨酸(R),137位为丝氨酸(S),表明这5株均为野毒株,与国内分离的PRRSV变异株(JXA1、HuN、HUN4、HUB1)毒株的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6.5%98.0%。结果表明,山西省内目前流行的PRRSV为Nsp2缺失30个氨基酸的变异毒株。  相似文献   

9.
《中国兽医学报》2014,(12):1868-1876
为了掌握四川地区近年猪圆环病毒(PCV2)的分子流行和分子进化动态规律。将2010-2013年期间采集自四川成都、德阳、雅安、西昌、遂宁、乐山、资阳等11个养猪地区的疑似PCV2病料共324份进行了检测与分析。设计1对检测PCV2的特异性引物,PCR检测病料表明PCV2阳性为229份,PCV2感染率为70.7%。随后对本实验室分离到的11株PCV2分离毒株进行全基因组克隆与序列分析,11株PCV2四川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均为PCV2b基因型,各地分离株之间的全基因同源性为95.2%99.7%,与参考毒株之间的全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4.1%99.7%,与参考毒株之间的全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4.1%99.7%;与国内外参考毒株相比,ORF1的核苷酸及推导氨基酸的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6.7%99.7%;与国内外参考毒株相比,ORF1的核苷酸及推导氨基酸的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6.7%100%、98.4%100%、98.4%100%,ORF2核苷酸及推导氨基酸的序列的同源性88.0%100%,ORF2核苷酸及推导氨基酸的序列的同源性88.0%99.7%、85.4%99.7%、85.4%100%,序列分析发现ORF2变异位点较多,而ORF1相对较保守。本研究结果显示:2010-2013年间,四川地区PCV2感染率高,主要分布在乐山、德阳等市,且流行的基因型以PCV2b为主。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梅花鹿(Cervus nipponS100A16基因序列及生物学特性,本研究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牛、绵羊S100A16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梅花鹿鹿茸顶端组织cD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和分子克隆技术成功获得梅花鹿S100A16基因的cDNA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梅花鹿S100A16基因CDS区全长312 bp,编码103个氨基酸;蛋白含有11个磷酸化位点,有跨膜结构域,无信号肽,为在细胞内发挥作用的稳定蛋白;蛋白仅在C端含有S100蛋白家族经典的EF螺旋结构域,由12个氨基酸组成,N端EF螺旋结构域由15个氨基酸组成;蛋白C端含有FGF-1蛋白结合位点;梅花鹿S100A16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构成;三级结构显示该蛋白有2个Ca2+结合位点;梅花鹿S100A16蛋白氨基酸序列与东欧马鹿同源性最高,为100%,与其他部分物种S100A16蛋白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S100A16基因在进化上比较保守,符合功能基因的特点。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梅花鹿S100A16基因的功能及表达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5,(12):80-83
采集新鲜东北虎与华南虎的血液,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技术扩增β-干扰素(IFN-β)基因,克隆到p MD19-T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DH5α,进行菌液PCR鉴定,筛选阳性重组克隆。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所克隆到的老虎IFN-β基因全长561 bp,编码187个氨基酸,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3%~99.5%。同时将核苷酸序列与其他几种哺乳动物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其同源性在60.8%~98.4%。东北虎和华南虎及其他8种动物的IFN-β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IFN-β基因存在种属的差异性,亲缘关系越近,同源性越高;老虎IFN-β基因的成功克隆,为进一步研究猫科动物IFN-β基因表达、生物学活性和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根据GenBank发表的序列,应用DNAstart分析软件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用于扩增水貂α干扰素(IFN-α)基因,从病死水貂的脾脏中提取总RNA,RT-PCR扩增水貂α干扰素基因,获得了约564bp片段,将其克隆到pEasy-T1载体中,进行序列分析,证实该基因是水貂α干扰素基因。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发表的水貂的IFN-α基因序列进行比较,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3%~95.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9.3%~91.4%。同时将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几种犬科动物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其同源性分别在78.1%~99.3%之间和69.4%~100.0%之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兽医学报》2014,(10):1561-1567
为研究在免疫压力下HP-PRRSV田间流行毒株的遗传进化情况,选取2家疫苗免疫猪场、2家未免疫猪场,连续2年每季度采集血清利用ELISA检测PRRSV抗体;采集血清、组织病料及精液通过RT-PCR检测PRRSV病原,并对阳性样品进行扩增、克隆、测序分析。结果,共获得Nsp2基因序列91个,ORF5、ORF6、ORF7基因序列各98个,均属于美洲型高致病性变异毒株(HP-PRRSV);Nsp2、ORF5、ORF6、ORF7基因核苷酸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0.1%100%和91.6%100%和91.6%100%、83.3%100%、83.3%100%和81.1%100%和81.1%100%、96.6%100%、96.6%100%和96.0%100%和96.0%100%、91.1%100%、91.1%100%和91.4%100%和91.4%100%,表明ORF6基因的同源性最高、ORF5基因的同源性最低;Nsp2、ORF5、ORF6、ORF7基因的平均进化速率分别为4.30×10-4、4.09×10-5、2.65×10-6、4.89×10-6 substitutions/site/day(s/s/d),表明Nsp2基因最容易发生变异,而ORF6基因最稳定;Nsp2、ORF5、ORF6、ORF7基因的平均进化速率在免疫猪场分别为4.42×10-4、4.20×10-5、2.71×10-6和4.93×10-6 s/s/d,在非免疫猪场分别为4.18×10-4、3.98×10-5、2.59×10-6和4.84×10-6 s/s/d,表明免疫猪场中HP-PRRSV流行毒株的进化速率高于非免疫猪场中HPPRRSV流行毒株的进化速率。本研究结果为掌握HP-PRRSV的分子流行病学规律提供了详细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从驯鹿鹿茸顶端组织中克隆干扰素β1(interferon beta 1,IFNβ1)基因全长序列,分析其分子特性,为研究其生物学活性及实际应用奠定基础。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牛、羊等近缘物种IFNβ1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1对引物,以驯鹿鹿茸顶端间充质层组织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得到驯鹿IFNβ1基因并克隆、测序,利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驯鹿IFNβ1基因全长561bp,共编码186个氨基酸,含有3个糖基化位点;其编码蛋白含有4个α螺旋、4个β折叠区、7个β转角。将驯鹿IFNβ1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14种哺乳动物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发现,其同源性为45.1%~92.0%;驯鹿与其他动物IFNβ1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IFNβ1基因存在种属差异性,亲缘关系越近,同源性越高。本研究结果为驯鹿IFNβ1基因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近年来禽流感病毒在我国部分地区家禽中的流行情况,深入阐明我国禽流感病毒流行株的HA和NP基因的进化关系及遗传进化过程,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我国广西、河北、湖南、河南、山东等地采集的病料进行检测,并对其中19株H5N1阳性分离株进行HA和NP基因测序,将测定的序列与参照序列对比,运用DNAStar软件对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的禽流感流行株因地域的不同、时间的差异、宿主的不同,禽流感病毒HA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6.0%99.7%之间,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5.8%99.7%之间,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5.8%99.6%之间;禽流感病毒NP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68.2%99.6%之间;禽流感病毒NP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68.2%99.7%之间,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65.5%99.7%之间,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65.5%99.8%之间。各分离株在遗传进化树上并不集中处于一个分枝中,而是处于遗传进化树的不同位置,说明我国禽流感病毒可能已经发生部分变异,这些禽流感病毒起源于不同的种系,但可能具有共同的祖先。  相似文献   

16.
从狂犬病病毒CVS毒株致死的小鼠脑组织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获得G基因;以pMD18-T-α质粒为模板,PCR扩增得到IFN-α基因.两个基因和pIRES真核表达载体分别双酶切,连接构建P IRES-G/IFN-α,经PCR、双酶切鉴定和测序证明载体构建成功.测得的G基因序列长1 575 bp,与CVS株G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98.5%;IFN-α序列长为570 bp,与GenBank中登录号为NM 001017411的IFN-α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91.6%.  相似文献   

17.
梅花鹿朊蛋白基因(PRNP)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鹿朊蛋白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采用PCR方法从中国梅花鹿基因组中扩增得到梅花鹿的朊蛋白基因,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并将其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中测序进行进一步确认,通过分析表明所克隆的梅花鹿朊蛋白基因的ORF基因片段包含771bp,编码256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8200。与已报道的其他品种鹿朊蛋白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分析,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在98%以上。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中国梅花鹿朊蛋白的多态性提供了数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两广地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变异情况及分子流行规律,于2011—2012年从该地区发病鸡群中共分离到16株H9N2亚型AIV,并对分离株HA基因进行测序与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HA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均为1 683bp,编码560个氨基酸;HA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88.7%99.6%,编码氨基酸同源性为91.8%99.6%,编码氨基酸同源性为91.8%99.5%。本试验分离毒株与国内疫苗株(GD-SS、SH-F和SD-6)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0.1%99.5%。本试验分离毒株与国内疫苗株(GD-SS、SH-F和SD-6)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0.1%92.6%之间,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1.6%92.6%之间,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1.6%94.8%之间。进化分析显示分离株可分为Group 1和Group 2两个亚分支,与疫苗株均属于欧亚谱系的Y280分支,但亲缘关系较远。分离株HA蛋白裂解位点附近序列有3种形式:PARSSR↓GLF、PSRSSR↓GLF和PARLSR↓GLF,均无连续碱性氨基酸的插入,符合低致病性AIV的特征。本试验发现分离株GD4、GX2在HA1的127、295位分别增加一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除分离株GD5和GD6外,其余分离株在HA1的216位发生Q216L氨基酸突变,表明其存在感染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其他植物H+-PPase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简并性引物,以霸王叶片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的方法扩增出H+-PPase基因片段并克隆到PUCm-T载体。阳性克隆经PCR鉴定后进行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到3个同源的序列片段(898 bp),编码299个氨基酸;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注册的高等植物H+-PPase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均在69%以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达78%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犬干扰素β(IFN-β)基因分子特征,预测其编码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根据GenBank登录的犬IFN-β基因序列(FJ194477)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通过PCR从外周血淋巴细胞总DNA中扩增IFN-β基因CDS区并克隆,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犬IFN-β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对其理化性质以及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进行预测,构建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犬IFN-β基因编码区全长561 bp,共编码186个氨基酸,其分子式可表示为C_(1014)H_(1593)N_(263)O_(290)S_9,分子质量为22.40 ku;属于亲水性蛋白,理论等电点为5.98;含有丰富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76.88%)和无规则卷曲(19.35%)为主,蛋白三级结构呈弯曲螺旋结构;与貉、威德尔海豹、金钱豹、家猫、宽吻海豚、人、鸡和绿头鸭相对应序列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4%、87.2%、85.2%、84.7%、79.0%、74.9%、43.9%和43.3%。说明犬与貉IFN-β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