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转基因技术(transgenic technology)使外源基因与动物本身的基因整合在一起,并随细胞的分裂而增殖,最终得以表达,这样培养出的动物即称为转基因动物(transgeni canimal)。如果外来基因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就会形成转基因动物系。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Gordon等采用原核显微注射法向小鼠胚胎注射纯化了的DNA(猴肾病毒-疱疹病毒胸腺激酶基因SV4启动子克隆到PBR322),从而得到第一例转基因小鼠,  相似文献   

2.
由于传统显微注射法具有操作繁琐、技术要求高和外源基因导入率低等局限性,本试验对常规显微注射法进行改进,旨在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水平显微注射方法。采用水平微注射系统,将外源DNA片段导入胚胎的雄原核中,获得子代鼠,分娩后3周提取鼠尾基因组DNA,PCR法筛选转基因阳性鼠。本试验采用Puc/BLG IN S和Chym os in基因,共使用710枚鼠原核胚进行研究,胚胎经注射后移植了25只受体,产下仔鼠77只;妊娠率分别为33.3%(5/15)和50%(5/10),胚胎成活率分别为9.47%(41/433)和l3.00%(36/277),阳性率分别为4.88%(2/41)和8.33%(3/36)。将阳性雌鼠配种妊娠后,对外源基因整合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初步获得了转基因阳性小鼠。  相似文献   

3.
应用HMG和FSH对山羊超排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Gordor等人首次应用显微注射的方法,将人胸苷激酶基因载体DNA注射到小鼠受精卵雄原核,产生了转基因小鼠〔1〕。在1982年,Pal miten等人又应用该技术用大白鼠生长激素(GH)基因与小白鼠的金属硫蛋白基因(MT-1)启动子组成MGH基因获得了过度表达生长激素的“超激素”〔2〕。它们的出现引起了世界上不少科学家的极大兴趣和探讨,此后相继又产生了转基因兔、猪、羊、牛等,由此转基因动物成为当代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3~5〕。另外,通过胚胎工程技术———应用超排技术获得优质的胚胎进行体外移植是达到加速良种山羊的快速繁育最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显微注射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转基因小鼠制备技术,但其效率较低,提高显微注射法制备转基因小鼠的效率有重要意义。外源DNA浓度、小鼠品系均是影响转基因小鼠制备效率的因素,但目前较多文献采用KM小鼠进行转基因小鼠制备效率的优化,对C57/BL6小鼠研究较少。本实验以C57/BL6小鼠为对象,分别进行2.5 ng/μl、5.0 ng/μl的外源DNA浓度原核注射。结果显示,2.5 ng/μl组的怀孕率、出生率、小鼠阳性率、转基因效率均显著高于5.0 ng/μl组的结果(P0.05)。结论:通过原核注射方式获得C57/BL6转基因小鼠,注射的外源DNA浓度2.5 ng/μl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研究转基因猪育种中的小鼠模型,探讨转基因小鼠传代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为转基因猪育种工作提供参考.选用昆明小白鼠制作转基因小鼠,然后进行转基因小鼠的传代,并对小鼠进行检测,统计转基因阳性小鼠的数量,研究转基因小鼠传代过程中阳性率的变化以及转基因个体的选择、 表型分析、 性状分析、 育种规划以及育种中的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所得的首建阳性小鼠的比例为2.3%,转基因阳性小鼠与野生型交配传代时阳性后代的比例为50%左右;结果提示,原核显微注射法制作的转基因阳性个体在传代过程中,后代的比例不会超过50%.该结果将直接用于指导转基因猪的育种工作,即在转基因猪育种中要加强选择.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利用显微注射技术,制备鼻咽癌来源LMP1基因(N-LMP1)的转基因小鼠。共获得15只首建鼠,经小鼠尾部组织DNA分析,PCR法证明其中两只小鼠有N-LMP1基因扩增带,Southern杂交显示PCR阳性小鼠有特异的杂交信号,整合率为13.3%,N-LMP1转基因小鼠的建立为研究N-LMP1转基因小鼠的建立为研究N-LMP1在鼻咽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孙燕  侯蓉 《中国兽医学报》2002,22(4):387-389
采用纯化的羊金属硫蛋白(sMT)启动子指导的猪生长激素(PGH)基因(sMTPGH)为显微注射片段,将其导入小鼠受精卵原核,比较了几种不同培养液对导入外源基因的小鼠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的M16培养液(用mM16表示)能有效克服2-细胞阻断现象,并使转基因胚胎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在mM16培养液的基础上,再加入表皮生长因子(EGF),可使1-细胞胚胎发育到囊胚的比率进一步提高。在3和培养液(M16,mM16,mM16 EGF)中,转基因胚胎突破2-细胞阻断期的比率分别为12%,68%,90%,发育到囊胚期的比率分别是0%,20%,43%。采用PCR方法检测57枚经体外培养发育至囊胚的显微注射胚胎,4枚扩增出阳性条带,外源基因在囊胚期胚胎的滞留率为7%。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鼻咽癌来源潜伏膜蛋白1(N-LMP1)转基因小鼠模型,从整体的角度研究N-LMP1的功能,进一步阐明EB病毒在鼻咽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应用DNA重组技术将角质细胞特异性启动子EDL2与N-LMP1连接,构建转基因EDL2-N-LMP1;并用显微注射技术,将转基因EDL2-N-LMP1注射入小鼠受精卵前核,再将注射后的受精卵植入假孕母鼠,获得转基因鼠,然后观察目的的基因在鼻咽部的表达和病理变化。本实验共获得53只转基因鼠,PCR法证明其中6只小鼠有N-LMP1基因扩增带,Suothern杂交显示PCR阳性小鼠有特异的杂交信号,整合率为11.3%,1只4月龄的转基因鼠出现了鼻咽部不典型增生,说明N-LMP1单独就能诱发小鼠鼻咽部发生癌前病变,为EB病毒可能是鼻咽癌的主要病因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母、父源基因以及合子基因在动物胚胎早期发育中发挥功能的重要时间节点,本实验利用转增强型荧光蛋白(EGFP)基因小鼠(♀/♂),分别与野生型小鼠进行交配,收集受精后的胚胎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寻找EGFP基因在不同胚胎发育阶段时间节点表达的特征,作为直观判断母源基因向合子基因的转换时间起始点的生物标志。结果发现:从EGFP转基因母鼠获得的5枚卵母细胞/原核胚中表达了EGFP基因,在荧光显微镜下表现出绿色荧光;而从野生型母鼠获得的20枚胚胎到2-细胞(2-cell)期后开始表现出绿色荧光,随着胚胎的发育,出现荧光的胚胎数量逐渐增多,达到5枚。综上,EGFP基因可以作为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合子基因的标志物,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母源基因向合子基因转换的时机在胚胎发育的2-cell期。  相似文献   

10.
用PCR方法从人的基因组DNA中扩增了人血栓调节蛋白(hTM)基因,将其克隆到带有人EF-1α启动子的pEF-neo哺乳动物表达载体上,得到表达质粒pEF-TM。在转染pEF-TM的COS-1细胞中,hTM得到了瞬时表达,并且正确地定位到细胞膜上。用pEF-TM转染猪内皮细胞(PEC),经G418筛先得到稳定转染的克隆。凝血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表达hTM的PEC凝血时间明显延长,表明其抗凝血能力增强。通过显微注射方法,得到了1只F0代hTM转基因小鼠。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该转基因小鼠整合了9个拷贝的pEF-TM DNA,并能将外源DNA遗传给后代。  相似文献   

11.
近交系高表达HBV转基因小鼠的建立及表达传代稳定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纯化的高表达 1.3copy HBV全基因 ,通过原核显微注射方法 ,建立了近交系 ( Balb/ c)高表达 HBV转基因小鼠模型 ,以血清 HBs Ag为检测指标 ,对该转基因鼠 HBV基因持续表达水平和数代遗传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获高表达 HBV( 1.3copy)转基因 Balb/ c小鼠 Founder 2只 ,用回交传代方法 ,本 HBV转基因小鼠已稳定传至第 8代 ,每代转基因鼠阳性率平均保持在 4 4 .6 7% ,性别对 HBV转基因小鼠总体阳性率有影响 ,雄性小鼠的阳性率 ( 4 4.15 % )明显高于雌性小鼠 ( 4 2 .2 6 % ) ( P<0 .0 5 ) ;血清表达 HBs Ag水平较稳定 ,平均为 ( 85 3.2 8± 2 35 .4 3)μg/ L ,雌雄小鼠之间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影响小鼠显微注射胚胎质量的若干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显微注射法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制备转基因动物的首选方法,有重大的应用价值。保证显微注射胚的质量是转基因工作的关键。本文根据我们显微注射的工作,着重探讨影响小鼠显微注射胚的质量的几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转sMTPGH基因小鼠胚胎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纯化的羊金属硫蛋白 (s MT)启动子指导的猪生长激素 (PGH )基因 (s MTPGH)为显微注射片段 ,将其导入小鼠受精卵原核 ,比较了几种不同培养液对导入外源基因的小鼠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改进的 M16培养液(用 m M16表示 )能有效克服 2 -细胞阻断现象 ,并使转基因胚胎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在 m M16培养液的基础上 ,再加入表皮生长因子 (EGF) ,可使 1-细胞胚胎发育到囊胚的比率进一步提高。在 3种培养液 (M16、m M16、m M16 EGF)中 ,转基因胚胎突破 2 -细胞阻断期的比率分别为 12 %、6 8%、90 % ,发育到囊胚期的比率分别是 0 %、2 0 %、4 3%。采用 PCR方法检测 5 7枚经体外培养发育至囊胚的显微注射胚胎 ,4枚扩增出阳性条带 ,外源基因在囊胚期胚胎的滞留率为 7%。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肌细胞特异表达MSTN基因RNA干涉序列的小鼠成纤维细胞株,研究利用人工合成的小鼠肌肉启动子SP,连接前期工作中获得带有GFP基因的小鼠MSTN基因RNA干涉载体pR-NAT-M1,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RNAT-SP-M1,将pRNAT-SP-M1线性化后转染小鼠成纤维细胞并通过300μg/mL G418筛选获得转基因阳性细胞。结果表明:获得的转基因阳性细胞呈现正常的小鼠成纤维细胞的梭形,且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出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绿色;转基因阳性细胞的生长曲线呈"S"形;转基因阳性细胞经冷冻复苏后,仍具有正常的细胞形态和增殖特性;PCR鉴定结果显示转基因阳性细胞基因组DNA中整合有pRNAT-SP-M1序列。说明成功获得了转肌细胞特异表达的MSTN基因RNA干涉序列小鼠成纤维细胞株。  相似文献   

15.
受精卵原核内核酸酶对外源基因的降解是导致显微注射法制备转基因动物效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RecA蛋白可与单链DNA结合而阻止细胞核内核酸酶对单链DNA的降解。本试验建立了显微注射和RecA蛋白结合制备转基因动物的技术模型,并初步探讨了RecA蛋白对显微注射法制备转基因动物效率的影响。以单链DNA、RecA蛋白与单链DNA的复合体以及双链DNA为外源基因进行受精卵原核显微注射转基因试验,分别获得F0代小鼠28、41和32只,并通过PCR和Southern blot进行了转基因鉴定。结果显示,在小鼠受精卵原核显微注射RecA+ssDNA复合体获得的F0代中14.6%(6/41)为转基因个体,显微注射dsDNA获得的F0代中转基因个体占6.2%(2/32),而显微注射SSDNA获得的F0代中无一为转基因个体。  相似文献   

16.
人白细胞抗原 -B2 7( HLA-B2 7)与强直性脊柱炎 ( AS)有强相关性 ,为构建 AS动物模型以用于其发病机理和治疗的研究 ,将 HLA-B2 7基因与 β2 -微球蛋白基因等量混合后 ,利用显微注射技术注入昆明小鼠的1 3 70枚受精卵中 ,再将注射后存活的 1 0 50枚卵移植到 58只假孕母鼠体内 ,产仔 97只。PCR检测上述 97只转基因仔鼠 ,结果 2 7只为阳性。Southern blotting检测上述 2 7份 PCR阳性小鼠的基因组 ,结果 8只为阳性 ,表明已成功地建立了 HLA-B2 7转基因小鼠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FoxO1对瘦素信号传导的调节机制,本研究构建了重组质粒pEF1α-myc-FoxO1ΔDBD,并将其转染于293Rb细胞,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突变体FoxO1ΔDBD的表达;然后采用DNA原核显微注射的方法制备含有突变体FoxO1ΔDBD的转基因小鼠模型,以鼠尾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鉴定基因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FoxO1ΔDBD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的表达,并对FoxO1ΔDBD转基因鼠进行表型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F1α-myc-FoxO1ΔDBD,并在293Rb细胞中检测到了突变体FoxO1ΔDBD的表达,继而获得了10只首建鼠,建立了10个繁育系。试验建立了高G-C含量PCR扩增产物的基因型鉴定方法,并成功地应用于转基因小鼠中。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上成功地检测出FoxO1ΔDBD的表达,表型分析结果显示,转基因小鼠体重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P < 0.05),提示瘦素的作用增强。综上所述,本试验成功构建了FoxO1ΔDBD转基因小鼠,为探究FoxO1对瘦素信号传导的调节机制提供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小鼠的多重PCR快速检测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基因检测技术的标准化可以为转基因法规的制定和转基因产品的标识提供技术支持.采用碱裂解法快速提取鼠尾基因组DNA,用PCR方法检测其中的外源基因结构如cytomegalovirus(CMV)启动子、hGH polyA终止子及目的基因跨膜蛋白66(Transmembrane protein 66,Tmem66),筛选到阳性样品.优化了多重PCR引物退火温度及缓冲液浓度,并探讨了扩增速率对多重PCR的影响.结果表明,此多重PCR方法可得到很好的扩增效果,可用于转基因小鼠外源基因的检测,同时为哺乳动物检测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转赖氨酸基因小鼠为研究对象,根据转入基因的载体结构分别设计赖氨酸基因、新霉素抗性基因、转基因启动子及小鼠基因组内参基因特异性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建立转基因小鼠多重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可以用于转赖氨酸基因小鼠的检测,同时为转基因动物检测标准的建立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跨膜蛋白66(TMEM66)是与细胞凋亡以及癌症发生密切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为了在个体水平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我们进行了TMEM66基因突变体(TMEM66V)转基因小鼠的构建。本研究通过原核注射法进行转基因操作,将获得的312个受精卵移植到13只代孕母鼠中,运用PCR、Southern blotting对出生的小鼠进行转基因鉴定,对于转基因阳性小鼠通过传代试验研究外源基因是否稳定整合,并通过反向PCR方法研究外源基因的整合方式。结果显示在出生的55只小鼠中有6只为转基因阳性,其中3只转基因小鼠可以稳定传代,表明这些小鼠中外源基因发生了稳定整合。反向PCR检测结果发现外源片段是以串联重复的方式整合到转基因小鼠的基因组中。本研究成功构建了TMEM66基因突变体转基因小鼠,为进一步研究TMEM66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