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全面摸清重庆市地方山羊遗传资源的种质特性和更好的保护、开发、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通过调查与分析的方式,对重庆市地方山羊遗传资源的原产地、分布、群体数量进行全面调查,对繁殖性能、胴体性状及肉质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从而对重庆市地方山羊种质资源有较全面的了解,为重庆市畜禽遗传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重庆市地方山羊遗传资源保护的对象、策略与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旨在解析太湖流域地方猪品种内部遗传结构,鉴定梅山猪亚群间、二花脸群体间和米猪群体间体重体尺性状差异的候选基因.试验采集440头猪样本(代表太湖流域地方猪最全面血统)进行基因芯片分型,并使用该基因分型数据集进行多种群体遗传学分析,明确太湖流域地方猪品种内部的遗传结构,并鉴定梅山猪亚群间、以及二花脸和米猪群体间体重体尺性状...  相似文献   

3.
《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猪志》中目前收录了共计76种中国地方猪种,中国地方猪种存在肉质优良、抗逆性强、繁殖性强等优点,但由于外来品种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猪的发展,致使地方猪遗传进展缓慢。目前,由于社会各界对地方猪的重视和深入研究,使得地方猪遗传资源得以保存和丰富。深县猪是河北省地方黑猪,于2016年列入《中国畜禽资源遗传志·地方品种图册》,相较于引进品种其生长速度较为缓慢,但繁殖性能较强,肌内脂肪含量相对较高,同时耐粗饲,适应环境能力较强,具有典型的中国地方猪种的特点,无论研究其优良肉质性状还是其繁殖性能都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推广意义。因此,文章针对深县猪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以后深入研究深县猪的优良性状奠定基础和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地方猪品种登记实施细则(试行)》共设计了基本信息、系谱、生长性能、种猪繁殖性能表、肥育性能登记表、胴体与肉质性状和种猪变更登记表等七个表格,各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可以利用这些表格进行数据录入,以及数据档案的管理。及时将这些数据上传至地方猪品种登记网络平台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有助于及时掌握地方品种动态信息。有助于挖掘、评估、鉴定猪种遗传资源,揭示地方猪种种质特性的遗传机制。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强监督管理,实现“由量到质、由表及里”的跨越,指导保种企业的生产实践,挖掘、评估、鉴定猪种遗传资源,揭示种质特性遗传机制,为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全国畜牧总站制定了地方猪品种登记实施细则。潘玉春对地方猪品种登记的内容包括地方品种猪的系谱、生长发育、繁殖性能、胴体性状与肉质性状等方面的信息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6.
猪肉品质是影响养猪产业效益的重要因素,如何在提高产肉性能的同时,确保肉质性状遗传改良是当今全世界猪遗传育种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我国地方猪种遗传资源丰富,具有优良的肉质特性,在生猪养殖中利用我国地方猪种开展杂交生产或新品种(配套系)培育实现猪肉品质遗传改良,是提高猪肉品质的重要途径。该文总结了我国代表性地方猪种的肉质特性,并对其肉质性状的遗传改良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华南型猪品种资源变化的情况,经查阅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出版的猪品种志相关资料及相关文献,对该地区猪的品种数量、产地分布、群体规模、体型体重、繁殖性能、生产性能等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2011年出版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猪志》中福绵猪、公馆猪、粤东黑猪已无记载,华南型地方猪数量剧减,分布范围不变或缩小,并且其体尺体重、繁殖性能、生产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旨在分析四川省7个地方猪种类群和山东省徒河黑猪重要经济性状关联SNP位点基因型分布及群体间遗传结构。本研究采用中芯一号芯片对23头成华猪、26头雅南猪、60头青峪猪、57头内江猪、151头丫杈猪、57头乌金猪(凉山类群)、51头平原藏猪、109头高原藏猪和28头徒河黑猪共562头健康种猪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析,利用Plink软件对获得的基因型数据进行质控,结合R等软件,统计分析猪7个重要经济性状的基因型;采用Mega X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使用Plink软件进行主成分(PCA)分析,通过VCFtools软件计算猪群间的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st),分析群体间遗传关系远近。结果显示,四川省地方猪群体中,采食量、酸肉和应激性状的非优势基因型比例均在2.20%以下;抗仔猪腹泻、料重比(FCR)、公猪精液品质和多肋性状的非优势基因型比例分别为8.99%、11.80%、73.97%和95.32%;徒河黑猪群体中,应激性状已无q等位基因,采食量和酸肉性状的非优势基因型比例较低,均为3.57%;公猪精液品质、抗仔猪腹泻、料重比和多肋性状的非优势基因型比例较高,分别为39.29%、50.00%、82.14%和92.86%;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显示,徒河黑猪与四川地方猪种间遗传距离远,丫杈猪、乌金猪、内江猪和藏猪(平原和高原)各自聚为一类,品种间群体分层结构明显,雅南猪、成华猪、青峪猪聚为一类;Fst指数计算结果表明,同属于湖川山地猪的丫杈猪和青峪猪间存在高度遗传分化。结果提示,四川省地方猪群体的采食量、酸肉、应激、抗仔猪腹泻和料重比性状的非优势基因型比例较低,公猪精液品质和多肋性状的非优势基因型比例较高;徒河黑猪群体的应激性状已无q等位基因,采食量和酸肉性状的非优势基因型比例较低,公猪精液品质、抗仔猪腹泻、料重比和多肋性状的非优势基因型比例较高;群体遗传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丫杈猪与青峪猪都归类于湖川山地猪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9.
地方鸡遗传资源在重庆市畜禽遗传资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是重庆市开发更加安全、健康、绿色鸡产品的重要遗传素材。面对地方鸡遗传资源的日益减少,如何加强地方鸡遗传资源的品种保护,加大优质地方鸡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成为促进重庆市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手段。虽然重庆市气候和地理地貌条件较为复杂。但经过巴渝劳动人民长期驯养和选育,形成了多个经济性状特异、抗逆性强、耐粗饲等的地方鸡遗传资源。合理科学地保护、开发与利用好重炭市的地方鸡遗传资源,对推进重庆市现代化家禽产业发展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对地方猪遗传资源的影响,以《中国猪品种志》、《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猪志》以及近年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来源,对不同社会经济状况下的民猪和金华猪近三十年来不同阶段遗传资源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民猪与金华猪群体规模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体重体尺、育肥性能指标均有上升趋势;繁殖性能等指标变化不太明显。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社会需求和饲养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外来品种的引进、猪种的杂交选育以及规模化养殖的普及,导致地方品种猪的规模出现大幅度波动,相应的品种性能也呈现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1猪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猪遗传连锁图谱,既是遗传研究的重要内容,又是猪种资源、育种及分子克隆等许多应用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基础。高分辨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使遗传育种学家对根据图谱定位数量性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对亲本和分离群体进行标记分析,所得资料用特定的统计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12.
运用PCR RFLPs法对新荣昌猪I系群体中兰尼定受体(RYR1)基因分布及其对肌纤维面积、胴体性能和肉质性状的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荣昌猪肉质优异,保持了原有地方品种肉质优良的特性。猪群中存在T基因的分布,且其遗传分布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T基因表现出显著增加肌纤维面积、提高胴体品质和降低肉质性状表现的遗传效应。但RYR1基因在新荣昌猪中的外显率不完全,并证明肌纤维面积的增大与胴体品质间具有正相关,而与肉质性状间则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生猪养殖第一大国,江苏省是生猪养殖大省,具有丰富的地方猪种质遗传资源。然而,在当今重大疫情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下,地方猪种群体数量迅速减少,猪种质资源保护受到了严重冲击。为此,江苏省农业主管部门迅速启动濒危猪种资源抢救性保护工作,采取多种保种措施,建立了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体系。本文基于江苏省猪种质资源现状,重点介绍了猪精液冷冻保存、深部输精技术、体细胞冷冻保存技术和体细胞克隆技术等种猪遗传资源的静态保种措施以及遗传资源的动态保种措施,探讨了多种措施下江苏省种质资源保护的进展和成果,并就地方猪遗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我国地方猪种的优良遗传资源的保护及解决人们对优质猪肉的迫切需求,通过对几乎濒临灭绝的吉林花猪优良个体进行收集及对繁殖性能、生长发育性能、产肉性能及肉质品质性状的测定,开展了系祖选育、杂交选育、群体继代选育等育种方法进行了选育。结果在原吉林花猪主要饲养区永吉、磐石、蛟河等地收集到具备吉林花猪品种特征的母猪30头,公猪3头组建了选育群,经过性能测定和选育,建立了吉林花猪种猪场1个,核心群达到110头。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2.02头;28 d断奶平均个体重7.6 kg;育肥期日增重705 g;料重比2.8∶1;育肥猪90 kg屠宰瘦肉率55.13%;肌内脂肪3.21%。本项研究不仅对吉林花猪这一优良遗传资源得以保护,并且使各项性能指标恢复到了原来的水平,并在增重速度上有所提高。吉林花猪具有繁殖力强、产肉性能高、肉质佳等优良特性,可为吉林省今后猪种培育及品种杂交等方面提供良好的种质资源,以及为市场提供生产优质猪肉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华北型猪品种资源变化的情况,经查阅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出版的猪品种志相关资料及相关文献,对该地区猪的品种数量、产地分布、群体规模、体尺、体重、繁殖性能、生产性能等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在2011年出版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猪志》中深州猪、沂蒙黑猪已无记载,该地区品种数量减少,分布范围不变或缩小,体尺、体重、繁殖性能、生产性能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掌握地方鸡种遗传资源起源与驯化、开展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研究、解析各资源优势特色遗传性状,是进行地方鸡种有效保护和新品种培育的关键。文章通过查阅NCBI、Highwire等数据库,搜集了2020年全球地方鸡种遗传资源研究相关文章100余篇,从鸡的起源与进化、遗传多样性研究、优势特色性状研究与分子标记筛选等对该领域相关研究热点和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荣昌猪因最初的中心产区在重庆市的荣昌县而得名。以其适应性强、杂交配合力好、遗传性能稳定、瘦肉率较高、肉质优良、鬃白质好等优良特性而驰名中外。1957年,荣昌猪被载入英国出版的《世界家畜品种及名种辞典》。成为国际公认的宝贵猪种资源。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评审,荣昌猪以其“瘦肉率高、白色、特定遗传性状”被农业部在“七五”规划中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的优良地方猪种。  相似文献   

18.
根据闽农牧[2005]25号《福建省农业厅关于开展地方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们于2005年8月~2006年6月在上杭县官庄花猪原产地开展了官庄花猪品种资源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禄劝县是优良的地方品种猪——撒坝猪的原产地,撒坝猪是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为保护和开发撒坝猪遗传资源,禄劝县计划实施撒坝猪产业培育,做大、做强撒坝猪产业。但由于种种原因,禄劝撒坝猪产业培育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困扰着产业的健康发展。总结归纳目前禄劝撒坝猪产业培育的有利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为撒坝猪产业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地方猪种是我国重要的畜禽种质资源,在振兴民族猪业、种质创新和实现种源自主可控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地方猪种资源丰富,据《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年版)》统计,中国地方猪种达80多个,挖掘和利用地方猪基因资源,打造地方猪产业链条对推动我国猪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我国地方猪因具有肉质鲜美、耐粗饲和抗病力强等优异的种质性状而著称,评价其肉质性状的特性,明确不同因素对肉质的影响机制,对于开发优质安全的生态肉满足人民群众从“满足量”到“提升质”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