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究赣南地区柑橘黄龙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从赣南16个县市区采集32个具典型柑橘黄龙病症状的脐橙样品,运用PCR-RFLP(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研究了柑橘黄龙病菌16S rDNA序列、16S/23S rDNA间隔区序列和核糖体蛋白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并对三个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分析其序列的碱基含量、转换与颠换、同源性、核苷酸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特征。RFLP结果表明:赣南16个县市区柑橘黄龙病菌XbaⅠ酶切图谱均与亚洲韧皮部杆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 CLas)的一致;进一步分析显示,三个基因片段各自之间的RFLP指纹图谱一致,并未表现多态性。序列分析结果表明:32个分离物三个基因片段各自的同源性均在98%~100%,与CLas的同源性最大,且与CLas的遗传距离最小。系统进化树展示赣南地区柑橘黄龙病菌与CLas处于同一分支,结合酶切图谱、序列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 赣南地区柑橘黄龙病菌均为CLas。结论:赣南地区柑橘黄龙病菌的16S rDNA序列、16S/23S rDNA间隔区序列和核糖体蛋白基因未表现遗传多样性,表明赣南地区柑橘黄龙病菌间遗传多样性不显著。 关键词:柑橘黄龙病;16S rDNA序列;核糖体蛋白基因;16S/23S rDNA间隔区;RFLP;序列分析  相似文献   

2.
2013年11月-2015年11月于江西省赣州全部18个县(市、区)进行了赣南脐橙贮藏期病害的调查,并对病果样品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调查结果表明,共发现8种病原真菌,分别为:柑橘青霉病菌(Penicillium italicum)、柑橘绿霉病菌(Penicillium digitatum)、柑橘扩展青霉病菌(Penicillium expansum)、柑橘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oleosporioides)、柑橘干腐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柑橘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柑橘黑腐病菌(Alternaria citri)、柑橘黑斑病菌(Phoma citricarpa);2种由病原细菌,分别为: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citri)、亚洲柑橘黄龙病菌(Candidatus liberobacter asiaticum)。其中检出率高的贮藏病害包括柑橘青霉病、柑橘绿霉病、柑橘炭疽病与柑橘溃疡病,其中柑橘青霉病与柑橘绿霉病的检出率分别为40.7%,柑橘炭疽病与柑橘溃疡病的检出率分别为16.6%、7%。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利用SSR、InDel及来自于lncRNA的分子标记对我国不同地区的45份野生、半野生及地方宽皮柑橘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31对引物共获得81个标记位点,产生了280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 9条扩增条带,多态性标记位点的平均香农信息指数为0.651,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85。群体遗传结构、主坐标轴和聚类分析均表明,莽山野柑是一类原始独特的柑橘种质;起源于南岭山脉的野生宽皮柑橘,如道县野桔、悬崖野桔、莽山桔、江永野桔、崇义野桔等构成了一类独特于其它宽皮柑橘的原始野生类群;古老栽培柑橘中的皱皮柑类型,包括旺苍皱皮柑、皱皮柑、藏橘等构成了另一个原始古老类群,现代栽培柑橘城固冰糖桔中具有典型皱皮柑的基因渗入。宽皮柑橘中的一些育成品种及杂柑资源,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证实了起源于南岭山脉一带的野生宽皮柑橘在遗传背景上较为接近,其多样性也低于现代栽培宽皮柑橘,缺乏人为驯化和外源基因渗入,为南岭山脉是我国宽皮柑橘的起源中心这一论断提供了科学依据。由于长期的人为驯化和外源基因的渗入,宽皮柑橘的演化伴随着遗传多样性水平由低向高逐渐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麦洼牦牛现有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种群遗传分化特征,试验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已公布的牦牛基因组中筛选到9 466个三碱基重复微卫星位点,以191个麦洼牦牛基因组DNA样品为模板对各个位点进行PCR扩增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基因分型。经过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在15个三碱基微卫星位点中,有5个位点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P<0.05)。15个微卫星位点均为高度多态性(PIC>0.5),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Ho)、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达到0.5041、0.8152和0.7831。进一步通过Structure 3.0软件分析发现,麦洼牦牛群体结构单一,无分化特征,表明麦洼牦牛品种虽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但是无分化迹象。  相似文献   

5.
从柑橘根际土壤中获得192个细菌分离物,通过平板拮抗测试,筛选出对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 axonopdis pv. citri)有较强拮抗作用的6个芽孢菌株,抑菌圈直径达12.0~25.0mm,其中菌株G32对柑橘溃疡病菌抑制效果最好,稳定性高;温室控病试验表明,菌株G32的控病效果最佳,提前喷施拮抗菌其预防效果达60.7%,接种溃疡病菌后喷施的治疗效果为53.2%;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将G32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6.
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及ERIC-PCR对从贵州修文贵长猕猴桃枝条、叶片、花蕾分离到的35株猕猴桃溃疡病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所分离的病原菌为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并运用ERIC-PCR分析病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相似系数为0.808时,35株菌株分为4个类群,85.7%的菌株属于第一个类群,且菌株无明显的采集地、采集部位的聚类;表明修文猕猴桃溃疡病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此研究为溃疡病的检测、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旨在开发猪SSR标记,为猪遗传多样性分析、亲缘关系鉴定、标记辅助选择等奠定基础。本研究基于前期对6月龄大白猪和马身猪背最长肌RNA-seq结果,根据SSR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碱基类型、重复次数等的差异随机筛选154个位点,设计合成SSR引物,进行PCR扩增、PAGE检测及克隆测序验证,开发多态性SSR标记。利用开发的SSR标记对马身猪、大白猪、晋汾白猪及山西黑猪等4个猪种各30头6月龄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评价所开发SSR标记的应用效果。结果,从36 693条转录组Unigene序列中搜索到10 488个SSRs位点,纯合型SSR为9 424个,复合型SSR为1 064个,分布于6 953条Unigene序列,其中4 727条Unigene含有单个SSR,2 226条Unigene含有2个及以上SSRs,SSR发生频率为18.95%,出现频率为28.58%。优势SSR重复类型为单、三、二核苷酸重复,其重复次数主要集中于5~22次;优势重复基序序列类型为A/T、AC/GT、GCC/GGC,长度类型为10~20 bp。随机筛选154个位点进行验证,共有124对引物扩增出清晰、特异的条带,扩增效率为80.52%,其中25对SSR引物具有多态性,占比为16.23%。利用25对SSR引物对4个猪种共120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识别到131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为2~7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2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487 1,平均PIC为0.646 7,呈高度多态,总体表现出较高的多样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猪转录组测序结果开发SSR标记是可行的,结果丰富了猪可用SSR标记数据库,且开发的SSR标记准确可靠,多态性高,可用于猪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是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作物遗传育种的前提条件。本研究从96对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标记中筛选出42对多态性标记,对不同地理来源的72份木豆(Cajanus cajan)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2对SSR标记在72份不同木豆种质间共检测到等位基因118个,每个标记可检测到2~5个等位基因,平均2.8个;每个SSR标记的Shannon信息指数和多态性信息含量在0.101~1.469和0.040~0.704,平均为0.844和0.442;根据SSR标记数据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可将72份木豆种质资源分为3类,聚类结果和地理来源并不完全一致;群体结构分析发现79.17%的木豆种质资源遗传背景比较单一,20.83%的资源拥有复杂的遗传背景。本研究将为木豆种质资源收集和杂交亲本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用16对SSR引物对28份新麦草种质资源进行SSR-PCR扩增,共得到261个位点,多态性位点253个。供试材料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Shannon信息指数平均值为0.2111和0.3466。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715处,28份新麦草材料可划分为五大类。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性系数(GS)介于0.594~0.820之间;通过对新麦草材料进行群体划分,3个地理类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的平均值(0.0913)小于亚群体杂合度(0.1958),表明新麦草群体内的遗传差异较群体间的遗传差异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应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技术对昆明裂腹鱼盘大河群体和昆明裂腹鱼泥猪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38个10bp引物中选取20个用于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在两群体中分别检测到121、125个位点,多态位点数分别为57、73个,平均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7.11%、58.40%;两群体内个体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1745、0.1963,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2503。研究表明:因地理隔离的两昆明裂腹鱼群体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两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较大,具有丰富的遗传结构;泥猪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要比盘大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其群体内遗传变异较盘大河群体大。  相似文献   

11.
从257个柑橘全爪螨田间药效试验中筛选到17种比较好的药剂。对这些药剂的种类和作用特点、使用浓度、防治效果、速效性、持效期、防治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柑橘全爪螨的防控以矿物油为主,其他药剂为辅的综合防治的观点,为绿色柑橘生产中叶螨的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不同目数的防虫网对柑橘木虱的阻隔作用。结果表明:1.0*0.8mm(约45目)以下的网柑橘木虱成虫可以穿透,1.0*0.6mm(约50目)以上的网能有效的阻止柑橘木虱成虫穿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阐述了柑桔木虱的防治手段及研究进展。防治手段包括应用寄生蜂、瓢虫、虫生真菌等进行生物防治,施用广谱、低毒的杀虫剂如吡虫啉等新烟碱类农药,田间管理如种植规划、栽培管理等,以及培育无毒种苗等。最后探讨了柑桔木虱防治研究趋势,旨在为柑桔木虱及柑桔黄龙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扑利旺在柑橘红蜘蛛上的应用效果,开展了扑利旺防治柑橘红蜘蛛卵室内试验以及在不同虫口基数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扑利旺可明显抑制柑橘红蜘蛛卵的孵化,且孵化后幼螨存活率降低,并对幼螨、若螨和成螨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生产使用中,在虫口基数低(2-3头/叶)或春季红蜘蛛发生期,推荐扑利旺200-300倍喷雾处理或扑利旺500倍+24%螺螨酯5000倍喷雾处理;而在虫口基数高(9-10头/叶)或秋季红蜘蛛繁殖高峰期,推荐扑利旺200-300倍+ 24%螺螨酯5000倍喷雾处理来控制柑橘红蜘蛛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柑桔木虱与烟草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木虱在烟草上存活的时间不会超过36h;对烟草嫩叶的趋性强于“默科特”桔橙嫩叶;带菌木虱刺吸烟草后,可把黄龙病病菌传给烟草,但感病烟草不表现黄龙病病症。  相似文献   

16.
摘要 选阿维菌素和螺螨酯两种原药配制成不同比例的混剂,采用Potter喷雾法测定各自对柑橘全爪螨的室内联合毒力。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和螺螨酯不同配比的混剂对柑橘全爪螨有不同的复配效应,其中配比1:25混剂的共毒系数为117.23,表现为相加作用,配比1:5、1:10、1:15、1:20混剂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44.04、188.77、141.61、165.43,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配比1:10混剂的共毒系数最大,具有最好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由柑橘黄单胞菌芒果致病变种引起的芒果细菌性角斑病是芒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为探讨芒果感染细菌性角斑病过程中芒果叶片内酚类代谢的变化规律,【方法】以细菌性角斑病高抗品种红杧6号和高感品种贵妃杧为试验材料,测定了接种病菌(Xanthomonas citri pv. mangiferaeindicae,XCM)后芒果叶片内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含量及酚类代谢相关酶(PPO和PAL)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接种病菌后,感(贵妃杧)、抗(红杧6号)芒果品种体内酚类物质均发生明显的变化。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含量、PAL和PPO活性在接种病菌后均直线上升,但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含量增幅抗病品种较高,且感病品种在侵染后期总酚和类黄酮均迅速降低;而PAL、PPO活性感病品种增幅较高。【结论】相关性分析表明芒果叶片的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含量与芒果抗性呈正相关,而PAL、PPO活性与抗病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对柑橘大实蝇成虫羽化期、田间消长规律及活动习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三个观察点成虫羽化始见日至羽化高峰的时间都在5-10天左右,羽化期为16-19天,2011年麻阳的成虫始见日和羽化高峰期比2010年提前了5-8天,2011年长沙的羽化始见日和羽化高峰期都比麻阳稍早2-4天。2、成虫从羽化至基本死亡共持续84天。成虫在田间的始见日和高峰期分别处在5月下旬和6月中下旬,2010年成虫的田间始见日和高峰期都比2011年迟5至7天。3、成虫在交配产卵前,很少飞往柑橘树上,而在橘园及周围杂草或灌木丛中觅食、栖息;当气温超过30℃,成虫飞往橘园周边高大乔木或草丛中避暑,下午16∶00以后飞往柑橘树上产卵。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柑桔大实蝇防治的一种新技术。该技术的关键是,在成虫羽化期于桔园及其周围杂草上喷施诱杀剂,诱杀刚羽化出土的成虫,使用药剂为自配糖醋敌百虫诱杀剂,防治效果达99.81%,新技术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常规防治技术树冠诱杀所采用的点喷和挂瓶方式的防治效果,常规树冠诱杀使用药剂分别为:果瑞特、猎蝇、诱粘,防治效果分别为61.67%、59.53%、57.47%。  相似文献   

20.
试验在广西梧州市蒙山县蒙山镇甘棠村金秋砂糖橘种植园开展,通过利用三种常用杀虫剂防治柑橘木虱的田间防效试验可知,22.4% 螺虫乙酯SC 、21%噻虫嗪EC、1.8%阿维菌素EC对柑橘木虱均有较好的防效,其中1.8%阿维菌素EC1440倍的防效最优,其次是21%噻虫嗪EC 3360倍,但两者防效差异不显著。三种药剂的持效期均可达15天以上,可在柑橘木虱防治上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