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明微波法提取兴安百里香精油最佳提取条件及其主要组分活性,采用正交设计进行提取条件优化,并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速度以及精油组分进行比较,同时对微波法提取精油及其主要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抑菌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浸泡时间3 h,料液比1∶1(g∶mL),提取时间40 min,微波功率540 W的最佳提取条件下,提取得率为1.04%。由GC-MS分析可知,微波法提取兴安百里香精油主要成分为百里香酚(52.52%)、α-萜品烯(12.72%)和对伞花烃(8.24%),提取的精油主要组分种类与水蒸气蒸馏法相一致。各主要组分中,百里香酚的DPPH·清除活力最强(IC_(50),473.63 mg/L),且β-胡萝卜素漂白抑制率也最高(IC_(50),250.91 mg/L),仅对伞花烃无抗氧化活性。体外抑菌实验表明:兴安百里香精油3种主要组分中百里香酚抑菌活性最强,α-萜品烯次之,对伞花烃无抑菌活性。百里香酚对各测试菌种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抑制活性最强的为枯草芽孢杆菌,抑菌圈直径为16.85 cm,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23 g/L。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对比栽培于海南不同地方的高温型虎奶菇抗氧化活性,运用DPPH·自由基测定体系,得出三亚虎奶菇、琼中虎奶菇、定安虎奶菇、定安虎奶菌核四种样品的抗氧化活性的IC_(50)值。结果表明:虎奶菇子实体比虎奶菌核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强,且抗氧化活性好,其中最好的为三亚虎奶菇,其抗氧化活性的IC_(50)值为0.0131g/m L;同一地方栽培,定安虎奶菇子实体的抗氧化活性IC_(50)值为定安虎奶菇菌核的5.92%。  相似文献   

3.
以肉桂精油和肉桂醛为研究对象,采用滤纸片法、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法,研究二者对4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和1种真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采用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阳离子自由基(ABTS+·)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方法,对比二者的抗氧化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研究结果显示:二者对5种供试菌种抑制效果表现出不同敏感性,均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效果最佳;综合MIC和MBC结果可知二者对供试菌种的抑制效果具有差异性,其中肉桂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绿脓杆菌抑制效果明显优于肉桂精油。肉桂精油抗氧化活性优于肉桂醛,16 g/L肉桂精油的ABTS+·清除率为94.1%,是肉桂醛的3倍,FRAP值为1 502μmol/L,是肉桂醛的5.8倍。肉桂精油和肉桂醛均能显著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肉桂精油对酪氨酸酶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为4.02 g/L,而肉桂醛对酪氨酸酶的IC50小于1....  相似文献   

4.
为给鸭儿芹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鸭儿芹茎、叶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鸭儿芹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鸭儿芹精油成分进行了分析,利用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试验与FRAP试验及打孔法抑菌试验对其精油的抗氧化抗菌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精油成分方面,从鸭儿芹精油中共分离出32个峰,占总离子峰的93.75%,共鉴定出30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分别为α-芹子烯(42.01%)、β-芹子烯(19.86%)、(Z)-β-金合欢烯(12.76%)、镰叶芹醇(4.16%)、α-没药醇(3.93%)等;(2)抗氧化能力方面,当鸭儿芹精油浓度由19μg/m L上升到38μg/m L时,DPPH反应液中Trolox的当量由0.003μmol上升到0.007μmol,ABTS反应液中Trolox的当量由0.069μmol上升到0.074μmol,FRAP反应液中Trolox的当量由0.225μmol上升到0.280μmol,当精油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其DPPH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与其浓度间均呈量效关系,且均呈正相关效应,表明鸭儿芹精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3)抗菌活性方面,当鸭儿芹精油浓度为1 280 mg/m L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可达7.05 mm,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且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显著优于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不同化学类型樟树叶精油组成进行分析,对比4种樟树叶精油的成分差异;采用DPPH、ABTS、FRAP法对樟树叶精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并使用丁基羟基茴香(BHA)作为阳性对照。研究结果表明:4种类型樟树叶精油共检测出46种主要化学成分,其中,异樟叶精油检测出35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异橙花叔醇为29.48%;芳樟叶精油检测出33种成分,主要成分芳樟醇为71.91%;脑樟叶精油检测出33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樟脑为46.28%;油樟叶精油中共检测出33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1,8-桉叶油素为30.31%。4种樟树叶精油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随着精油浓度增加抗氧化能力增强,但其抗氧化能力均低于BHA。其中,脑樟叶精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Fe 3+还原能力最强,当质量浓度为8 g/L时,脑樟叶精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30.34%±1.25%,FRAP值为(1.44±0.13)mmol/L;而异樟叶精油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当质量浓度为8 g/L时,异樟叶精油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14.93%±2.32%。  相似文献   

6.
樟树叶及天竺桂叶的精油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水蒸馏法提取樟树叶、落叶、花及天竺桂叶的精油,用杯碟法测定了2种植物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和黑曲霉的抑菌活性,并测定了2种精油对应试菌种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樟树的落叶含精油最高,可达0.52%,天竺桂鲜叶含精油量达0.53%;樟树叶精油对4种供试菌都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但天竺桂精油对青霉无抑制作用;樟树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和黑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500 μL/mL,2.500 μL/mL,0.625 μL/mL,1.250 μL/mL;天竺桂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5 μLm/L,2.50 μL/mL,5.00 μL/mL.  相似文献   

7.
为将榛子壳棕色素能作为功能性色素应用,以榛子壳二次纯化色素、一次纯化色素和未纯化色素为试验材料,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抑菌活性并对二次纯化色素进行初步定性分析。以·OH清除率、DPPH·清除率、总还原力为指标,研究3种色素的抗氧化活性;以滤纸片法考察3种色素对细菌、酵母和霉菌的抑菌活性及测定了3种菌株大肠杆菌、黑曲霉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同时采用特征显色反应、紫外-可见光光谱法对榛子壳二次纯化色素进行了初步定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3种色素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但二次纯化色素的抗氧化能力显著优于一次纯化色素及未纯化色素;二次纯化色素对黑曲霉、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表现出抑菌活性,MIC分别为15、30和15mg/mL;一次纯化色素对黑曲霉及大肠杆菌表现出抑菌活性,MIC分别为30、15mg/mL,未纯化色素对供试菌株无抑菌作用。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榛子壳棕色素含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4种栽培模式下铁皮石斛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为铁皮石斛的栽培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用煎煮法回流提取了4种栽培模式铁皮石斛,浓缩冻干得到铁皮石斛提取物,以抗坏血酸(Vc)为对照,分别测定了提取物的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能力。结果表明:4种栽培模式下铁皮石斛提取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与提取物质量浓度呈量效关系。林下床栽铁皮石斛提取物的·OH清除活性(IC50值为4.329mg/mL)在4种栽培模式中最好;林下附生铁皮石斛提取物的DPPH(IC50值为4.494mg/mL)和O-2(IC50值为2.773mg/mL)清除能力在4种栽培模式中均最强,且林下附生铁皮石斛提取物的O-2清除活性于对照抗坏血酸(Vc)的IC50值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铁皮石斛提取物可以抑制抗氧化活性,且林下仿野生栽培铁皮石斛的抗氧化活性优于大棚床栽。  相似文献   

9.
以松节油主要成分之一的β-蒎烯为原料合成得到含单氢化诺卜基的单季铵盐(1~13)、含双氢化诺卜基的单季铵盐(14~18)及含双氢化诺卜基的对称型双子季铵盐(19~36)共36个季铵盐类化合物,采用96孔板法,以刃天青作显色剂,以硫酸卡那霉素为阳性对照,测试了化合物对大肠杆菌、恶臭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4种有害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结果表明:36个季铵盐化合物的抑菌活性都明显优于原料β-蒎烯和关键中间体氢化诺卜醇;分子中含有氢化诺卜基与长碳链烷基的单季铵盐(10~11)、含有双氢化诺卜基的单季铵盐(14~18)以及含有双氢化诺卜基的对称型双子季铵盐(19~36)的抑菌活性均较高,但大多数化合物的MIC值都高于硫酸卡那霉素的MIC值(对恶臭假单胞菌的MIC值为10 mg/L,对另3种菌的MIC值为5 mg/L);而双氢化诺卜基二甲基溴化铵(14)对恶臭假单胞菌的MIC值为1.25 mg/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值均为2.5 mg/L,双氢化诺卜基二乙基溴化铵(16)对恶臭假单胞菌的MIC值为2.5 mg/L,均低于阳性对照硫酸卡那霉素的MIC值...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尾巨桉桉叶精油,比较了12个月份尾巨桉叶片中精油含量的变化,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及质量分数,最后应用DPPH法对其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尾巨桉桉叶精油含量以2到3月份为最高,GC-MS共鉴定出精油的46种成分,占总离子流出峰面积的96.153%,主要成分为1,8-桉叶油素(35.98%),其次是α-蒎烯(26.32%)、α-松油醇乙酸酯(16.38%)、柠檬烯(5.07%)、反式-α-罗勒烯(2.46%),其对DPPH.自由基的IC50为0.045mg/mL,抗氧化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11.
以姜黄素和马来酸酐为原料,经酯化、异构化、酰氯化和酯化合成了4个姜黄素衍生物。姜黄素衍生物c1~c4的收率分别为80.5%、83.7%、81.2%和85.4%,用IR,1H NMR和13C NMR确证了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并对c1~c4的抗氧化活性和抗菌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姜黄素衍生物c1~c4清除DPPH·的IC50分别为164.14±0.82、166.98±0.66、171.97±0.99和175.10±2.34 mg/L,它们的抗氧化活性均低于姜黄素(36.22±0.22 mg/L),姜黄素的酚羟基对抗氧化活性有重要影响。c1~c4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其中化合物c4的抗菌活性最好,c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青霉菌和黑曲霉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5、0.5、0.25和1.0 g/L。α,β-不饱和羰基结构的化合物修饰姜黄素有望开发新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应用生物活性追踪法对香椿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将香椿老叶甲醇提取物划分为4个不同极性部位,通过测定其总还原力、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三价铁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测试值,确定香椿老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及其组成.结果表明:香椿老叶提取物中的强抗氧化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部位,该部位的总还原力相当于467.53mg/gVc的总还原值,FRAP值相当于10578μmol/g硫酸亚铁的FRAP值,质量浓度50mg/L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2.84%,均比同浓度的2,4-二叔丁基甲基苯酚(BHT)强.相关性研究表明,香椿老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主要在于其含有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所致.TLC和HPLC分析表明:香椿老叶提取物强抗氧化活性物质主要由4个黄酮-糖苷类化合物组成.  相似文献   

13.
以芦丁为对照样品,用NaNO2-Al(NO3)3比色法在510 nm处测定野龙竹8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相、氯仿相、乙酸乙酯相、水相4部分的黄酮含量,建立了芦丁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A=10.735C+0.0109 (R2=0.999 5),并用DPPH·对氯仿相和乙酸乙酯相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野龙竹竹叶的石油醚相黄酮含量为6.95%,氯仿相的黄酮含量为11.72%,乙酸乙酯相的黄酮含量为12.72%,水相的黄酮含量为5.35%.抗氧化实验显示,氯仿相清除DPPH·的IC50值为0.15 mg/mL,乙酸乙酯相清除DPPH·的IC50值为0.09 mg/mL,野龙竹醇提物的氯仿相和乙酸乙酯相黄酮含量较高,乙酸乙酯相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红豆杉枝叶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了红豆杉枝叶中总生物碱的酶与超声波辅助耦合提取工艺,并对粗总生物碱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酶与超声波辅助耦合提取总生物碱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量3.00 g,pH值为3的19%乙醇溶液作溶剂、酶质量浓度0.10 g/L、液料比12∶1(mL∶g)、酶解时间52 min、酶解温度50℃和超声波功率150 W,在此条件下提取1次的总生物碱得率为0.126%。响应面模型显著性检验发现模型的P0.000 1,表明差异极显著,回归方程有效,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粗总生物碱萃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红豆杉枝叶粗总生物碱萃取物对3种肿瘤细胞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活性最强,其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为22.18 mg/L,抑制效果与阳性对照依托泊苷相当(IC_(50)值为21.2 mg/L);其次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抑制活性较强,其IC_(50)值为74.95 mg/L;而对人肝癌(HepG2)细胞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IC_(50)值为146.03 mg/L。  相似文献   

15.
油茶叶乙醇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二苯基苦基肼自由基(DPPH·)法测定了油茶叶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与芦丁、二丁基羟基甲苯(BHT)进行了比较,在波长517 nm、反应时间40 min的条件下测定了DPPH·的清除率为50%时抗氧化剂的质量浓度(EC50)值.结果表明,油茶叶乙醇提取物时DPPH·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且随着油茶叶乙醇提取物纯化程度的提高,其清除能力也相应增强.测得油茶叶粗提物、油茶叶精提物、芦丁和BHT清除DPPH·的EC50值分别为12.19、6.765、9.481和37.53 mg/L,清除DPPH·能力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油茶叶精提物>芦丁>油茶叶粗提物>BHT.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海南产神秘果叶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对挥发油的抑菌和抗肿瘤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从挥发油中共分离出68个化合物,鉴定出44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质量分数的92.14%。其中质量分数较高的组分为匙叶桉油烯醇(24.194%),柠檬烯(15.805%),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12.40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0.326%),棕榈酸(4.865%)和芳樟醇(2.139%)。体外抗菌试验的结果表明,神秘果叶挥发油除了对绿脓杆菌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其他7个试验菌株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C)范围为39.06~252.15 mg/L。抗肿瘤活性试验的结果表明,神秘果叶挥发油能够有效抑制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增殖,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13.5 mg/L。  相似文献   

17.
广玉兰叶片抗氧化活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乙酸乙酯从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叶片中萃取出的活性物质,在进行主要成分理化检识鉴定后,以人工抗氧化剂PG(没食子酸丙酯)和天然抗氧化剂PA(植酸)为对照,测定了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并用两种体系DPPH·(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和卵磷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提取物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提取物稀释10倍(92.00 mg·mL-1)时,对过氧化氢的清除率达最大,为29.41%,在稀释20倍(46.00 mg·mL-1)时,抑制活性氧活性达最大,达500活力单位,稀释50倍(18.40 mg·mL-1)时,非酶体系的总抗氧化能力达最大,为270活力单位.DPPH·体系和卵磷脂体系评价结果表明,在提取物稀释50倍时(18.40 mg·mL-1),对DPPH·的清除率为92.69%,比PG强,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达最大,达56.67%,与PA相当,因此,抗氧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以巨尾桉树皮为原料提取按树皮中的总多酚,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酶处理与超声波辅助联合提取法及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工艺条件,并对抗氧化活性较强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进一步分离,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制备得到11个活性组分(Fr.1~Fr.11)及1个活性单体化合物(Pu1),同时对其进行了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并对Pu1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60%乙醇、提取温度60℃、超声波作用时间50 min、料液比为1∶12(g∶mL),总多酚得率为5.12%。酶处理与超声波辅助联合提取法中最佳酶处理工艺条件为:酶溶液质量浓度0.15 g/L、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50 min、酶溶液pH值5.0,在此基础上再经超声波辅助提取,总多酚得率为6.23%。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分离活性组分中Fr.5、Fr.6、Fr.7和Fr.8在质量浓度为24 mg/L时对DPPH·清除率大于60%,具有较好抗氧化能力,Pu1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_(50))值为8.99 mg/L,小于对照样Vc的IC_(50)值(10.46 mg/L),说明Pu1具有显著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活性组分的总多酚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有很好的相关性(R=0.944 8,P0.000 1)。通过UV、FT-IR、MS和NMR等分析表明:化合物Pu1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98,分子式为C21H_22O14,确定化合物Pu1为2'-甲氧基-六羟基联苯二酸-4-O-α-L-鼠李糖苷。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实现迷迭香提取精油后残渣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迷迭香提取精油后固体残渣为原料,分别采用溶剂提取(CSE)、超声波辅助提取(UAE)、超临界CO2萃取(SC-CO2)和亚临界萃取(SE)4种方法对有效组分进行提取,采用液相色谱-四级杆-高分辨串联质谱仪进行成分分析,通过分析对DPPH、ABTS、羟基等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综合评估所得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采用抑菌圈、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3个指标评价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结果】4种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物质为鼠尾草酚、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等萜类化合物,木樨草素、橙皮素、香叶木苷和橙皮苷等黄酮类化合物,以及鼠尾草酸和绿原酸等酚酸类化合物。采用4种方法所得提取物均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效果,其抗氧化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SC-CO2、CSE、UAE、SE。采用4种方法所得提取物均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SC-CO2、SE、CSE、UAE,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  相似文献   

20.
以大黄酸(1)为先导化合物,在对羧基酰胺化的基础上,再对蒽醌母核C7位进行结构修饰,合成了系列大黄酸衍生物,同时对其抑菌活性及构效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FT-IR、1H NMR、13C NMR和MS等结构分析表明,大黄酸衍生物分别为:大黄酸哌啶酰胺(2)、7-羟甲基-大黄酸哌啶酰胺(3)、7-溴甲基-大黄酸哌啶酰胺(4)、7-(4-吗啉基)甲基-大黄酸哌啶酰胺(5a)、7-(1-四氢吡咯)甲基-大黄酸哌啶酰胺(5b)和7-(1-甲基-4-哌嗪)甲基-大黄酸哌啶酰胺(5c)。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5a和5b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值分别达到了0.78和0.39 mg/L,抑菌活性明显优于大黄酸(MIC值为3.13 mg/L),甚至强于阳性对照物卡那霉素(MIC值为1.56 mg/L);同时5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也达到了1.56 mg/L,与大黄酸相当。初步的构效关系分析表明:在大黄酸蒽醌母核的C7位取代基上引入未取代杂环可增强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