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丹毒杆菌的血清型目前已确认的有22个,还有一个亚型及N型。经猪丹毒菌苗免疫的动物对这些血清型菌株是否有保护力,这是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以猪丹毒弱毒菌株G4T10制成的菌苗免疫动物,以不同的血清型参考菌株攻击,测其保护率;并用未免疫动物测各菌株的致病性。现将试验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不断发现猪丹毒杆菌新血清型菌株,对不同血清型菌株的致病性、诊断与免疫等,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我国对丹毒杆菌血清型的研究,早在五十年代马闻天等以Dedie,k的方法,检查了从我国各省区搜集的丹毒杆菌107株,其中A型46、B型40、N型21株。以各型的代表株经琼扩沉淀反应检查结果,证明有不同的抗原构造,崔治中1979年报告在河北省馆陶县除分离到A、B、N型外,并有他命名的G_1,G_2及G_3型。1980—1982年中监所搜集到了国外现有的22个血清型的参考菌株,经分别制成了免疫血清,初步检查我国各地从急性病例分离的丹毒杆菌148株,结果1a型占81.0%,2型占18.2%,但从15头健康猪分离的菌株,除1a型和2型外,还有5、6、8、3、11及21型。而且出现有用同一菌株制的抗原对2或3个型血清有反应。据荣昌畜牧兽医学院佘永建等人用免疫血清作培养凝集试验,对1及2型均有凝集。R.L.Wood报告用1型茵制的菌苗,对9及10型免疫力低或无免疫力。为此,猪丹毒杆菌的血清型与流行病学和免疫的关系如何有待深入研究。为了有助于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将阐述较全面的1975年Howard.w.Dunne的《猪病学》第四版猪丹毒杆菌血清学特性一章全文译出,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新型亚单位菌苗对小鼠的效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分泌毒素ApxⅠ、ApxⅡ、ApxⅢ,提取表达产物包涵体,再加入我国流行的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7型菌,和等量弗氏佐剂乳化后制成亚单位菌苗,免疫BALB/c小鼠,间隔2周加强免疫1次。每次免疫后采血检测毒素I、Ⅱ、Ⅲ的EuSA抗体和7型菌的血凝抗体,第2次免疫2周后用5LDso的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1型、7型菌株进行攻毒。结果发现第2次免疫后抗体水平显著升高,用2种血清型进行攻毒后其保护力分别为83.3%和91.7%,从死亡小鼠的体内分离到了攻毒菌株,初步的动物试验表明此种新型亚单位菌苗对同型和异型的APP菌株具有较好的保护力,为进一步研制高效的亚单位菌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貌似健康猪的扁桃腺中分离到的6株猪丹毒杆菌血清型不同于国际标准的22个型,是一种新的猪丹毒血清型菌株。按照Kucsera(1973)命名法,定为23血清型。这6个菌株对小白鼠的毒力较强,1,000个菌可使小白鼠全部死亡;100个菌可使大部分小白鼠死亡;有的菌株甚至10个菌也可使小白鼠全部致死。以1,000万个菌接种3个月龄的健康猪,可使1/2的接种猪呈现局部红肿反应。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概述了广东省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主要血清型5:A、8:A、6:B、2:D代表菌株与我国广泛使用的口服猪肺疫弱毒菌苗(6:B)进行了小白鼠、猪体(指5:A)的交互免疫试验的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口服猪肺疫弱毒菌苗与5:A、8:A菌株没有交互免疫。前者纯保护10.3%,后者纯保护-4.2%;与6:B菌株则有交互免疫,纯保护77.8%,与2:D菌株似有一定交互免疫,纯保护38.2%。用猪进行的5:A菌株与该菌苗交互免疫试验,其结果也无明显交互免疫,纯保护15.6%。  相似文献   

6.
59头猪在120立方米的猪舍中,用猪丹毒活菌苗以每立方米1.38个感染量的菌苗稀释为200毫升进行气雾免疫,并停留30分钟,在免疫后第10、17或24天用9×10~8强菌攻毒,获得97%的免疫效果。每立方米0.8感染量气雾免疫的98头猪,获得95%的免疫效力,每立方米0.4感染量气免的58头猪有72.4%的保护力。中间试验对1,800头猪以每立  相似文献   

7.
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全部12个血清型的国际参考菌株接种于培养基大量培养。回收菌体、甲醛灭活后,加入蜂胶佐剂制成疫苗。分别免疫健康的试验用白兔。获得针对该菌单一血清型的抗血清。虽然不同血清型间有一定的交叉反应,但对同源菌株的菌体抗原的凝集效价最高。分别可达6~8个log2。用该套血清对2003年从山东省各地分离到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野毒株11株进行了血清型鉴定。分别为3型(2株)、4型(1株)、5型(4株)和7型(4株)。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从某些发生猪丹毒病的猪体内分离到一种对青霉素有抗药性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经过常规细菌学检查,包括形态、染色、培养、小动物接种试验、小白鼠免疫保护试验、治疗试验、抗菌素抑菌试验以及菌型鉴定证明:该菌是A型猪丹毒杆菌。最近一些年来,在实践中发现许多病原菌不断出现对抗菌素的耐药菌株,一般认为,猪丹毒菌对青霉素敏感,不易产生抗药性,虽然有人在试管抑菌试验中发现过一株对青霉素有抗药性的猪丹毒菌株,但目前似尚未见到从自然发病猪体内  相似文献   

9.
从海鱼分离的335株猪丹毒杆菌中发现有3株的血清型不同于国内外已确定的23个型.按照Kucsers(1973)猪丹毒菌血清型命名法,定名为24型.这3个菌株对小白鼠的毒力较强,100个菌可使小白鼠全部死亡,但以1,000万个菌皮内接种健康猪,不能使猪呈现局部红肿反应.  相似文献   

10.
根据血清型相同而进行交互免疫试验,筛选出的 A 型(群)猪肺疫 CA 株弱毒菌苗,以3—4亿个活菌免疫猪,安全性为100%,保护率100%,免疫期达9.5个月。对猪的最小免疫剂量为2000万个活菌,最大安全剂量为200亿个活菌,在猪体连传6代毒力无返强现象。该菌株对5:A 和8:A 菌株均有良好的免疫力,共用15批菌苗在14个县、市免疫各类猪只33.7万头,表现安全,免疫力可靠。  相似文献   

11.
禽出败是家禽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目前,仍是危害我省养禽业的主要疾病之一。一些研究者用不同血清型菌株制成苗苗进行交互免疫试验,结果发现用不同血清型菌株制备的灭活菌苗不能产生交互免疫。所以,在制造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菌苗时,应采用与流行的病原菌为同一血清型的菌株作为生产菌株,或用多个血清型菌株制成多型菌苗,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进行了多价禽出败灭活菌苗的制备,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其制造过程和使用情况介绍如下。一、制作方法与步骤1.生产菌种:C48—1购自中国兽药监察所;A…  相似文献   

12.
早在1940年,Watts等用凝集反应将猪丹毒杆菌分为Ⅰ、Ⅱ两型,Dedie(1949)用沉淀反应将猪丹毒杆菌分为A、B和N型。此后,又有许多学者在猪丹毒杆菌的分型上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血清型和亚型菌株,迄今已达24型之多。国内马闻天等(1963)、余永建等(1982)、杨玮云等(1983)分别采用琼脂扩散法、对流免疫电泳法、试管环状试验等在猪丹毒杆菌血清型鉴定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三价灭活疫苗免疫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猪嗜血杆菌是猪上呼吸道早期定植菌也是格拉泽病的病原体,给猪场带来较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调查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的流行情况,采用细菌分离培养、玻板凝集法及PCR方法,从广东、广西、山东、江苏、江西45个规模化猪场送检的疑似样品中共分离鉴定了34株副猪嗜血杆菌,其中6株(17. 65%)血清4型、9株(26. 47%)血清5型、8株(23. 53%)血清12型、4株(11. 76%)血清13型以及7株(20. 59%)未定型菌株。为了有效地防控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以4、5、12血清型优势流行血清型制备3价灭活苗,用仔猪免疫/攻毒试验评价3价灭活疫苗免疫保护力。动物实验表明,该疫苗对副猪嗜血杆菌4型、5型和12型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4.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该菌有12个血清型,本试验通过对发病猪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用本场的菌株制作灭活苗进行预防免疫,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保护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15.
从吉林省不同地区鹅霍乱死亡鹅心血中分离出23株多杀巴氏杆菌.通过血清型的分析.采用强毒菌株C48-1(5:A)和分离强毒株JEH01(8:A)制备了蜂胶佐剂双价灭活菌苗.同时用弱毒株Vac制备了菌苗做为试验对照组.通过两种菌苗的攻毒试验.证明蜂胶佐剂双价灭活菌较弱毒苗免疫期长、保护率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关于猪丹毒杆菌的血清型研究,国外已积累了不少资料,至今已发现有十六个血清型。但是,国内除A、B型外,对猪丹毒杆菌的其它血清型还很少有报导。笔者从1975年到1977年,在河北省馆陶县检查了猪丹毒杆菌的血清型分布,从败血型猪丹毒病猪分离到十株猪丹毒杆菌,1976年7月——1978年9月,在206头临床表现健康的屠宰肥猪中,有50头猪(24.3%)从扁桃体分离到猪丹毒杆菌。根据菌体上的酸溶性抗元,应用琼脂扩散沉淀反应鉴定了它们的抗原结构。  相似文献   

17.
正猪丹毒是猪的一种常见病种,近年来时有发生。该病也叫"打火印皮肤病"或"红热病",是由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有三种类型:急性型多呈高热败血症;亚急性型表现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俗称"打火印";慢性型则表现为浆液性纤维素性关节炎和心内膜炎。猪丹毒病原是红斑丹毒丝菌,也叫猪丹毒杆菌,是一种纤细的小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目前认为有25个血清型(1~25型)和1a,1b及2a,2b亚型。大多数菌株为1  相似文献   

18.
猪丹毒为我国三大猪传染病之一,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诊断某猪场猪只发病情况,试验从送检病料中分离到一株分离菌,对分离菌株进行镜检、生化鉴定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判定分离菌株为猪丹毒杆菌,从而将此病例确诊为猪丹毒,为养殖场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猪丹毒为我国三大猪传染病之一,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诊断某猪场猪只发病情况,试验从送检病料中分离到一株分离菌,对分离菌株进行镜检、生化鉴定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判定分离菌株为猪丹毒杆菌,从而将此病例确诊为猪丹毒,为养殖场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自猪巴氏杆菌G_(20)弱毒菌株培育成功以来,是用猪做免疫效力试验。在试生产阶段中曾用金黄地鼠代替猪做免疫效力试验,由于金黄地鼠做效力试验有欠缺之处,有必要另找一种动物来代替猪做效力试验。曾有人试用家兔和小白鼠做效力试验,结果认为家兔和小白鼠做效力试验不稳定,未能成功。作者自1978至1979年探索用小白鼠做免疫效力试验,经过一系列试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