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水分亏缺对覆膜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系统的覆膜玉米亏水灌溉试验 ,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内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对覆膜玉米生长发育、光合作用、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拔节期受旱对玉米株高及叶面积指数影响最大 ,抽雄后的水分亏缺对玉米生长发育影响不明显。各处理产量资料表明 ,覆膜春玉米的需水临界期为抽雄开花期 ,此期轻度的水分亏缺可造成产量大幅度下降 :灌浆期较抽雄开花期玉米产量对水分亏缺敏感程度低 ,但在这个阶段的水分亏缺也可使玉米减产 ;拔节期玉米产量对水分胁迫敏感程度较差 ,该阶段为对玉米进行水分亏缺处理的适宜时期  相似文献   

2.
泾惠渠灌区夏玉米非充分灌溉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缺水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为了节约灌溉用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产量,研究水分亏缺对夏玉米的影响从而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有重要意义。2013-2016年,陕西泾惠渠灌区连续4年进行了夏玉米非充分灌溉试验,试验设置了8个非充分灌水处理,每个处理重复两次。试验结果表明:压茬期+灌浆期的株高显著低于其他处理8.4%,压茬期+拔节期的株高达到了最大值,拔节期的株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5%,拔节期未灌水处理的茎粗显著低于其他处理5.1%,抽雄期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6.98%,而3次灌水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低。结论表明:非充分灌溉下,夏玉米压茬期和拔节期的灌水对于株高的影响很大;拔节期和苗期的灌水对于夏玉米茎粗的生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其他时期灌水对夏玉米茎粗的影响很小;拔节期和抽雄期是夏玉米产量的关键需水期;在夏玉米生育期的需水敏感期适度灌水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75%枯水年(2013-2016年)最优灌溉制度是:压茬期+拔节期+抽雄期,全生育期灌水3次,灌溉定额3 300 m3/hm2,该试验结果与当地夏玉米灌溉制度相比更为合理,节约灌水量27%。对泾惠渠灌区夏玉米非充分灌溉制度推广,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用水紧张的局面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辽西地区不同灌溉方式下玉米耗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究地面灌和膜下滴灌2种灌溉方式下不同生育期干旱处理对玉米生长发育以及产量的影响,通过辽宁西部朝阳市建平县试验站的测坑试验,分析了各处理对玉米生长性状、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充分灌溉条件下,苗期、拔节期、抽雄期膜下滴灌的株高均高于地面灌,且各生育阶段相同的干旱处理对膜下滴灌的影响较地面灌大;除苗期外,地面灌的茎粗都大于膜下滴灌;整个生育期膜下滴灌的叶面积都大于地面灌,且各生育期干旱处理对叶面积的影响不大;不同的生长阶段,玉米的耗水差别较大,且在抽雄期进行干旱处理能够有效减少玉米整个生育期的耗水量;2种灌溉方式充分灌溉条件下玉米产量差异不大,地面灌灌浆期亏水,产量显著降低,膜下滴灌苗期和灌浆期干旱处理对产量的影响都很大;膜下滴灌的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地面灌。  相似文献   

4.
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不同生育期玉米水分胁迫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抗旱提供理论依据。以玉米在苗期、拔节期、抽雄-吐丝、灌浆-成熟期进行水分胁迫,测量玉米株高、穗位高、叶面积、穗部性状,对比充分灌水与非充分灌溉下玉米农艺性状差异。利用Jensen模型求解出玉米各生育期水分敏感系数,验证水分胁迫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拔节期进行干旱处理的株高、穗位高、叶面积受影响较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抽雄—吐丝期干旱胁迫对穗部性状的形成较为明显,并且对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在辽宁西部开展了覆膜与不覆膜滴灌试验,通过土壤温度、玉米植株生长性状和产量对比分析,得出:覆膜滴灌较不覆膜滴灌可提高积温254.5℃,覆膜滴灌有利于促进玉米提前出苗,早成熟;在苗期和拔节期,覆膜滴灌玉米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显著优于不覆膜处理,抽雄期后对玉米植株生长性状影响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覆膜滴灌条件下,当灌水控制灌溉下限在-25kPa将获得较高的产量,且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水分亏缺对覆膜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系统的覆膜玉米亏水灌溉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内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对覆膜玉米生长发育、光合作用、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拨节期受旱对玉米株高及叶面积指数影响最大,抽雄后的水分亏缺对玉米生长发育影响不明显。各处理产量资料表明,覆膜春玉米的需水临界期为抽雄开花期,此期轻度的水分亏缺可造成产量大幅度下降;灌浆期较抽雄开花期玉米产量对水分亏缺敏感程度低,但在这个阶段的水分亏缺也可使玉米减产;拨节期玉米产量对水分胁迫敏感程度较差,该阶段为对玉米进行水分亏缺处理的适宜时期。  相似文献   

7.
微咸水-淡水交替灌溉对玉米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隆平206玉米品种为载体进行了温室避雨盆栽试验,试验设计"咸-淡-淡"、"淡-咸-淡"和"淡-淡-咸"3种交替灌溉模式,即分别在壮苗期、拔节期、抽雄—乳熟期3个阶段灌溉微咸水,微咸水矿化度设计为1、3和5 g/L,监测生长生理和产量指标。结果表明,任一时期灌溉矿化度1 g/L微咸水对玉米株高、叶面积、SPAD和产量影响不明显;随微咸水矿化度的增加,玉米受抑制作用增强;微咸水灌溉后壮苗期玉米株高、叶面积、SPAD受影响显著,由于玉米前期补偿生长能力强,随生长推进,壮苗期微咸水灌溉处理与CK间差异逐渐减小,玉米株高、叶面积、SPAD受抑制最显著的为拔节期微咸水灌溉处理,其次是壮苗期,抽雄—乳熟期最小;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抽雄—乳熟期微咸水灌溉处理,其次是拔节期,壮苗期影响最小,故生殖生长阶段不宜采用微咸水灌溉;滨海农区可根据淡水、微咸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设计交替灌溉制度,利用淡水灌溉的补偿效应确保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夏玉米对不同淹水时期与历时的响应规律,连续3年采用模拟大田条件下有底测坑试验,在夏玉米的苗期、拔节期、抽雄吐丝期和灌浆期分别设置不同的淹水天数(2、4、6、8、10d),分析了淹水时期与历时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拔节期淹水对玉米的株高和茎粗影响最大,其次是苗期,且随着淹水历时的增加呈降低趋势,苗期淹水前期虽影响较大,但涝渍解除后经过补偿,影响有所减小。抽雄吐丝期淹水前期对株高和茎粗有影响,但涝渍解除后经过补偿影响已不显著。拔节期淹水对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苗期、抽雄吐丝期和灌浆期,且LAI随着淹水历时的增加逐渐降低。当苗期、拔节期和抽雄吐丝期淹水超过4d,灌浆期淹水超过6d,均会造成显著减产,可见,在玉米灌浆期之前均为玉米淹水的关键时期,生产上应采取措施排水降渍。该研究可为对夏玉米农田排水方案的合理制定、洪涝灾害损失的评估以及抗灾减灾能力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淹涝条件对夏玉米生理生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规律,在防雨棚下开展了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淹涝的桶栽试验.在苗期、拔节期、抽雄吐丝期和灌浆期分别淹涝1,3,5,7,9 d;以不淹水(适宜水分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玉米株高和叶面积在苗期和拔节期受淹涝的影响最大,抽雄吐丝期次之,灌浆期淹涝的影响最小;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和气孔导度(Gs)在拔节期受淹涝的影响最大,苗期次之,灌浆期的影响最小;淹涝解除后,SPAD和Gs因补偿生长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苗期淹涝的恢复能力最强,并随淹涝时期后移呈减少趋势;拔节期淹涝对穗部性状及产量影响最大,苗期淹涝次之,灌浆期淹涝的影响最小.建立了玉米减产率与不同生育期淹涝历时的数学模型,依据其关系推算出苗期、拔节期、抽雄吐丝期和灌浆期的淹涝天数只要分别不超过1.5,2.0,1.5,6.5 d就可以把减产率控制在10%以内,分别超过4,5,4,10 d减产率可达20%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夏玉米涝渍灾害损失的评估和农田排水方案制定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确定西辽河平原玉米需水量,制定合理的玉米灌溉制度,在通辽市科尔沁区丰田试验站进行了为期3a(2009-2011年)的试验观测。通过对玉米各生育期不同水平灌水处理对比试验研究,得出玉米各生育期耗水量与耗水模数总体变化呈现拔节期、抽雄期高,苗期、灌浆期低的变化趋势,且拔节期与抽雄期耗水量占玉米整个生育期的一半以上,耗水强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抽雄期、拔节期、灌浆期、苗期。在玉米生长的各生育阶段发生不同的水分胁迫均会造成一定幅度的减产,且减产程度取决于水分胁迫的生育阶段,其中抽雄期低水处理最大,达9.5%的极显著水平,拔节期低水处理达6%的显著水平,其余处理不显著。该研究成果可为当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充分地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陈金环 《湖南农机》2013,(3):145-146,14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在施工中的机械现代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保养中仍然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维修保养在某种程度上几乎占据了机械设备的大部分寿命周期,因此做好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保养十分必要,它作为企业管理工作当中的基本工作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而且对于企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就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进行简单的阐述,并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苎麻纤维剥制技术及剥制加工机械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苎麻规模化种植的剥制加工问题,研制大型专业化苎麻纤维加工设备,对我国苎麻剥麻加工技术及加工机具进行了系统总结;结合作者多年的苎麻剥麻机研究实践,对提出我国苎麻剥制加工机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以3自由度运动为研究对象,介绍了3自由度运动与视频的同步记录和同步再现的实现装置及控制方法,以及利用有线通讯来实现运动与视频同步的方法。同步记录与同步再现的实验结果验证了其可行性。3自由度运动与视频的同步记录和同步再现技术,可以应用于车辆的新产品测试等多种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14.
质量追溯相关数据通过物联网感知设备采集后添加到区块链,在数据存储环节可以解决数据易被篡改问题从而增强数据可信度.数据直接存储在区块链中会造成系统吞吐量小、响应时间长,利用"数据库+区块链"的双存储设计虽然能大大提高响应速度,但是针对果蔬质量追溯系统,其响应速度依然不能满足要求.基于哈希加密算法的不可逆性、区块链数据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苜蓿切根补播施肥机气送式集排系统工作性能,利用EDEM软件和Fluent软件对气送式集排系统工作过程进行联合仿真,以管道内部流场压力与速度变化情况、种子颗粒速度与受力情况为指标,分析波纹管和分配头结构参数对集排系统工作性能的影响,进而优化了其结构参数。以输种弯管弯径比、波纹管长度和分配头锥角为试验因素,以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和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为试验指标,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仿真试验,获取集排系统最优结构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当弯径比为0.96、波纹管长度为183mm、锥角为123.4°时,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为3.06%,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为3.17%。样机大田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螺旋输送机输送效率条件下,苇状羊毛种子、固体颗粒肥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和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均小于5%。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农场当地当时的复合肥料精准化配料问题,本研究将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施肥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水肥浓度智能感知与精准配比系统。首先提出现场在线水肥溶液智能感知模型的快速建立方法,利用数据分析算法从传感器实时监测的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肥料溶液中挖掘出模型。其次基于上述模型设计水肥浓度智能感知与精准配比系统的框架结构,阐述系统工作原理;并通过三种水体模拟在线配肥验证了该系统原位指导水肥浓度配比的有效性,同时评价了水体电导率对水肥配比浓度的干扰。试验结果表明,正则化条件下二阶的多项式拟合曲线是表达溶液电导率与水肥浓度的变化关系最优的模型,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由此模型可得出用户关心的复合肥各指标浓度。三种水体模拟在线配肥结果表明,水体会干扰电导率导致无法准确反演水肥配比的浓度,相对偏差值超过了0.1。因此,本研究提出的在线水肥智能感知与精准配比系统实现了消除当地水体电导率对水肥配比准确性的干扰,通过模型计算实现复合肥精准化配比,并得出各指标浓度。该系统结构简单,配比精准,易与现有水肥一体机或者人工配肥系统结合使用,可广泛应用于设施农业栽培、果园栽培和大田经济作物栽培等环境下的精准智能施肥。  相似文献   

17.
玉米收获机输送清选系统的研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玉米生产机械化进程加快,而玉米机收环节一直是玉米机械化进程的瓶颈。玉米收获机输送装置易堵塞与清选不净是其重要原因之一。为此,介绍几种收获机输送清选系统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参数计算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青贮饲料收获机功率分布情况,设计青贮玉米喂入切碎试验台。该试验台主要由插禾运输机、喂入装置、切碎装置和测控系统等组成,测控系统可实时采集喂入装置和切碎装置的扭矩和转速等信息,进而得到各个部件的功率消耗。为验证该试验台的工作性能,以青贮玉米秸秆为试验对象,以喂入速度和功率为试验因素进行多次试验,得到喂入装置和切碎装置的空载功率分别为1.5 kW和2.0 kW,满载瞬时最大功率可达5.8 kW和29 kW,标准草长率为87.44%。本研究可为青贮饲料收获机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数据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对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杭州市农机化培训工作的成效及重要意义,指出当前农机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培训体系、培训模式、师资队伍及培训经费四个方面提出促进农机培训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龙  刘道奇  孙千涛  钱凯  李秀杰 《农机化研究》2022,44(6):139-144,151
为了降低花生挖掘收获过程中花生荚果掉果和摘果力,以河南省地区主推广种植的3个花生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水分测定仪等相关试验仪器设备,对挖掘晾晒的花生植株各部分含水率随晾晒时间的变化以及果柄与荚果轴线同轴和不同拉伸角度的摘果力进行测定,并研究了3个品种花生从挖掘到含水率降至10%左右时,花生茎秧、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