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使用杏鲍菇菌糠制备低聚木糖饲料的工艺。试验以杏鲍菇菌糠为原料,低聚木糖产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杏鲍菇菌糠预处理条件及酶解条件对低聚木糖产量的影响,并对低聚木糖产量影响较大的因素通过正交试验法进行优化。结果显示:适宜的预处理工艺为:预处理温度50℃、H2O23%、Na2CO34%、液料比2.5 mL/g、预处理时间3 h。适宜的酶解工艺为:木聚糖酶400 U/g、纤维素酶400 U/g、甘露聚糖酶400 U/g、液料比4 mL/g、酶解温度50℃、酶解初始pH值6.0、酶解时间4 h。此条件下,酶解物料中低聚木糖产量达97.67 mg/g。研究表明,该工艺为杏鲍菇菌糠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啤酒糟的饲用价值,开发啤酒糟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对啤酒糟采用碳酸钠和双氧水进行预处理,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啤酒糟制备低聚木糖饲料添加剂的酶解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初始pH5.5,木聚糖酶201 U/g,纤维素酶248 U/g,酶解温度48℃,酶解时间3 h时,啤酒糟中低聚木糖含量为23.8673 mg/g。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啤酒糟的饲喂价值和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本试验以低聚木糖产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预处理方法和预处理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低聚木糖产量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适宜的预处理条件为碳酸钠添加量0.7%,双氧水添加量0.1%,固液比1∶5,预处理温度115℃,预处理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低聚木糖产量为19.4693 mg/g。试验结果表明,预处理可以增加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对纤维素及半纤维素的可及性,提高啤酒糟中低聚木糖的产量,从而实现啤酒糟的高值化利用。  相似文献   

4.
试验利用鲶鱼鱼骨为主要原料,鸡肝为辅料,通过对原辅料预处理、酶解、美拉德反应和发酵等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最终优选出宠物食品配料的最佳生产工艺。结果表明:将鱼骨与鸡肝分别在121℃和0.1 MPa条件下高压处理,以4∶1混合并绞碎,添加50.0%水,用分步酶解法将0.5 g/100 g复合蛋白酶,在50℃、p H为6.5的条件下酶解0.5 h,然后再添加0.5 g/100 g的风味蛋白酶在p H为6.0条件下,继续酶解0.5 h;在酶解物中加入1.0%葡萄糖和0.5%甘氨酸后,调p H为7.0,在121℃和0.1 MPa条件下美拉德反应1 h,冷却后过胶体磨,加入6.0%的白砂糖,10.0%的嗜热乳酸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24 h;最后,用柠檬酸和盐酸调酸和氯化钠调味后即制成色泽棕褐色风味鲜香的高酸性半固体宠物食品。  相似文献   

5.
中性蛋白酶对菜粕品质改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中性蛋白酶的添加量、酶解料水比、酶解时间及酶解温度对菜粕蛋白品质和硫甙降解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中性蛋白酶最佳酶解条件。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酶解菜粕的最佳条件是酶添加量125U/g、料水比1:1.2、酶解时间48h、酶解温度45℃。在此条件下,菜粕经酶解后,小肽含量从33.54mg/g提高到137.26mg/g,比原菜粕提高了4.09倍;硫甙含量从50.94μmol/g减少到26.31μmol/g,比原菜粕降低了48.34%。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探究油菜秸秆最佳的预处理工艺及其发酵产酶的效果。在油菜秸秆粉末预处理中,以秸秆保留量、预处理秸秆酶解产糖量、初始秸秆比产糖量为预处理的评估指标,考察浸泡时间、处理液浓度、液料比、处理液、秸秆粉碎程度等5个因素对预处理后秸秆粉末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最佳预处理工艺,以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处理液浓度作为考察因素。结果显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预处理的条件为以40~60目的油菜秸秆粉为原料,液料比10 mL/g,温度45℃,在1.1%的NaOH中浸泡36 h。在最优条件下,秸秆比产糖量达0.181 1 g/g。在固态产酶优化试验中考察碳源配比、氮源浓度、液料比、接种量、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6个因素对固态发酵产酶优化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最佳固态发酵产酶优化条件,以碳源配比、氮源浓度、培养温度、培养时间作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发酵条件为油菜秸秆粉和麸皮比为5∶4、硫酸铵浓度为2.5%、液料比1.5 mL/g、接种量5%、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5 d,产纤维素酶活提高至7.923 IU。研究表明,通过对油菜秸秆进行预处理及产酶发酵后,能够显著...  相似文献   

7.
纤维素酶对稻草秸秆水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3%盐酸预处理的稻草秸秆用木霉(Trichoderma T6)制备的纤维素酶进行水解。研究了酶解温度、pH、酶量对稻草秸秆降解的影响。并探讨了蒸煮、振荡等条件对酶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解最佳温度为50℃,pH4.8,酶用量为30IU/g干稻草。蒸煮对酶解基本无影响;振荡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其还原糖释放量是静置条件下的1.5倍。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正交试验,选用碱性微生物蛋白酶,研究得出酶解法制备大豆肽的最佳工艺参数:豆粕预处理条件为90℃水浴加热10min,酶解条件为底物浓度5%(W/V)、加酶量5万单位/g蛋白质、温度50℃、pH值10、酶解时间5.5h。蛋白质水解率达到25%,平均肽链长度为4.0。制得大豆肽粗蛋白质含量66.83%(DM)。并对制得大豆肽和原料豆粕的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利用高产牧草柳枝稷生产清洁生物质能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  
介绍了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生物学特性和近年来国内外利用其生产清洁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柳枝稷原料预处理和进行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工艺过程.研究表明,由于低地型柳枝稷生产力高,作为转化燃料乙醇的专门能源植物极有潜力;球磨预处理、酶解和稀酸结合预处理柳枝稷对于发酵转化燃料乙醇效果显著.转化柳枝稷木质纤维素效率高的工程菌主要有重组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运动发酵单孢菌Zymomonas mobili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重组肠杆菌的基因重组菌株KO11,能将葡萄糖和木糖发酵为乙醇,乙醇产率为理论值的103%~106%.酿酒酵母的重组工程菌种E2在木糖培养液中厌氧转化木糖效率达1.1 g/(g·h).对柳枝稷燃料乙醇生命周期分析发现,柳枝稷燃料乙醇短期内能够减少57%温室气体排放.在我国利用柳枝稷生产燃料乙醇是一种可行的清洁能源产业,能够同时起到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农业和草业产业结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草石蚕酶法制备低聚木糖的工艺条件,即p H为4,加酶量为379 mol/kg,酶解温度为54℃,酶解时间为94 min,此条件下低聚木糖含量达到6.92 mg/m L,与3个对照组相比分别高了15.1%、11.4%、9.5%,差异显著。同时,试验结果表明,低聚木糖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具有较强清除能力,因此,低聚木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棕榈粕的营养价值,本试验利用正交结合熵权TOPSIS法对甘露聚糖酶、酸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组成的复合酶水解棕榈粕的条件进行了优化。以棕榈粕为原料,还原糖、三氯乙酸可溶蛋白含量为指标,筛选了复合酶的组成和各酶的最适浓度;采用单因素试验获得料水比、复合酶酶解时间、酶解pH值以及酶解温度的最适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结合熵权TOPSIS方法获得最佳酶解条件。结果:复合酶组成和含量分别为酸性蛋白酶250 U/g、甘露聚糖酶45 U/g、纤维素酶160 U/g;各因素最适条件为料水比1∶3、酶解时间24 h、pH值4.8、温度37℃;最佳酶解条件为料水比1∶2、酶解时间24 h、pH值4.8、温度42℃。结论:复合酶在料水比1∶2、时间24 h、pH值4.8、温度42℃条件下水解棕榈粕,反应后还原糖含量达到65.29 mg/g,酸溶蛋白含量达到3.86%,粗纤维降解至8.58%。  相似文献   

12.
菌酶协同处理豆粕制备饲用小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肽含量为指标研究了芽孢杆菌、酵母菌和中性蛋白酶协同发酵、酶解处理豆粕制备饲用小肽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菌酶协同处理豆粕的最佳条件为混合菌接种量1.5%、加酶量450 U/g、料水比1∶1.4、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豆粕经菌酶协同处理后,小肽含量从11.40 mg/g提高到199.65 mg/g,粗蛋白质含量从47.62%提高到56.72%。  相似文献   

13.
文章测定了采自甘肃世纪金徽酒业集团公的酒糟营养成分,并对其进行了酶水解研究.结果表明:酒糟中蛋白质、淀粉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4.03%、13.7%和3.4%,并富含维生素B族,其中维生素B6含量高达0.3 g/kg.矿物质元素钙、镁、锌、铁含量均远远高于其他常见粮食.含有的18种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0.27%,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43.40%.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评价表明,该酒糟中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比值系数分(SRC)63.37,比例均衡.酶解结果表明,蒸汽加热处理(121℃,10 min)后酒糟的酶解效果优于超声波(400 W,15 min)处理,酶添加顺序为先加纤维素酶,后加糖化酶,酶添加量分别为纤维素酶(2 000 U/g纤维素)和糖化酶(1 000 U/g淀粉),该条件下还原糖含量达49.75 mg/mL.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超声辅助酶法提取天麻中天麻素的工艺,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研究了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 H值和酶用量对天麻素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提取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95℃、酶解时间58 min、酶解p H值6.0、酶用量112 U/g。在该条件下,天麻素得率达8.33 mg/g,与理论预测值(8.40 mg/g)的相对误差仅为0.83%。说明优化的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5.
为了优化纤维素酶辅助提取陈皮中橙皮苷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酶解温度、酶解p H值、酶用量、酶解时间作为自变量,以橙皮苷收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相互作用对橙皮苷提取效果的影响,并优化该酶解辅助提取条件。优选得到橙皮苷的最佳酶解辅助提取工艺为:酶解温度50℃、酶解p H值5.0、酶用量8.9 mg/g、酶解时间47 min。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纤维酶辅助提取橙皮苷的收率为5.24 mg/g,与理论预测值(5.26 mg/g)的相对误差仅为0.38%。优选的提取工艺简单、稳定,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角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对羽毛蛋白粉的降解效果,本试验采用不同的酶解温度、酶解液初始pH值、复酶添加量和酶解时间对羽毛蛋白粉进行酶解,并利用正交试验对酶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每克羽毛粉加入角蛋白酶0.0335 g、碱性蛋白酶0.01675 g,酶解液初始pH 11,在35℃下酶解36 h,羽毛分解率达到79.8%,酶解液可溶性蛋白含量为284.18 mg/L,酶解羽毛蛋白粉体外消化率达到30%,表明角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对羽毛蛋白粉具有良好的酶解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复合酶辅助乙醇浸提积雪草中积雪草苷的工艺,试验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研究了酶解时间、复合酶用量、酶解p H值及酶解温度对积雪草苷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提取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59 min、复合酶用量2.6 mg/g、酶解p H值5.0、酶解温度44℃。在该条件下,积雪草苷得率达到5.25 mg/g,与理论预测值(5.23 mg/g)的相对误差仅为0.38%。说明优化的工艺稳定、可行,可在生产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养猪》2020,(4)
通过分析突变株1-2和原始基因所表达的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可知,突变株1-2最适合的温度及最适合的pH分别是40℃、5.50,与原始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基本一致。同时本研究也证实了加入0.2%的吐温80使突变株1-2和原始基因重组酵母分泌的木聚糖酶活力提高30%左右(P0.05)。通过更深入地对小麦木聚糖酶酶解分析发现,黑曲霉所分泌的原始木聚糖酶可显著提高葡萄糖与阿拉伯糖的产量,但其产木糖的能力要低于突变株(P0.05);与原始基因对比,突变基因所产的木聚糖酶可显著地降低葡萄糖的含量(P0.05),但能提高木糖的含量(P0.05),表明突变株分泌的木聚糖酶具有很好地提高木糖产量的能力(P0.05)。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玉米秸秆同步发酵反应助剂对转化乙醇的影响,为木质纤维素的高效转化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试验选择5种常见的反应助剂作为试验对象,辅助用于氨水预处理木质纤维素的酶解体系。结果表明:反应助剂浓度对酶水解的影响呈现先增大后略有降低的趋势,而且在前期增长的速率较快,当反应助剂浓度达到0.025 g/g干底物时达到最大速度,然后趋于平缓下降;在72 h后几种反应助剂对同步发酵转化乙醇转化率的影响都有着增大的效果。说明不同反应助剂明显利于乙醇转化率的提高,但其作用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0.
葡甘露低聚糖是一种重要的双歧因子,近年来已被作为一种功能性饲料添加剂,成为动物营养研究的新方向。试验通过对黑曲霉酸性β-甘露聚糖酶酶解魔芋粉制备甘露寡糖进行条件研究,获得了以葡甘露低聚糖为主的酶解产物。酶解条件为:用煮沸的pH值3.5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配制180 g/l的魔芋粉溶液,加酶量按30 IU/g魔芋粉计算,酶解水浴温度为65℃,酶解时间为4 h。酶解结束后,将酶解液进行高温灭菌并接种酿酒酵母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30℃,摇床转速200 r/min,发酵20 h后将发酵液离心,所得上清液即为不含单糖的葡甘露低聚糖,得率可以达到35.73%(以魔芋粉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