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研究了草鱼(Ctenpharyngodon idellus)冷藏过程鱼肉品质与生物胺的变化及热处理对生物胺的影响.将经过前处理的草鱼鱼片于4℃条件下贮藏,对其感官品质、挥发性盐基氮(TVB-N)、菌落总数、汁液流失率以及生物胺等指标进行测定,另外经过85℃、15 min的热处理后对草鱼鱼片的生物胺进行测定,探求其变化规律及草鱼的生物胺与其品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草鱼的汁液流失率、TVB-N、菌落总数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与感官分值的变化趋势相符,草鱼的感官接受极限为9d.草鱼鱼片在冷藏加工过程中变化最显著的生物胺是腐胺和尸胺,第15天腐胺的质量分数达到(17.12±4.40) mg·kg^-1,尸胺的质量分数达到(237.47 ±3.96) mg·kg^-1,且腐胺和尸胺与其他评价指标有着较好的相关性.经热处理后,腐胺、尸胺、组胺、精胺的质量分数有所下降,但与未经热处理的鱼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故85℃、15 min的热处理对于草鱼中生物胺的破坏作用不明显,难以有效地去除生物胺.  相似文献   

2.
贮藏过程中凡纳滨对虾生物胺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邻苯二甲醛(OPA)为柱后衍生化试剂,采用反相HPLC法测定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中的酪胺(Tyr)、腐胺(Put)、尸胺(Cad)、组胺(His)、胍丁胺(Agm)、精胺(Spe)和亚精胺(Spd)等7种生物胺。结合虾的感官分析、pH值和T-VBN值测定等方法评价凡纳滨对虾的品质,分析了凡纳滨对虾在不同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下的生物胺种类及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和4℃两种贮藏温度下,尸胺和腐胺发生的变化均最显著,可以其作为凡纳滨对虾新鲜程度的参考指标,确定最长贮藏时间分别为8d和6d。  相似文献   

3.
充气比率对罗非鱼片冰温气调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不同的充气体积(V)与鱼片质量(m)比率包装鲜罗非鱼片,在冰温下贮藏,通过微生物、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脂质氧化(TBA)等指标考察充气比率对鱼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充气比率≥3:1能抑制产品微生物的增长(P〈0.05),贮藏第25天微生物数量仍小于可接受的限(10^6cfu·g^-1);气调包装样品的肉汁渗出率均高于对照产品,充气比率越大对肉汁渗出率影响越明显;贮藏期间,对照组的TVB—N第4天开始明显高于充气比率≥3:1的样品,第19天时充气比率≥3:1的TVB—N仍在安全限内,约19.30mg·100g^-1;充气比率对产品pH的影响不明显;贮藏期间TBA缓慢上升,气调包装样品之间差异不明显,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总而言之,充气比率为3:1~4:1的气调包装样品在贮藏期间品质差异不明显,能明显延长鲜罗非鱼片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4.
柘林湾及邻近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分布与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柘林湾及邻近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布及其对海湾生态危害状况,于2011年4月采集了柘林湾及邻近海域18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沉积物中的重金属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柘林湾及邻近海域重金属质量分数均低于海洋沉积物I类标准,研究海域沉积物中铅(Pb)、铬(cr)、铜(cu)和锌(zn)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71.31.20mg·kg-1、12.71~63.56mg·kg-1、2.36-120.38mg·kg-1和12.50~85.58mg·kg-1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柘林湾及邻近海域重金属危害属于轻微污染,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顺序为Cr〉Pb〉Cu〉Zn。  相似文献   

5.
冰温下包装方式对大黄鱼的保鲜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冰温(-1.0±0.3) ℃贮藏条件下,研究了真空包装对大黄鱼的保鲜效果.通过对贮藏过程中感官、理化和微生物指标的测定,评价了不同包装方式对大黄鱼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冰温真空包装法能够抑制贮藏过程中细菌总数、TBA值和盐基氮的增加,与空气包装相比,保鲜时间延长6~7 d.应用冰温真空包装法延长了大黄鱼的保鲜时间,且保持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冰藏过程中罗非鱼鱼片肌肉蛋白质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冰藏过程中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肌肉蛋白质的变化,提取了冰藏罗非鱼鱼片肌肉中的不同溶解性蛋白质与不同结构蛋白质,并分析其在贮藏期间含量的变化,对总可溶性、水溶性、高盐溶性和低盐溶性蛋白质分别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考察蛋白质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冰藏期间高盐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由84.99 mg·g-1下降至49.47 mg·g-1,降低了41.79%;水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由72.27 mg·g-1下降至18.37 mg·g-1,降低了74.58%;低盐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分数由11.15 mg·g-1下降至3.39 mg·g-1,降低了69.60%。3种不同结构蛋白质中,肌原纤维蛋白质量分数下降最为明显(由122.10 mg·g-1下降至48.65 mg·g-1,P0.05),肌浆蛋白质量分数也持续降低(由37.79 mg·g-1下降至26.57 mg·g-1,P0.05),肌基质蛋白质量分数无明显变化(P0.05)。SDS-PAGE图谱显示,肌球蛋白重链、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及其他一些蛋白质条带逐渐减弱,在贮藏末期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条带。  相似文献   

7.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肠和性腺是刺参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为丰富其高值化利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了刺参肠、性腺酶解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和氨基酸态氮质量浓度变化,分析了酶解多肽对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体外清除效果。结果显示,刺参肠和性腺经生物酶水解后,水解度分别为53.63%和63.40%,酶解液中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分别为4.62 mg·mL-1和5.01 mg·mL-1,氨基酸态氮质量浓度分别为0.43 mg·mL-1和0.56 mg·mL-1。刺参肠和刺参性腺酶解多肽清除DPPH·的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3.31 mg·mL-1和0.88 mg·mL-1,清除·OH的IC50分别为9.53 mg·mL-1和8.81 mg·mL-1,清除O-2·的IC50分别为6.42 mg·mL-1和3.22 mg·mL-1。刺参肠和刺参性腺酶解多肽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效果,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以罗非鱼(Orochromis niloticus♀×0.aureus♂)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一氧化碳(CO)发色处理对鱼片背部暗色肉贮藏过程中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CO发色处理可以明显提高鱼片的红绿色值(a^*),并影响贮藏过程中色泽变化,特别是表征鱼片色泽的a^*。冷藏初期发色鱼片a^*略有上升,而后缓慢下降,但未发色鱼片则始终呈缓慢下降的趋势,冻藏期间3种处理鱼片a^*均缓慢下降;发色鱼片冷藏期间保持鲜红色泽达13d,冻藏达半年。其他2项色泽指标亮度(L^*)和黄蓝色值(b^*)贮藏过程中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贮藏过程中a^*的变化情况与肌肉组织对CO的结合程度及稳定性密切相关,一般经CO发色处理的鱼片贮藏1~2d后鱼片的a^*会进一步提高,这在冷藏过程中表现尤为明显。CO发色处理对鱼肉中的色素成分肌红蛋白(Mb)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抑制或减缓了Mb氧化反应的发生,阻止高铁肌红蛋白(met—Mb)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了解0 ℃冷藏条件下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鱼体的阻抗特性与鲜度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建立鱼体鲜度快速检测方法,分别测定了鲢鱼片的品质指标[菌落总数、肌苷和次黄嘌呤浓度总和/ATP关联物浓度总和(K值)、汁液损失、感官评价]以及鲢鱼体的阻抗变化率(Q值),分析了Q值与各品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鱼片的菌落总数、K值和汁液损失率逐渐增加,感官评分和鱼体的Q值逐渐减小。第15天鱼片的菌落总数为(6.85±0.07)log cfu·g-1,K值为(63.97±1.93)%,汁液损失率为(6.26±0.01)%,感官评分为10.0±1.4分,Q值为(22.92±2.60)%,此时鱼片失去食用价值。Q值与菌落总数、K值、汁液损失和感官评价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72、0.976、0.945和0.984(P〈0.01),表明Q值与各鲜度指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在0 ℃贮藏条件下用Q值可快速、无损伤地评估鲢鲜度。  相似文献   

10.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检测鲭科鱼类(马鲛鱼和秋刀鱼)中8种生物胺(色胺、2-苯乙胺、腐胺、尸胺、组胺、酪胺、亚精胺和精胺)含量的方法,进而研究马鲛鱼和秋刀鱼在不同贮藏温度下(-30、4和25℃)生物胺含量的变化情况。衍生后的样品经反相色谱柱C18分离,以超纯水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254 nm紫外检测生物胺含量。结果显示,8种生物胺在17 min内完全分离,加标回收率为96.80%~116.29%,检出限、定量限分别为0.06~0.31mg/L和0.20~0.75 mg/L。马鲛鱼和秋刀鱼中总生物胺含量与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显著相关(P0.05),且随着温度(4、25℃)的升高而增加。-30℃条件下,在前10天秋刀鱼与马鲛鱼总生物胺含量均降低;10 d后秋刀鱼中总生物胺含量升高。两种鱼在3种不同贮藏温度下,2-苯乙胺、尸胺和组胺均是贮藏过程中的主要生物胺;在-30℃贮藏条件下,马鲛鱼2-苯乙胺和尸胺含量在前10天随贮藏时间延长而降低,而秋刀鱼中两者的含量在前10天逐渐增加;在4、25℃条件下,秋刀鱼较马鲛鱼更易产生组胺;鲭科鱼中精胺含量在整个检测时间内无明显变化规律。秋刀鱼在-30、4℃贮藏条件下未检出色胺和酪胺;马鲛鱼中色胺含量较低且变化不显著;鲭科鱼中酪胺在4℃贮藏条件下显著性升高。在25℃贮藏条件下,除亚精胺和精胺外,鲭科鱼中其他生物胺均明显增加。结果表明,鲭科鱼类中生物胺含量与贮藏温度紧密相关,低温贮藏可有效抑制鱼肉中色胺、2-苯乙胺、腐胺、尸胺、组胺和酪胺的产生。本结果可为鲭科鱼类贮藏和生物胺监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增加饲料中维生素C(VC)质量分数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血清溶菌酶活性及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鱼粉、虾粉为蛋白源,鱼油为脂肪源配制VC质量分数分别为104.21 mg.kg-1、455.33 mg.kg-1和800.54 mg.kg-1的3组饲料,依次编号为C1(对照组)、C2、C3。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投喂平均体质量为(6.18±0.15)g的银鲳幼鱼9周。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VC质量分数的增加,血清溶菌酶活性逐渐升高,C3组较C1、C2组溶菌酶活性显著性升高(P<0.05)。增加VC质量分数可显著提高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但VC对不同组织中SOD活性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随着饲料中VC质量分数的增加,肝脏与肌肉中VC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同时,高水平VC也显著降低了组织中丙二醛(MDA)的质量摩尔浓度。分析表明,增加饲料中VC质量分数(大于455.33 mg.kg-1)可提高银鲳血清溶菌酶活性与组织抗氧化能力,降低组织中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12.
壳寡糖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壳寡糖(ch itooligosaccharides,COS)对凡纳滨对虾(Litopemaeus vannam ei)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水平的影响,设置了含COS分别为0(对照)、250 mg.kg-1、500 mg.kg-1、750 mg.kg-1和1 000 mg.kg-1的5组试验饲料,进行了4周的饲养试验。结果显示,COS添加量为250 mg.kg-1和500 mg.kg-1时凡纳滨对虾血细胞总数、生长率和成活率显著提高(P〈0.05),含COS 250 mg.kg-1时对虾血清中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力显著提高(P〈0.05),添加量为500 mg.kg-1时酸性磷酸酶(ac id phosphatase,ACP)和溶菌酶(lysozym e,LSZ)活力显著提高(P〈0.05),添加量为250 mg.kg-1和500 mg.kg-1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 ismutase,T-SOD)活力提高不显著(P〉0.05)。由此表明饲料中添加250~500 mg.kg-1COS可使凡纳滨对虾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因子总体活力达到较高水平,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率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增加饲料中维生素C(VC)质量分数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血清溶菌酶活性及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鱼粉、虾粉为蛋白源,鱼油为脂肪源配制VC质量分数分别为104.21 mg·kg^-1、455.33 mg·kg^-1和800.54 mg·kg^-1的3组饲料,依次编号为C1(对照组)、C2、C3.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投喂平均体质量为(6.18±0.15)g的银鲳幼鱼9周.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VC质量分数的增加,血清溶菌酶活性逐渐升高,C3组较C1、C2组溶菌酶活性显著性升高(P<0.05).增加VC质量分数可显著提高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P <0.05),但VC对不同组织中SOD活性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随着饲料中VC质量分数的增加,肝脏与肌肉中VC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同时,高水平VC也显著降低了组织中丙二醛(MDA)的质量摩尔浓度.分析表明,增加饲料中VC质量分数(大于455.33 mg·kg^-1)可提高银鲳血清溶菌酶活性与组织抗氧化能力,降低组织中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14.
3种水产药物对鲈鲤和白甲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温(22±1)℃、溶解氧(6.7±0.5)mg/L、pH 7.9±0.2条件下,采用静态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聚维酮碘、敌百虫和氯胺T 3种水产药物对鲈鲤幼鱼[体质量(36.71±4.91)g]和白甲鱼幼鱼[体质量(21.55±4.68)g]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聚维酮碘、敌百虫和氯胺T对鲈鲤幼鱼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65.13、2.89mg/L和10.79mg/L;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19.76、0.89mg/L和2.96mg/L。聚维酮碘、敌百虫和氯胺T对白甲鱼幼鱼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79.95、1.49mg/L和13.62mg/L;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24.92、0.26mg/L和3.48mg/L。3种药物对鲈鲤幼鱼和白甲鱼幼鱼的毒性大小均为敌百虫氯胺T聚维酮碘。根据有毒物质对鱼类毒性的评价标准,敌百虫对鲈鲤和白甲鱼幼鱼是中毒药物,氯胺T和聚维酮碘对其是低毒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盐酸沙拉沙星在凡纳滨对虾体内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P-HPLC法研究了在盐度33、水温(28.0±1.0)℃的自然海水中盐酸沙拉沙星单剂量围心腔注射(剂量10 mg·kg-1)和单次药饵投喂(剂量30 mg·kg-1)给药后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内的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围心腔注射给药后,血淋巴中药时曲线较适合用二室模型来拟合,而药饵投喂给药后血淋巴中药时曲线较适合采用一级吸收二室模型来拟合。药饵给药下盐酸沙拉沙星在凡纳滨对虾体内的生物利用度(F)为61.6%。药饵投喂给药下大量药物分布到了肝胰腺,肝胰腺血药峰浓度(Cmax)和AUC0-t分别是血淋巴的24.4倍和18.7倍,分别是肌肉的51.9倍和62.0倍;药物在肝胰腺和肌肉中消除都很快,分别在给药后5 d 和36 h低于0.1 mg·kg-1。由此可见,盐酸沙拉沙星药饵给药下吸收好,达峰值高和生物利用度好,且在肌肉和肝胰腺组织中消除快,是较为理想的防治对虾细菌性疾病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定长丰鲢( Changfeng silver carp )鱼片在冷藏(4℃)和微冻(-3℃)条件下的感官品质、菌落总数( TAC)、汁液流失率、 pH、电导率( EC)、挥发性盐基氮( TVB-N)以及K值等指标的变化,评价两种贮藏条件对长丰鲢鱼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长丰鲢鱼片分别在4℃贮藏至第8天和-3℃贮藏至第25天时失去感官食用价值。4℃贮藏第6天菌落总数为6.75 lg cfu/g,-3℃贮藏第20天为5.89 lg cfu/g。 TVB-N值在4℃贮藏至第8天为29.1 mg/100 g,-3℃贮藏至第25天为21.1 mg/100 g。与冷藏相比,微冻贮藏下长丰鲢有较高的汁液流失率。综合各项指标变化,冷藏和微冻贮藏条件下长丰鲢鱼片的货架期分别为6 d和20 d,微冻贮藏较冷藏长丰鲢鱼片贮藏期延长了2.3倍。  相似文献   

17.
在日本鳗鲡(Anguill japonica)饲料中分别添加0、50 g·kg-1、100 g·kg-1、150 g·kg-1和200 g·kg-1的发酵豆粕,相应替代饲料中鱼粉使用量的0、5%、10%、15%和20%,饲养体质量为(37.62±0.16)g日本鳗鲡50 d,研究发酵豆粕对鳗鱼生长性能和体内矿物元素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的比例升高,鳗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15%替代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高于其他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5%替代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从生长性能上看,15%是发酵豆粕替代鳗鱼饲料中鱼粉的最适比例;2)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后鳗鱼饲料中的钾(K)、铁(Fe)、镁(Mg)等元素质量分数升高,而铝(Al)元素质量分数降低,按变化幅度大小排列Al〉K〉铜(Cu)〉硼(B)〉钙(Ca)〉钠(Na)〉磷(P)〉Fe,但替代组与对照组鳗鱼肌肉中矿物元素K、Ca和P差异不显著(P〉0.05),而无论是肌肉还是皮肤中矿物元素Cu质分数量均降低(P〈0.05),因此,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后应对饲料中矿物元素添加量适当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8.
氨基脲(Semicarbazide, SEM)为一种有毒物质,是判断呋喃西林是否违规使用的标记性残留物。为探讨甲壳类水产品中氨基脲的检出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HPLC-MS/MS)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中的SEM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罗氏沼虾不同部位均检出SEM,其中头胸甲和虾壳等甲壳部位SEM检出值较高[平均(32.02±3.75)和(26.85±13.90)μg·kg-1],肌肉和肝脏的SEM检出值较低[平均(1.35±0.67)和(5.56±0.87)μg·kg-1],均超过我国现行规定的残留限量标准(1μg·kg-1);罗氏沼虾虾壳和虾肉中的SEM检出值随贮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甲壳组织中SEM检出值始终高于1.0μg·kg-1,而不同贮藏温度对罗氏沼虾中SEM检出值影响较小。因此,以SEM为标志物对罗氏沼虾进行呋喃西林残留检测时,应考虑样品...  相似文献   

19.
不同致死方式对罗非鱼鱼片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鱼肉的品质,文章通过测定样品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Ca^2+-ATP酶活性以及鱼片色泽和质构指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别评价了4种不同致死方式(I.鳃部放血;II.冰激致死;Ⅲ.敲击头部致死;Ⅳ.敲击头部后放血)对罗非鱼(Oreochromissp.)鱼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贮藏期间4个组的TVB—N显著增大,但Ⅱ组和Ⅲ组的TVB—N显著低于I组和Ⅳ组,有利于鱼片冰藏期的保鲜;4个组鱼片的Ca^2+-ATP酶活性显著下降,Ⅲ和IV2种宰杀方式有利于保持Ca^2+-ATP酶活性;4个组的亮度(L^*)、红绿色值(a^*)和黄蓝色值(b^*)都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I和Ⅳ2种宰杀方法使鱼片L^*较大而a^*较小,但4组之间b^*无显著差异;鱼片的硬度、咀嚼性和胶着性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的趋势,其中Ⅲ组的质构品质保持得最好。综合以上所有指标,可以认为Ⅲ组最有利于罗非鱼片的保鲜,其次为Ⅱ组。  相似文献   

20.
测定分析并评价了养殖曼氏无针乌贼( Sepiella maindroni)白色卵膜(WEM)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WEM (鲜样)中水分、粗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2.34%、1.76%、5.28%和0.34%。WEM(干样)中氨基酸(AA)总量为55.53%,其中必需氨基酸(EAA)总量为19.85%;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NEAA)的比值为65.6%,构成比例符合 FAO/ WHO 规定的优质蛋白质标准;鲜味氨基酸( DTAA)总量为29.53%。WEM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苯丙氨酸+酪氨酸(Phe + Tyr),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38.03。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19.21%。矿物质含量丰富,尤其以磷(P)质量分数最高(1423.2 mg·kg -1)。结果表明,WEM 营养组分较为全面,与野生黑色卵膜(BEM)的营养成分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氨基酸组成、必需氨基酸和无机元素质量分数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否是导致白化受精卵孵化率降低的关键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