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探讨了马齿苋方便食品的制作工艺。马齿苋经护绿、保脆后采取低温杀菌,使产品达到商业无菌标准。结果表明:马齿苋在料液比为1:10的浓度0.1%Na_2CO_3浸泡10min后再在95℃的200/100 mg/kg Cu~(2+)/Zn~(2+)的护绿液中热烫3min,料液比为1:10,可使产品获得稳定的护绿效果。采用浓度为0.5%CaCl_2溶液,按料液比为1:10浸泡马齿苋30min可获得最佳的保脆效果。产品在90℃水中杀菌15min可达到商业无菌要求,且保持良好的感官质量。  相似文献   

2.
即食海带的脱腥与杀菌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淡干海带加工成即食海带过程中海带脱腥、杀菌温度和杀菌时间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醋酸对海带有良好的脱腥效果,海带经体积分数为1.0%醋酸溶液脱腥20 min后,在100℃下杀菌22 min,所得产品无腥臭味、色泽翠绿、口感脆嫩,达到商业无菌要求.  相似文献   

3.
传统"叫化鸡"生产工艺改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腌制和煨制是"叫化鸡"传统生产工艺中最繁琐、对产品风味影响最大的环节.本研究采用真空滚揉、预煮和高温杀菌替代原有的腌制和煨制工艺,试验考察了不同的滚揉条件、预煮和高温杀菌参数对产品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滚揉条件为:转速10 r/min,真空度70 kPa,滚揉时间90 min;最适预煮参数为:温度90 ℃,时间20 min;最优杀菌参数为:温度121 ℃,时间20 min.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海水相对密度对琼枝麒麟菜(Betaphycus gelatinum)生长及其色素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海水相对密度为1.016~1.030时,琼枝麒麟菜均可生存,海水相对密度为1.018—1.024时,琼枝麒麟菜生长良好,海水相对密度为1.022时,日生长率高达4.6%,海水相对密度为1.024时,琼枝麒麟菜卡拉胶含量最高,达到64.2%;海水相对密度分别为1.026,1.024,1.022,1.02时,叶绿素a、藻胆蛋白藻蓝素(PC)、藻红素(PE)、别藻蓝素(APC)含量分别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李鲜花  张颖  罗彩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044-11045
[目的]提高种子发芽率,降低育苗成本。[方法]以樟子松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药剂浸种对樟子松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过氧化氢处理以0.6%的浓度效果最好,发芽率为50.3%;聚乙二醇处理中,20%的浓度效果最佳,发芽率为47.0%;98%浓硫酸处理从15min效果最佳,发芽率为46.7%;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对樟子松种子发芽率均有明显影响,当处理浓度为0.010%时,发芽率最高,为56.7%。[结论]浓度适宜的过氧化氢、聚乙二醇、赤霉素及浸种时间适宜的浓硫酸均能提高樟子松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6.
以热榨法提取的新鲜苦荬菜汁为原料,参考国内外果蔬汁饮料加工方法对苦荬菜汁进行调配试验,以感官指标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进行稳定性试验,以沉淀量、稳定性及口感作为评价指标筛选出适宜于苦荬菜饮料使用的稳定剂及复合稳定剂配比。同时对苦荬菜饮料进行杀菌试验,通过微生物检验和感官鉴评,确定最适杀菌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苦荬菜饮料最适配制工艺参数为:原汁用量70%,糖添加量8%,β-环状糊精添加量0.3%,柠檬酸添加量0.2%。最适复合稳定剂组合为:黄原胶0.1%,PGA 0.1%,CMC-Na 0.2%。最佳杀菌工艺参数为:95℃,10min。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软包装枣罐头制作工艺,为枣深加工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鲜枣为原料,碱液浓度、处理时间、碱液温度对去皮效果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护色工艺参数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以杀菌前后果肉硬度为评价指标研究3种硬化剂对枣果肉硬化效果的影响;以杀菌后制品的菌落总数、果肉色泽、包装材料的适应性为评价指标研究杀菌工艺参数.[结果]随着碱液浓度、处理时间、处理温度的增加,去皮效果增加;去皮后护色处理可以有效防止果肉褐变;果肉经硬化处理及采用常压杀菌能保持较好的硬度,高压杀菌对产品的色泽影响较大.[结论]制成的软包装枣品质最佳的工艺条件为,碱液去皮最佳工艺参数:4; NaOH溶液、处理温度100℃、处理时间2 min;复合护色剂,最佳配比为0.2;食盐、0.3;亚硫酸氢钠、0.1;抗坏血酸、0.2;柠檬酸;浓度为0.2; CaCl2溶液进行真空抽渗硬化,杀菌条件为110℃ 5 min.  相似文献   

8.
毛木耳作为药食同源真菌,具有易栽培、产量高的优点,是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要品种之一。课题组前期优化了毛木耳红油风味休闲即食食品加工工艺,本研究以开发的毛木耳红油风味休闲即食食品为原料,对其杀菌防腐技术进行研究,为毛木耳精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辐照防腐杀菌效果最好,但感官接收度低;化学防腐和生物防腐是毛木耳红油风味休闲即食食品防腐的首选方式,产品在常温下货架期为1年。  相似文献   

9.
以6种湘味熟食产品为试验材料,研究辐照对其杀菌效果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对湘味熟食具有明显的杀菌效果,6种湘味熟食辐照杀菌的D_(10)值介于1.49~2.02 kGy之间;湘味熟食辐照最低有效剂量为4 kGy,最高耐受剂量6 kGy,辐照工艺剂量为4~6 kGy;湘味熟食产品经4~6 kGy剂量辐照即可达到相关卫生标准的要求,且不会对产品感官品质产生明显的影响。湘味熟食采用该辐照方法灭菌能有效地提高湘味熟食的卫生质量,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相似文献   

10.
韦艳  马文平 《农业科学研究》2009,30(2):85-86,93
使用宁夏南部山区的苦苦菜为原料,以氯化钙配制保脆液,不同浓度的醋酸铜、醋酸镁、醋酸锌配制保绿液,研究苦苦菜在加工中的保绿保脆技术问题及其软罐头产品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苦苦菜清洗后使用3×10-4,pH 6.5的醋酸铜护色液浸泡30 min,可保持加工后苦苦菜的鲜绿色.苦苦菜经95 ℃,2.0 min烫漂,冷却后在0.2%的氯化钙溶液中浸泡30 min,可保持苦苦菜加工后脆嫩的质地.  相似文献   

11.
谭凤玲  詹萍  王鹏  田洪磊 《中国农业科学》2022,55(12):2425-2435
【目的】 通过解析热杀菌对蟠桃汁呈香物质的影响,结合多元统计模型探究热杀菌过程中蟠桃汁风味品质劣变主要靶点因素,为高品质蟠桃汁风味品质的调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以新疆4种主要的蟠桃品种(‘早露蟠’(ZLP)、‘早蟠’(ZP)、‘瑞蟠1号’(RP1)、‘瑞蟠18号’(RP18))为试材制备果汁样本,在85℃条件下加热处理30 min。利用电子鼻、描述性感官评价及GC-MS分析分别对其热杀菌前后样本的电子鼻响应值、感官特性及香气组成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中VIP值筛选蟠桃汁热杀菌前后标志性差异物。【结果】 描述性感官评价及电子鼻结果表明,4个品种蟠桃鲜汁香气虽存在差异但均呈现较高的清香、桃香、花香及果香,而热杀菌对蟠桃汁香气品质的影响极大,主要表现为清香显著下降,同时甜香、异味及蒸煮味突显。蟠桃汁的香气组成主要为酯类、内酯类、醛类、醇类、酮类、烯烃类及呋喃类物质;热杀菌后醛类(己醛、(E)-2-己烯醛)、酯类(乙酸乙酯、乙酸己酯)及萜烯类物质(柠檬烯)含量显著下降,而具有不良气味属性的物质(戊醛、α-松油醇、β-大马士酮等)显著增加。由OPLS-DA模型中的S-Plot图及VIP值筛选到可区分鲜汁与热杀菌样本的10种标志性差异物,包括醛类、酯类、萜烯类3大种类物质及(E)-2-己烯醛、己醛、乙酸乙酯、苯甲醛、柠檬烯、乙酸己酯、乙酸叶醇酯7种挥发性物质,该结果验证了感官评价及GC-MS分析的准确性。【结论】 热杀菌导致蟠桃汁清香感丧失严重且产生异味及蒸煮味;己醛、(E)-2-己烯醛、苯甲醛、乙酸乙酯、乙酸己酯、柠檬烯、乙酸叶醇酯7种挥发性物质含量的下降及不良属性物质如戊醛及β-大马士酮的生成是导致热杀菌蟠桃汁清香感丧失、异味及蒸煮味产生的关键因素;基于电子鼻分析、感官评价及GC-MS检测结合PCA/OPLS-DA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准确评价热杀菌对蟠桃汁香气轮廓的影响并追踪热杀菌蟠桃汁风味品质劣变的关键靶点因子,研究结果为后续深入探究蟠桃汁风味品质劣变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不同变频风速对南江3号上部烟叶烤后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南江3号上部烟叶的烤后质量和香吃味,采用南江3号上部烟叶,在烘烤过程中控制密集烤房循环风机转速,研究了不同变频风速对烤后烟叶的外观、等级和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烘烤开始至52℃时,风机转速1 450r/min;52~60℃时,风机转速960r/min;60℃至烘烤结束,风机转速720r/min,均能够提高烤后烟叶的等级质量和烟叶外观质量,提高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改善烟叶的香吃味。  相似文献   

13.
黑果枸杞果醋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海魁  刘雅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6126-16127
[目的]探讨黑果枸杞果醋发酵X-艺参数:[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别对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工艺进行研究,确定了最优发酵条件。[结果]酒精发酵最佳工艺组合为:糖含量15%,酵母接种量0.1%,发酵温度30℃;醋酸发酵最佳工艺组合为:初始酒度10%,发酵温度30饕,摇床转速150r/min。[结论]该条件下制得的黑果枸杞果醋风味纯正,具有水果香味,是一种价值较高的营养保健型果醋.  相似文献   

14.
莲瓣兰原生地萌发胚培养真菌污染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莲瓣兰杂交种子原生地共生萌发突破种皮后的胚为材料,研究氯化汞浓度、灭菌时间及超声波处理时间对莲瓣兰胚培养过程中真菌污染控制及胚成活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莲瓣兰杂交种子原生地共生萌发突破种皮后的胚灭菌过程中氯化汞浓度越高、灭菌时间和超声波处理时间越长,胚培养过程中真菌污染率越低,但是对胚造成的损伤程度高、胚成活率低。较适宜的灭菌方法是氯化汞浓度0.20%、灭菌时间10~15min、超声波处理时间4~6min,胚污染率控制在15.0%以内,胚成活率达到80.0%以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烟熏贻贝的最佳加工工艺。[方法]以感官评价为主要指标,探索不同的调味配方、蒸煮时间和熏制条件,以确定最佳的烟熏贻贝加工工艺。[结果]最佳加工工艺为以食盐浓度12%,味精浓度0.5%,砂糖浓度2%,黄酒浓度5%为调味配方,在60℃温度下蒸煮10 min;采用浸渍法,烟熏液浓度为1.5%,浸渍时间40 min,熏制温度55℃,熏制时间3.5 h。在该优化条件下研制的烟熏贻贝呈金黄色,口感好,滋味鲜美可口,并具有贻贝特有的风味。[结论]用该方法生产的烟熏贻贝即食罐头,不仅为人们提供一种风味独特、营养价值较高的休闲食品,也为贻贝的加工生产开拓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猕猴桃低糖复合果酱加工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猕猴桃低糖复合果酱加工工艺条件。[方法]以金艳猕猴桃、苹果、铁杆山药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_9(3~4)正交试验,以感官评价为指标优化了猕猴桃低糖复合果酱的制备工艺。[结果]根据正交试验优化分析,得出猕猴桃低糖复合果酱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金艳猕猴桃60 g,苹果20 g,铁杆山药20 g,原料配比为3∶1∶1,白砂糖18%,柠檬酸8%,CaCl_20.2%,再配合复合增稠剂低甲氧基果胶0.6%和羧甲基纤维素钠0.1%,真空浓缩30~40 min并进行杀菌处理,制得的猕猴桃复合果酱色泽鲜明、味道可口、低糖、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结论]该研究可为猕猴桃综合加工利用提供相关思路和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翻炒的本质是一种非稳态传热的技术,炒制过程会显著改进食品的风味.通过比较不同炒制时间和温度对一种新型预制菜肴中双孢蘑菇风味的影响,为食用菌类预制菜肴的研发生产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首先通过电子鼻、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C-IMS)以及游离脂肪酸含量测定,评价预制菜肴中双孢蘑菇挥发性风味特征;进而利用电子舌分析结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非浓缩还原(NFC)苹果汁加工过程中引起物料感官品质变化的关键环节,为调控果汁内在品质和延长果汁货架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NFC苹果汁的加工各加工环节中果汁样品中颜色、浊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含量以及风味的变化.[结果]榨汁后NFC苹果汁亮度值L和色泽h下降了30.99%(P<0.01)和13....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降低软枣猕猴桃外植体初代培养污染率和提升外植体诱导率的处理方法。[方法]采用半木质化的软枣猕猴桃新梢作为外植体,根据外植体灭菌时间和氨苄青霉素培养基浓度差异组合,分析降低软枣猕猴桃外植体初代培养污染率和提升外植体诱导率的因素,筛选出最适宜的处理方法。[结果]增加外植体75%乙醇灭菌时间至10 s可降低软枣猕猴桃初代培养污染率,培养基中氨苄青霉素浓度为100~150 mg/L时,软枣猕猴桃初代培养污染率随培养基中氨苄青霉素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增加外植体灭菌时间和培养基中氨苄青霉素浓度均能增加软枣猕猴桃外植体诱导率。[结论]污染率低且诱导率高的处理方法为1/2MS+100 mg/L氨苄青霉素、1/2MS+150 mg/L氨苄青霉素、外植体75%乙醇灭菌10 s+0.1%升汞灭菌8 min和外植体75%乙醇灭菌10 s+0.1%升汞灭菌1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