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是由Notomi等于2000年开发的新颖的恒温核酸扩增方法,在等温条件下可高效、快速、高特异、高灵敏地扩增靶序列。1技术特点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特点是针对靶序列的6个特异性区域设计两对引物,利用具有链置换活性的DNA聚合酶在恒温条件下30~60分钟,不需要PCR仪即可实现核酸的大量扩增,并且伴有肉眼可见的副产物白色焦磷酸酶沉淀产生。LAMP的扩增效率是目前最高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LAMP法性别鉴定在胚胎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AMP法特点是对目标基因6个区段设定4种引物,利用链置反应在等温条件下,使其发生反应。把基因检样、引物链置换型DNA聚合酶基质等放在一定温度条件(63-65℃)下保温。有无扩增反应是通过反应过程中获得的副产物焦磷酸镁所形成的白色沉淀的浑浊度来判定。应用LAMP法性别鉴定体内鲜胚移植291头,妊娠158头,妊娠率为54.30%,其中公犊3头,母犊155头,鉴定准确率98.10%;鉴定体内冻胚移植47头,产犊17头,妊娠率为36.17%,母犊17头,鉴定准确率100%。鲜胚妊娠率高于冻胚,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应用LAMP法性虽鉴定平均准确率98.29%。  相似文献   

3.
病原微生物是威胁畜禽健康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快速、精准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对于保障畜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操作便捷等特点,原理是针对靶基因的6个区域设计2~3对引物,使用链置换DNA聚合酶即可实现高效扩增。文章对LAMP的反应机制、研究现状以及在动物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针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 5'UTR基因(GenBank登录号:AY278459.1)序列设计4条特异性环介导等温扩增 (LAMP) 引物,特异性识别靶基因序列上4个独立区域,采用LAMP技术,利用实时浊度仪实时检测LAMP 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焦磷酸镁白色沉淀,实时监测反应液浊度来判断反应结果,实现对扩增反应全过程的监控,建立BVDV的LAMP快速检测方法。通过实时浊度仪在恒温63 ℃下50 min完成检测,对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经优化该方法只检测BVDV阳性,特异性强;病毒10-6倍稀释时仍能被检测到,比PCR方法灵敏度至少高100倍;重复性良好。LAMP实时浊度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势,为BVDV的临床检测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的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5.
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H3亚型猪流感病毒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T-LAMP),建立了一种用于快速检测H3亚型猪流感病毒的方法。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SIV)HA基因保守区的序列,设计一组对应HA序列6个区域的4条特异性引物,建立RT-LAMP反应体系;经优化,确定了最佳的LAMP反应条件。扩增后产物形成的焦磷酸离子和溶液中的镁离子结合而形成焦磷酸镁沉淀,结果可视。同时用特异性内切酶HhaⅠ对所获得的产物进行酶切鉴定,所得的酶切产物大小与理论值完全符合。用已建立的RT-LAMP技术检测临床样品,检测结果与RT-PCR方法符合率均达到100%。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RT-LAMP检测猪流感病毒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是一种适用于现场诊断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6.
猪圆环病毒2型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介绍了一种便捷、灵敏而又特异的环介导逆转录等温扩增(LAMP)基因检测技术,该技术分别使用特异对应于靶序列中2对特殊引物,并在Bst 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对靶序列进行等温核酸扩增反应.本研究对LAMP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PCV-2 LAMP在63℃1 h内能够成功的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基因;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表明,本研究能够特异的检测PCV-2并且其敏感度可以达到10个拷贝的DNA分子,初步研究LAMP的阳性检出率与PCR的阳性检出率比较结果为94%符合.以上结果证明,LAMP扩增技术是一种检测程序简便、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的基因检测手段,在猪圆环病毒2型的快速检测方面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7.
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犬腺病毒I型(CAV-I)E3基因序列,设计了3对特异性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以CAV-I DNA为模板,通过条件优化建立了犬传染性肝炎LAMP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在63℃恒温下30min内实现目的核酸的大量扩增,在可见光下即可直接观察扩增产物荧光颜色变化来判定结果。特异性和灵敏度试验表明,该LAMP检测方法只对CAV-I有特异性扩增,对其他无关核酸无扩增。与常规PCR检测相比,LAMP的检测灵敏度较好,最低检出限为10-7TCID50,是PCR检测方法的100倍。临床样品检测结果表明, LAMP阳性检出率为36%,与病毒分离鉴定的结果符合率达96.8%,与PCR检测的结果符合率达100%,且快速简便,成本低,适用于基层实验室的快速疾病诊断。  相似文献   

8.
鸭圆环病毒LAMP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DuCV基因序列,在保守区设计了6条特异性引物,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一种适用于鸭圆环病毒(DuCV)的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LAMP)。该方法对H9亚型禽流感、小鹅瘟、鸭瘟、鸭肝炎、鸭副黏病毒均无扩增反应;且扩增反应只需在常规水浴锅中进行,1小时内即可完成反应;对DuCV模版DNA的最小检测限为10龟,灵敏度是一步法PCR的1000倍。本研究建立的LAMP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特异,适合在基层进行DuCV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简称LAMP)是一种体外等温扩增核酸片段的新技术,利用4条特异性引物,在Bst DNA聚合酶的催化下能够有效地扩增出靶基因。与常规PCR法相比该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准确以及操作简便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动物疾病检测中。此文综述了LAMP技术原理及其在鸡传染性疾病病原检测中的应用,旨在为该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应用通用反转录试剂盒和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LAMP)建立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快速检测方法,同时评价了该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稳定性和灵敏度。结果表明,根据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M蛋白基因保守区设计的LAMP引物能够在64.5℃60min内实现对目标核酸片段的大量扩增,检测结果可通过直接观察反应副产物(焦磷酸镁)进行判读,该检测系统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与猪瘟病毒、猪乙型脑炎病毒等均无交叉反应;通过PRRSV不同毒株疫苗、模拟样品和临床样品确定,该检测系统具有很好的稳定性;通过质粒确定该检测系统可以检测到10拷贝/μL的病毒核酸模板。结果表明成功建立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LAMP快速检测方法,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1.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是由Notomi等建立的一种核酸扩增技术。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在63~65℃的等温条件下扩增特定DNA序列,并在30~60 min内观察到结果。LAMP已经成功用于许多病毒的检测,本文主要概述了LAMP技术原理及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食品中的肺炎克雷伯菌。选取肺炎克雷伯菌特有的毒力基因区域,设计2对引物(1对内引物、1对外引物),进行体外恒温扩增反应。对反应体系内的甜菜碱、核酸原料(dNTPs)、内外引物比例、Mg2+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进行优化和选择,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性试验检测。应用建立的LAMP方法对灭菌鸡肉人工污染加标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试验,筛选到最优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应用优化后的LAMP反应体系对包括肺炎克雷伯菌在内的18种常见微生物进行特异性检测试验,特异性良好。肺炎克雷伯菌LAMP反应体系对基因组的最低检测限是0.875 pg/μL,比传统PCR方法灵敏性高100倍。对人工鸡肉阳性样品进行检测,检测限为30 CFU/mL。本试验成功建立了一种能检测食物中致病肺炎克雷伯菌的LAMP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2对引物针对肺炎克雷伯菌目的基因6个区域进行体外恒温核酸阶梯性扩增,灵敏性更高,反应时间更短,检测成本更低。  相似文献   

13.
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简称LAMP)技术是利用4个特殊设计的引物和具有链置换活性的DNA聚合酶,在恒温条件下特异、高效、快速地扩增DNA的新技术。该技术在1h内能扩增出109个靶序列拷贝,扩增产物是一系列反向重复的靶序列构成的茎环结构和多环花椰菜样结构的DNA片段的混合物。LAMP技术以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准确和操作简便等优点在核酸的科学研究、疾病的检测与预防以及动物胚胎的性别鉴定等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LAMP技术在猪传染病检测中的作用,使之能为该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环状介导等温DNA扩增法快速、准确的诊断出伊氏锥虫。采奎屯某团场待宰牛的血样,用FAT卡提取DNA,再通过环状介导等温DNA扩增法扩增。结果显示感染率为15.4℅。环状介导的等温扩增(LAMP)是核酸扩增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在等温条件下能高特异性、高效、快速地扩增DNA。  相似文献   

15.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是由Notomi等建立的一种核酸扩增技术,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在63~65℃的等温条件下扩增特定DNA序列,并在30~60min内可以观察到结果。LAMP已经成功用于许多病毒的检测,在本文中,主要概述LAMP技术原理及其在家禽病毒病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分子检测技术是进行病原检测、鉴定和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是一种新型核酸扩增技术,主要在能结合单链核酸(寡核苷酸引物)的重组酶、单链DNA结合蛋白(SSB)和链置换DNA聚合酶3种酶的作用下等温扩增DNA或RNA,具有操作便捷、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反应迅速等优点,可实现对疾病的现场诊断。作者简述了RPA技术的反应体系组成、反应原理、引物和探针的设计以及扩增产物的检测方法等,介绍了RPA技术在动物重要病毒性、细菌性及寄生虫病原检测中的应用,分析了该技术的局限性,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AMP)是一种新型核酸扩增技术,是依赖于靶目标上6个区域的4条引物和一种具有链置换活性的DNA聚合酶Bst的作用,在60 ℃~65 ℃恒温条件下1 h之内即可完成的基因扩增技术.该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在很多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很大进展.论文从技术原理、引物设计、反应机制和特点等方面了介绍了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并就该技术在动物细菌性病原微生物、病毒和寄生虫检测中的应用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动物病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是一种依赖于自动循环的链置换技术,在等温条件下,不到1h就能扩增出10^9-10^10靶序列拷贝。该技术快速准确、操作简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已经被用于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本文就LAMP法的反应原理、技术特点及其在动物病原快速检测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为了建立适用于基层养殖场快速、可视化的山羊痘病毒(GTPV)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GTPV ORF103保守区核苷酸序列为靶序列,设计并合成一组特异性LAMP引物,优化反应条件(时间、温度)和反应体系(dNTP、内外引物浓度比),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LAMP方法在65℃时反应50 min即可获得清晰的梯状条带;扩增物经10×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染色,紫外线照射或日光下即可直接判定结果;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检出的GTPV核酸最低浓度为1.287 ng/mL,与常规PCR方法相比,灵敏度增高100倍;该方法特异性良好,与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羊支原体(Mccp)、羊口疮病毒(ORFV)均无交叉反应;对10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与传统PCR检测结果一致。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可用于临床山羊痘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等温扩增技术是一种可以在恒定温度下进行体外核酸扩增的技术,近几年其研究热度很高。本文从技术原理、优缺点及在动物病原检测应用等方面,对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重组酶等温扩增技术、依赖核酸序列扩增技术(NASBA)、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CPA)和赖解旋酶等温扩增技术(HDA)等5种常见等温扩增技术进行了综述。LAMP技术操作简单,不依赖特殊设备,但引物设计较为复杂,研发多重LAMP检测方法有很大困难。重组酶等温扩增技术不受场地条件约束,扩增时间短,但容易造成气溶胶污染,因此一般用于实验研究。NASBA技术扩增效率高,不易产生污染,但成本偏高,操作相对复杂,在目前疫病检测研究中的应用逐渐减少。CPA技术操作相对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但结果判断受主观因素影响易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HDA技术引物设计相对简单,但反应体系较为复杂,因此不适合扩增长序列。不同的等温扩增技术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场景条件来选择。等温扩增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具备许多优点,但仍需要不断改进,未来与微流体芯片、纳米金、CRISPR等技术联合应用,将会实现更加快捷、准确、简便的检测,从而为动物疫病检测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