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羊水肿梭菌病,也叫羊黑疫,又名传染性坏死性肝炎,它由B型诺维氏梭菌引起的山羊的一种高度致死性毒血症,以肝实质发生坏死性病灶为其主要特征,常与肝片吸虫混合感染。本文将一例山羊水肿梭菌和肝片吸虫混合感染病例的发病情况、病理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做个诊治报告,供广大临床兽医工作者和养羊专业户参考。  相似文献   

2.
山羊水肿梭菌病,也称羊黑疫.又名传染性坏死性肝炎(Infections necrotic hepatitis),它是由B型诺维氏梭菌引起的山羊和绵羊的一种高度致死性毒血症,并以肝实质发生坏死性病灶为其主要特征。山羊水肿梭菌常与肝片吸虫混合感染。现将1例山羊水肿梭菌与肝片吸虫混合感染病例的发病情况、病理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及动物回归试验作简要介绍,供广大临床兽医工作者和养羊专业户参考。  相似文献   

3.
羊黑疫预防     
正1病原引起羊黑疫的B型诺维氏梭菌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其严格厌氧,可形成芽孢,不产生荚膜,周身鞭毛,能运动。2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于低洼、潮湿地区,以春、夏季多发,发病常与肝片吸虫感染相关。病菌能引起1岁以上的绵羊发病,以2~4岁、营养良好的绵羊多发,山羊可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4.
羊黑疫主要是由于感染B型诺维氏梭菌而引起的一种致死性较高的疾病。该病通常发生于春夏季节并滋生有大量肝片吸虫的潮湿低洼地区,往往呈地方流行性。绵羊和山羊都可感染发病,营养良好的肥胖羊易发,且超过1岁羊的发病率较高。易感性最高的是2~4岁绵羊,而羔羊和1岁羊基本不会发病。羊感染发病后会导致肝脏发生实质性损伤,严重损害养羊业的经济效益,现概述该病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羊黑疫又被称为传染性坏死性肝炎,是由B型诺维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毒血症,特征为羊体内肝脏坏死。病死羊其皮下血管充血,从而导致表皮发黑,故而称为黑疫。该病主要在春、夏季节发生于肝片吸虫流行的低洼潮湿地区,呈地方流行性,绵羊和山羊均能感染该病。发病羊多为营养良好的肥胖羊只,1岁以上羊只感染发病,以2~4岁的绵羊最易感染。山羊也可感染发病,羔羊和1岁羊通常不感染。1病原学(1)本病的病原体为诺维梭菌,该菌种分为A、B、  相似文献   

6.
<正>羊黑疫又名传染性坏死性肝炎,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毒血症,病原为B型诺维氏梭菌。诺维氏梭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羊采食被此菌芽胞污染的草料后,芽胞穿过胃肠壁到达肝脏,正常肝脏由于氧化-还原电位高,不利于其发芽变为繁殖体,而仍以芽胞形式潜藏于肝脏中;当肝片吸虫在肝脏中移行使其损害发生坏死而导致其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时,存在于肝脏中诺维氏梭菌芽胞获得适宜的条  相似文献   

7.
2008年8~11月,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某乡的绵羊发病并急性死亡,3个月内死亡270余只。从其中12只症状典型的病死羊病料中分离到疑似诺维氏梭菌,经毒素测定和毒素中和试验、动物接种,证实其中10株分离菌为B型诺维氏梭菌,毒价测定最小致死量为400~3200,从而诊断为B型诺维氏梭菌引起的羊黑疫。  相似文献   

8.
羊黑疫又名羊传染性坏死性肝炎,是绵羊、山羊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毒血症病。特征是肝实质的坏死病状,病原是B型诺维氏梭菌,因病羊尸体皮下静脉显著充血,使其皮肤呈暗黑色外观,羊黑疫之名由此而来,本病主要在春夏发生于肝片吸虫流行的低洼潮湿的地区,而在冬季高山上发生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9.
羊黑疫又名羊传染性坏死性肝炎,是绵羊、山羊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毒血症病。特征是肝实质的坏死病状,病原是B型诺维氏梭菌。1流行特点诺维氏梭菌分类上属于梭菌属,为革兰氏阳性的大杆菌。本菌严格厌氧,可形成芽胞,不产生荚膜,具有周身鞭毛,能运  相似文献   

10.
山羊传染性坏死性肝炎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传染性坏死性肝炎又名羊黑疫,是由B型诺维氏梭菌引起绵羊和山羊的急性高度致死性毒血症,发病急、死亡率高,严重危害养羊业的发展。诺维氏梭菌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严格厌氧,能形成芽胞,不产生荚膜,分为A、B、C3型。现将1例山羊传染性坏死性肝炎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羊黑疫的病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黑疫又称“传染性坏死性肝炎”,是由B型诺维氏梭菌引起的绵羊、山羊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毒血症。本病以肝实质发生坏死性病灶为特征。1病原诺维氏梭菌分类上属于梭菌属,为革兰氏阳性的大杆菌。本菌严格厌氧,可以形成芽胞,不产生荚膜,具有周身鞭毛,能运动。根据本菌产生的外毒素,通常分为A,B,C3型。A型菌主要产生α,γ,ε,δ等4种外毒素;B型菌主要产生α,β、η、ζ、θ5种外毒素;C型菌不产生外毒素,一般认为无病原学意义。2诊断要点2.1流行特点本菌能使1岁以上的绵羊发病,以2~4岁、营养好的绵羊多发,山羊也可患病,牛偶可感染。实验动…  相似文献   

12.
羊黑疫是由B型诺维氏梭菌引起的急性高致死性毒血症,其主要特征是肝实质发生坏死,主要感染对象为山羊和绵羊。本文主要通过探讨羊黑疫的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疾病诊断,提出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羊诺维梭菌病又称羊黑疫或水肿梭菌病,是由B型诺维梭菌引起的绵羊、山羊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毒血症。本病以肝实质发生坏死性病灶为特征。诺维梭菌分为A、B、C 3型。A型菌能产生α、γ、ε、δ4种外毒素;B型菌产生ε、β、η、ζ、θ5种外毒素;C型菌不产生外毒素,此型菌与脊髓炎有关,但无病原学意义。1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及治疗情况2012年10月中旬起,新疆和丰县发生以成年  相似文献   

14.
绵羊黑疫的病原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10月,青海省海北州某牧场的藏系绵羊发病并急性死亡,半个月内死亡200余只,从其中2只症状典型的病死羊病料中分离到疑似诺维氏梭菌,经毒素测定、毒素中和试验及动物接种,证明分离出的2株菌为B型诺维氏梭菌,毒价测定最小致死量(MLD)为2~4万MLD/ml,从而诊断为B型诺维氏梭菌引起的羊黑疫。1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该羊群于发病半个月前曾注射过羊四联(瘁疽、羔羊痢疾、快疫、肠毒血症)疫苗,此次发病波及到了7个牧户,常急性死亡,死前无明显症状,晚上入圈时尚未发现症状,早晨发现已经死亡。2剖检变化死亡羊只颈部皮下有少量黄色胶胨样液体,…  相似文献   

15.
诺维氏梭菌导致的猪只猝死是集团规模猪场母猪和育肥猪猝死的重要原因。试验在华北地区某集团各选择1 200头育肥猪,应用某厂家猪大肠杆菌-C型产气荚膜梭菌-诺维氏梭菌三联灭活疫苗H和另一厂家产气荚膜梭菌二价疫苗(A型、C型)Z进行预防猪只胀气猝死的效果比较。结果表明:免疫三联灭活疫苗H组死亡率下降3.25个百分点,免疫二价疫苗Z组死亡率下降2个百分点,猪只因诺维氏梭菌导致的猝死比例显著下降,有效提高了猪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牛羊东毕血吸虫病是由东毕血吸虫引起的牛羊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可引起牛羊贫血、消瘦、水肿及母畜不孕或流产,甚至因恶病质大批死亡.牛羊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引起的牛羊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囊炎,并伴有全身性中毒和营养障碍的一种寄生虫病.牛羊东毕血吸虫病很少发生,牛羊肝片吸虫病常有发生,两种混合感染、合并暴发颇为少见.吉林省前郭县曾于1986、1998年因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草原过水严重,草原地区大面积暴发牛羊东毕血吸虫及肝片吸虫混合感染,给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因此,畜牧业生产实践中,尤其是夏季多雨季节、草原过水严重时做好防治牛羊东毕血吸虫及肝片吸虫混合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发病原因1.1生物因素包括细菌和寄生虫。如大肠杆菌、林氏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链球菌、腐败梭菌、水肿梭菌等;寄生虫有吸虫(如肝片吸虫、双腔吸虫等)和羊胃肠道线虫、绦虫等。这是当前引起羊流行性下颌水肿的最主要原因。1.2饲养管理饲养管理不当,日粮营养不平衡,营养元素缺乏,如维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质等,从而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此外,羊体创伤、圈舍消毒不合格、感光过敏等也是发病诱因。2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介绍了梅花鹿肝片吸虫与前后盘吸虫混合感染病例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病原体的检验情况,介绍了疾病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指明了定期进行预防性驱虫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羊黑疫又称"传染性坏死性肝炎".是由B型诺维氏梭菌引起的绵羊、山羊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毒血症.本病以肝实质发生坏死性病灶为特征,多发生于春夏.2004年7月我市兴宾区兽医站门诊部接诊到病例,一农户饲养的山羊发生该病,共死亡山羊23只.  相似文献   

20.
诺维梭菌又称水肿梭菌、第二恶性水肿杆菌,主要侵害大的肥育猪和种猪,猪发病率高.诺维梭菌能产生极强的外毒素,根据所产生的毒素可分为A、B、C、D4个菌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