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运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制备大麦和玉米染色体片,然后对玉米、大麦的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法使细胞质残留较少和染色体更分散,为细胞学研究提供清晰度高的染色体制片;通过核型分析得到,大麦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14,核型公式为2n=2x=14=12m(2SAT)+2sm(2SAT),玉米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20,其核型公式为2n=20=12m+8sm(2eats).  相似文献   

2.
新型能源植物续随子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根尖压片法对新型能源植物续随子(Euphorbia lathyris L.)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续随子染色体数目为2n =20,核型公式K(2n) = 2x =20 = 18m+2m(SAT),相对长度组成为4L+4M2+8M1+4S,核型分类属Stebbins的1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57.973%。另外在续随子第5对染色体上观察到一对随体。  相似文献   

3.
生物入侵种喜旱莲子草的染色体核型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外来人侵植物喜旱莲子草(Atl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入侵种的染色体数为2n=96,属六倍体物种,各染色体间形态差异不明显,均为中着丝粒或近中着丝粒染色体,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相对长度比为2.10,全套染色体未见随体,核型公式为2n=96=60 m+36 sm,核型类型为进化程度较高的2B型.喜旱莲子草的多倍性特征及2B核型为其生物入侵性提供了重要的细胞学证据,文中同时提出不改变基因组DNA序列结构的表观遗传变异可能是喜旱莲子草成功入侵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以毛酸浆的根尖为实验材料,对几种预处理方法、解离方法、染色体制片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毛酸浆根尖用0.1%秋水仙素和0.002 mol/L 8-羟基喹啉1∶1混合液4℃条件下处理3 h,固定后先用1 mol/L HCl在60℃条件下解离3 min,再用混合酶液进行酶解,染色制片后得到的染色体图像效果比较清晰。供试的2个品种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属于小型染色体,但它们的核型具有明显差异,‘铁把小菇娘’:染色体总长为30.72μm,绝对长度范围1.61~3.42μm,核型公式2n=2sm+22m,属于1B核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6.35%;‘粒粒甜菇娘’:染色体总长28.42μm,绝对长度范围1.52~3.32μm,核型公式2n=2sm+2M+20m,属于2B核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4.93%。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尖叶牛樟根尖为材料,采用酶解去壁低渗法制片,探讨不同预处理方式和酶解时间对牛樟根尖染色体制片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核型分析,以期为牛樟的起源、演化及遗传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于9:00—11:00进行取材,用0.002 mol/L 8-羟基喹啉液预处理2 h,4%果胶酶和5%纤维素酶酶解5 h,能获得较佳的染色体制片。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尖叶牛樟的染色体数目为24条,核型公式为2n=2x=24=22m+2sm,第10对染色体带有随体,属于2B类型,核型不对称系数55.81%。核型对称程度较高,这表明尖叶牛樟可能进化程度较低,属于比较原始的物种。  相似文献   

6.
三个亚麻品种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双亚5号”、“范妮”和“y5z-093”亚麻离体根尖染色体进行了研究,采用不同预处理方法、盐酸解离时间及染色条件,观察分裂相的数目、染色体收缩程度、分散度以及着色特点。结果表明,最佳处理方法为:0.002 mol/L 8-羟基喹啉室温下处理根尖3 h:1mol/L盐酸60℃下解离根尖10min:改良石炭酸品红染色2h后压片。此法所得分裂相多,染色体分散度较好,长度适中,着色深。这三种亚麻根尖染色体核型公式均为2n=28m+4sm,但核型类型有所差别,“范妮”的核型类型为“1B”,‘双亚5号’和‘y5z-093’核型类型均为“2B”。  相似文献   

7.
以蕤核为实验材料,通过不同的处理方式探索蕤核种子的最佳发芽方式,根尖压片法鉴定蕤核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表明:蕤核的最佳发芽方式为破壳沙埋处理,发芽率可达61%;染色体数目为28,其核型公式为2n=2x=28=28m,臂比值变化在1.042~1.600之间,平均臂比为1.184。核型类别为1A。  相似文献   

8.
对3个甘蔗与斑茅远缘杂交后代BC1进行真实性鉴定及染色体核型分析,以探讨甘蔗与斑茅BC1的染色体传递方式。利用2对鉴定斑茅真实杂交后代的特异引物对3个甘蔗与斑茅BC1进行鉴定,采用根尖分生区细胞去壁低渗涂片法制片,显微拍照计数染色体数目,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3个BC1材料均为斑茅的真实杂交后代,崖城01-69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21=120 m+1 sm,其染色体按2n+n方式传递;崖城01-116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22=118 m+4 sm,其染色体传递方式为2n+n;崖城01-134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21=120 m+1 sm,其染色体传递为2n+n。推断甘蔗与斑茅BC1的染色体以2n+n的方式传递。  相似文献   

9.
蔡华  邢伟  韦朝领 《热带作物学报》2010,31(12):2130-2134
采用植物染色体根尖压片技术,对安徽一个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se Roem.)栽培种进行了染色体核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水仙种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30,最长与最短染色体长度比为3.63,臂比2∶1的染色体比为0.87,核型不对称系数为70.04%,核型类型为进化程度较高的3B型;在第6组c染色体上有1个随体,核型公式为2n=3x=30=2m+10sm+t+17st(SAT),为节段异源三倍体。该栽培种与其他地区水仙的核型相比存在明显的细胞学差异,表现在随体的个数以及同源异源性方面,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中国水仙不同变种在不同地区为适应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而在染色体水平上产生了微小变异,这也是中国水仙遗传多样性的细胞学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10.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收集的24个粗肋草属植物品种进行了染色体数目观察及鉴定。结果表明,红宝石、吉祥、如意、万年红、红侠、烟花、贵夫人、银后、雅丽皇后、红龙、中国红、柠檬皇后、红色佳人、晨光、金粉和焰火等17个品种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60;红脉、白雪公主、白马王子、凯撒和艾琳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42;白肋和黑美人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n=34和2n=80。其中白肋和黑美人粗肋草的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道。鉴定粗肋草属植物品种的染色体数目为其育种研究中亲本的选择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3种野生茄和1个栽培茄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3种野生茄和1个栽培茄品种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核型类型均为"2A"型:染色体主要由中部着丝点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属较对称核型.但它们的核型也具有明显差异, "04E28"的核型公式为2n=16m+6sm+2st,核不对称系数60.20%;04E42的核型公式为2n=14m+8sm+2T,核不对称系数65.91%;07E67的核型公式为2n=18m+6sm,核不对称系数59.68%;栽培品种.04E08"的核型公式为2n=22m+2sm.核不对称系数58.59%.  相似文献   

12.
新疆杂草黑麦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新疆杂草黑麦的种质鉴定、起源分析、良种培育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依据,采用常规压片法制片结合显微摄影技术,分析了3个新疆杂草黑麦居群和1个栽培黑麦品种的核型并比较他们的异同点.结果表明,四种黑麦材料的染色体均为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14,不同材料之间染色体形态具有丰富的多态性.新疆杂草黑麦居群89R4的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4=12m+ 2sm,除第7对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外,其余染色体均为中间着丝粒染色体,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1.70%,核型类型为1A型,属于基本对称型.新疆杂草黑麦居群89R14的核型公式为2n=2x=14=8m+ 6sm(2sat),除第5、6、7对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外,其余染色体均为中间着丝粒染色体,其第7对染色体具有随体,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0.88%,核型类型为2A型,属于基本对称型.新疆杂草黑麦居群89R60的核型公式为2n=2x=14=14m(2sat),其全部染色体均为中间着丝粒染色体,第3对染色体具有随体,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0.47%,核型类型为1A型,属于基本对称型.栽培黑麦材料H36的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4=10m+ 4sm,除第5、6对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外,其余染色体均为中间着丝粒染色体,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1.20%,核型类型为1A型,属于基本对称型.  相似文献   

13.
利用根尖压片法对悬铃花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悬铃花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28, 相对长度系数组成为:2L+10M2+8M1+6S,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9.95%;其核型公式为:20m+8sm,属2B核型。为今后锦葵科悬铃花属植物核型分析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广东省廉江市河唇镇风梢村本地种黄皮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18条,核型公式为K(2n)=2x=18=14m+4sm,在核型分类上属"1B"型.  相似文献   

15.
山西晋北三种类型大豆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贵全  杜维俊 《大豆科学》1999,18(4):294-299
本文对山西省北部三种不同生态类型大豆(小黑豆、大黑豆、黄豆)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大豆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40,主要由中间和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三种大豆只有一对粒位于最长染色体上的随体,而且随体染色体形态相近,三种大豆的核型公式分别为:小黑豆2n=2x=40=28m+12sm(2SAT);大黑豆2n=2x=40=6M+18m+12sm+4st(2SAT);黄豆2n=2x=40=2M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5个木薯品种进行核型分析以揭示其核型特征,通过聚类分析来自4个产地的5个品种间的相似性,以探讨其亲缘关系。实验采用压片法,以木薯嫩叶为材料,运用DPS软件对核型资料按照最长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木薯5个品种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36,其中,SC12的核型公式为2n=36=34m+2sm,SM2300-1的核型公式为2n=36=36m(4SAT)、桂热5号的核型公式为2n=36=36m,云南8号与ZM8752的核型公式均为2n=36=34m(4SAT)+2sm。核型不对称系数范围在56.58~58.85之间,核型类型依次为1A、1B、1B、2A、1A,对称程度较高。聚类结果显示,在遗传距离为0.4时,5个品种分为3类。第Ⅰ类为云南8号,第Ⅱ类包括ZM8752与SM2300-1,第Ⅲ类包括SC12和桂热5号,5个品种存在一定的核型差异,说明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2个不同叶背色的五唇兰进行染色体数目和核型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种叶背色五唇兰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38,核型类型均为“1B”型,二者同为一个种。其中,绿叶五唇兰的核型组成公式为2n=2x=38=30m+8s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8.02%;红叶五唇兰的核型组成公式为2n=2x=38=34m+4s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7.17%。两者主要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无随体染色体,且以红叶五唇兰的核型较为原始。  相似文献   

18.
海南龙血树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染色体压片技术研究了海南龙血树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表明:在饱和对二氯苯和0.002 mol/L8-羟基喹啉预处理中,后者预处理2 h效果最好;海南龙血树染色体数为2n=42,核型类型为"2B"型。核型公式为:2n=2x=42=22 m+20 s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2.67%。海南龙血树主要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未观察到随体染色体。  相似文献   

19.
分析九龙山野生蕉(M.balbisiana)的染色体数目、核型及核型模式图。结果表明:其核型类型为"2A"型,染色体主要由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核型公式为:K(2n)=22=18m+4sm(2SAT),几乎对称,为较原始类型。并结合核型数据讨论其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