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基于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农业科技推广费用与农业科研经费投入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显著。从长期来看,农业科技推广费用每增加1%,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将增加0.18%;农业科研经费投入每增加1%,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将增加0.59%。  相似文献   

2.
运用1978-2006年的河南省统计数据,对河南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纯收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长期内河南省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和其他支出均对农民人均收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短期内农村生产和农林气象水利事业费、农村基本建设和其他的本期增长率变化会带来农民人均收入本期增长率的反向变化,且农业基本建设支出的影响显著,但财政农村基本建设支出滞后一期增长率的变化会引起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率正方向的变化,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支出本期增长率的变化会引起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率正方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农业科研在农业科技活动创新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给海南农业科研发展规划的制订提供决策依据,以2003-2008年海南农业科研经费投入数据为基础,对海南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总量、投入强度、投入分布及农业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人均科研经费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并针对海南农业科研经费投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央级农业科研机构财政投入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我国目前中央级农业科研机构财政投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确立中央财政是农业科研机构的投资主体地位;大幅增加中央级农业科研机构的基本支出投入水平;形成以长期稳定支持为主、竞争性投入为辅的项目支出投入结构;建立和完善农业科研财政投入的绩效评价机制;重新审视和评价科研机构分类改革,增加对拟转企研究所和农业事业单位的投入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广义农业科技投入出发,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建模方法对山西省1990~2012年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多变量动态响应分析研究表明,山西省农业科技投入结构和效率受到区域资源禀赋影响,农业科研支出有力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二者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农业技术人员投入效率低、农业机械和农业化肥投入效率不显著。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业科技资源投入是推进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本文基于新疆2001—2020年时间序列数据,采用VAR模型分析新疆农业科技资源各要素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新疆农业科技资源各要素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而农业科技资源对短期偏离均衡的调整力度为106.93%;农业科研开发活动经费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业技术人员数量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是长期良性状态。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可知,就短期而言,农业科技资源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总的来说,农业科研开发活动经费投入、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业技术人员数量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不稳定性,四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复杂。  相似文献   

7.
<正> 1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的原因 中国农业科技体制已经进行了十多年的改革和探索。遗憾的是,这种改革不仅没有建立起一种更为有效、合理的动力机制,反而在原有动力机制失效的情况下,引起了行为主体利益格局的混乱和失衡,使得农业科研机构在对自身利益追求的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行为偏差,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农业科技创新低效的现状。 1.1 科研投入不足。近几年来,我国农业科研经费占全国研究与开发(R&D)投资的比例大约是10%到13%,占政府支出的比例大体保持在  相似文献   

8.
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农业科研机构作为科技创新主体之一,对科技创新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基于DEAMalmquist方法,采用2011—2018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农业科研机构科技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首先对河北省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分析,其次对河北省与全国其他省份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TFP指数前期波动较大,后期呈稳定变化趋势,但整体水平较低;河北省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效率在全国居中下游水平,与其他省份差异明显。根据结论,提出促进河北省农业科研机构科技进步和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Cobb-Douglas函数建立因素分析模型,测得"十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了50%,表明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促进作用在逐步增强,但仍存在土地分散经营制度和农业科技教育、农业科研成果及国家农业科研投入不足等障碍;提出了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业高等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健全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大政府对农业科研及技术推广经费的投入强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科研创新工作越来越重视,农业科研经费总量持续攀升,但随之而来的农业科研经费违规使用问题也日益凸显。农业科研经费违规使用一方面造成国家对农业科研投入的损失,损害了国家利益;另一方面破坏了农业科研创新的良性运行机制,降低了农业科研的效率和水平。为消解农业科技创新隐患,从制度建设入手同时,加强农业科研人员职业道德、法律意识的培养,构建保障农业科技人员安心研究的经济基础,不断完善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在规范管理中释放农业科研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财政农业投入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程度,以1995-2013年重庆市财政支农资金和农民人均总收入的数据为支撑,运用协整模型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财政支农规模与农民人均总收入之间的关系不确定,财政支农的投入对农民转移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影响显著,总体上看,财政支农直接作用于农民增长的效应偏弱,重庆市财政支农需要在增加量的基础上,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加大对农民的转移性支出,对农民家庭经营提供全方位的帮助,支持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12.
陶爱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85-15987
以江苏省为例,选取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人均受教育水平、农业科技水平、城镇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个指标,依据2002~2009年《江苏统计年鉴》和江苏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采用灰色理论,分析了影响农民纯收入的因素。结果表明,按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城镇化水平、农民受教育水平、工业化水平、人均GDP、农村科技人员数量、乡村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即r06〉r04〉r02〉r05〉r07〉r03〉r01。结合具体实际,具体分析了影响农民收入增长各个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民增收。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田艳  谭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4106-4108
为进一步探讨农业产业化和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选取1996~2010年四川省的相关数据,采用总生产函数的分析框架,建立基本模型,利用Eviews分析软件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增加农林牧渔业产值及农产品出口会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而农民收入的增加会提高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机械总动力和人均农林牧渔业产值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向效应,且这种关系是长期均衡存在的。  相似文献   

14.
幸绣程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7251-7256
退耕还林政策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对农户的影响不容小视。该研究以贵州省织金县为例,通过比较2000~2013年该县农民人均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分析了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后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水平差距,并且通过建立经济学模型对织金县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转移性收入对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作用不显著的结论,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加快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政策方向和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各子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明确指出农业科技进步各系统需要改革的政策方向。提出农业科技投入的强度应处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水平之间,并由农业部门对农业科研实行统一管理;在科研立项中实行面对农户的目标管理制度;高校应与政府合作共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引导科研机构、高校设立营销公司以推广农业科技;尊重农户意愿,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公开的土地流转市场;根据农户经营状况,采取不同类型的产业化合作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选取了福建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人均生活消费品支出、耕地面积、农业劳动力、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等5个解释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指出了福建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为显著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量分析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其构成情况,找出影响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因素,为研究者与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广西统计年鉴数据,从性质、来源、农户人均家庭经营收入3个角度来分析2001-2011年广西农民纯收入现状及特点,从经济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财政支农支出、农村金融、农民文化程度来分析影响广西农民纯收入的因素,并提出增加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对策。【结果】2001-2011年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呈上升态势,农民纯收入主要来源于生产性纯收入,非农产业收入在农民生产性纯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加大,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经济发展、工业化发展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城镇化、地方财政、农民文化程度对农民收入提高有正向推动作用,农村金融体制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的产出和农民收入增长。【建议】通过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与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转移农村劳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家庭收入,发挥政策作用来提高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18.
生态涵养区是首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涵养区发展要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北京市生态涵养区之一的密云区为研究对象,分析2006—2018年农民收入的变化,并从农林水务支出、地区生产总值、耕地面积等角度选取指标,构建影响因素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各指标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民人均收入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且与选取指标均存在相关关系,与农林水务支出、地区生产总值等5项呈正相关关系,与农业机械总动力等指标呈现负相关关系。研究提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大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和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适应性增收策略,以促进生态涵养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引用2011年《山东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及GIS相关软件,采用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得到了山东省近十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生活消费支出的相关关系及十七市农民家庭收支的分布规律,将十七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生活消费支出都分为三类。结果显示:近年来山东省的农民收入、消费水平明显提高,但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收入水平差异很大,各市之间消费支出差异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差异较均衡。最后,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及农民增收路径提供参考,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2000-2014年中国市域农民收入时空格局变化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4年,中国地级市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整体上呈持续增长趋势,农村居民收入在地级市上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农民人均纯收入较高的区域仍然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但有向中部扩散的趋势,区域农民收入差异仍然较大。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农民人均收入表现出很强的空间正相关,在空间上呈明显的集聚格局;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2000-2014年农民收入的空间集聚格局发生较大变化;空间回归分析表明,农业机械总动力、第一产业产值、城市化率对2000年和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都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村用电量对2000年农村居民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2014年农村居民收入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