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小伟  马瑞兰 《养猪》1996,(2):33-35
对四川瘦肉猪高产仔母系(I系)种猪繁殖特性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测定,取得以下主要研究结果:①I系猪性成熟较早。小公、母猪达初情期的日龄分别为93.4和82.6天,达性成熟的日龄为130和160天,适宜初配年龄为6.5 ̄7.5月龄,体重80 ̄90千克。②I系成年母猪排卵数为18.8个,配种后28 ̄46天的胚胎存活率为76.6%,妊娠全期胚胎存活率为69.15%。③I系母猪初产仔数达10.5头,经产仔数达  相似文献   

2.
系统地掌握猪早期胚胎体内外发育规律是进行猪胚胎冷冻、胚胎分割、鲜胚移值、长途运输引种以及基因转移等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基础。本研究包括2个实验,实验1,利用89头超排母猪和19头自然发情母猪,于配种后第2、3、4、5、6、7、8、9和10天手术采得胚胎1612枚,系统地观察猪早期胚胎体内发育规律,即:2日龄胚胎中原核胚占77.39%(397/513),3日龄胚胎中4和6细胞胚占79.05%(83/105),4日龄胚胎中4~8细胞占40%(35/76),5日龄胚胎多为桑椹和囊胚83.12%(64/77),6日龄胚多为膨胀囊胚42.09%(181/430)和孵化囊胚34.19%(147/430),7和8、9、10日龄胚发育到孵化囊胚分别为76.34/oo(71/93)和100%(77/77),而自然发情的5日龄胚胎中桑椹和囊胚仅占32.5%(13/40),6日龄胚胎中膨胀囊胚仅占11.11%(17/153),孵化胚仅占19.61%(30/153)。各发育阶段的胚胎比例均明显低于5、6日龄超排供体(P<0.05)。实地2,将138枚囊胚和膨胀囊胚,分别体外培养24和12小时,囊胚发育阶段的胚胎50%(48/96)?  相似文献   

3.
芦白2号系猪经过5个世代的选育,各项性能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设计指标。总产仔数12.25头,60天育成头数9.925头。20天窝重41.33kg,60天窝重197.1kg,育肥期平均增重583.3g,达90kg体重的平均日龄180.9天,每kg增重耗料3.4kg,瘦肉率58.65%。与杜洛克猪杂交,育肥期平均日增重673.4g,达90kg体重平均日龄170.3天,每kg增重耗料3.27kg,瘦肉率6  相似文献   

4.
GnRH对提高母猪受胎率和产仔存活数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厂化猪场,繁殖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提高猪群数量和质量的前提条件,产仔数的多少,标志着猪场繁殖水平的高低,但由于工厂化猪场存在各方面条件因素,尤其是国外引进猪种(长白、大约克、杜洛克、汉普夏),常出现母猪不孕,产仔数少,存活率低,死胎多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试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给发情母猪肌肉注射,以期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本实验在四平市种猪场随机选出23头母猪,分为2组,第一组为实验用13头母猪,分两个剂量注射,7头母猪注射剂量为2mL(含GnRH100μg),6头母猪注射4mL(含GnRH200μg)。另一组10头母猪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表明:实验组受胎率(92.3%)明显高于对照组(80%)。用药母猪产仔存活率也出现增高,实验组平均窝产仔数为10.33头,产活仔数为9.42头,产仔存活率为91.2%,对照组平均产仔数为8.75头,产活仔数为7.0头,产仔存活率为80%。  相似文献   

5.
选择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Ⅳ系四世代三胎母猪20头,随机与杜洛克公猪杂交,平均产仔数13.43头,产活仔数13.29头,45日龄育成数12.57头,断奶仔猪全部进入肥育测定,共出栏商品瘦肉猪247头,窝平均12.35头,肥育期平均日增重730克,达90kg日龄163.2天,饲料利用率3.16。肥育结束时,每窝抽杀1阉公1母(共40头),平均屠宰率76.90%,后腿比率31.69%,平均膘厚2.28cm  相似文献   

6.
以产区的农户为单位组建宗地花猪保种选育基础群,并进行繁殖性能研究测定。结果表明:宗地花猪母猪性成熟早、受胎率高、母性好、泌乳力强,初情期为97.5±8.6日龄,发情周期为19±1.5天,初配年龄为139.5±10.3日龄,妊娠期为113.5±1.2天。初产母猪窝产仔数5.42±1.71头,初生窝重3.19±1.09kg,断奶头数5.05±1.15头,断奶头重8.11±O.57kg。经产母猪窝产仔数8.71±1.99头,初生窝重6.29±1.98kg,断奶头数7.51±2.34头,断奶头重10.02±0.96kg。公猪性成熟早,性欲旺盛,55±8.5日龄就有爬跨行为,性成熟期90日龄左右,适配年龄150日龄左右。研究测定结果为宗地花猪基础群的选种选育提供了参数。  相似文献   

7.
新丹系长白、大白猪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丹系长白、大白猪连续二年的选育测定,其主要经济性状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公猪30~100Kg日增重L906.7g、Y917.1g,母猪L889.2g、Y881.1g。100Kg背腰厚公猪L10.3mm、Y11.5mm,母猪L11.5mm、Y12.1mm。达100Kg体重日龄公猪L158.2天、Y156.2天,母猪L162.3天、Y161.5天。料肉比2.6:1。瘦肉率公猪L68.2%、Y68.1%,母猪L66.8%、Y66.1%。眼肌面积L48.4cm,Y46.4cm。母猪初产仔数L10.50头、Y10.45头,经产L11.69头、Y11.26头。氟烷基因阳性率1.4%。  相似文献   

8.
新品系兔(A)主要繁殖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培育的A系公鸡兔生殖器官发育测定,采精,配种,成熟卵泡观察,血清雌二醇,睾丸酮含量测定,排卵数,胚胎成活率测定表明:新品系A兔的性成熟时间公兔-4.5月龄左右,适宜的配种时间公兔5~5.5月龄,体重2.8~3.2千克,母兔4.5~5.0日龄,体重达2.7千克。新品系兔初产排卵数7.85±1.0个,经产排卵数8.59±0.96个,高于德国白兔,早期胚胎成活率90.2%,全期胚胎成活率85.7  相似文献   

9.
杜洛克猪(SI系)父本系选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繁殖性能和肥育及胴体性能、肉质等方面论述了杜洛克猪父本系的选育效果。初产母猪的产仔数已从零世代的8.01头提高到6世代的9.15头,达到90千克体重的日龄从零世代到6世代已缩短45.6天,日增重提高28.48%,料重比下降10.39%,瘦肉率提高3.9%,肉质性状也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课题以新丹系和老丹系为题材,运用GPS育种软件选育,经过1999-2003年共5年四个世代的测定与选择,其主要经济性状已达到育种目标.初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1.5头,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2头.公猪达90千克,日龄为164.2天,体重25~90千克的日增重722.9克,料重比2.80,背膘厚2.1厘米;母猪达90千克,日龄为164.9天,体重25~90千克日增重702.7克,料重比2.86,背膘厚2.16厘米.运用GPS分析,5年选育累计日龄缩短15.1天,背膘降低6.4毫米,眼肌面积49.62平方厘米、胴体瘦肉率64.12%、肉质优良.  相似文献   

11.
<正> 我们在1980年曾进行为母猪排卵数,胚胎30日龄长度,重量和存活率以及母猪产仔数,初生重,母猪奶头数的杂交效果的研究,以探索我国猪种的多产基因利用途径,并计划通过试验,选出1头母猪可年产24头肉猪,  相似文献   

12.
《养猪》1987,(3)
后备母猪提早配种英国Pig Farming杂志(1985,32,5—9)报道,为节省培育资金,提议后备母猪提早配种。试验表明,后备母猪在第1、2、3发情期配种,其第一胎产仔数分别为7.8、8.3和8.6头,而头3胎产仔分别为26.5、26.4和26.9头。于198日龄第二发情期和237日龄第三发情期交配,头胎相应产仔8.6头和9.5头,头5胎相应共产仔53.7和53.8头,即后备母猪早配不降低其头胎产仔数,也不影响其终生生产力。为刺激发情,后备母猪达到165日龄时应与性成熟的公猪接触。杂种后备母猪比纯种性成熟早。配  相似文献   

13.
对湖北白猪Ⅵ系196窝成年母猪商品生产产仔统计产仔数为12.03,35日龄断奶育成率为96.22%。对100头商品猪的肥育性能测定表明,从75日龄到60千克左右平均日增重747克;从60千克到90千克平均日增重为761克;整个测定期的平均日增重为754克;达100千克体重的日龄为170日。  相似文献   

14.
对仔猪死亡发生日龄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讨新生仔猪死亡发生的规律,对93头初产母猪所产914头仔猪,自出生至2月龄死亡发生的日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3日龄死亡31头,4~9日龄死亡18头,10~15日龄10头,16~20日龄5头,21~30日龄41头,31~35日龄37头,36~60日龄139头,死亡率分别为3.29%、1.91%、1.06%、0.53%、4.36%、3.93%和14.77%。各日龄段死亡仔猪占全期死亡头数的百分比依次为11.03%、6.41%、3.56%、1.78%、14.59%、13.17%和49.46%。  相似文献   

15.
日粮不同蛋白质,赖氨酸水平对泌乳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2~3胎母猪90头,随机分成6个品种相同的组,试验日旧白质为14%和16%,赖氨酸为0.6%、0.8%、1.0%,通过对比饲养试验、母乳测定,结果表明:当日粮含DE约3320kcal/kg.CP为16%,Lys为0.8%~1.0%,母猪日采食量为4.5kg时,泌乳力好,哺乳仔猪增生最快,21日龄头均重达6.05~6.12kg,与其它处理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各处理组间仔猪下 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选用杜洛克公猪血缘9个(含精液),母猪50头,组成S04系核心选育群。采用闭锁与开放相结合的选育方法,应用GBS软件进行遗传评估,主选产仔数、日增重与活体背膘厚等性状。经过多个世代的选育,经产母猪产仔数达10.36头,公猪达100kg体重日龄165.67d,活体背膘厚11.16mm,瘦肉率达64.22%,肌内脂肪含量2.88%;主选性状全面达到或超过育种目标,达配套系审定要求,成功培育了一个棕黑色的高瘦肉率专门化父系(S04系)。  相似文献   

17.
妊娠母猪营养与饲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妊娠母猪的分阶段饲养 1.1妊娠初期 配种~配种后28天为妊娠初期.母猪饲养的目标是减少胚胎的死亡。受精卵移动到子宫角大约需要11~12天时间,然后胚胎开始着床,大约在第24天结束,胚胎如不能着床就会死亡,导致胚胎存活率过低,最终导致产仔数减少。妊娠初期是胚胎死亡的第一个高峰,其主要原因是母猪摄入的营养物质浓度过高,会减少孕酮的分泌,因此妊娠初期应控制母猪的采食量,使其摄入的营养能够满足其自身需要,包括青年母猪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即可。所以母猪一旦配种以后应立即改用妊娠母猪料,且控制日饲喂量为1.6-2.0千克:  相似文献   

18.
辽宁黑猪两次导入杜洛克血缘,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进行辽宁黑猪瘦肉系选育,历时3年完成了0-2世代的选育。选育群种猪活重达90kg的日龄为143天.料重比为2.96;胴体瘦肉率为63.09%,肌内脂肪含量为4.11%,肉质良好;母猪产仔数为12.80头,35日龄断奶窝重为124.61kg,全面达到了预期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9.
李瑞珊  张杰英 《养猪》1996,(2):27-29
汉普夏猪新品系,于1987年开始组群,1989年正式开展群体继代选育,1994年完成四世代猪的测定与选择,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育种目标。产仔数:初产母猪为7.63±1.83头;经产母猪为9.74±1.91头。肉猪(25—90千克)日增重819克,达90千克体重日龄为159.35天,千克增重耗料2.88±0.05千克,屠体膘厚1.9±0.27厘米,眼肌面积43.06±5.05厘米2。后腿比32.5±1.51%,胴体瘦肉率65.34±2.97%,具备父本品系生长快、胴体品质好的优良特性。主选性状日增重、膘厚和胴体瘦肉率分别比选育前逐代提高6克(P<0.05)、降低0.16厘米、增加0.64个百分点。作为冀合白猪配套的专门化父系通过杂交利用,表现出良好的配合力,对促进商品瘦肉猪生产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已推广种猪1311头,生产商品肉猪124.55万头,新增纯收入2400多万元,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杜洛克猪新品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远著  王振骅 《养猪》1994,(1):28-32
杜洛克猪新品系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选育。于1987年秋组建基础群,一年一个世代,迄今已完成四个世代的测定与选择,各项性能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育种目标,产仔数:初产母猪为919头,经产母猪为10.6头;同胞肥育测定猪试期(30-90千克)平均日增重为730.1克,达90千克体重日龄为164.27天,每千克增重耗料2.96千克,90千克体重屠宰胴体平均膘厚为2.22厘米,眼肌面积32.65厘米2,腿臀比例31.65%,瘦肉率64.15%。主选性状日增重和瘦肉率比选育前分别提高61.31克和2.02%,作为父本品系通过初步杂交配套利用,表现了良好的配合力。目前已推广种猪3300多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