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湖南省怀化地区白纹伊蚊的基因变异、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进化关系,本试验以收集于怀化地区的30只白纹伊蚊为研究对象,利用PCR技术扩增其核糖体18S rRNA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x1)基因序列,并对其基因变异、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进化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所获全部样品的18S rRNA和cox1基因序列长度均为489和1 004 bp;基于18S rRNA基因序列,怀化地区白纹伊蚊的种内差异为0~2.9%,种间差异为28.74%~61.46%;基于cox1基因序列,怀化地区白纹伊蚊的种内差异为0~0.2%,种间差异为6.08%~12.65%。基于18S rRNA、cox1基因序列所构建的进化树发现,来自于怀化市的白纹伊蚊全部位于同一分支上。结果表明,怀化地区白纹伊蚊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变异和遗传多样性,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且其18S rRNA、cox1基因序列的种内差异小、种间差异大,可作为白纹伊蚊鉴定的理想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2.
为了调查陕西省榆林地区犬弓首蛔虫的流行情况,并研究其基因变异、遗传多样性及种系发育关系,试验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采自该地区的402份犬粪便进行虫卵检查,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软件对虫卵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采用χ2检验分析各地区、各类型犬感染犬弓首蛔虫的差异性;PCR扩增犬弓首蛔虫的cox1、18S rRNA基因序列并测序;运用Clustal X与DNAStar软件分析2个基因的碱基组成与遗传多样性;运用Clustal X及PhyML 3.0软件分析犬弓首蛔虫的种系发育关系。结果表明:陕西省榆林地区犬对弓首蛔虫的总感染率为20.65%,其中宠物犬的感染率为8.42%,而流浪犬的感染率为33.00%,各地区、各类型犬感染犬弓首蛔虫的情况存在一定差异;cox1基因序列长度为1 044 bp, A+T含量为61.5%~62.2%,G+C含量为37.8%~38.5%,种内差异为0~1.3%,种间差异为9.87%~14.37%;18S rRNA基因序列长度为598 bp, A+T含量为50.0%~50.5%,G+C含量为49.5%~50.0%,...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区域褐黄血蜱的基因变异情况及其遗传进化关系,试验以采集自湖南、河南省的20只褐黄血蜱为研究对象,通过PCR扩增其内转录间隔区Ⅱ(ITS-2)和烟酰胺脱氢酶亚基Ⅰ(nad1)基因序列,并对所获序列进行基因变异分析;在所获ITS-2和nad1基因序列的基础上,对不同地区褐黄血蜱的遗传进化关系进行分析,并利用ITS-2和nad1基因序列分别构建褐黄血蜱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褐黄血蜱ITS-2基因序列长度均为1 160 bp,nad1基因序列长度均为285 bp;两省褐黄血蜱ITS-2及nad1基因的种内差异分别为0~1.9%和0~0.4%;湖南省褐黄血蜱的种内差异分别为0~1.4%和0~0.4%,而河南省的种内差异分别为0~1.2%和0~0.4%;两省褐黄血蜱ITS-2及nad1基因的种间差异分别为37.0%~52.0%和13.6%~24.8%。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所有来自于两省的褐黄血蜱共处于同一分支上。结果表明,来自于两省的褐黄血蜱之间均存在基因变异的现象,但湖南省褐黄血蜱的基因变异程度和遗传多样性均高于河南省;两省褐黄血蜱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暗示两省褐黄血蜱之间有基因交流,未出现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H9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广西毒株的遗传进化动态,以期掌握其地域流行新特点,为及时优化调整有效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集2016-2021年广西各地的家禽喉头、泄殖腔及环境拭子样品3 600份,接种9~11日龄SPF鸡胚分离病毒,并结合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鉴定AIV亚型,根据毒株检测年限和来源地选取部分H9亚型AIV核酸阳性样品进行HA、NA基因扩增、测序及进化动态分析。【结果】共获得46株H9亚型AIV广西毒株的HA、NA基因序列,其中HA基因全长1 683 bp,编码560个氨基酸;4株NA基因全长1 410 bp,编码469个氨基酸,42株缺失3个氨基酸,编码466个氨基酸。BLAST分析结果显示,越南及国内多个省份的毒株与本研究获得的广西毒株HA、NA基因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7.62%~99.88%和93.13%~99.79%,宿主源也不尽相同,表现遗传多样性特征。广西毒株之间HA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3.0%~99.1%和94.6%~99.1%,NA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  相似文献   

5.
从云南大理地区发病的松狮犬、德国牧羊犬和博美犬的粪便内和国产疫苗中分离到4株犬细小病毒,用同步法接种到F81细胞中分离、鉴定、培养。收毒后提取基因组DNA,并以此为PCR模板;根据GeneBank己发表的犬细小病毒VP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VP2全序列基因1755bp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利用DNAStar软件对4株病毒的VP2基因序列以及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与GeneBank上已发表的16株犬细小病毒比较,发现病毒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7.9%~99.9%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6.4%~99.9%之间,总体同源性在98%以上,进化树分析显示没有形成明显的CPV中国进化分枝,表明VP2基因变异相对较少。同时分离到的4株CPV病毒又遵循2a亚型的进化特征,因此确定目前云南大理地区犬细小病毒的流行情况仍以CPV-2a为主。  相似文献   

6.
应用RT-PCR的方法从2013-2015年来自我国部分地区20份犬、貂、狐和貉源犬瘟热阳性病料中克隆得到犬瘟热病毒(CDV)H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0株CDV的H基因核苷酸与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0.6%~100%和90.5%~100%;相应地,与CDV3、Onderstepoort等传统疫苗株相比,其同源性分为90.4%~99.9%和89.0%~99.8%。基于CDV H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的结果显示,除TS1510属于Amecica-1型外,其余全部为Asia-1型。表明Asia-1型犬瘟热病毒仍为目前一些地区流行基因型,弱毒感染动物也可使之产生典型犬瘟热症状。  相似文献   

7.
以临床疑似犬瘟热病犬外周血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扩增犬瘟热病毒(CDV)血凝素(H)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表明该病料犬瘟热病毒H基因序列与国内其他地区分离到的毒株同源性较高(94.6%~99.2%),而与Onderstepoort株、Convac株等疫苗毒株的同源性较低(90.4%~91.2%)。分子遗传进化分析显示所有毒株可分为7个大的分支,且各分支间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其中待检病料中CDV与大多数中国分离株一样处于Ⅰ型。进一步以H全基因为模板,截短表达其3′端816 bp、459 bp两个片段,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 a进行表达。结果显示它们分别能表达大小约为36.4 ku和22.2 ku的融合蛋白。免疫转印表明该纯化蛋白均可与犬瘟热病毒抗血清发生阳性反应,说明重组蛋白具备抗原性,可用于进一步的血清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从犬瘟热病毒检测阳性的3份(KM1、KM2、KM3)病料中进行F基因的克隆测序,并与其他5株代表性参考毒株的同一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国内外流行毒株以及疫苗毒株).结果表明,KM1与KM2有95.7%的核苷酸同源性,其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KM3株与KM1有1个氨基酸的差异,与参考的5株犬瘟热病毒的F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分析同源性分别为91.1%~96.5%和96.8%~100%.  相似文献   

9.
小熊猫源犬瘟热病毒全基因序列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对军事兽医研究所病毒二室分离驯化后的小熊猫源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基因组进行全序列测定,并对其基因组特征及H基因遗传稳定性进行比较分析。根据GenBank公布的犬瘟热病毒全长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17对特异性引物,以小熊猫源犬瘟热病毒总RNA为模板,RT-PCR进行分段扩增,并克隆到pEASY-Blunt Simple载体中,经测序、拼接获得全长cDNA序列。结果显示,小熊猫源犬瘟热病毒全基因序列与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AF014953、AY445077、AY542312、AY466011、AY386316、AF164967、EU716337、EU726268、AY443350、AB474397、GU138403和AY649446的12个不同毒株全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6.6%、92.4%、92.5%、92.5%、94.3%、96.3%、95.9%、87.1%、94.5%、92.3%、87.4%和94.6%,与标准强毒株A75/17株(AF164967)的亲缘关系最近,全基因同源性达96.3%,但与疫苗株Onderstepoort(AF014953)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同源性为86.6%。小熊猫源犬瘟热病毒H基因与其他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0株CDV进化树分析显示,小熊猫源犬瘟热病毒属于Asia Ⅰ型,H蛋白中309-311位氨基酸残基所形成的潜在糖基化位点,为疫苗株没有而野毒株所共有的,并且可能与病毒的免疫原性有关。因此,致弱的小熊猫源CDV在预防免疫的针对性上可能强于已有的疫苗株。  相似文献   

10.
对水貂犬瘟热CDV3疫苗株基因组进行全序列测定与分析,以阐明该疫苗株的来源亲本毒株,基因特征及H基因遗传稳定性。将CDV3疫苗株基因组cDNA分9个重叠片段进行RT-PCR并克隆入pMD 18-T载体中,测定全长cDNA序列。并与CDV野毒参考株和疫苗株N、F和H基因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其基因变异情况。通过对CDV3疫苗株6个不同生产批次(Vero细胞培养代次)H基因序列测定以分析毒株的分子遗传稳定性。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DV3疫苗株基因组全长15 690 bp,与CDV野毒株基因组同源性较低(93.0%~95.3%)。H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Lederle疫苗株(EF418783)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6%和98.7%。而6个不同培养代次CDV3疫苗株H基因氨基酸序列无任何差异。由此证实CDV3疫苗株的亲本毒株与Lederle疫苗株有着最密切关系,不同培养代次的CDV3疫苗株H基因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采集乌鲁木齐某马术俱乐部226匹纯血马鼻拭子样品,用高通量测序检测纯血马携带病毒多样性,结果宏病毒组学分析共产生73 664 946条reads,有16 067条reads(0.022%)注释为哺乳动物病毒,其中105条reads注释到马疱疹病毒5型(EHV-5)gH基因。根据GenBank中的EHV-5参考株2-141/67 gH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验证宏病毒组学结果,并对gH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14匹健康纯血马鼻拭子样品呈EHV-5阳性,阳性率为6.2%(14/226),序列分析表明,鉴定的14株EHV-5 gH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澳大利亚、意大利及日本分离株gH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4%~100%和90.3%~100%。遗传进化分析显示我国14株EHV-5与澳大利亚2-141/67和EHV-5.2-141株亲缘关系较近,而与意大利glycoprotein H株、日本16-I-1064和1-I-790株处于不同分支。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羊口疮病毒湖北株(ORFV-HB-YX株)F1L基因遗传变化规律,参照Gen Bank公布的ORFV-F1L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ORFV-HB株F1L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以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F1L基因PCR扩增产物大小为999 bp,编码333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显示HB-YX株与Gen Bank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5.0%~98.0%,与福建FJ-GO株同源性高达98%,亲缘关系最近,属于同一分支。  相似文献   

13.
根据Gen Bank上已发表的H3N2亚型的猪流感病毒NS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对四个猪流感病毒广东株提取RNA,运用RT-PCR方法获得了4株H 3N2亚型猪源流感病毒广东分离株A/Swine/Guangdong/01/04(H 3N2)、A/Swine/Guangdong/02/04(H 3N2)、A/Swine/Guangdong/03/04(H 3N 2)、A/Swine/Guangdong/04/04(H3N2)的NS基因序列,并对所得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序列分析表明,四个毒株NS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参考毒株的NS基因相似性高迭90%以上,说明近年来广东的H 3N2亚型猪流感病毒NS基因变异较小.遗传进化关系表明本实验四个毒株的NS基因和香港2000-2002年间的猪流感病毒的NS基因与1998-2002年间美洲流行的人流感病毒的NS基因在遗传进化树中位于同一个分支,这说明它们可能有着相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部分地区鸡新城疫病毒流行株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将近年来从不同地区临床病例中分离鉴定的10株鸡新城疫病毒(NDV)流行株,用RT-PCR方法分别扩增出大小为535 bp的F基因重要功能区,并克隆到pGEM-T载体上,经酶切分析结合核苷酸序列测定而确诊。10株分离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到81.9%~99.4%,其中8个分离株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顺序为:112R-R-Q/R-K/R/R/F117,为NDV强毒株,且具有基因Ⅶ型的典型特征,即在101位和121位氨基酸残基分别为K(赖氨酸)和V(缬氨酸);其余2株病毒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顺序为:112G-R-Q-G-R-L117,表明它们为NDV弱毒株,在13位和17位氨基酸分别为M(蛋氨酸)和I(异亮氨酸),属于基因Ⅱ型。根据上述测序结果并参照已发表NDV F基因序列绘制出遗传进化树,遗传进化树显示,上述8个强毒株和台湾95年分离株同源性较高,而2个弱毒株与La Sota株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辽宁部分地区宠物犬犬瘟热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犬瘟热病毒(CDV)遗传变异情况,先后从辽宁省沈阳、锦州、辽阳等地区的9个宠物医院收治的临床疑似犬瘟热(CD)病犬中采集了165份拭子样品及组织病料。利用CD抗原检测试纸条、RT-PCR检测方式筛选到8份阳性样品。H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8株CDV野毒株之间的H基因同源性为97.6%~99.9%,与疫苗(Onderstepoort)同源性为89.1%~90.9%;基因遗传进化显示,该8株毒株属于国内当前流行的Asia-1型,来源于沈阳的SY-35株与在北京发现的CDV强毒株BJ-09在同一进化分枝,其余来源于沈阳、锦州和辽阳的7株与东北地区流行的CDV在同一进化分枝;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H蛋白在氨基酸235~245,415~425,595~605等处存在高变异,H蛋白3 555位置氨基酸的非同义置换概率相对比较高;糖基化位点以及抗原表位预测分析显示该8株CDV的H基因糖基化位点和抗原表位方面均与Asia-1型CDV野毒株相似,但与疫苗株相比变异较大,特别是我们发现JZ-6株丢失了1个潜在N-糖基化位点。结果表明:辽宁地区宠物犬CD流行以Asia-1型CDV为主,不同病毒株间存在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广西南宁地区犬细小病毒(CPV)的流行现状与病毒变异情况,本试验对初步确诊为犬细小病毒病的12份阳性病料提取基因组DNA,以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VP2基因序列并测序,将12个阳性毒株样本VP2基因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登录的17株国内外CPV分离株VP2基因进行同源性比对,采用Mega 7.0软件绘制遗传进化树,分析其病毒亚型和遗传进化情况。结果显示,成功扩增得到12个毒株样本的VP2基因片段,大小约1 755 bp,12株阳性样本毒株的VP2基因同源性在99.2%~100.0%之间,其中NN01与NN07、NN02与NN06同源性最高,为100.0%;阳性样本毒株与国内其他分离株VP2基因的同源性为97.6%~100.0%,其中NN08、NN10及NN04与CPV-ZJ1579同源性最高,均为100.0%,属于CPV-2a亚型;阳性样本毒株与国外代表性毒株同源性在98.1%~99.8%之间。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12个样本毒株中有3株属于CPV-2a亚型,3株属于CPV-2b亚型,6株属于CPV-2c亚型。这是继2018年初广西分离到CPV-2c型CPV后,首次发现南宁地区大规模流行CPV-2c亚型病毒,预示着CPV-2c亚型CPV在国内的流行正在增加。综上所述,广西南宁地区CPV-2a、CPV-2b与CPV-2c亚型并存,但CPV-2c亚型的比重比其他地区大,这也给该地区提供了新的防治信息,在实际CPV防控工作中除了对CPV-2a、CPV-2b等传统流行亚型的关注之外,更应该重视CPV-2c亚型CPV的防控。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鸡源基因Ⅸ型新城疫病毒的分子特征及遗传进化关系,对两株蛋鸡源NDV进行部分生物学特性测定及全基因测序分析。参考基因Ⅸ型NDV毒株的序列设计10对引物,采用RT-PCR的方法对NDV分离株Layer/China/Yulin/10和Layer/China/Changan/10分段进行扩增及测序,拼接获得全基因序列。结果表明,2株病毒的MDT分别为37.2和56.5h,ICPI分别为1.838和1.603,F基因的裂解位点序列均为112 R-R-Q-R-R-F117,HN基因均编码571个氨基酸,均符合NDV强毒株的特征;2株病毒的基因组全长均为15 192bp,同源性高达99.9%;F基因和全基因系统进化树显示2株NDV均属于ClassⅡ中的基因Ⅸ型,和其他基因Ⅸ型和基因Ⅲ型毒株的亲缘性较高,与野鸟源NDV同源性为99.9%,遗传距离为0.001 1,以上结果表明,这两株鸡源NDV与野鸟源NDV的亲缘关系较近。提示野鸟可能在基因Ⅸ型NDV的扩散与传播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1例貉源犬瘟热(CD)进行病毒检测并分析其血凝素H基因变异情况,本研究从1只疑似犬瘟热病死的貉采病料进行研磨,利用RT-PCR方法扩增犬瘟热病毒H基因,对扩增出的H基因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并对得到的H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貉感染犬瘟热病毒,得到的H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CDV野毒株同源性较高,分别为89.1%~98.0%和85.4%~97.5%。遗传进化分析表明其属于Asia-1型野毒株,N连接糖基化位点分析结果表明,该毒株在542aa处比参考野毒株多了1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在525aa-550aa间多出了1个抗原表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耐药性、基因组结构与遗传变异程度,为鸭疫里默氏杆菌耐药性与基因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对1株从病死鸭脑组织分离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疑似菌株进行了PCR鉴定、耐药性检测及全基因组框架图测序,并基于16S rDNA与管家基因对其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测序数据经过质控与过滤后成功组装为1个包含38个contigs的基因组框架,使用Abricate软件、CARD在线数据库共检测出6种不同的耐药基因,其中4种与耐药表型符合;将基因序列提交至MLST数据库,发现了一种新ST型,定为ST93。构建的16S rDNA和管家基因进化树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与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分离鉴定得到1株鸭疫里默氏杆菌,该菌株为多药耐药菌株,其基因组中携带多个耐药基因;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基因变异程度较大,且存在跨区域流行传播风险。在临床用药时应注意合理用药,及时监控抗性基因的水平转移,防止鸭疫里默氏杆菌跨区域流行。  相似文献   

20.
为了调查小反刍兽疫病毒四川简阳株(SCJY株)的分子遗传特征,我们对四川简阳发病羊鼻拭子中的小反刍兽疫病毒N基因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通过RT-PCR、克隆测序获得SCJY株N基因序列,使用DNASTAR软件将其与GenBank中的15条参考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使用MEGA6软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SCJY株N基因序列全长1578nt,与参考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8.9%~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2.8%~100%,与2013~2014年小反刍兽疫中国流行毒株高度同源;系统进化分析将16个毒株N基因划分为4个谱系,SCJY株属于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