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对苗用菌株的灭活时间和菌苗免疫条件进行筛选的条件下,用甘肃省大肠杆菌的代表血清型和筛选的大肠杆菌原生质体融合菌株研制大肠杆菌菌苗,并进行菌苗安全性试验。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菌苗的最佳组合是抗原含量是4亿/mL和佐剂含量是10 mg/mL。苗用菌株的灭活试验结果表明:鸡苗的灭活条件是1%甲醛作用96 h;猪苗的灭活条件是2%甲醛作用48 h。  相似文献   

2.
禽霍乱蜂胶菌苗是以禽巴氏杆菌C_(48-1)(A:5)株加蜂胶乙醇浸液为佐剂制备的灭活菌苗。每ml菌苗含菌量为100亿,蜂胶干物质15mg。禽霍乱蜂胶菌苗对鸡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免疫原性,每只鸡接种1ml,7天即产生坚强免疫力,近期像护率(7~25天)为100%(35/35)。  相似文献   

3.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引起鸡、鸭和鹅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原菌。制成的菌苗在安全性或免疫性等方面还不十分理想。近年来国外不少学者曾就禽巴氏杆菌细胞壁荚膜及免疫性进行了研究,我国对该菌菌体及其荚膜抗原性本身的研究还不多。我们曾用2.5%NaCl溶液自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_(48-1)强毒株浸提出一种保护性荚膜抗原,已经证明这种粗提荚膜抗原对鸡、鸭安全和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力。有关对该菌的超微结构及其提取菌体胞壁的荚膜后的形态变化,目前在国内还未见有正式报道。为了给今后免疫研究工作提供依据,我们曾将我国的一株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_(48-1)强毒株用  相似文献   

4.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蛋白抗原表位C的串联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含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S蛋白抗原表位C不同表位密度的重组蛋白的抗原性,本研究将抗原表位C的编码核酸序列进行串联,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C_1C_2)_2~p ET-(C_1C_2)_6,并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了重组蛋白。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表达的6种重组蛋白r-C_1C_2~r-(C_1C_2)_6均具有良好的抗原性。采用Dot-ELISA方法对各重组蛋白进行了抗原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含有12个表位肽的重组蛋白r-(C_1C_2)_6的抗原性强于其它重组蛋白。本研究制备的串联重组蛋白为建立TGE血清学诊断方法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荚膜多糖在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抗猪肺泡巨噬细胞吞噬中的作用,作者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流式细胞术对H.parasuis SC096分离株及其荚膜缺陷型菌株进行了抗巨噬细胞吞噬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显示野生菌株组的H.parasuis大多数存在于巨噬细胞外,而荚膜多糖缺失突变体则主要存在于巨噬细胞内。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对应的野生型菌株组巨噬细胞总的吞噬率为12.51%,吞入效率为89.61%;而荚膜多糖缺陷型组巨噬细胞总的吞噬率为27.18%,吞入效率为91.06%。加入外源荚膜多糖后,野生型菌株组巨噬细胞总的吞噬率降为2.72%,吞入效率降为32.72%;荚膜多糖缺陷型组巨噬细胞总的吞噬率降为3.59%,吞入效率基本不变,为91.36%。荚膜多糖缺失后H.parasuis抗巨噬细胞吞噬能力降低,表明H.parasuis SC096株荚膜多糖具有抑制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植物类药中含皂甙者甚多。据报道,从豆科植物皂荚树(Gleditsid sinensisLam.)的成熟荚果中提取出的皂甙为三萜皂甙,其中皂荚甙(Gledinin)的甙元(Gle-digenin)具有C_(30)H_(48)O_3的实验式;另一皂荚皂甙(Gleditschia saponin)的甙元具有C_(30)H_(48)O_4的实验式。目前一些资料所披露的生物活性几乎尚未超越皂甙所共有的诸如溶血、毒鱼、祛痰等内容。1928年Mazzucchi首先使用皂荚甙作为牛炭疽菌苗的佐剂,此法后被多国采用。疫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副猪嗜血杆菌荚膜多糖及其抗血清,本试验采用热酚法提取副猪嗜血杆菌SC096株荚膜多糖,并进行SDS-PAGE及银染检测,然后用荚膜多糖制备的油乳疫苗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并进行琼脂扩散试验及间接血凝试验检测.试验结果显示,热酚法可制备高浓度的荚膜多糖;SDS-PAGE电泳及银染结果显示条带呈弥散性分布,荚膜多糖分子质量55 ku左右;琼脂扩散试验结果呈阳性;间接血凝试验中红细胞发生高达10孔滴度的凝集现象.副猪嗜血杆菌SC096株荚膜多糖的提取及其抗血清的制备,为其他含荚膜的细菌抗血清的制备提供了方法和理论依据, 也为细菌荚膜多糖抗原性及其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佐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CP8-FnBPB-ClfA免疫效果的影响,用纯化的S.aureus血清8型荚膜多糖与FnBPB-ClfA蛋白偶联的偶联物配合不同佐剂对健康成年新西兰大耳白母兔进行免疫接种,第1、2、3、4组的佐剂分别为弗氏佐剂、铝盐佐剂、脂质体佐剂及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LTB),第5组为对照组用PBS免疫。用间接ELISA法和Western blot对各组兔血清中的抗体进行监测,评价体液免疫效果;通过检测Th1/Th2类细胞因子含量变化评价机体免疫被激活的程度;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评价细胞免疫,并对三免后2周的白兔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以脂质体为佐剂的组7d时开始产生抗体,为产生抗体最早组,14d后抗体水平就开始下降;以LTB为佐剂的组抗体水平最高,持续时间最长。细胞免疫水平检测结果显示,经ConA刺激后,各组T淋巴细胞普遍增殖,无显著差异,刺激指数都在1.0左右;用抗原刺激的组中,以LTB为佐剂的组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最强,刺激指数为2.23,对白兔的攻毒保护率为80%。  相似文献   

9.
从分离鉴定的48株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筛选出4株流行广泛、致病力强、抗原性好,且为不同血清型的大肠杆菌作为制苗菌株;以蜂胶这一新型佐剂作为免疫佐剂,研制出的鸡大肠杆菌多价蜂胶灭活菌苗,使用安全,免疫效果好,近期保护率为100%,免疫期为6个月,疫苗制作简单,用苗后鸡群无不良反应。田间应用后鸡群发病率、死亡率下降,增重快,产蛋率增加,饲料利用率提高。  相似文献   

10.
用标准的魏氏梭菌C58-2 (B型 )、C59-2 (C型 )、C60 -3 (D型 )菌株和贵州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分离的病原性羔羊大肠杆菌地方菌株CH9812 (O119)、SC993 8(O2 4 )株 ,采用先进的乳化工艺按一定的比例研制成四联油佐剂灭活苗和四种油佐剂单苗。进行了羔羊痢疾、羊猝狙、羊肠毒血症、羔羊大肠杆菌病四联油佐剂灭活苗与四种油佐剂单苗进行性能试验比较研究 ,结果是 :四联与单苗之间免疫效力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免疫后 2 1天攻毒 ,试验羊能抵抗魏氏梭菌 1 0× 1 0 9CFU/ml× 2ml毒素的静脉攻击 ,也能抵抗病原性大肠杆菌 1 0× 1 0 9CFU/ml× 3ml皮下攻击 ,保护率为 1 0 0 %。四联苗和单苗大剂量免疫试验羊 ,未发现任何副作用。证明四联油佐剂苗安全可靠。四联苗免疫期实验证明 :羔羊痢疾、羊猝狙、羊肠毒血症免疫期为 1年 ;羊大肠杆菌病为 8个月。研究结果证明 :四联油剂苗安全可靠 ,其免疫效力、免疫期、免疫安全性能达到或高于同类单价苗的效力标准。用羔羊痢疾、羊猝狙、羊肠毒血症、羔羊大肠杆菌病四联苗佐剂灭活菌苗在册亨、水城、龙里、罗甸等县的 6 0 0户养羊专业户中进行了野外田间试验。共免疫接种不同年龄、不同品种、不同性别的山羊 2 86 0 0只。结果 :四联苗较分次使用单苗接种减少羊  相似文献   

11.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Riemerella anatipestifer,简称RA)是目前对世界各国养鸭业造成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笔者先后进行了吉林省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发生发展规律的流行病学调查,吉林省鸭疫里默氏杆菌菌株的采集、分离与鉴定(血清型鉴定和生化试验),及对标准强毒株的复壮,最后选用了3个不同型的菌株,应用蜂胶佐剂制备了多价灭活菌苗.对其免疫剂量、免疫期、首免时间等诸多内容进行了反复细致的试验室研究.在发病高发地区进行了田间试验及区域扩大试验,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研究,共免疫鸭69万余只.  相似文献   

12.
一次试验选用1株益生茵的基因组作为禽流感病毒(AIV)H5N1亚型灭活油乳苗的佐剂,设不同剂量,分口服和同位点注射佐剂、疫苗的途径免疫鸡群;二次试验扩大菌株类型,以5株益生菌的基因组作为佐剂同位点注射鸡群,定期检测特异性抗体水平.一次试验显示在所有检测时间点上,疫苗对照组的抗体效价高于(P》0.05)或者显著高于(P《0.05)益生菌基因组的,且注射佐剂组的抗体效价高于口服佐剂的效价;二次试验显示疫苗对照组的抗体效价在前期高于(P》0.05)或者显著高于(P《0.05)益生茵基因组的效价,后期略低于某些益生菌组的(P》0.05),且各种益生菌基因组不同程度的推迟了抗体高峰期.  相似文献   

13.
用免疫方法防治仔猪黄,白痢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叙述了用6种方法制备的用于预防仔猪大肠杆菌病灭活菌苗及其免疫效果比较,试验表明,应用本场致病性菌株和标准菌株K88、K99、9879混合研制的甲醛灭活油佐剂苗免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概述了广东省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主要血清型5:A、8:A、6:B、2:D代表菌株与我国广泛使用的口服猪肺疫弱毒菌苗(6:B)进行了小白鼠、猪体(指5:A)的交互免疫试验的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口服猪肺疫弱毒菌苗与5:A、8:A菌株没有交互免疫。前者纯保护10.3%,后者纯保护-4.2%;与6:B菌株则有交互免疫,纯保护77.8%,与2:D菌株似有一定交互免疫,纯保护38.2%。用猪进行的5:A菌株与该菌苗交互免疫试验,其结果也无明显交互免疫,纯保护15.6%。  相似文献   

15.
采用抗原性较好的A型和C型菌株,以矿物油为佐剂制备成A、C型二价油乳剂灭活菌苗,肌内接种健康鸡,玻片凝集试验表明,免疫后第七天产生凝集抗体,效价达到1:4以上,第十六天效价可达1;8,第二十四天效价高达1:16,攻毒试验的结果表明,抗体效价达到1:16时可以抵抗强毒的攻击,田间试验的结果表明,该苗的免疫原性好,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兽医学报》2015,(8):1264-1268
前期研究表明一种含人参皂甙的植物油佐剂ZE515对口蹄疫疫苗具有佐剂作用,本研究探讨该佐剂对荚膜多糖CP5型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疫苗的佐剂作用。将ZE515和灭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抗原乳化制备成疫苗,ICR小鼠皮下注射疫苗免疫2次,二免后3周采血制备血清,检测血清抗体及其亚类、细胞因子IL-5和IFN-γ,取脾脏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指数(SI),并对免疫鼠腹腔注射S.aureus活菌进行攻毒保护性试验。结果显示,ZE515能显著增强抗体及其亚类的免疫应答(P0.05),提高淋巴细胞增殖指数(P0.05),提升血清IL-5和IFN-γ表达水平(P0.05)。ZE515对S.aureus疫苗的佐剂作用显著强于常规铝胶佐剂,含ZE515的疫苗对S.aureus强毒攻毒的保护率为75%,而含铝胶佐剂的疫苗保护率只有50%,表明ZE515对S.aureus疫苗具佐剂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益生菌基因组DNA作为疫苗佐剂对鸡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次试验选用1株益生菌的基因组作为禽流感病毒(AIV)H5N1亚型灭活油乳苗的佐剂,设不同剂量,分口服和同位点注射佐剂、疫苗的途径免疫鸡群;二次试验扩大菌株类型,以5株益生菌的基因组作为佐剂同位点注射鸡群,定期检测特异性抗体水平。一次试验显示在所有检测时间点上,疫苗对照组的抗体效价高于(P>0.05)或者显著高于(P<0.05)益生菌基因组的,且注射佐剂组的抗体效价高于口服佐剂的效价;二次试验显示疫苗对照组的抗体效价在前期高于(P>0.05)或者显著高于(P<0.05)益生菌基因组的效价,后期略低于某些益生菌组的(P>0.05),且各种益生菌基因组不同程度的推迟了抗体高峰期。  相似文献   

18.
从新疆分离的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经TH-16S系统鉴定,选取鉴定结果为733330的优势生化株。毒力测定试验表明,1×108CFU/只的接种量会使小白鼠在24 h内死亡。菌株接种Columbia Broth Modified 37℃摇床100 r/m in培养24 h后,用0.05%戊二醛灭活。灭活培养物经4℃30 m in 17 000 g离心去除细胞碎片,上清用PBS(pH 7.2)4℃透析48 h,PEG20000浓缩10倍,透析,加入终浓度为10 mg/mL的蜂胶-乙醇浸液,作为荚膜多糖免疫原。先分别用荚膜多糖免疫原0.1、0.2、0.4 mL免疫小白鼠,再用组合免疫原(荚膜多糖+109CFU/mL菌体)0.1、0.2、0.4 mL免疫小白鼠。6组小鼠于免疫后14 d连同对照小鼠2组攻击金黄色葡萄球菌2×108CFU/(0.2 mL.只)。结果表明,荚膜多糖免疫原组保护率分别为0、25%和50%,(荚膜多糖+菌体)组保护率分别为25%、75%和100%。  相似文献   

19.
A 型(群)猪肺疫 CA 株弱毒菌苗从1984至1987年在广东省17个县(市)以及湖北省5个县(区)共注射各类猪只196.77万头,表现安全有效。其菌种是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禽霍乱731菌株。由于731菌苗注射鸡以后出现过不安全的事故,究竟用731菌株制造的CA 株弱毒菌苗注射猪以后会不会对鸡不安全呢?我们进行了本试验。结果表明,CA菌苗在猪体连传6代,毒力无返强现象。免疫猪经48小时后体内已分离不到本菌。敏感鸡与大剂量接种 CA 菌苗的猪同饮同食同居34~45天不发病,攻毒无保护。试验证明生产上用 CA 菌苗免疫猪,对鸡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从吉林省不同地区鹅霍乱死亡鹅心血中分离出23株多杀巴氏杆菌.通过血清型的分析.采用强毒菌株C48-1(5:A)和分离强毒株JEH01(8:A)制备了蜂胶佐剂双价灭活菌苗.同时用弱毒株Vac制备了菌苗做为试验对照组.通过两种菌苗的攻毒试验.证明蜂胶佐剂双价灭活菌较弱毒苗免疫期长、保护率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