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了阐明马链球菌兽疫亚种新蛋白SeseC-00619(细胞表面蛋白,cell surface protein,CSP)的功能,本试验采用real-time qPCR分析CSP的体内诱导表达特征,同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与纯化马链球菌兽疫亚种表面相关蛋白CSP,研究其免疫反应性及免疫保护功能,并试图解释其分子机制。通过流式细胞术与黏附抑制试验探索CSP对小鼠肺上皮细胞的黏附作用。结果表明,CSP是一个重要的体内诱导抗原,并且能在S.zooepidemicus细菌表面表达,属于细菌表面蛋白。重组蛋白CSP能够黏附LA-4细胞表面,而这种黏附作用可以竞争性抑制S.zooepidemicus黏附宿主细胞。本结果为进一步研究CSP基因的功能及其在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马源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zooepidemicus)新疆分离株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类M蛋白(SzM)基因的分子进化与变异情况,为该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本试验对新疆地区某马场采集的病马淋巴结样品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根据已发表的马源SzM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其SzM基因进行PCR扩增及序列测定。将获得的SzM序列与GenBank中不同动物源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分离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得到了一株革兰氏阳性链球菌,将其命名为马链球菌兽疫亚种ZMSY15-1。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青霉素、磺胺嘧啶钠耐药,对其他14种药物均敏感。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马链球菌兽疫亚种ZMSY15-1与国内外不同动物源分离株SzM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56.0%~70.0%。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菌株可分为4个群。马链球菌兽疫亚种ZMSY15-1与猪源分离株SzM蛋白的氨基酸同源性为59.9%,分别属于2个不同的群,其与美国马源分离株NH55426亲缘关系最近。本试验结果可丰富国内马源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zM基因的信息数据,为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的致病机制研究和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马源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zooepidemicus)新疆分离株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类M蛋白(SzM)基因的分子进化与变异情况,为该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本试验对新疆地区某马场采集的病马淋巴结样品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根据已发表的马源SzM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其SzM基因进行PCR扩增及序列测定。将获得的SzM序列与GenBank中不同动物源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分离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得到了一株革兰氏阳性链球菌,将其命名为马链球菌兽疫亚种ZMSY15-1。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青霉素、磺胺嘧啶钠耐药,对其他14种药物均敏感。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马链球菌兽疫亚种ZMSY15-1与国内外不同动物源分离株SzM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56.0%~70.0%。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菌株可分为4个群。马链球菌兽疫亚种ZMSY15-1与猪源分离株SzM蛋白的氨基酸同源性为59.9%,分别属于2个不同的群,其与美国马源分离株NH55426亲缘关系最近。本试验结果可丰富国内马源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zM基因的信息数据,为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的致病机制研究和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阐明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EZ)PGK蛋白的免疫保护作用,使该菌引起猪、马、牛等多种动物的链球菌病得到有效控制,本试验构建PGK重组表达载体,纯化重组蛋白,对其免疫效力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PGK蛋白可以诱导高滴度的血清Ig G抗体,并且可提供一定的免疫保护效力;Real-time PCR技术分析表明,PGK是一个重要的体内诱导抗原;并且可诱导高水平的Th1和Th2型免疫应答,揭示PGK在SEZ治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为新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羊链球菌病又称羊败血性链球菌病,是由C群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病死率高达80%。人与发病羊只接触或食用被该菌污染的食品也可导致发病。近年来对羊链球菌病研究的热点之一是该菌的致病力及其致病机制。羊链球菌感染引起羊只发病的过程主要包括感染、黏附宿主细胞、入侵宿主细胞、损伤细胞和免疫逃避等过程。羊链球菌的毒力因子具有附着和侵袭机体细胞的作用,使细菌在羊只体内大量聚集,进而干扰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引起疾病。论文综述了链球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作用以及链球菌对宿主的免疫逃避的机制,并阐述了链球菌在入侵机体细胞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毒力因子的种类、结构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对毒力因子的综述,为抑制毒力因子和防控羊链球菌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 (Streptococcusequisubsp.zooepidemicus) 是引起我国猪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之一 ,其类M蛋白是一重要的毒力因子和保护性抗原。用热酸提取的马链球菌兽疫亚种ATCC352 4 6株类M蛋白 ,作SDS PAGE电泳 ,在电泳图谱中出现相对分子质量为 43 0 0 0、 34 0 0 0、33 0 0 0、31 0 0 0和 30 0 0 0等 5条主蛋白带。免疫印迹显示 ,这 5条主蛋白带都能被ATCC352 4 6的全菌兔血清识别 ,表明它们具有有效的抗原表位  相似文献   

7.
以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treptococcus equi subsp.zooepidemicus,SEZ)ATCC35246株基因组为模板,根据NCBI数据库已公布的pepO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扩增,利用同源重组技术连接至pCold-SUMO质粒进行原核表达及纯化,并以纯化的蛋白制备兔抗SEZ PepO多克隆抗体.将兔...  相似文献   

8.
为了阐明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treptococcus equi ssp.zooepidemicus,SEZ)荚膜的致病机理,使该菌引起的猪、马、牛等多种动物的链球菌病得到有效控制,试验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分析has B基因的体内表达特性,通过构建基因缺失突变菌株、调理吞噬试验等对has B基因的致病性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相对于体外培养的细菌,SEZ感染小鼠脾脏分离细菌的mRNA表达均显著下调;基因缺失突变菌株Δhas B与亲本菌株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但是致病力显著降低;基因缺失突变菌株Δhas B影响补体和巨噬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使其抵抗宿主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是引起猪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之一。该菌的致病机理尚不清楚,且缺乏合适的疫苗,使猪链球菌病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本实验通过构建SzP重组表达载体,纯化重组蛋白,对其的免疫效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蛋白可以诱导高滴度的血清IgG抗体,并且可提供一定的免疫保护效力。进一步研究表明该蛋白是一个重要的体内诱导抗原,可诱导高水平的Thl和Th2型免疫应答。揭示了SzP蛋白在致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为新型疫苗的研制及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马链球菌马亚种FNEB蛋白的免疫保护性,本研究采用PCR方法从马链球菌马亚种新疆分离株中扩增FNEB基因部分片段,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 ET-30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以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重组蛋白大小约60 ku,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将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后,以马链球菌马亚种新疆分离株进行攻毒,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对免疫组小鼠具有保护力,保护率为65%。本研究克隆了马链球菌马亚种的FNEB截短基因并表达了相应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后能够提供较好的保护,为重组FNEB蛋白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猪的链球菌病≠猪链球菌病,今年7、8月间在四川省部分县市发生的猪链球菌病(Swine streptococosis),是由携带MRP(溶菌酶释放蛋白)、EF等(细胞外因子)多种毒力因子的R-2型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已被大家公认为:“猪链球菌病”,而猪的链球病所包函的内容更为广泛,除由R-2型所致的猪链球菌病外,还有由C群菌-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epui subsp zooepidemicus);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究弓形虫表面抗原SAG1黏附宿主细胞表面硫化肝素的特性及其在虫体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提取弓形虫ME49株DNA,利用PCR方法扩增SAG1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获得重组质粒pGEX-SAG1。将获得的重组质粒pGEX-SAG1转入大肠杆菌BL21 CodonPlus-RIPL后利用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质GST-SAG1。将纯化后的重组蛋白质进行SAG1与肝素的特异性结合分析,并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AG1黏附宿主细胞的活性。通过体内和体外肝素抑制虫体入侵试验进一步分析外源肝素对SAG1黏附宿主细胞表面硫化肝素的阻断作用。结果显示: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GEX-SAG1,并表达和纯化了重组蛋白质GST-SAG1。肝素结合与竞争抑制试验发现SAG1能够与肝素结合,且肝素能够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这种结合。IFA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SAG1能黏附至Vero细胞和HEK293A细胞表面。肝素阻断虫体入侵试验表明,外源肝素可竞争抑制SAG1与宿主细胞表面硫化肝素结合,进而阻断弓形虫的入侵。结果表明弓形虫表面抗原SAG1参与黏附宿主细胞表面的硫化肝素并促进弓形虫的入侵。此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弓形虫表面抗原SAG1作为弓形虫入侵的重要因子在虫体入侵过程中与宿主细胞表面硫化肝素的互作关系,同时也为进一步阐明肝素在弓形虫入侵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快速鉴定猪链球菌和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双重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快速、特异、敏感的双重PCR鉴定猪链球菌和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病原检测方法。根据猪链球菌GDH蛋白和马链球菌类 M 蛋白的基因保守区分别设计引物,优化了该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引物浓度及比例,并筛选了其最佳退火温度;用该双重PCR反应体系以其他几株阴性菌株为对照,检测了该反应体系的特异性。以新鲜培养的猪链球菌倍比稀释后进行菌落计数,对该检测方法的敏感性进行了鉴定。M-like和GDH引物的加入量均为1 μL(20 pmol/L),最佳退火温度为52.3℃;该双重PCR反应体系有较高敏感性,检测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和猪链球菌的敏感度分别达100和10 CFU;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常见的5种病原菌在该双重PCR体系中无特异性条带出现;临床应用该方法分离鉴定了1株猪链球菌和2株马链球菌兽疫亚种。本试验建立了一种能同时检测猪链球菌和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的双重PCR方法,且该方法应用快速、特异且敏感。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室前期研究通过基因组序列比对发现SEZ ATCC 35246株Ide Z基因与化脓链球菌抗体降解蛋白IdeS基因有较高同源性。为进一步了解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EZ)中Ide Z基因编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可能在细菌抵抗吞噬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pCold-SUMO重组系统表达可溶性重组蛋白IdeZ,采用体外模拟抗体降解的试验检测IdeZ蛋白降解IgG抗体的活性。结果显示,在37℃条件下,IdeZ蛋白表现出高效的抗体降解活性,体外反应10 min即可用SDS-PAGE检测到IgG降解产物;借助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模型,体外模拟巨噬细胞吞噬SEZ试验检测IdeZ蛋白对抗体介导的巨噬细胞吞噬SEZ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IdeZ蛋白可有效抑制SEZ免疫小鼠血清或其纯化的IgG的吞噬功能。表明IdeZ蛋白有助于SEZ抵抗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SEZ抵抗巨噬细胞吞噬机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一株羊源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溶血素(SLS)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一株羊源链球菌分离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及溶血素(SLS)基因的变异特点,本研究自四川省某绵羊养殖场一只病死绵羊肺脏中分离到一株链球菌并命名为SZ-1,经纯化培养后观察该菌的生长、染色特性,并对其进行16S rRNA基因PCR鉴定、生化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及SLS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纯化培养后的细菌于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上呈现β溶血;分离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与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的同源性在99%以上;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分离株对螺旋霉素、红霉素、萘啶酸、庆大霉素、氯霉素、青霉素、克林霉素敏感,对四环素和卡那霉素耐药;SLS基因与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属参考菌株的核苷酸序列相比在第87、291、450位出现了单个碱基的置换,核苷酸同源性为98.77%,SLS基因遗传进化树显示SZ-1与马链球菌兽疫亚种(BHS5、CY、ATCC36524)菌株的亲缘关系最近。综上所述本实验分离株为马链球菌兽疫亚种菌,该研究结果为该菌的临床诊断、选药治疗及其SLS基因的遗传动态变异研究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马腺疫是由马链球菌马亚种(S. equi)引起的急性接触性马属动物传染病,严重影响幼驹的生长发育。我国尚无预防该病的有效疫苗,也缺乏S. equi动物感染和免疫保护模型。为在原核系统中表达马链球菌马亚种(S. equi)的多组分融合蛋白,并评价其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以S. equi HLJ2018株DNA为模板,分别经PCR扩增其cne、eag、SclC、SclI、SclF、eq5、eq8和ideE基因,并分别克隆至pGEX-6p-1载体中,构建表达这8个蛋白的重组质粒并分别经PCR和测序鉴定。通过在各基因之间引入蛋白接头Gly-Gly-Gly编码基因序列并利用同源重组技术依次串联该8个基因,得到融合基因se8,利用其构建重组质粒pET-28a-SE8 (His标签)及pGEX-6p-1-SE8(GST标签),均经PCR和测序鉴定后,将这两个表达SE8及分别表达该8个蛋白的重组质粒分别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后采用亲和柱层析法纯化,采用SDS-PAGE检测各蛋白的表达及纯化效果;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蛋白的反应原性。SDS-PAGE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7.
将铝胶、ISA206和CpG三种佐剂分别与热盐酸提取的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treptococcus equi subsp. zooepidemicus)ATCC35246株类M蛋白配合,制成疫苗接种20日龄的小鼠,并设不加佐剂的类M蛋白亚单位疫苗免疫对照组.二次免疫后用ATCC35246株活菌攻击,铝胶、ISA206、CpG和对照组的保护率分别为75%(12/16)、81.25%(13/16)、68.75%(11/16)和56.25%(9/16).试验结果表明ISA206的免疫增强作用高于其他两种佐剂,可望与类M蛋白亚单位疫苗配合,用于预防猪链球菌病.  相似文献   

18.
为鉴定死亡猕猴血液中分离的细菌,本试验采用16S rRNA序列比对的方法对该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法,毒力试验采用皮下注射小鼠的方法。结果显示,所鉴定细菌为马链球菌兽疫亚种,敏感的药物有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唑啉、克林霉素、利福平、氟苯尼考、红霉素和罗红霉素等。经皮下注射700个活菌即能致死小鼠。结果表明,南平某动物园此次猕猴死亡是由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为克隆、表达犬链球菌(S.canis)保护性抗原基因,并对其表达产物进行免疫原性分析.本研究以Lambda ZAP Ⅱ载体构建了S.canis的3 kb~8 kb随机基因组文库,通过S.canis阳性血清筛选和质粒拯救,获得一株阳性克隆重组质粒并进行了序列测定.通过BLAST分析并与GenBank中登录的相近基因序列比较发现,该基因为S.canis的1个保护性抗原(SPASc)基因,该基因与兽疫链球菌和产脓链球菌的保护性抗原及马链球菌M蛋白基因具有一定的同源性.根据该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克隆并进行了SPASc基因的原核表达.用纯化SPASc重组蛋白免疫兔制备的血清对小鼠具有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从北京地区四个规模化猪场的74头疑似猪链球菌病的仔猪组织中分离培养获得56株猪源链球菌,并进行了API 20 Strep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6株猪源链球菌分别属于粪肠球菌、屎肠球菌、鸟链球菌、马链球菌兽疫亚种、豕链球菌和猪链球菌,其中以兰氏D群粪肠球菌为主(23/56,41.07%),其次为兰氏C群马链球菌兽疫亚种(14/56,25.00%);对10种临床常用抗生素均产生了耐药性,耐药比例从12.50%至92.86%不等,对红霉素的耐药比例最高(52/56,92.86%),对新霉素的耐药比例最低(7/56,12.50%),且多重耐药性现象极为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