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多种鸡球虫和松鼠球虫18SrRNA和28SrRNA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在18SrRNA 3′端和28SrRNA 5′端保守区设计艾美耳属通用引物,以斯氏艾美耳球虫洛阳分离株LY卵囊基因组DNA为模板首次成功克隆到斯氏艾美耳球虫完整的ITS1-5.8SrRNA-ITS2序列,其大小为1 178bp,其中ITS1序列长度为423bp,5.8SrRNA为155bp,ITS2为600bp,斯氏艾美耳球虫LY株ITS1/2序列高度变异,与鸡球虫、啮齿动物球虫的序列相似性低于60%。然后在斯氏艾美耳球虫ITS1/2序列超变区设计种特异引物,建立了灵敏、特异的PCR检测方法。本研究结果将为兔球虫强致病种的临床诊断和揭示兔球虫种群遗传特征提供有效的分子工具。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多种鸡球虫和松鼠球虫18S rRNA和28S rRNA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在18S rRNA 3’端和28S rRNA 5’端保守区设计艾美耳属通用引物,以斯氏艾美耳球虫洛阳分离株LY卵囊基因组DNA为模板首次成功克隆到斯氏艾美耳球虫完整的ITS1-5.8S rRNA-ITS2序列,其大小为1178bp,其中ITS1序列长度为423bp,5.8S rRNA为155 bp,ITS2为600 bp,斯氏艾美耳球虫LY株ITS1/2序列高度变异,与鸡球虫、啮齿动物球虫的序列同源性低于60%。然后在斯氏艾美耳球虫ITS1/2序列超变区设计种特异引物,建立了灵敏、特异的PCR检测方法。本研究结果将为兔球虫强致病种的临床诊断和揭示兔球虫种群遗传特征提供有效的分子工具。  相似文献   

3.
从河北省兔场分别单卵囊分离孢子化大型艾美耳球虫卵囊、黄艾美耳球虫卵囊及肠艾美耳球虫卵囊,接种无球虫兔后获得纯种卵囊,CTAB法提取孢子化卵囊基因组DNA。利用艾美耳属球虫18SrDNA和5.8SrDNA保守引物,PCR扩增3种兔球虫ITS-1片段,产物纯化后测序。将3种球虫ITS-1测序结果与GenBank发布的兔球虫ITS-1序列进行比对和遗传距离比较,绘制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大型艾美耳球虫、黄艾美耳球虫及肠艾美耳球虫河北株分别扩增出424、455、434bp的ITS-1片段。大型艾美耳球虫、黄艾美耳球虫及肠艾关耳球虫河北株与GenBank中发布的同种兔球虫ITS-1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7.4%、97.9%和96.9%。系统发育树显示兔球虫ITS-1序列形成1个单系群,该单系群根据寄生部位分为2个姊妹群。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一种肠艾美耳球虫定量的检测方法,在肠艾美耳球虫核糖体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2)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10倍倍比稀释的已知卵囊含量的肠艾美耳球虫DNA为模板进行SYBR GreenⅠreal-time PCR的扩增和标准曲线的建立。结果显示,最低可检测1个卵囊含量的样品,与同属的黄艾美耳球虫、中型艾美耳球虫、大型艾美耳球虫均不发生交叉反应,重复性变异系数小于2%。表明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为快速检测肠艾美耳球虫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3种兔球虫18S rDNA部分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卵囊分离法从河北某兔场分离大型艾美耳球虫、黄艾美耳球虫及肠艾美耳球虫,接种无球虫兔后获得大量纯种卵囊,CTAB法提取孢子化卵囊基因组DNA。利用艾美耳属球虫18S rDNA保守引物,PCR扩增3种兔球虫18S rDNA片段,产物纯化后测序。将3种球虫18S rDNA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发布的兔球虫18S rDNA序列用DNAStar软件进行比对。使用MEGA4.0软件对兔球虫18S rDNA进行同源性比较,并绘制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大型艾美耳球虫扩增出大小为1 521bp的18S rDNA片段;黄艾美耳球虫及肠艾美耳球虫均扩增出大小为1 520bp的18S rDNA片段。序列比对结果显示,3种河北株兔球虫与GenBank中相应的3种兔球虫18S rD-NA(EF694016、EF694011、EF694012)相似性分别为99.6%、99.6%和100%。3种河北株兔球虫序列和GenBank中兔球虫18S rDNA序列(EF694007-EF694017)位于一个单系集群。  相似文献   

6.
利用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1(ITS-1)序列对兔艾美耳球虫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并探讨生物学和形态学特征在兔球虫进化中的意义。单卵囊分离大型、黄、肠、中型及穿孔艾美耳球虫卵囊,接种无球虫兔获得纯种卵囊,CTAB法提取卵囊基因组DNA,PCR扩增ITS-1区后克隆、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发布的兔球虫ITS-1序列进行比对和遗传距离分析,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大型、黄、肠、中型及穿孔艾美耳球虫河北株ITS-1序列分别长320、330、351、336和341bp。5种兔球虫河北株与GenBank中同种兔球虫ITS-1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6.9%、97.3%、96.9%、99.1%和99.4%。兔球虫形成单系群,该单系群分为2个姐妹谱,与卵囊残体有无相对应,其它形态学和生物学特征与系统进化无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外残体的有无可作为兔球虫进化分类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多重PCR检测3种鸡球虫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巨型艾美耳球虫、柔嫩艾美耳球虫和堆型艾美耳球虫TS-1序列,设计了3对引物,建立了这3种球虫的单一PCR和多重PCR检测方法,并分别对单一PCR和多重PCR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了研究,对巨型艾美耳球虫、柔嫩艾美耳球虫和堆型艾美耳球虫的混合卵囊进行了初步应用.结果显示:单一PCR和多重PCR均能扩增出巨型艾美耳球虫、柔嫩艾美耳球虫和堆型艾美耳球虫特异性条带,其大小分别为151 bp、463 bp、303 bp,其最小检测浓度为0.5ng,对水牛梭形肉孢子虫、有毒艾美耳球虫、猪源弓形虫汤山株及其田间分离株均不起反应,表明建立的方法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可望用于巨型艾美耳球虫、柔嫩艾美耳球虫和堆型艾美耳球虫的诊断和田间种类调查.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兔穿孔艾美耳球虫、黄艾美耳球虫、大型艾美耳球虫的三重PCR方法,试验首先根据GenBank中的兔穿孔艾美耳球虫Eper基因、黄艾美耳球虫Efla基因、大型艾美耳球虫Eman基因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PCR反应的退火温度和引物浓度,建立一种用于检测兔肠道球虫病的三重PCR方法,然后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进行评价,最后分别采用该方法及单一PCR方法对82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计算两种方法的符合率。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三重PCR方法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9.7℃,最佳引物(F/R)浓度为0.15/0.15,0.20/0.20,0.20/0.20μmol/L(Eper、Efla、Eman基因);该方法能特异性扩增出兔穿孔艾美耳球虫、黄艾美耳球虫、大型艾美耳球虫三种兔球虫卵囊靶基因,而斯氏艾美耳球虫、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的检测结果为阴性;能够检测出穿孔艾美耳球虫、黄艾美耳球虫、大型艾美耳球虫三种兔球虫卵囊基因组DNA的最低限值分别为6.0,6.4,8.0 pg,两种模板浓度组合(60,64,80 ng/μL和6.0,6.4,8.0 ng/μL)批内重复性试验和批间重...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确定黄艾美耳球虫河北株虫种,试验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黄艾美耳球虫18SrDN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建立PCR方法对黄艾美耳球虫河北株基因片段扩增、测序,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扩增出大小为1 465bp的清晰条带;黄艾美耳球虫河北株18S rDNA序列测定结果与GenBank中的黄艾美耳球虫EF69...  相似文献   

10.
为对上海地区分离的6种鸡艾美耳球虫内转录间隔区1(ITS-1)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探索ITS-1区域序列在鸡球虫分类学中的作用,利用一对属特异性引物,对上海地区分离的6种球虫的ITS-1序列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克隆到pMD18-T后进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上下载的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巨型艾美耳球虫有大小分别为547bp和422bp两条PCR扩增条带;和缓艾美耳球虫有大小为627bp和493bp两条PCR扩增条带;其他4种球虫均为一条PCR扩增条带,大小分别为柔嫩艾美耳球虫668bp,毒害艾美耳球虫691 bp,堆型艾美耳球虫507 bp,早熟艾美耳球虫541 bp.6种球虫序列之间的同源性为34%~52%.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各个种分别与GenBank中下载的对应球虫种在同一分支上.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得无鸡肠道和粪便细菌DNA污染的鸡球虫卵囊,试验采用实验室制备的无微生物污染的水配制相关试剂,对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采用漂浮纯化、灭菌处理和外源菌DNA去除等方法,获得高纯度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提取卵囊的基因组DNA,用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并进行序列分析,以鉴定该卵囊是否被外源菌DNA污染。结果表明:提取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基因组DNA经PCR方法检测外源DNA呈阴性。说明用此方法制备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无外源菌DNA污染,可用于制备高纯度的无外源菌DNA污染的鸡球虫卵囊。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与兽医》2015,(8):19-24
在分析了多种艾美耳球虫18S rDNA序列的基础上,设计1对艾美耳属球虫的通用引物,分别对鹅艾美耳球虫(E.anseris)和赫尔曼艾美耳球虫(E.hermani)18S rDNA部分序列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并用DNAstar软件对这2种鹅球虫与15种艾美耳球虫的18S rDNA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最后以火鸡组织滴虫为外类群,采用邻接法构建了2种鹅球虫与29种艾美耳亚目原虫的18S rDNA序列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鹅艾美耳球虫和赫尔曼艾美耳球虫的18S rDNA部分序列长度分别为1 695和1 696 bp。虫种间的相似性以2种鹅球虫最高,其次为鹅球虫与鹤球虫。在系统发育树中,艾美耳属球虫与成囊类球虫各形成一个单系分支;锦鲤的艾美耳球虫与其他动物的艾美耳球虫形成姊妹群关系;湿地鸟类的艾美耳球虫聚合为一分支,鸡形目和哺乳类动物的艾美耳球虫形成另一分支。本研究提示18S rDNA序列可用于鹅球虫的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13.
为调查甘肃省兔艾美耳球虫的感染状况、虫种分布和风险因素,本研究从甘肃省平凉、酒泉、武威地区采集5个不同品种兔的592份粪便样品,提取粪便样品中的基因组DNA,基于艾美耳球虫核糖体第1内转录间隔区(ITS1)设计引物,采用特异性PCR扩增兔艾美耳球虫基因片段。结果发现,兔艾美耳球虫的总感染率为50%(296/592);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共鉴定出7种不同的兔艾美耳球虫,分别是大型艾美耳球虫(24.5%,145/592)、肠艾美耳球虫(4.1%,24/592)、中型艾美耳球虫(11.5%,68/592)、穿孔艾美耳球虫(19.8%,117/592)、维氏艾美耳球虫(24.5%,145/592)、小型艾美耳球虫(4.9%,29/592)和盲肠艾美耳球虫(0.84%,5/592);以大型艾美耳球虫、维氏艾美耳球虫、穿孔艾美耳球虫为优势虫种,同时发现所调查的兔中有多重感染的情况,最多包括四重感染。统计学分析显示,地区因素(P<0.05)、品种因素(P<0.05)和年龄因素(P<0.05)是影响兔艾美耳球虫感染率的风险因素,提示应该针对这3种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本研究结果揭示了甘肃省部分地区养殖场兔的艾美耳球虫感染率、虫种分布和感染率的风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甘肃省地区养殖兔的艾美耳球虫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四种兔艾美耳球虫卵囊产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4种兔艾美耳球虫经口接种45日龄无球虫感染兔,接种剂量为1×104个卵囊/兔。感染后4d~20d,以麦克马斯特氏法计数每天排出的卵囊。结果表明,肠艾美耳球虫排卵量最多,为365.76×106个,中型艾美耳球虫为317.26×106个、黄艾美耳球虫为304.36×106个,大型艾美耳球虫排卵量最少,为200.12×106个。大型艾美耳球虫在感染后第6.5天有卵囊排出,第10.5天达到高峰(66.50×106个/只),占总量的33.23%;肠艾美耳球虫在感染后第9天有卵囊排出,第13天达到高峰(138.40×106个/只),占总量的37.83%;黄艾美耳球虫在感染后第9天有卵囊排出,第11天达到高峰(102.80×106个/只),占总量的33.78%;中型艾美耳球虫在感染后第4.5天有卵囊排出,第6.5天达到高峰(167.8×106个/只),占总量的52.89%。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福建省家兔球虫病的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卵囊培养法分别对福建省9县市的兔场进行了家兔球虫病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所调查的县市中家兔球虫病平均感染率为44.00%;幼兔的感染率较高,平均达59.33%,种兔的感染率相对较低,平均为4.71%;不同品种感染情况为福建黄兔感染率最高达51.52%,福建白兔较低为4.41%;种兔和幼兔的感染率2013年度分别为15.63%、89.26%明显高于2012年度的3.14%和32.85%;本次共检出12种艾美耳球虫,分别是斯氏艾美耳球虫、中型艾美耳球虫、大型艾美耳球虫、黄艾美耳球虫、新兔艾美耳球虫、野兔艾美耳球虫、纳格浦尔艾美耳球虫、无残艾美耳球虫、长形艾美耳球虫、穿孔艾美耳球虫、梨形艾美耳球虫、肠艾美耳球虫。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扩增和克隆了堆形艾美耳球虫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MIF重组蛋白。根据GenBank中的MIF mRNA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PCR方法以堆形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cDNA文库为模板扩增获得MIF基因,将MIF基因片段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MIF,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从堆形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cDNA文库中扩增出MIF基因片段,长度为709bp;经序列分析,扩增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MIF序列的同源性为99.5%;经SDS-PAGE检测表明重组质粒pET(28a)-MIF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Western blot分析证明堆形艾美耳球虫抗血清可与重组表达蛋白特异性结合。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建立一种能够快速实现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和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同时进行检测的双重PCR方法,基于2种艾美耳球虫各自的ITS-1基因筛选2对特异性引物,对制备的阳性DNA样品进行PCR扩增,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显示,分别在约450bp和150bp处出现目的条带。对PCR反应中的退火温度、MgCl2浓度、DNA模板量等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为59℃、MgCl2浓度为2.5mmol/L、DNA模板量为2μL时,双重PCR扩增结果最佳。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所建立的双重PCR对环形泰勒虫、羊巴贝斯虫、隐孢子虫和蓝氏贾第虫的扩增结果均呈阴性,表明建立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成功建立了柔嫩艾美耳球虫和巨型艾美耳球虫双重PCR检测方法,为临床中鸡球虫病的快速诊断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用单卵囊分离法获得的鸡的3种艾美耳球虫(每种各2株)卵囊: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经纯化、提取基因组DNA后,用报道的种特异引物做PCR扩增分析,以确定是否为纯种。结果发现这3种球虫均存在混合感染的情况。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这3种球虫奠定了基础,并说明特异PCR方法能够有效地、快速地鉴别球虫虫种。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云南省玉溪市某散养土杂鸡场一例球虫病例进行虫种鉴定,本试验通过发病情况调查、病理剖检、虫卵检查、虫卵计数、特异性引物PCR扩增、18S rRNA基因序列测序等方法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病鸡盲肠粗大肿胀,肠腔内有棕黑色黏液样内容物;虫卵大小在22.922~26.621μm×17.433~19.631μm之间,每个孢子化卵囊含4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含有2个子孢子,符合柔嫩艾美耳球虫特征;柔嫩艾美耳球虫特异性基因检测为阳性;该虫种18S rRNA基因序列与柔嫩艾美耳球虫序列的同源性最高为99.61%~99.92%,且在进化树上构成一个分支;虫卵计数卵囊数(OPG)为1.7×104。试验表明该鸡场鸡群感染了柔嫩艾美耳球虫,且为中度感染;用磺胺类药物加祛湿中药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观察斯氏艾美耳球虫裂殖生殖阶段特异性表面抗原Es-SAG13和Es-SAG14的原核表达产物对兔的免疫保护效果.利用相对荧光定量PCR分析Es-SAGs在未孢子化卵囊时期、孢子化卵囊时期、裂殖生殖时期和配子生殖时期的转录水平,并对裂殖生殖阶段特异性表达的Es-SAG进行原核表达;然后将40只45日龄无球虫幼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