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5,(1):86-90
在对大肠杆菌主要毒力因子基因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用于快速检测毒素、菌毛和毒力岛(HPI)的PCR方法;用所建立的多重PCR或单重PCR方法,对江苏部分地区临床疑似大肠杆菌感染的新生仔猪腹泻样品110份和健康新生仔猪粪便35份进行了快速检测。结果表明:HPI已经成为致仔猪腹泻大肠杆菌最常见的毒力因子(58.18%),其次是肠毒素(LT1 10.91%、ST2 8.18%、ST1 2.73%),并揭示了至少46.36%的病例与HPI+大肠杆菌感染相关,11.82%的病例与HPI+大肠杆菌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混合感染相关,仅有6.36%的病例与ETEC感染相关。菌毛仍然是ETEC的主要毒力因子,其中987P+菌株6.36%、K88+菌株3.64%、K99+菌株0.91%,未发现F41+菌株。此外,通过对健康新生仔猪样品的检测,发现48.57%的动物携带HPI+大肠杆菌,5.71%的动物携带ETEC(主要为ST2+),未发现所检测的其他毒力因子,这表明HPI+大肠杆菌很可能是条件性致病菌。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某规模化奶牛场部分新生犊牛发生了严重腹泻且犊牛病死率较高。为了确诊,无菌采集病料,通过病毒检测、细菌分离、生化试验、细菌和病毒特异性基因PCR扩增、动物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等方法进行了病毒抗原和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病毒检测中牛轮状病毒(BRV)呈阳性,PCR扩增得到400 bp的特异性片段;从病料中分离到1株含K99和F41兼性菌毛抗原的高致病性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该分离菌株对恩诺沙星、头孢唑啉、氯霉素敏感,对其他抗生素有一定的耐药性。流行情况调查结合病原学检查确诊该牛场新生犊牛严重腹泻是由BRV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造成的,根据诊断结果进行了针对性地防制,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3.
牛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毒力因子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多重PCR扩增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tic E.coli,ETEC)的毒力因子F41菌毛、K99菌毛和STa肠毒素的编码基因来检测和鉴定ETEC。试验中对影响PCR扩增的dNTP、Mg^2+、引物浓度以及退火温度等因素进行优化,在优化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多重PCR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以此建立同时检测ETEC多个毒力因子的多重PCR方法。用该方法对分离于犊牛腹泻和犊牛肠毒血症的7株大肠杆菌进行检测,结果2株为F41、K99和STa阳性,4株为F41、STa阳性,1株为K99STa阳性。这与玻片凝集试验检测菌毛的结果一致。试验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便、快速,适用于临床鉴定和检测牛ETEC菌株。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肠毒素是ETEC致幼畜腹泻的根本原因,由ETEC产生的肠毒素包括热敏感肠毒素( LT)和热稳定肠毒素(ST),其中ST又包括STⅠ和STⅡ.调查表明,几乎所有的腹泻幼畜只要分离到ETEC,大部分都产生STⅠ.  相似文献   

5.
以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不耐热肠毒素(LT)保守序列为靶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可扩增336 bp目的片段的引物,建立了检测ETEC不耐热肠毒素(LT)基因的PCR方法.该方法对987p 、鼠伤寒沙门氏杆菌、猪肺疫巴氏杆菌和链球菌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15株分离自腹泻仔猪的待检菌株进行检测,有3株LT基因阳性.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可用于ETEC的临床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6.
肠毒素大肠杆菌((Ent erot oxi geni c E.col i,ETEC)是引起犊牛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本试验建立了多重PCR检测ETEC毒力因子F41菌毛、K99菌毛和STa、LT肠毒素相关基因的技术方法。试验对影响PCR扩增的dNTP、引物浓度以及退火温度等因素进行优化,确定了多重PCR的特异性和灵敏性。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快速、特异、灵敏,在2.5h-3h内就可以完成,为致犊牛腹泻肠毒素大肠杆菌的快速准确检测提供另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7.
1 前言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是导致新生犊牛腹泻和死亡的主要病因。现已明确ETEC至少有二种毒力因子:介导粘附于上皮、使ETEC在小肠能迅速繁殖的定居因子和引起腹泻、脱水的热稳肠毒素(ST)或热敏肠毒素(LT)。K99菌毛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上海市畜源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的携带情况和耐药性本底数据,对上海市临港区域内致仔猪腹泻病原进行多重PCR鉴定以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从上海市临港地区不同猪场240份样品中分离得到3株ETEC,检出率为1.25%。PCR结果表明成功分离到2株ST2型ETEC,1株LT1+ST2型ETEC,且其菌毛基因型均为F18ac。耐药性分析表明,这3株细菌均对羧苄青霉素敏感,对呋喃妥因、左氧氟沙星中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四环素耐药,对氨苄西林、恩诺沙星、多黏菌素B因菌株不同存在差异。结果表明上海市临港地区猪群中确实存在高耐药性ETEC,建议加强对ETEC的监控。  相似文献   

9.
致病性大肠杆菌能产生一种或多种肠毒素,称为毒素型大肠杆菌(ETEC)。ETEC是导致人畜腹泻的主要致病菌,借助于所产生的菌毛抗原黏附于动物小肠粘膜定居并产生作用于肠壁的外毒素称为肠毒素。主要有两类肠毒素:一类是不耐热性肠毒素,即热敏感性肠毒素(LT);另一类是耐热性肠毒素,即热稳定性肠毒素(ST)。仔猪的黄、白痢,牦牛的腹泻症及人的旅游者腹泻病通常是由毒素型  相似文献   

10.
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的结构与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c Escherichia coli,ETEC)是引起人和动物急性腹泻的常见病原菌,其危害在发展中国家尤其突出.引起腹泻的根本因素是ETEC分泌的耐热肠毒素(Heat-stable enterotoxin,ST)及不耐热肠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LT).现已清楚,ST单独或联合LT即可引起重症腹泻[1].LT是一种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在人源菌株与猪源菌株高度同源,免疫原性好,已研究得比较深入.ST为小分子肽,免疫原性很弱或缺少,对其研究颇受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灵敏、准确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检测方法,根据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菌毛(K88)和毒素(STa和LT)基因分别设计合成了1对引物,对K88、STa和LT基因扩增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检测K88、STa和LT的三重PCR方法。该方法对K88、STa和LT基因的扩增产物分别为499 bp,190 bp和373 bp;此外,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本实验建立的三重PCR方法为致幼畜腹泻ETEC的检测提供了快速准确方法。用所建立的三重PCR方法对实验室从临床腹泻样品中分离的120株大肠杆菌进行检测,结果 9株为K88/LT/STa阳性,14株为K88/LT阳性,21株K88/STa阳性,13株LT/STa阳性,8株K88阳性,2株LT阳性,12株STa阳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猪源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的4种主要菌毛(K88、K99、F41和987p)进行快速检测和分型,建立了检测4种菌毛的多重PCR方法。首先设计合成4对4种菌毛特异性的引物,然后用4种菌毛参考ETEC菌株优化了多重PCR方法。该方法对K88、K99、F41和987p 4种菌毛的扩增产物分别为201,314,380和459bp。对4种扩增产物分别进行酶切鉴定,结果均得到与预期一致的2个片段。对各个参考菌株不同组合的检测结果为100%符合。结果表明,该多重PCR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ETEC性腹泻的辅助诊断及ETEC菌毛抗原分型检测。  相似文献   

13.
仔猪腹泻源大肠杆菌的PCR快速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仔猪腹泻是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疾病,尽管导致仔猪腹泻的原因非常复杂,但大肠杆菌是其主要病原已经明确.本研究根据GenBank登录的肠毒素ST1、ST2、LT1以及耶尔森氏菌强毒力岛(HPI)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检测相应毒力因子的PCR方法.通过对已知毒力型参考菌株的扩增,证明了所建立的PCR方法能够特异鉴定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和HPI+大肠杆菌.采集临床110例仔猪腹泻病例的直肠棉拭子样品.接种LB肉汤于37℃增菌培养4 h~6 h后,运用所建立的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有55例(50%)为HPI+大肠杆菌感染,9例(8.18%)为HPI+大肠杆菌与ETEC混合感染,7例(6.37%)为ETEC感染.通过与细菌分离后鉴定的比较,证明该诊断方法具有速度快、检出率高的特点,适合于临床活体检测.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若尔盖县某养殖户的犊牦牛出现以腹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传播迅速,发病率为100%,为弄清病因,我们采集了6份腹泻样本,分别用Trizol法和酚氯仿法提取腹泻粪便的总RNA和DNA,再用牦牛轮状病毒(RV)、牛冠状病毒(Bco 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沙门氏菌(Salmonella)、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特异的PCR方法进行病原检测,结果得出这5种病原的检出数分别为6、0、6、0、5,可见该地区犊牦牛腹泻主要由RV、BVDV和ETEC混合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15.
预防幼畜大肠杆菌性腹泻双价基因工程菌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引起新生幼畜(仔猪、犊牛、羔羊等)腹泻在国内外都很普遍,是导致幼畜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ETEC具有两类致病因子:一种为肠毒素,即不耐热性肠毒素(LT)和耐热性肠毒素(ST)。另一种为粘着素(定居因子),已知的粘着素抗原有K88、K99、987P、F41和F42等。ETEC借助这些粘着素定居于肠道粘膜的上皮细胞上,在那里大量繁殖,并产生大量肠毒素,导致幼畜发病。据国内统计资料表明,幼畜大肠杆菌性腹泻在腹泻中的比例,猪为35%,牛为26%,羊为17%,其死亡率在10~30%左右,流行面广,死亡率高,即便幸免于死的幼畜亦常生长滞缓,难以育肥,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对家畜饲养业危害甚大。加上近几年抗药菌株大量增加,致使治  相似文献   

16.
根据GenBank上登陆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产生的STⅠ和LTⅠ、产类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LTEC)产生的SLT3种毒素基因序列,利用DNAstar软件针对其保守区设计并合成3对PCR引物:Pa1与Pa2、Pb1和Pb2、Pc1和Pc2,以上述引物分别对已知携带有3种毒素基因的质粒或菌株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连接入pGEMT-Vector,测序确认。随后进行了单项与二联PCR试验与优化,建立了较为特异和敏感的多联PCR反应体系,并对临床送检并分离鉴定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肠毒素多联PCR检测。本研究建立的多联PCR技术可敏感、快速地检测大肠杆菌的肠毒素。  相似文献   

17.
新疆犊牛腹泻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犊牛腹泻多是1月龄以内的犊牛出现一种以消化不良、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消化道疾病,是造成犊牛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本试验选取新疆4个地方犊牛腹泻的粪便69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得到:大肠杆菌99株,肠链球菌33株,肠球菌23株,蜡样芽孢杆菌20株,沙门菌3株,克雷伯菌3株,蜡样芽孢杆菌1株及末鉴定菌株10株.分别选取庆大霉素,头孢唑啉、呋喃妥因、磺胺异(哑)唑、氨苄西林、奥复星、红霉素、吉他霉素、恩诺沙星共9种抗生素对其进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头孢唑啉、磺胺异(哑)唑、恩诺沙星、呋喃妥因对所选分离菌表现高度敏感;吉他霉素、红霉素分离菌株都对所选分离菌表现低敏.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检测引起山羊腹泻的4种主要病原菌的多重PCR方法,本研究针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K99基因,沙门菌invA基因,志贺氏菌侵袭性质粒H(ipaH)基因和奇异变形杆菌ureR基因设计4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反应条件优化,建立快速检测引起山羊腹泻的4种主要病原菌的多重PCR方法,并应用该方法检测山羊腹泻样品。结果显示该多重PCR方法对巴氏杆菌等其它6种细菌无扩增;其敏感性分别为ETEC103cfu/mL、沙门菌102 cfu/mL、奇异变形杆菌102 cfu/mL、志贺氏菌103 cfu/mL;经检测该方法稳定性也好。应用该多重PCR方法对21份山羊临床腹泻样品的检测结果与细菌分离鉴定结果一致,无漏检。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实现从山羊粪便样品中同时检测4种腹泻病原菌,对山羊腹泻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四川部分地区山羊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采用产肠毒素大肠杆菌K99基因、沙门氏杆菌invA基因、志贺氏菌ipaH基因和奇异变形杆菌ureR基因的特异性引物,以山羊粪便样本提取的总DNA为模板,采用四重PCR方法检测,并对检出的阳性样本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同时采用药敏纸片法检测分离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226份粪便样本中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PCR阳性检出率为55.3%(125/226),沙门氏杆菌的PCR阳性检出率为18.6%(42/226),志贺氏菌的PCR阳性检出率为29.2%(66/226),奇异变形杆菌的PCR阳性检出率为15.9%(36/226),同时检出两种和两种以上病原菌的阳性检出率为29.6%(67/226)。从226份粪便样本中分离到产肠毒素大肠杆菌104株,分离率为46.0%(104/226);沙门氏杆菌32株,分离率为14.2%(32/226);志贺氏菌54株,分离率为23.9%(54/226);奇异变形杆菌23株,分离率为10.2%(23/226);4种病原菌的PCR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分离率。4种病原菌对头孢噻肟、大观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头孢拉定4种抗生素高度敏感,而对其余14种抗菌药物均呈不同程度的耐药。说明四川部分地区山羊粪便中4种病原菌的带菌率较高,是引起山羊腹泻的重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肠毒素是ETEC致幼畜腹泻的根本原因,由ETEC产生的肠毒素包括热敏感肠毒素(LT)和热稳定肠毒素(ST),其中ST又包括STⅠ和STⅡ。调查表明,几乎所有的腹泻幼畜只要分离到ETEC.大部分都产生STⅠ。但是,由于STⅠ的分子质量太小,几乎没有免疫原性,因此,通过基因融合的方式借助大分子物质提高STⅠ的免疫原性是当前国内外学者致力于ETEC疫苗开发的重点。轮状病毒系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轮状病毒属(Rotavirus)的成员,是致幼畜病毒性腹泻最主要的病原体,其中外膜蛋白VP4不仅是轮状病毒血清学分型的依据,而且是主要的保护性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