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采摘于加拿大不同品种("印第安夏"和中国沙棘)的沙棘果实用于加工技术的研究。实验过程用于研究果汁的提取,浆果及沙棘籽的干燥和分离。事先规定了从新鲜果实到干燥种子和浆果的每个加工过程的物料平衡。分析从所有品种中提取的果汁、浆果、种子和油样品的营养成分。"印第安夏"的籽油通过超临界法、溶解冷榨取法提取。用不同方法提取的沙棘籽油产量和脂肪酸进行了比较,发现沙棘果可以成功地分离加工成果汁、浆果、沙棘籽及油,并且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独有的营养成分。从"印第安夏"中提取的果汁与中国沙棘相比,产量可高5%,并且形态、口感及味道也较好。同时,从"印第安夏"提取的果汁、浆果和沙棘籽的脂肪、维生素A和ω-7脂肪酸含量要比从中国沙棘中提取的高。从中国沙棘中提取的果汁和浆果的钠和维生素C含量要比"印第安夏"的高,从"印第安夏"提取的浆果中含有23.5%的油,而中国沙棘的为13.7%。"印第安夏"浆果油中的ω-7脂肪酸含量为36.7%,而中国沙棘的为33.4%。两个品种浆果油中ω-7脂肪酸的含量都较高。  相似文献   

2.
20 0 4年以来,日本市场销售沙棘果汁量剧增,越来越多的日本人认为沙棘饮料不仅是一种饮品,而且还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主要原因是:( 1)纯天然。沙棘果汁选用野生沙棘果为主要原料,经科学配方和现代科学技术加工精制而成的纯天然保健营养饮品,具有天然色泽和新鲜沙棘果酸的独特口味。( 2 )营养成分丰富。沙棘果实中含有丰富的VC、VE、类胡萝卜素及β胡萝卜素、黄酮类等物质,其中:VC 含量高于任何一类水果,可达80 0~5 0 0 mg/10 0 g,是中华猕猴桃的2~8倍,苹果的2 0~3 5倍,比橘子汁高出10~15倍。黄酮类已成为现代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的药…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比较了来自中国、芬兰、俄罗斯的3个沙棘亚种中一系列亲水性与亲脂性的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与组成。在3个亚种中,中国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其值为9g/L果汁,其他两种为1~2g/L,果汁。新鲜果实中黄酮的含量在700mg/kg~2000mg/kg之间。各亚种中各种黄酮单体的比例也有变化。中国沙棘中木聚素含量(290~600ug/100g)要高于海滨沙棘(130~370ug/100g)。3种沙棘中,蒙古沙棘的油脂含量最高(种子中是12%,新鲜果实中为6%)。蒙古沙棘果实中棕榈油酸的含量最高。中国沙棘新鲜果实中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总含量最高,但是在种子中的情况就正好相反。在3个沙棘亚种中,种子与新鲜果实的甾醇含量没有明显差别,含量分别在1200~1800mg/kg和250~300mg/kg之间。即使是在果实成熟以后,采收时间也会对某些活性物质有重要影响。在1998年8月末到9月底之间,海滨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的含量呈下降趋势,而在中国沙棘果实中类黄酮总量在9月底达到了顶峰。  相似文献   

4.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2006,4(2):F0002-F0002
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选育的生态经济型沙棘优良品系,于2005年12月顺利通过了水利部国科司组织的专家鉴定,并给予了国内领先的高度评价。以蒙古国引种的沙棘良种实生子代为选择群体,选育出了HS-7和HS-22两个适合于在我国东北地区推广种植的经济型沙棘良种。以“丘伊斯克×中国沙棘”杂交子一代为选择群体,选育出了适应性好、果实产量高、棘刺少、营养丰富的3个生态经济型新品系,为我国干早、半干旱地区的沙棘生态建设和植被恢复提供了新的材料资源。经济型新品系:HS-7和HS-22两个品系果实成熟期7月下旬,百果重62g,棘刺密度分别为0.9个/10cm和0.7个/10cm,单株产量为5.03kg和4.75kg。HS-7、HS-22两个类型果油含量分别为1.44%和0.77%,HS-7籽油含量9.18%,HS-22为6.78%。β-胡萝卜素含量HS-7为14.9mg/100g,HS-22含量为19.30mg/100g。沙棘果实槲皮素含量都在18-19mg/100g,总黄酮含量分别为26.65mg/100g和28.50mg/100g。HS-7总氨酸含量为7.128 mg/100g,HS-22为4.912mg/100g。生态经济型新品系:杂1号新品系,果实7月下旬开始成熟,树体开阔,圆形,枝叶繁茂,生长旺盛,树高2.5m,棘刺密度0.67-1.85个/10cm,百果重40g,单株产量在干旱贫瘠的山地为2.8kg,在条件较好的立地单株产量5.8kg。果汁含量88.93%,Vc含量804mg/100g,β-胡萝卜素4.8mg/100g,总黄酮55.27mg/100g,果油含量3.88%,籽油含量9.4%。杂3号新品系,果实成熟期8月中旬,树形开阔,有明显主干。果实较小,百果重34.13g,但是密度较大,果粒密度74.6粒/10cm。单株产量在贫瘠生态条件下为2.755Kg,立地条件较好达4.594kg。果实总黄酮含量27.14mg/100g,籽油含量10.62%,果油含量2.63%。杂4号新品系,果实8月初开始成熟,而且果实较坚实,固形物含量1O%,结果较密,果粒密度64.9粒/10cm,百果重37.66g,单株产量贫瘠和较好的生态条件下分别为3.9kg和5.9kg。果实Vc含量  相似文献   

5.
果胶酶对沙棘果汁澄清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果胶酶对沙棘果汁澄清的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果胶酶处理沙棘果浆,可明显提高沙棘的出汁率及汁的透光率,利于果汁的澄清。用此工艺条件澄清的沙棘果汁透光率达84.7%,出汁率达63.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基本不变。果胶酶的使用参数:浓度4g/l左右,pH为3~4,温度45℃~50℃,作用时间4h。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中部不同类型区沙棘果实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黄土高原中部(陕西省)沙棘分布较为集中,且具代表性的靖边县、黄龙县和陇县的沙棘果进行采样并分析了全果实粗蛋白、粗脂肪、鲜水分的含量及总酸度;果肉和果汁中维生素及糖类含量;沙棘果汁(原汁)中氨基酸含量;种子油的脂肪酸组成;鲜果肉油的脂肪酸组成等,为该区沙棘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成熟度不同与品种不同,沙棘果实百粒重在270~480g(平均重量为350g)。这些果实可以得到60%~85%的果汁。有报道表明,通过离心方法可以得到67%的果汁(Heilscher and Lorber,1996a)。果实或果汁的成分见表11.1(Beveridge et al.,1999)。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果实中含有相当多的天然油质,这一点在果实的使用中至关重要(在本书第12章中加以说明)。在沙棘果实中有两个油脂来源:  相似文献   

8.
几种沙棘果实与种子中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拉浩地区(半干旱地区)与斯皮特(干旱地区)的8年生沙棘种子与果肉粗提物中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所选的中亚沙棘产自拉浩与斯皮特,同时研究的还有来自拉浩地区的柳叶沙棘与HI-1型沙棘(外来品种),该外来品种种植在喜马偕尔邦农业大学高山农业研究与推广中心。该研究中心位于拉浩-斯皮特地区的拉浩谷地的库坎姆西瑞(海拔2730m),处于印度温和干燥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在所有种类的果肉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比例(52.8%~60.7%)高于饱和脂肪酸(10.6%~29.9%)。同样,除了柳叶沙棘以外,种子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51.7%~86.5%)要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12.5%~27.2%)。在果肉油脂中,主要的饱和脂肪酸是棕榈油酸(37.1%~46.4%)、亚油酸(6.4%~15.0%)、油酸(4.0%~6.9%)和软脂酸(9.1%~28.1%)。柳叶沙棘果肉油脂中含有丰富的亚油酸(15.0%)和α-亚麻酸(1.3%)。棕榈油酸是最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37.1%~46.4%),在拉浩种群中含量最高(46.4%)。软脂酸是主要的饱和脂肪酸,除了斯皮特种群(9.1%),其他类型中的含量基本相同(26.4%~28.1%)。在种子油脂中,斯皮特种群中含量最丰富的是亚油酸(39.8%)和α-亚麻酸(25.4%)。在柳叶沙棘种子中软脂酸是含量最高的脂肪酸(29.3%)。其他脂肪酸含量很低,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9.
复合酶对沙棘果汁出汁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沙棘果汁出汁技术。酶制剂在沙棘果汁出汁率的作用效果及其加工工艺。该工艺采用加入一定量的酶制剂(含果胶酶),它是在沙棘果经过压榨后对果汁组织细胞壁以及蛋白质大分子链进行有效控制的破坏和降解,能提高果汁出汁率。  相似文献   

10.
果胶酶澄清沙棘果汁最佳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是用果胶酶对沙棘果汁进行单因素澄清及最佳澄清工艺条件的确定试验。结果表明,在果胶酶用量为0.03~0.06g/kg、温度40~50℃、pH值2.0~3.0的条件下澄清沙棘果汁,透光率达99%以上,果汁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基本不变。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果胶酶对沙棘果汁澄清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果胶酶用量为0.035g/kg,温度为45℃,pH值为3.0,时间为90min。  相似文献   

11.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s L.),属于胡颓子属,在印度喜马偕尔邦地区称作“Chharma and Surch”,沙棘能够在这种非常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自然生长。本文介绍了制作沙棘饮料的一系列程序和如何储存饮料120d而不使其变质的方法。沙棘果实采自印度喜马偕尔邦河谷。用碎浆机提取沙棘汁,制作沙棘饮料要准备好合适比例的沙棘汁和制作饮料所需的糖。随着果浆比例的升高,维生素C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维生素C的含量明显降低。而随着糖和果浆的增加以及储存期的延长,还原性糖呈上升趋势。当饮料中果浆和糖的比例分别为10%和13%、12.5%和13%、15%和15%时,饮料最为宜口,给于较高的评价。在喜马偕尔邦,人们一直认为沙棘具有商业价值,但是其价值在此前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响应面法优化沙棘中熊果酸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沙棘中熊果酸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提取果汁和沙棘籽后的沙棘果皮渣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对熊果酸浸出率影响较大的因素,利用统计软件SAS中响应面分析法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以浸出率为参考指标,得出熊果酸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为22.5MPa,萃取温度为40.4℃、CO2流量为23.3L.h-1。在此条件下熊果酸浸出率为:374mg/100g。  相似文献   

13.
沙棘果速冻分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沙棘纯果是沙棘果加工工艺中的一道关键工序。采用速冻方式,解决沙棘果难与枝条脱落、分离以 及保鲜贮藏问题,并进一步探讨该项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为验证沙棘籽油和沙棘果油对过敏性皮炎患者皮肤表层粗糙程度的影响,进行了有安慰剂对照的平行性研究。16位患者在4个月内每日分别服用5g沙棘籽油,沙棘果油或石蜡油。本研究包括皮肤表面粗糙程度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参数的优化选择以及服油前、后手背和肩部非病变区皮肤表面的粗糙程度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服油前后皮肤表面的粗糙程度无明显统计学变化,说明沙棘油对过敏性皮炎患者非病变区皮肤的影响小于对病变区皮肤的影响。由于本研究中患者人数有限,此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用表面光度测量仪可明显指示不同部位皮肤表层结构和粗糙程度的差异,在对皮肤的研究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连续3次从以蒙古沙棘亚种优良品种为母本的中蒙沙棘杂交试验中选出的50余个杂种单株叶片黄酮质量及其组分质量的分析,发现3点主要结论:(1)不同优良杂种单株总黄酮质量差异非常明显。变化范围在140.7—2661.7mg/100g之间,且相同母本或同一单株子代优株之间的叶片总黄酮质量的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2)杂种单株叶片黄酮的组分主要以槲皮素为主;(3)优良杂种单株果实及种子的总黄酮质量均要明显低于叶片的总黄酮质量,而大多数优良杂种单株种子的总黄酮质量则要高于果实,优良沙棘杂种叶片黄酮的提取应是沙棘最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祁连山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青海省沙棘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本区沙棘种质资源比较丰富,除分布有中国沙棘,还有大量的西藏沙棘和肋果沙棘。本文通过调查和生化分析,研究了西藏沙棘和肋果沙棘果实的成熟期与生长情况、出汁率与出种率及其所含的多种生化成分。  相似文献   

17.
以沙棘标准化促进沙棘资源建设和产业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大规模的种植与开发是近20多年来,随之沙棘标准不断完善,现已颁布行业标准10项、地方标准20多项、企业标准多项,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标准化体系。沙棘标准涵盖了种子、苗木、育苗、种植、验收、效益监测、沙棘汁加工、沙棘果叶的采摘、沙棘籽油、沙棘黄酮、沙棘原汁等资源建设、行业管理、产品加工及产品标准等各个方面。这些标准的出台,有效地规范了育种、育苗、种植和管护过程,提高了种植成活率、保存率和成材率,加快了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资源开发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从俄罗斯等国引进优良沙棘品种后,应对其在我国“三北”地区的田间抗逆性进行测定,才能评判其适宜种植的区域和立地条件类型。用于衡量抗逆性的指标很多,本项目主要选择抗旱性、抗寒性和抗病性等指标,并采用直观评判方法,通过对样株逐株观察、登记受害等级、不同等级的株数,计算出抗逆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