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证实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中钙调蛋白 (calmodulin,CaM) 基因参与热应激诱导型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基因表达并明确其作用条件.[方法]取12.5 d孕鼠胚胎制备成纤维细胞(MEF),上述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热应激组:对照组在37℃条件下培养,热应激组包括I组(39℃、0.5 h),Ⅱ组(39℃,1 h),Ⅲ组(39℃,1.5 h),Ⅳ组(41℃、0.5 h),V组(41℃、1 h),Ⅵ组(41℃、1.5 h);每组3个重复.将选择的热应激组和对照组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25、50及100 mm=ol·L<'-1>)钙调蛋白拮抗剂W7,运用RT-PCR检测Hsp70、CaM mRNA表达量.[结果] 39℃和41℃热应激组Hsp70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常温对照组(P<0.05):39℃应激1h的Hsp70 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1);39"C应激0.5 h和1 h CaM 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1);41℃热应激组的CaM mRNA表达量与常温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在培养液中加100 mmol·L<'-1> W7、分别于37℃和39℃处理1 h后,其成纤维细胞的Hsp70 mRNA表达量极显著低于相应对照组 (P<0.01).[结论]中度热应激条件下,Hsp70和CaM基因表达量呈正相关,且39℃应激1 h可以显著诱导Hsp70和CaM基因表达;CaM通过某种途径参与了Hsp70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小鼠早期胚胎与皮肤成纤维细胞共生的微环境体系。【方法】分离培养EGFP纯合阳性成年ICR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取激素超排合笼后2.5 d小鼠8-细胞胚胎,通过显微操作系统将4~6个EGFP阳性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注射到小鼠早期8-细胞胚胎中,转移发育到囊胚阶段的共生胚胎至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上,在小鼠胚胎干细胞分离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结果】EGFP阳性小鼠成纤维细胞注射到小鼠胚胎后,荧光显微镜下显示,EGFP阳性小鼠成纤维细胞分布到小鼠囊胚组成细胞中,参与小鼠囊胚组成。在发育到囊胚的共生胚胎中,EGFP阳性小鼠成纤维细胞分布到小鼠囊胚细胞中的比例为93.73%(269/287)。在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条件下,2.60%(7/269)共生胚胎中EGFP阳性小鼠成纤维细胞参与小鼠胚胎内细胞团的组成。【结论】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与小鼠早期胚胎能够形成共生的微环境体系。  相似文献   

3.
试验尝试构建成体细胞同小鼠早期胚胎的嵌合共生胚胎.取成年人皮肤组织的成纤维细胞,慢病毒转染皮肤成纤维细胞标记EGFP荧光蛋白,同小鼠早期8-细胞胚胎进行嵌合.结果显示慢病毒高效标记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表达EGFP荧光蛋白,通过皮肤成纤维细胞与小鼠胚胎干细胞形成的拟胚体环境作用后,皮肤成纤维细胞成功与小鼠胚胎形成嵌合胚,嵌合囊胚形成率为38.08%,表达EGFP荧光蛋白的皮肤成纤维细胞能够嵌合到小鼠胚胎的不同部位.嵌合胚在胚胎干细胞分离培养环境下进行培养,嵌合到小鼠内细胞团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参与小鼠内细胞团的组成,参与小鼠内细胞团组成的胚胎占嵌合胚比率为1.74%.小鼠胚胎干细胞拟胚体环境作用可以成功介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同小鼠早期胚胎形成嵌合共生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牛磺胆酸(Taurocholate Acid,TCA)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钙调素(calmodulin,CaM)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TCA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应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TCA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CaM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LPS刺激组相比较,高剂量(15μg/mL)和低剂量(0.15μg/mL)的TCA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CaM 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LPS刺激组(P<0.05).结论:TCA能显著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CaM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分离培养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用2种富含腺嘌呤类衍生物的玉米幼芽提取物(20 mg/L)提前保护细胞后,体外构建H2O2急性氧化损伤细胞模型,应用RT-PCR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表明,损伤对照组(Ⅱ组)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空白对照组(I组)的24%(P<0.01)和20%(P<0.01),而药物保护组(Ⅲ组、Ⅳ组)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损伤对照组,分别是损伤对照组的3.5倍(P<0.01)和1.8倍,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量也均高于损伤对照组,分别是损伤对照组的4.6倍(P<0.01)和3倍(P<0.01)。说明在H2O2致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急性氧化损伤过程中,这2种玉米幼芽提取物能够保护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且0501提取物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表达的保护作用优于0502提取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改良的CZB培养液(TCZB)对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寻找一种可以提高动物胚胎热耐受性的新型培养液。【方法】利用原核表达的方法得到TAT蛋白和小鼠Hsp70的串联表达体—Tat-Hsp70,通过在CZB培养液中添加Tat-Hsp70蛋白,配制成TCZB培养液。比较热应激组及对照组胚胎发育率和囊胚孵出率的不同。【结果】小鼠胚胎经39℃热应激处理后,CZB组、TCZB组及对照组的囊胚发育率及囊胚孵出率无显著差异。41℃热应激处理后各组则有显著差异,对照组囊胚发育率及囊胚孵出率(83.7±6.1和75.6±4.5)显著高于TCZB组(81.3±4.5和76.5±7.6)(P0.05),TCZB组显著高于CZB组(80.2±5.4和73.4±6.2)(P0.05)。【结论】TCZB培养液可以提高小鼠早期胚胎在41℃强烈热应激条件下的发育率,提高小鼠胚胎的热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丛姗  王瑞  温建勋  郝斐  李硕  梁浩  刘东军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2):2474-2481
【目的】建立适合的牛胚胎干细胞培养环境,保持其未分化状态,保证细胞的全能性。【方法】分别培养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MEF)和牛胎儿成纤维细胞(bovine embryonic fibroblast,BEF),用丝裂霉素C处理两种成纤维细胞分别计数后按1﹕0、1﹕1、2﹕1、1﹕2和0﹕1的比例制成混合饲养层,观察牛胚胎干细胞的生长状态,并对生长在混合饲养层上的牛胚胎干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OCT4和SSEA-1免疫组化检测,OCT4、SOX2、NANOG mRNA 表达RT-PCR检测、体外分化形成拟胚体等试验。【结果】①生长在混合饲养层上的牛胚胎干细胞比单独生长在小鼠或牛胎儿成纤维细胞饲养层的结构致密、与滋养层界限明显;②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和牛胎儿成纤维细胞在1﹕1比例混合下牛胚胎干细胞克隆结构致密、显著堆积且边缘轮廓清晰优于其它比例组合;③获得的牛胚胎干细胞AKP染色及OCT4、SSEA-1抗原表达均成阳性,分别在体外分化培养形成了拟胚体。【结论】小鼠和牛胎儿成纤维细胞在以1﹕1的比例混合下制成的饲养层可更好地支持牛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培养,获得的克隆形态最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阳离子脂质体法将人t-PA指形区缺失基因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pEBT)导入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以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和转染的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作供体,构建核移植胚,对其体外发育情况进行了研究,比较了2种供体细胞(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和转人t-PA指形区缺失基因的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及转人t-PA指形区缺失基因的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饥饿处理与否对核移植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期核移植胚有荧光蛋白(GFP)的表达;以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作供体细胞时,核移植胚的桑葚胚率(50.3%)及囊胚率(16.0%)均高于以转人t-PA指形区缺失基因胎儿成纤维细胞为供体时的桑葚胚率(48.4%)和囊胚率(10.9%),但差异不显著(P>0.05);转人t-PA指形区缺失基因的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经饥饿处理后,其核移植胚胎的卵裂率(73.6%)与不饥饿时的卵裂率(73.9%)差异不显著;饥饿处理后核移植胚胎的桑葚胚率(48.5%)和囊胚率(11.2%)均高于不饥饿处理的桑葚胚率(39.2%)和囊胚率(9.2%),但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转人t-PA指形区缺失基因的体细胞核移植胚胎,体外囊胚率为11.2%。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亚硒酸钠对小鼠胚胎干细胞和延边奶山羊-鼠异种重构胚抗氧化损伤的保护能力,以及亚硒酸钠提高小鼠胚胎干细胞和延边奶山羊-鼠异种重构胚发育率的作用,通过MTT[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法检测在亚硒酸钠处理下,小鼠胚胎干细胞和奶山羊-鼠异种重构胚抗氧化损伤的增殖能力,并统计重构胚和异种重构胚的发育率。结果显示,经3.5μmol/L亚硒酸钠处理的90.0μmol/L H2O2氧化损伤的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增殖率显著提高。亚硒酸钠处理的小鼠胚胎干细胞重构胚和延边奶山羊-鼠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异种重构胚的卵裂率显著高于未经亚硒酸钠处理的胚胎干细胞。表明亚硒酸钠可提高小鼠胚胎干细胞重构胚和延边奶山羊-鼠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异种重构胚的发育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的供体细胞和TSA处理对牦牛异种体细胞核移植(Interspecies nuclear transfer,iSCNT)胚胎的影响。【方法】以黄牛卵母细胞为受体,分别以牦牛50日龄胎儿及6和18月龄个体成纤维细胞为供体,构建牦牛iSCNT胚胎,研究供体细胞来源对牦牛iSCNT胚胎的影响。分别用0(对照),20,40,60和80 nmol/L的TSA处理50日龄胎儿成纤维细胞12 h,构建iSCNT胚胎,比较其发育情况,确定TSA的最佳处理浓度;用最佳浓度的TSA处理50日龄胎儿成纤维细胞0(对照),6,12和18 h,构建iSCNT胚胎,比较其发育情况,确定TSA的最佳处理时间。用最佳TSA作用时间和浓度处理供体细胞,构建牦牛iSCNT,之后用40和80 nmol/L的TSA分别处理iSCNT胚胎6 和12 h,比较不同处理方式对牦牛iSCNT胚胎发育的影响。采用qRT-PCR方法检测40 nmol/L TSA处理供体细胞6 h 的iSCNT胚胎及40 nmol/L TSA处理供体细胞6 h且处理iSCNT胚胎12 h的iSCNT胚胎去乙酰化酶2(HDAC2)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以不进行TSA处理的iSCNT胚胎为对照。【结果】以50日龄胎儿成纤维细胞作为供体细胞,牦牛iSCNT胚胎的囊胚率最高,但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40 nmol/L TSA处理供体细胞6 h能显著提高牦牛iSCNT胚胎的囊胚率(30.6%),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用40 nmol/L TSA处理牦牛iSCNT胚胎12 h组的囊胚率高于80 nmol/L TSA处理iSCNT胚胎6 h组,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用TSA处理供体细胞和iSCNT胚胎之后,HDAC2 mRNA表达水平降低,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同来源的供体细胞对iSCNT胚胎发育的影响不明显;40 nmol/L TSA处理供体细胞6 h和iSCNT胚胎12 h能显著提高牦牛iSCNT胚胎体外发育及重编程能力。  相似文献   

11.
热应激小鼠胚胎着床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夏季高温环境对孕鼠的应激作用,建立热应激影响昆明白小鼠胚胎着床的模型。试验设为对照组(23℃±2℃)、40℃和42℃应激组(小鼠妊娠1~4d,分别应激2h),比较观察妊娠5、6、7d小鼠胚胎着床数及子宫状况和产仔数。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40℃和42℃应激组妊娠5d(11.00±2.65、10.00±2.12vs15.00±1.58,P0.05)、6d(11.40±3.21、10.60±2.30vs 15.00±0.71,P0.05)、7d(11.00±2.55、11.00±1.58vs 15.60±1.67,P0.05)胚胎着床率显著下降,产仔数(8.60±1.14、8.40±1.82vs 11.40±1.82,P0.05)也显著下降;且相比对照组其着床位点均较少且分布失衡。40℃和42℃应激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以42℃应激组影响相对较大。可见,胚胎着床前孕鼠连续4d40℃、42℃应激2h,可显著影响小鼠的繁殖能力。42℃可作为影响小鼠胚胎着床的热应激模型。  相似文献   

12.
热应激对小鼠睾丸Hsp70-2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不同温度、相同时间(4 h)热应激处理小鼠睾丸组织中Hsp70-2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以研究热应激对Hsp70-2基因mRNA转录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热应激组小鼠睾丸Hsp70-2 mRNA转录水平下降,并且温度越高,其下降幅度越大。与对照组相比,33℃组小鼠Hsp70-2 mRNA相对转录水平显著(P<0.05)下降,而37℃组和42℃组下降极显著(P<0.01)。42℃组Hsp70-2 mRNA相对转录水平仅为对照组的44.7%。上述结果说明,热应激使Hsp70-2基因mRNA转录水平下降,热应激对雄性生殖机能的影响与Hsp70-2减少有关,而Hsp70-2 mRNA转录水平可以作为热应激对雄性生殖机能损伤程度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选用德国镜鲤630尾(200±20)g,在18、22和26℃3个温度环境下用30%、33%、36%、39%、42%的五个不同的蛋白水平的饲料投喂,分别测定肝脏、脾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溶菌酶(LYZ)、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ALP)和补体C3、C4等免疫指标。结果表明,18℃环境下,42%蛋白水平组肝脏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肝脏MDA含量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而降低;30%蛋白水平组脾脏溶菌酶的活性显著高于39%蛋白水平组(P0.05)。22℃环境下,42%蛋白水平组肝脏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蛋白水平组(P0.05);42%蛋白水平组肝脏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蛋白水平组(P0.05);42%蛋白水平组血清C3显著高于30%蛋白水平组(P0.05)。26℃环境下,肝脏SOD活性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42%蛋白水平组肝脏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结果显示,本试验条件下,在18、22和26℃温度下蛋白水平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鲤鱼的非特异性免疫,主要表现在抗氧化性方面,而对其他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及共调节因子对绵羊附睾上皮细胞(Epididymal epithelial cells,EEC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5(Glutathione peroxidase 5,GPX5)的调节机制,本研究采用CCK-8检测睾酮对EECs增殖的影响;利用qRT-PCR、免疫荧光法和 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AR、GPX5、甾体激素受体共激活子 1(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 1,SRC-1)、CREB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CBP)、p300和核受体共抑制因子2(Nuclear receptor corepressor 2,NCOR2)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干扰SRC-1或p300后EECs的荧光素酶活性。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00 nmol/L睾酮组细胞中的GPX5 mRNA和蛋白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1 000 nmol/L睾酮组细胞中的GPX5 mRNA和蛋白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低于100 nmol/L睾酮组;100 nmol/L睾酮组细胞中的AR mRNA和蛋白表达量分别呈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然而1 000 nmol/L睾酮组细胞中的AR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 000 nmol/L睾酮组细胞中的CBP、p300、SRC-1蛋白表达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特别是核内的表达量明显增高。2)与对照组相比,siRNA-AR组细胞中的GPX5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SRC-1和p300蛋白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pcDNA3.1-AR组GPX5 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呈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升高。3)siRNA-SRC-1 和siRNA-p300组细胞中的GPX5 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而AR的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AR的转录活性显著降低(P<0.05)。综上,睾酮对绵羊EECs GPX5、AR及其共调节因子的表达具有浓度依赖性的调节效应,睾酮通过AR及其共调节因子SRC-1和p300/CBP的协同调节GPX5表达。本研究为探究GPX5在绵羊附睾中的调节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马齿苋多糖(Polysaccharide of Portulaca oleracea L.,POP)对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相关因子的影响,为POP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饲喂高糖高脂日粮并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诱导Ⅱ型糖尿病(NIDDM)小鼠动物模型,然后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POP低剂量灌胃组(POP用量100 mg/kg)、POP高剂量灌胃组(POP用量200 mg/kg)和罗格列酮灌胃组(罗格列酮用量3 mg/kg),连续灌胃28 d后,将小鼠断头处死,采集肾组织,检测蛋白激酶B(PKB)、PKC、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等糖脂代谢相关因子在糖尿病小鼠肾脏中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小鼠肾组织PKB蛋白、PPARγ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正常对照组、POP高剂量灌胃组和罗格列酮灌胃组小鼠肾组织PKC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POP能上调NIDDM小鼠PKBPPARγ基因的表达,能下调PKC基因的表达,从而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下丘脑EOP系统在猪应激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本试验随机选取12头二花脸生长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输组,运输组进行2 h的运输,运输结束后15 min,运输组和对照组同时采样。以18S rRNA或GAPDH mRNA为内标,用相对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下丘脑中前阿黑皮素原(Proopiomelanocortin,POMC)、激素前体转化酶2(Prohormone Convertase 2,PC2)、μ阿片肽受体(Mu Opioid Receptor,MOR)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下丘脑POMC mRNA表达水平运输组猪极显著高于对照组;MOR mRNA的表达运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C2和GR的mRNA表达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提示二花脸生长猪下丘脑EOP系统参与了运输应激反应调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环境高温影响猪精子发生和精液品质,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为此探索环境温度升高导致的热应激对猪睾丸细胞凋亡调节蛋白Cyt-C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性成熟长白公猪9头,对照组3头,饲养在20—27℃的猪舍环境;短期热应激处理组(heat stress 7 d,HS7d)3头,每天置37—40℃的猪舍环境3 h,连续7 d;一个精子发生周期热应激处理组(heat stress 42 d,HS42d)3头,每天置37—40℃的猪舍环境3 h,连续42 d;每天于热应激处理后将猪驱赶回20—27℃的猪舍。手术摘取睾丸组织,用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yt-C和Caspase-3表达与定位的变化。【结果】QP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处理7 d组和42 d组,Cyt-C和Caspase-3m 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热应激处理7 d组Cyt-C和Caspase-3m RNA的相对表达量最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热应激处理7 d组和42 d组Cyt-C和Caspase-3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热应激处理7 d组Cyt-C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最高。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发现,Cyt-C在猪睾丸组织中免疫反应阳性物定位于间质细胞、支持细胞和各个发育阶段生精细胞的胞质中,在生精细胞Cyt-C低表达于精原细胞,高表达于减数分裂后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热应激处理导致Cyt-C的胞质内定位更加弥散,提示Cyt-C从线粒体到胞质的释放。Caspase-3在间质细胞和精原细胞低表达,大量减数分裂后的生精细胞呈Caspase-3阳性。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处理导致部分支持细胞Caspase-3的表达,大量生精细胞的细胞核呈Caspase-3阳性着色。【结论】高温热应激处理导致猪睾丸Cyt-C和Caspase-3的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升高、细胞定位改变,提示Cyt-C和Caspase-3可能与热应激导致的猪精液品质下降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8.
水温骤降和缓降胁迫对褐篮子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水温骤降和缓降胁迫对褐篮子鱼Siganus fuscescens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水温骤降试验以24℃为对照,将体质量为(37.12±5.60)g的试验鱼由24℃直接浸入20℃海水中,适应1 h取样,维持24 h后将剩余试验鱼浸入16℃海水中适应1 h取样,以此类推直到水温降至8℃维持1 h取样;水温缓降试验水温由24℃按1℃/3 h的降温速度降至20℃,维持3 d取样,以此类推直到水温降至8℃维持3 d取样,并测定试验鱼血液的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水温骤降试验中,试验鱼血液中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在8℃时均显著降低(P0.05);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ALT活力除20℃时外,其他控温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KP活力在20℃时显著升高;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呈波动变化,在各控温点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葡萄糖(GLU)含量在8℃时显著升高,在其他控温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胆固醇(CHOL)、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除20℃时外,其他控温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甘油三酯(TG)含量在20℃时显著升高,在其他控温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肌酐(CREA)含量在20℃时显著升高(P0.05)。在水温缓降试验中,试验鱼血液中RBC、HGB显著降低(P0.05),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LT活力在12℃时显著升高并达最大值,AST活力在20、12℃时显著升高,AKP活力除16℃组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LU含量在8℃时显著升高,CHOL含量在16、12℃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G、TP和CREA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之处是TP含量不能恢复至初始水平;ALB含量除20℃时外,其他控温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褐篮子鱼能够存活的最低温度为12℃,8~9℃是褐篮子鱼的致死温度下限。  相似文献   

19.
20.
异色瓢虫低温胁迫下过冷却点变化及抗寒基因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资源,在东北地区以成虫越冬,具有非常强的抗寒能力。以过冷却点和抗寒基因的mRNA水平变化作为瓢虫抗寒性能指标,探索低温胁迫提高瓢虫抗寒的作用。【方法】将野外采集到的异色瓢虫通过0、5和10℃ 3种不同温度,进行2、12和24 h 3种时间的低温胁迫处理,测定过冷却点的变化,得到最佳低温胁迫条件。以室内饲养的异色瓢虫作为对照组,分别在5℃低温条件下储存10、20和30 d,测定过冷却点变化和存活情况。根据转录组和数字表达谱(digital gene expression,DGE)数据分析确定6个重要抗寒基因,选择18S作为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异色瓢虫6个重要抗寒基因在低温胁迫和保存时mRNA水平上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其在抗寒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结果】5℃低温胁迫12 h能够显著降低异色瓢虫的过冷却点。在低温保存过程中,低温胁迫组异色瓢虫过冷却点和存活率低于未进行低温胁迫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HSP21.4、trehalase、transketolase、ATP-grasp fold domain protein和dopa decarboxylase在低温胁迫过程中表达量上调,而erythrocyte binding protein的表达量下调。且在低温保存过程中HSP21.4一直处于高表达状态,显著高于未进行低温胁迫组,其余5个基因在低温保存过程中处于低表达状态,显著低于未进行低温胁迫组。【结论】低温胁迫能够降低异色瓢虫的过冷却点,但不一定能够提高夏季野外耐高温异色瓢虫的存活能力。HSP21.4和erythrocyte binding protein分别通过高表达和低表达来提高异色瓢虫的抗寒能力,而trehalase、transketolase、ATP-grasp fold domain protein和dopadecarboxylase通过在低温胁迫过程中高表达,保护异色瓢虫抵御寒冷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