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辽南地区仔猪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辽阳、营口、大连部分规模化养猪场采集临床诊断疑似仔猪黄痢、白痢的直肠棉拭子及病死猪的肠系膜淋巴结进行细菌分离,通过形态学检查、生化鉴定,结果发现,分离到的3株细菌均符合大肠杆菌特征,对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3株大肠杆菌均对氧哌嗪青霉素、头孢唑啉、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高度敏感;对链霉素、氟哌酸和氧氟沙星中度敏感,对氨苄青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  相似文献   

2.
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泰州周边地区部分鸡群发病,经诊断怀疑是细菌感染,从患病鸡体内进行细菌分离、常规细菌学检验、16s rRNA序列分析和致病性试验,确定25株肠炎沙门氏菌。对这些分离株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分离株对氨苄青霉素、头孢拉定、链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和萘啶酮酸60~100%耐药,93.5%菌株表现为多重耐药(耐3种以上抗生素)。鸡肠炎沙门氏菌分离株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下降,这也是导致临床上用药治疗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从海安县海安镇一猪场病猪体内分离得到一株细菌,命名为S0603,通过培养、形态染色、生化实验以及动物试验确定为沙门氏菌。对该分离菌株用15种药敏纸片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S0603株沙门氏菌对丁胺卡那、氟哌酸、卡那霉素、氧氟沙星、蒽诺沙星五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环丙沙星、诺美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中度敏感,而对红霉素、林可霉素等耐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病鹌鹑的肝脏和脾脏中分离到的细菌,进行培养、生化鉴定及动物接种试验,确诊为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混合感染,在不同禽舍中采取的三处水样中,同样分离出了上述两种细菌,分离的6株大杆菌血清型鉴定结果Y2,Y6,Y8为O1;Y3,Y7,Y9为O22,并且均产生肠毒素,药敏试验结果从脏器中分离细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高度敏感;水样中分离的细菌对氯霉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疑似沙门氏菌病的病鹅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栓;生化试验鉴定等方法,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生化试验鉴定表明该菌为沙门氏菌,选择药敏试验中筛选出的敏感药物丁胺卡那霉素用于治疗,该群鹅的病情得到控制,由此表明:该群鹅为沙门氏菌病,选用药敏试验中筛选出的敏感药物用于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水貂细菌病的病原种类及其耐药性,以更好地预防水貂细菌病.[方法]从山东某水貂场采集病料,通过病原分离和生化试验等方法对细菌进行了分离与鉴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分离菌鉴定为埃希氏菌、克雷伯菌、哈夫尼菌、志贺氏菌、成团泛菌、耶尔森菌和沙门氏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分离株对头孢西叮、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均敏感,对其他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水貂发生细菌病后,应尽可能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避免盲目用药.  相似文献   

7.
为调查甘肃省某奶牛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并选择治疗用敏感药物,采用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和16SrDNA序列分析,对采集的子宫内膜分泌物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同时采用K-B法测定这些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10份样本分离得到12株细菌,其中,大肠杆菌7株、芽孢杆菌3株、链球菌1株、假单胞菌1株。大肠杆菌对诺氟沙星、恩诺沙星、庆大霉素、氟苯尼考均不耐药;大肠杆菌对头孢噻肟和卡那霉素的耐药率为14.29%,对四环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为28.57%,对红霉素耐药率为57.14%。芽孢杆菌对卡那霉素、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四环素均不耐药,而对头孢噻肟、红霉素及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为33.33%。大肠杆菌和芽孢杆菌对青霉素均完全耐药(100%)。链球菌对氨苄西林、氟苯尼考、头孢噻肟敏感,对青霉素中度敏感,对其他6种抗菌药物耐药。假单胞菌对青霉素和头孢噻肟耐药,对其他8种抗菌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8.
调查陕西渭南一育成鸡场鸡群发病死亡原因,为临床拟定控制方案提供参考。通过采集待检组织样品,细菌连续划线分离、生化试验鉴定、PCR检测细菌特异性基因、动物回归试验与药敏试验,检测排查常见禽病毒性病原,并对鸡场水质进行了检测。结果分离到一种中等大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通过细菌生化试验与鸡白痢沙门氏菌invA基因PCR检测证实分离到一株鸡白痢沙门氏菌。细菌纯培养物接种小白鼠12h全部死亡。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分离菌耐药性极强,供试35种药物仅米诺环素中度敏感。常见禽病毒性病原核酸检测均为阴性。鸡场水质检测发现细菌严重超标,证实本病例是由于水质污染导致的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综合以上结果确诊为单纯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提出了具体控制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活体引流术后熊胆汁中的细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从延边某熊场无菌采集6只熊的胆汁样本,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细菌12株,其中大肠杆菌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绿脓杆菌2株,沙门氏菌1株.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对头孢噻肟、氯霉素和头孢唑啉高度敏感;绿脓杆菌对庆大霉素高度敏感;沙门氏菌对氧氟沙星及诺氟沙星高度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哌拉西林、头孢哌酮、氨苄西林、红霉素和头孢氨苄等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0.
《山东农业科学》2019,(11):143-148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人畜共患肠道致病菌,兼性胞内致病菌。山东省某养驴场频发流产现象且无明显征兆,本研究对驴流产胎儿内脏及头部感染细菌进行分离,并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及耐药、毒力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7株分离株均为沙门氏菌,分别命名为SL1-SL7,其中SL1、SL2、SL3、SL5、SL6与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同源性分别为100%、99.93%、99.93%、99.79%、99.57%;SL4与爱丁堡沙门氏菌、汤姆逊沙门氏菌的同源性均为99.79%;SL7与阿邦尼沙门氏菌、爱丁堡沙门氏菌、汤姆逊沙门氏菌同源性分别为99.72%、99.72%、99.65%;耐药表型结果显示7株沙门氏菌对本试验中所有药物均比较敏感;毒力基因筛选结果显示,除SL1、SL2、SL3、SL7毒力岛SPI-4上的ssb毒力基因未检出外,7株分离菌均具有沙门氏菌典型毒力基因;7株沙门氏菌对小鼠的致病性较弱,小鼠喂食菌液后未出现死亡现象。  相似文献   

11.
从疑似感染的成年散养鸡蛋壳和发病雏鸡的肝脏、脾脏中分离到2株细菌,通过培养特性、镜检结果、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等,2株分离细菌均被鉴定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分别命名为AH-DY01和AH-DY02。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AH-DY01对氟苯尼考、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敏感,对其他12种抗生素耐药;AH-DY02对阿米卡星、氟苯尼考、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和大观霉素敏感,对其他7种药物耐药,2株沙门氏菌均表现多重耐药性。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2株鼠伤寒沙门氏菌均可致死雏鸡。对分离菌的16S r DNA进行测序与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AH-DY01与标准菌株ATCC-1592和ATCC13311的同源性最高,而AH-DY02与日本分离株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耐药表型与致病性的相关性,为有效防控鸡沙门氏菌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玻片凝集试验对55株鸡源沙门氏菌广西分离株进行血清型鉴定,以纸片扩散(K-B)法和PCR分别测定其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通过小鼠攻毒试验检测其致病性,并分析鸡源沙门氏菌广西分离株耐药表型与致病性的相关性.[结果]55株沙门氏菌广西分离株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为主,对青霉素G、阿莫西林、苯唑西林、头孢噻吩、红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均达100.00%,而对庆大霉素和大观霉素较敏感(耐药率在10.00%以下).55株沙门氏菌广西分离株中有1株(占1.82%)携带7种耐药基因、6株(占10.91%)携带6种耐药基因、20株(占36.36%)携带5种耐药基因、12株(占21.82%)携带4种耐药基因、13株(占23.64%)携带3种耐药基因、3株(占5.45%)携带2种耐药基因;16种耐药基因中,blaTEM、tetX、sul3和aadA1基因检出率较高,qepA、blaCMY和tetB基因检出率较低,而qnrA、qnrB、Aph(3)-IIa、blaPSE和aadA2基因等未被检出.55株沙门氏菌广西分离株对昆明小白鼠均具有致病性,致死率为20%~100%;随机选取10株分离株对昆明小白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4.00×107~3.18×108 CFU/mL.沙门氏菌分离株耐药种类数量与LD50对数值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086x+8.971(R2=0.9329),耐药基因数量与LD50对数值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148x+8.673(R2=0.5748),即沙门氏菌的耐药性与其致病性呈正相关.[结论]2015—2017年从广西发病鸡分离获得的致病性沙门氏菌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为主,普遍存在耐药性,且多重耐药现象严重.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的耐药表型与其致病性间呈正相关,因此,生产上要加强临床用药管理,加大细菌耐药监测与防范.  相似文献   

13.
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菏泽地区发病鸡场疑似鸡白痢病鸡的泄殖腔棉拭子,进行细菌分离,并对分离细菌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型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得到32株鸡白痢沙门氏菌,其中16株O9、10株O1、6株O12,分别占50%、31.25%、18.75%;分离株对头孢噻肟、丁胺卡那霉素、多黏菌素B表现出高敏感性,敏感菌株的比率分别为93.8%、90.6%、84.4%,对四环素、磺胺嘧啶、诺氟沙星表现出高的耐受性,耐受菌株的比率分别为100%、78.1%、71.9%.可见,头孢噻肟、丁胺卡那霉素、多黏菌素B可作为菏泽地区养鸡场防治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首选药物,其他药物须减少或暂停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猪链球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从陕西省不同猪场患猪体内分离到猪链球菌,对分离株的病原形态学和培养特征进行观察,并采用细菌编码技术对其生化特性进行主动监测,同时研究其对20余种常用药物的敏感性。[结果]从病料中共分离到12株猪链球菌,分属于马链球菌马亚种、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类猪链球菌、类肠链球菌、肺炎链球菌。12株菌株对头孢拉定、头孢噻吩、强力毒素、沙拉沙星高度敏感,敏感率为75%~100%,对氨苄青霉素、环丙沙星、青霉素、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的敏感度较低,耐药率为66.67%~91.67%。[结论]采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鉴定猪链球菌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标准、微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为弄清河南省规模化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的感染情况、培养特性及药物敏感特性,并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防治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对河南省3个猪场出现疑似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病猪进行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到的致病菌经形态特征和生化反应鉴定,有3株为副猪嗜血杆菌。药敏试验显示3株分离菌对左旋氧氟沙星均高敏,对恩诺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氟苯尼考、头孢噻呋钠为高度或中度敏感,而对替米考星、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等有抵抗力。  相似文献   

16.
2008-2013年应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从陕西省不同羊场病羊体内分离到9株分离菌,主要为兽瘟链球菌、血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咽峡炎球菌、溶血孪生链球菌及酿脓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9株分离菌对头孢曲菘钠、头孢拉定、头孢噻吩、头孢噻肟、头孢他啶、万古霉素、克林霉素、沙拉沙星、阿米卡星和阿奇霉素高度敏感,敏感率为55.56%~100.00%;对四环素、强力霉素、庆大霉素及环丙沙星中度敏感;对其他药物均表现出不同的耐药性,其中对氨苄青霉素、红霉素、青霉素、复方新诺明、青霉素、诺氟沙星及链霉素不敏感,耐药率为55.56%~88.89%。  相似文献   

17.
养殖半滑舌鳎腹水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腹水病的养殖半滑舌鳎腹水中分离到优势生长的细菌,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其中一株细菌(HST2)为致病菌。通过细菌的形态学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HST2为副溶血弧菌。应用50种抗菌药物对HST2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HST2对氨曲南等43种药物高度敏感,对林可霉素敏感,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杆菌肽、阿洛西林6种药物不敏感。  相似文献   

18.
为确诊某肉鸡孵化场死亡鸡胚的致病原因,对孵化后期死亡的20枚鸡胚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细菌分离培养,通过生化试验、运动性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等鉴定方法对病原进行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20枚死亡鸡胚中有8枚带菌,带菌率40%,其中3株为沙门氏菌,沙门氏菌带菌率为15%。分离菌对头孢噻呋钠和左旋氧氟沙星、四环素高敏,对盐酸黄连素、丁胺卡那霉素、氧氟沙星、青霉素、硫酸庆大霉素中敏,对阿奇霉素、磷霉素钙、恩诺沙星、链霉素产生了耐药性。  相似文献   

19.
尼罗罗非鱼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然患病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肝脏组织分离出2株细菌,命名为M-O1和M-02。用M-O1和M-02分别在实验室人工感染健康的尼罗罗非鱼,被感染鱼3周内全部死亡,且患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从被感染的鱼体中分离得到2株类似细菌(分别命名为W-01、W-02),说明分离的菌株为本次尼罗罗非鱼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原菌。通过生理生化方法进行种属鉴定,确认以上分离到的4株细菌均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z hydrophila),分别命名为M-O1、M-02、W-01、W-02。用19种常见药物对上述菌株进行药敏试验,4菌株对丁胺卡那、氟哌酸、庆大霉素、链霉素、恩诺沙星、新霉素、氟罗沙星和复方新诺明极为敏感;对氧哌嗪青霉素、利福平、麦迪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敏感,对羧苄青霉素、头孢噻吩、先锋霉素、氨苄青霉素和林可霉素为不敏感。  相似文献   

20.
从泰州地区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鸭场采集病料,经细菌分离培养得到2株菌株,通过细菌形态、培养特性、生化试验等方法鉴定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分别命名为TY1株和TY2株。采用玻片凝集试验对2个分离株进行血清型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12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TY1和TY2株均为血清1型,对头孢吡肟、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对复方新诺明、阿米卡星、庆大霉素、青霉素、链霉素、阿奇霉素、林可霉素、利福平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