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花鲈配合饲料中鱼粉与豆粕适宜比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不同比例的鱼粉、豆粕为蛋白源,配以小麦粉、淀粉、鱼油、混合无机盐与混合维生素等,配制成蛋白质含量为43%,鱼粉与豆粕的比例为1:0.00~1:1.79的6组配合饲料,并以小杂鱼为对照组饲料,喂养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结果表明,花鲈的生长和消化率随着配合饲料中豆粕含量的增加而递减,但用豆粕鱼粉替代的比例在40%以下时并无显著差异。花鲈幼鱼适用配合饲料中鱼粉含量不应低于  相似文献   

2.
以洛氏鱥(Rhynchocypris lagowskii Dybowski)[体质量为(8.06±0.95) g]为研究对象,以鱼粉和发酵豆粕为主要蛋白源,糊精与面粉为糖源,玉米油、鱼油为脂肪源,纤维素为填充物,配制成5种等氮(粗蛋白含量为380.0 g/kg)、等能(总能为15.2 MJ/kg)的半精制饲料,其中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的比例分别为0,16.5%,33.0%,49.5%,66.0%。进行8周的饲养试验后,利用生化分析仪测定洛氏鱥血清主要生化指标,采用福林酚试剂法测定洛氏鱥肝胰脏及肠道的蛋白酶活力,采用试剂盒测定洛氏鱥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结果表明: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为49.5%和66.0%时,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替代比例为66.0%时,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低于与对照组(P0.05);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为49.5%和66.0%时,洛氏鱥中后肠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在洛氏鱥配合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49.5%时,对其血清生化指标、蛋白酶活力及蛋白质代谢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等氮的基础上,用豆粕替代鱼粉的比例分别为0(对照,鱼粉的质量分数为39.9%)、20%、40%、60%、80%和100%,用上述6种饲料分别饲喂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幼参(0.34 g±0.01 g)56 d。养殖试验在水泥育苗池内的圆柱体网箱(直径为60 cm,高为65 cm)中进行。结果表明:当用豆粕替代鱼粉的比例为40%时,仿刺参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饲料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它饲料组(P<0.05);试验仿刺参体壁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它营养成分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仿刺参前肠中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仿刺参的体成分和前肠的各种消化酶的比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从仿刺参生长指标来看,豆粕是比鱼粉更好的蛋白源,但将豆粕适当地与鱼粉搭配,效果更好,即饲料中用豆粕替代鱼粉的最适比例为40%。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大豆蛋白源对黄金鲈生长、饲料利用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为黄金鲈人工配合饲料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以初始体质量为(28.71±0.08)g/尾的黄金鲈为研究对象,分别以豆粕和全脂豆粉为植物蛋白源,鱼粉为动物蛋白源,面粉和糊精为糖源,混合油脂[m(鱼油)∶m(玉米油)=1∶1]为脂肪源,配制成对照组、豆粕组、全脂豆粉组3种等氮(粗蛋白含量420.0g/kg)、等能(总能20.0 MJ/kg)的半精制饲料,其中豆粕组和全脂豆粉组是用豆粕和全脂豆粉分别替代对照组20%的鱼粉蛋白。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尾,在控温单循环养殖系统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黄金鲈肌肉中粗蛋白、粗脂肪、水分及粗灰分含量。【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豆粕替代鱼粉蛋白20%组的终末体质量、体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全脂豆粉替代鱼粉蛋白20%组的终末体质量、体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大豆蛋白源对黄金鲈的肥满度、脏体比和肝体比影响不显著(P0.05)。当豆粕替代20%的鱼粉蛋白时,黄金鲈肌肉中的粗蛋白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当全脂豆粉替代20%的鱼粉蛋白时,黄金鲈肌肉中的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不同大豆蛋白源对黄金鲈肌肉中的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分析不同大豆蛋白源对黄金鲈生长、饲料利用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相同鱼粉蛋白替代水平下,豆粕的替代效果优于全脂豆粉。  相似文献   

5.
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花鲈幼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花鲈幼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采用白鱼粉为主要蛋白源,配制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5.0%、37.5%、40.0%、42.5%、45.0%的5种饲料,对平均初始体重为(84.81±0.92)g的花鲈幼鱼进行为期75d的饲养试验,以确定花鲈幼鱼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水平。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为39.85%组的花鲈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最高,其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极显著高于34.76%组和37.54%组(P<0.01),与42.34%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34.76%、42.34%和45.03%组(P<0.05),而与37.54%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以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为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得出,蛋白质含量为38.87%~41.50%时,花鲈幼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最好。  相似文献   

6.
以含9%鱼粉的基础饲料为对照组,以O%,4.8%,9.6%,14.4%混合发酵蛋白(鲜杂鱼:豆粕=1:1)分别替代饲料中0%,3%,6%,9%鱼粉(相当于鱼粉用量的0/3,1/3,2/3,3/3)配制四组等氮、等能饲料,饲养奥尼罗非鱼,考察混合发酵蛋白替代鱼粉对鱼体生长、营养物质消化率、体组成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共进行3个试验,试验I、Ⅱ分别以奥尼罗非鱼稚鱼[(1.00±0.05)g]、鱼种[(17.57±1·06)g]为试验对象,分别进行为期8周和4周的饲养试验;试验Ⅲ测定了奥尼罗非鱼鱼种对饲料干物质及蛋白质消化率.结果表明:试验I中,混合发酵蛋白替代鱼粉用量1/3、2/3时,奥尼罗非鱼增重率、饲料效率、特定增长率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O.05);混合发酵蛋白全部替代鱼粉后鱼体生长性能显著降低,增重率较对照组降低5.2%(P<0.05);试验II中各组奥尼罗非鱼增重率、饲料效率、特定增长率无显著差异(P>O.05),但随着混合发酵蛋白替代鱼粉用量的增加,增重率、饲料效率、特定增长率有降低趋势;各组在肌肉组成及消化道蛋白酶活性上无显著差异(P>O.05);与对照组相比,混合发酵蛋白的使用能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而对碱性磷酸酶活性无影响.在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方面,混合发酵蛋白不同比例替代鱼粉后对饲料干物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O.05).上述研究表明:混合发酵蛋白可替代奥尼罗非鱼稚鱼饲料中2/3鱼粉(占饲料6%)及奥尼罗非鱼鱼种饲料中的全部鱼粉(占饲料9%),而不影响机体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花鲈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采用白鱼粉为主要蛋白源,通过配制5个蛋白质水平的饲料,对平均初始体重为(84.81±0.92)g的花鲈幼鱼进行为期75 d的饲养试验,以确定花鲈幼鱼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水平。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为39.85%组的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最高,其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均极显著高于34.76%组和37.54%组(P<0.01),与42.34%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34.76%、42.34%和45.03%组(P<0.05),而与37.54%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该试验条件下,以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为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得出,蛋白质含量为38.87%41.50%时,花鲈幼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最好。  相似文献   

8.
以酪蛋白为蛋白源,配合成蛋白含量分别为35%,40%,45%,50%和55%的系列标准试验饲料,以稚鳖为试验对象,经60天的饲育试验,观测到以40%-50%含量的区组增重效果较好,其中45%含量组增重率最高,在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质源,配合成的租蛋白质含量都为45%的不同组合的饲育试验中,以59%鱼粉与45%豆粕的配合组饲料消化率与增重率为最高,饲料系数为最低。随着豆粕添加量的增加或减少,增重率也随之减低,这表明,甲鱼对豆粕蛋白的利用能力较低,在以鱼粉为主要蛋白源的饲料中,添加5%豆粕,能起蛋白质互补效应,但添加过量反而影响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鱼鳞粉用作蛋鸡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渔业资源十分短缺 ,为满足国内养殖业需求 ,每年须大量进口鱼粉。而我国的渔业生产加工中有许多的边角废料尚未加以利用 ,为此我们对渔业加工中的鱼鳞粉进行了开发利用研究 ,并同玉米豆粕型饲料进行了对比试验 ,以探索此类副产品的利用价值。1 材料与方法1 1 鱼粉与饲料选用浙江沿海小杂鱼 (晾晒成鱼干 )加入 30 %的鱼鳞粉 ,制成混合鱼粉 ,其营养成分见表 1。将其与常规饲料原料玉米、豆粕等配制成产蛋鸡饲料 ,其配比见表 2。表 1 混合鱼鳞粉的氨基酸分析值氨基酸种类混合鱼鳞粉中氨基酸含量 (% )天门冬氨酸 3 .0 0 0苏氨酸 1.3 5 0…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豆粕替代鱼粉对黄金鲈生长及肠道组织的影响。【方法】选用初始体质量为(3.47±0.03)g/尾的黄金鲈为研究对象,利用豆粕不同比例(0.0%,8.0%,16.0%,24.0%和32.0%)替代鱼粉蛋白,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粗蛋白420.0g/kg,总能20.0 MJ/kg)的饲料,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黄金鲈20尾,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测算豆粕替代鱼粉对黄金鲈生长及饲料利用的影响;采用国标方法,分析黄金鲈肌肉营养成分;采用形态学方法,研究豆粕替代鱼粉对黄金鲈肠道组织的影响。【结果】当豆粕替代24.0%和32.0%鱼粉蛋白时,黄金鲈蛋白质效率、饲料效率、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豆粕各处理组黄金鲈脏体比、肝体比和肥满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豆粕各处理组黄金鲈肌肉中水分、粗灰分和粗脂肪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当豆粕替代24.0%和32.0%鱼粉蛋白时,黄金鲈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豆粕各处理组黄金鲈肠长指数和肠长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当豆粕替代24.0%和32.0%鱼粉蛋白时,黄金鲈前肠和中后肠皱襞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当豆粕替代24.0%和32.0%鱼粉蛋白时,黄金鲈前肠和中后肠的组织结构完整性遭到破坏,上皮细胞与固有层部分出现分离现象,肠绒毛部分出现脱落或破损。【结论】在黄金鲈配合饲料中,当豆粕替代鱼粉的比例不超过24.0%时,不会对黄金鲈生长、饲料利用、肌肉营养成分和肠道组织结构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生长、饲料效率、表观消化率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以枯草芽孢杆菌有氧发酵豆粕替代部分鱼粉配置5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发酵豆粕的添加量为0%(FM组)、10%(FSM10组)、15%(FSM20组)、20%(FSM30组)、25%(FSM40组),分别替代0%、10%、20%、30%、40%的鱼粉。初始体质量(19.83±0.33) 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成5个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 30 尾鱼,每天饲喂2次( 7: 00和17: 00),养殖75d。结果显示:各组饲料系数无显著性差异,FSM20和FSM30组的均末重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各组蛋白质效率无显著性差异,FSM组的摄食量显著高于FM组,FSM40组的蛋白质沉积率和脂肪沉积率显著低于其他组;各组全鱼粗蛋白无显著性差异,在FSM20组出现最大值;FSM组的全鱼粗脂肪显著低于FM组;各组之间的蛋白质消化率和脂肪消化率无显著性差异,FSM30和FSM40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组;低于15%(FSM20组)替代,FSM组与FM组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在等氮的基础上,用豆粕替代鱼粉的比例分别为0(对照,鱼粉的质量分数为39.9%)、20%、40%、60%、80%和100%,用上述6种饲料分别饲喂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幼参(0.34g±0.01g)56d。养殖试验在水泥育苗池内的圆柱体网箱(直径为60cm,高为65cm)中进行。结果表明:当用豆粕替代鱼粉的比例为40%时,仿刺参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饲料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它饲料组(P〈0.05);试验仿刺参体壁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它营养成分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仿刺参前肠中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仿刺参的体成分和前肠的各种消化酶的比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从仿刺参生长指标来看,豆粕是比鱼粉更好的蛋白源,但将豆粕适当地与鱼粉搭配,效果更好,即饲料中用豆粕替代鱼粉的最适比例为40%。  相似文献   

13.
以鱼粉、豆粕和玉米蛋白粉为待测原料,分别与暗纹东方鲀基础饲料配制成3种试验饲料,其中含有70%的基础饲料和30%待测原料,研究暗纹东方鲀对3种蛋白质原料的消化率;用豆粕、玉米蛋白粉替代部分鱼粉配制基础饲料,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50%和0.075%的酶制剂,研究酶制剂对暗纹东方鲀配合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暗纹东方鲀对鱼粉、豆粕和玉米蛋白粉蛋白质和干物质的消化率都较高,蛋白质的消化率分别为93.40%、91.83%和94.97%;干物质的消化率分别为88.13%、85.73%和89.25%。饲料中添加酶制剂能显著提高暗纹东方鲀蛋白质和干物质的消化率,但0.050%和0.075%的实验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可通过添加0.050%的复合酶制剂来提高暗纹东方鲀对饲料的利用率。研究亮点:研究暗纹东方鲀对鱼粉、豆粕及玉米蛋白粉3种蛋白原料的消化率,并结合肉食性鱼类的消化生理研究酶制剂对消化率的影响,为开发暗纹东方鲀低鱼粉饲料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是开展渔业生态、低碳研究的一个关键步骤,有前瞻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4.
大口黑鲈饲料中2种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替代鱼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在大口黑鲈饲料中去皮豆粕分别与玉米蛋白和大米蛋白组成的2种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替代鱼粉的可行性,分别于含45%和30%鱼粉的配方中配比上述2种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配制成4种等氮等能的饲料。用上述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58.69±0.07)g的大口黑鲈53 d。结果显示:30%鱼粉组的终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45%鱼粉组(P0.05),而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消化率和氨基酸消化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玉米蛋白组的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大米蛋白组(P0.05),而摄食量显著低于大米蛋白组(P0.05)。全鱼和肌肉的粗蛋白质、粗脂肪、水分和灰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0%鱼粉组的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血清蛋白含量显著高于45%鱼粉组(P0.05),而玉米蛋白组和大米蛋白组对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血清蛋白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去皮豆粕分别与玉米蛋白和大米蛋白组成的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可以使大口黑鲈饲料中的鱼粉含量由45%降至30%;去皮豆粕与玉米蛋白组成的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的替代效果优于去皮豆粕与大米蛋白组成的植物性蛋白质混合物。  相似文献   

15.
通过2个试验研究了饲料蛋白质在鸡消化道食糜中肽氨基酸含量与氨基酸消化率的关系。试验1研究了3月龄黄羽肉鸡对鱼粉、豆粕、棉籽粕、菜籽粕的氨基酸利用率。试验结果,几种蛋白质饲料的氨基酸消化率分别为:鱼粉0.92,豆粕0.87,棉粕0.75,菜粕0.76。试验2研究了鱼粉、豆粕、棉籽粕、菜籽粕在鸡消化道各段(胃、十二指肠、空肠)食糜中肽氨基酸(PAA)的含量,并探讨了氨基酸消化率与肽氨基酸含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试验结果,不同蛋白质饲料在胃肠道食糜中肽氨基酸含量存在着很大差异 ,鱼粉最高,豆粕其次,棉籽与菜籽最低。将氨基酸消化率与肽氨基酸含量进行相关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其中以6h时间点的空肠段肽氨基酸含量与氨基酸消化率之间相关最高,R^2=0.98。  相似文献   

16.
以初始平均体重(2.07±0.02)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70天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发酵和未发酵豆粕对大菱鲆摄食生长的影响.用米曲霉(Aspergillusoryzae)AS 3.951对豆粕进行固态发酵.经检测.与未发酵豆粕相比较,发酵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植酸、大豆皂甙、水苏糖和棉籽糖的含量分别下降了46.5%、26.6%、11.7%、30.1%和19.7%.实验共制作6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其中以全鱼粉饲料为对照饲料;未发酵豆粕蛋白分别替代25%、40%和55%的鱼粉蛋白;发酵豆粕蛋白分别替代40%和55%的鱼粉蛋白.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豆粕对大菱鲆的成活率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饲料中未发酵豆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的水平为25%时,对大菱鲆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替代水平为40%和55%时,以上指标显著降低(P<0.01).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水平为40%时,未降低大菱鲆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替代水平为55%时,显著降低大菱鲆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P<0.01).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肠康肽(以发酵豆粕为主要原料,经科学营养强化的新型蛋白原料)在肉鸡饲料中的恰当应用方法,选取612只爱拔益加商品代1日龄的肉仔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4只,分别在前期(0~21 d)日粮中添加1%(CK)、2%和3%的肠康肽替代等量鱼粉,在后期(22~42 d)日粮中相对应的处理分别添加0.5%(CK)、1.0%和1.5%的肠康肽替代等量鱼粉,研究肠康肽对肉仔鸡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替代量。结果表明:在肉鸡生长前期用2%的肠康肽替代等量鱼粉、在生长后期用1%的肠康肽替代等量鱼粉,对肉仔鸡生产性能、饲料报酬和死淘率无显著影响,但肉仔鸡的平均体重、饲料转化率、营养物质(蛋白、脂肪和纤维)消化率均最高。说明肠康肽在肉仔鸡日粮中适宜添加量为1%~2%。  相似文献   

18.
利用热喷技术对骨粉进行处理,通过动物试验证明,在饲料中添加热喷骨粉2%的小鼠在体增重、蛋白质表观消化率、钙吸收利用率方面均优于添加进口鱼粉和普通骨粉的小鼠。骨粉热喷膨化能有效地改善营养品质并能提高其附加值,对解决当前优质动物蛋白饲料的缺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羟基蛋氨酸钙对鲤生长性能和白肌营养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豆粕或鱼粉加豆粕为主要蛋白源配制等氮、等能的豆粕基础饲料或鱼粉饲料,并在豆粕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羟基蛋氨酸钙(MHA-Ca)(0.045%、0.090%、0.135%和0.180%)作为实验饲料。以基础饲料组和鱼粉组为对照,饲喂鲤(47.12±2.54)g8周,测定实验鱼的体长、体重,并计算存活率、相对增重率、相对增长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同时取实验鱼的白肌,测定其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结果表明,0.135%MHA-Ca组的相对增重率和相对增长率显著地高于豆粕基础饲料组(P〈0.05),但与鱼粉组和其他MHA-Ca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在豆粕基础饲料中添加0.135%MHA-Ca,饲料利用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地增加(P〈0.01),但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与鱼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豆粕基础饲料组相比,0.090%和0.135%MHA-Ca组鲤肌肉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但与鱼粉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豆粕基础饲料和鱼粉饲料相比,豆粕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MHA-Ca对鲤白肌中水分、脂肪、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