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挖掘优质的种质资源,从香菇发源地浙江龙泉凤阳山采集分离到7株野生香菇(Lentinus edodes)菌株,ITS序列分析鉴定确定为香菇菌株,并且7株野生香菇之间具有遗传差异性。在菌株的特性和出菇试验中,菌株YS1的菌丝生长最快,菌株YS7的木质素酶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都相对较高,菌株YS2的抗木霉能力强,菌株YS5出菇耐低温,以上菌株可以用于进一步研究、开发、驯化,以培育出优质的香菇栽培菌种。  相似文献   

2.
王爱仙  巫仁高  邓文明  胡蕾 《食用菌》2010,32(3):22-22,24
当前南方袋料栽培黑木耳生产中,采用的黑木耳菌株存在抗杂能力差,菌丝活力弱,栽培制袋污染率高,遇高温多雨天气易发生流耳烂袋等问题,从而制约了南方区域黑木耳袋料栽培的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是选育出适应南方地区栽培的黑木耳袋料栽培新菌株。笔者采集逆环境中生长良好的野生黑木耳并加以驯化,获得了2株野生驯化菌株,经出菇试验,  相似文献   

3.
以葡萄枝屑为主要原料栽培香菇,考察供试香菇菌株的菌丝长势、子实体形态、产量,以筛选出适宜葡萄枝屑栽培的香菇菌株.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5个香菇菌株菌丝均能在以葡萄枝屑为主料的培养料中生长,并能出菇.其中以香速69菌株表现最为优秀,菌丝平均生长速度为4.01 mm/d,长势强,单朵子实体平均鲜重为25.3 g,生物转化率为...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2018,(6)
对在浙江绍兴、庆元收集到的23株野生灰树花菌株进行预试验筛选,筛选出8株供试菌株与当地主栽品种进行拮抗试验和分子生物学遗传差异性分析,并进行菌丝培育和菇棚出菇试验。试验表明8株野生灰树花菌株存在遗传多样性,具有良好的驯化和选育潜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挖掘猴头菌优异种质资源,以‘黑威9910’为对照,对采自黑龙江省伊春和双鸭山地区的2个野生猴头菌菌株RT27、RT28的菌丝生长特性和驯化出菇情况进行研究。结果:两个菌株均具有遗传特异性,其中RT28在常规木屑栽培基质中菌丝长势强,菇体圆整、紧实,菌刺短,平均单菇鲜重达227.5 g,产量和生物学效率高于对照,具有成为高产优质菌株的潜力,适合作为猴头菌良种选育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6.
林佩瑛  林晖 《食用菌》2000,22(4):31-31
层架栽培香菇虽花菇率较高,占地面积较小,但管理费工、产量低、菇形差,难以进一步推广。为此,我们研究所承担了县科技局下达的“覆土袋栽花菇优质高产技术研究”的科技项目,通过三年的试验取得了成功。现将覆土袋栽花菇新模式简介如下:1选用良种 通过10个香菇菌株两年的覆土袋栽花菇品比试验,筛选出939、9015、沪农1号(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选育的段木香菇良种)三个菌株表现突出,其中939为最优菌株,该菌株中温偏低,菌丝生长极旺盛,出菇较早,菇体大,菇肉厚实,菇形圆正,产量高,花菇率也高,可作当家品种,缺点…  相似文献   

7.
采集到1株野生平菇菌株,对其子实体进行了组织分离,测定了菌丝长势及吃料能力,经ITS分子标记技术鉴定为弗罗里达侧耳;经驯化栽培,成功出菇,味道鲜美,对开发利用野生真菌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31个白灵菇菌株的培养特性及亲缘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外引31个白灵菇栽培菌株进行拮抗试验、菌丝生长速度测定、生长势比较、平板出菇试验和栽培试验,比较了它们的培养特征。结果表明:多数栽培菌株为同种异名,但同种异名的菌株培养特性存在显著差异;多数白灵菇菌株容易在平板培养基上形成原基;栽培试验结果表明,31个栽培菌株可以分成柱状、马蹄状和手掌状3大类。  相似文献   

9.
猴头菇野生资源丰富,可作为新品种选育的重要来源。以采集到的2株野生猴头菇为材料,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鉴定,并开展生物学特性分析、驯化出菇试验和栽培模式研究。结果表明,2株野生菌株均为猴头菇,蔗糖、酵母粉、KH2PO4 0.15%+MgSO2 0.1%分别为2个菌株通用的最适碳源、氮源和元素,最适培养温度均为20~25℃。2株野生猴头菇均可驯化出菇,与栽培菌株相比,2个野生菌株的子实体较大,菇形好,肉质紧密,产量高。其中野生驯化菌株A的平均生物学效率高达110.43%。2个野生菌株的最优栽培模式均为棚内立体床架摆放式栽培。本试验结果可为猴头菇野生菌株的驯化栽培提供参考,同时为今后猴头菇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2021,(5)
采用孢子分离法分离培养一株野生裂褶菌,得到纯培养菌株,并采用内转录间隔区序列(ITS)分析,将其鉴定为Schizophyllum commune。用桑枝屑培养基,26℃接续培养该菌株,随着转接次数的增加,菌丝逐渐浓密,生长速度呈加快趋势,最终(培养7代)菌丝生长速度为7.0~7.3 mm/d。驯化7代后的菌株用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26℃、150 r/min摇床培养10 d后菌丝体生物量达17.3 g/L。驯化培养的菌株接种培养料袋,菌丝培养30~35 d满袋,再培养7~10 d出菇,生物学效率为16.8%。  相似文献   

11.
香菇汀香一号菌株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荣鉴  罗德洪 《食用菌》1996,18(1):15-15
历史上福建汀江流域所产的香菇称“汀菇”,为我国四大名菇之一。为了使这一优良的种质资源得到开发利用,本所从1992年开始收集野生香菇种质,并与引进的主栽品种进行杂交,选育出具有野生香菇的优良性状和耐高温出菇特性的新菌株。 一、杂交菌株获得 (一)亲本菌株获得 1992年秋,在一片杂木林中的倒木上(海拔200m左右)发现几朵野生香菇,菇盖圆整、厚实,柄短小,采回后与本场栽培的L03菇同时分别用钟罩法收集孢子。无菌操作,用稀释法在PDA平板上获得野生香菇单核菌株26株,L03单核菌株35株,通过插片显微鉴定,这些茵丝无锁状联合,确定是单核菌株。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磐安县是“中国香菇之乡”,香菇生产和出口量居全国各县之首,是磐安的农业支柱产业,是农民致富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香菇菌种相继出现种性退化、产量、品质降低等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磐安县新艺食用菌研究所以选育优质、高产的新菌株为目标,从国内外采集野生香菇进行自然选育驯化栽培,通过3年的努力,于2005年成功选育出优质、高产的香菇新菌株,定名为新艺1号。将其与磐安主栽的135、L-26、939菌株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新艺1号菌株的外观农艺性状及产量等均有较明显的优势。该菌株性状稳定,高产稳产,生物转化率达106%~126%,菇形圆整,菇致密紧实,不易开伞,货架期长,商品性好,优质菇比例高,口感好,香味浓郁,抗逆性强,地域和季节性适应性广,易于安排生产和均衡供市等。通过配套技术管理研究,其既可用于立体层架栽培花菇,又可作畦式脱袋栽培普通菇,实现了花菇脱袋栽培的技术革新。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株“新艺1号”由浙江省磐安县新艺食用菌研究所选育,“939”、“135”、“L-26”均为引进保藏菌株。1.2培养基配方母种配方:PDA;菌种配方:杂木屑78%,麸皮20%,糖1%,石膏1%;栽培配方:杂木屑78...  相似文献   

13.
以引进的22株羊肚菌生产菌株为试材,对比不同菌株cPDA平板培养基和栽培种培养基菌丝生长情况,寒地条件下暖棚内采用“秋播春收”模式,研究了cPDA培养基和栽培种培养基生长情况,并进行栽培比较试验,以期选育出适于寒冷地区栽培的优良生产菌株。结果表明:22个生产菌株,依据cPDA平板培养基生长情况可分为3个组群;依据栽培种生长情况可分为2个组群;从栽培试验结果看,9号菌株出菇早,产量最高,单畦产量为5 319 g; 21、19号和12号菌株相较于9号菌株出菇晚,单畦产量分别为4 341、4 059 g和3 429 g,经3个生产周期多点试验栽培,均取良好效果,初步确认这4个菌株可在寒冷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对采自延边地区的一株野生杨树桑黄进行驯化栽培试验,经组织分离获得菌种,提纯培养后制备成栽培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并进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好,原种、栽培种长满时间分别为35天和40天;菌丝黄色,抗杂能力强;子实体形成较快,形态好,适合作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5.
平菇高邮 918菌株是我所于 1997年 8月中旬 ,从一棵柳树桩上长出的一丛野生平菇经组织分离驯化获得 ,鉴定为糙皮侧耳 (Pleurotusostreatus)。经一年试种和两年大面积推广栽培 ,该菌株菌丝生长浓密、粗壮 ,抗杂性极强 ,出菇温度范围广 ,适用于早秋、冬季栽培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2015,(5)
中原气候条件下小拱棚中袋栽培模式为基础,以9608、S602、L808为供试香菇菌株,通过观察比较各菌株的菌丝满袋时间、菌丝长速、长势、各潮次产量及子实体主要经济性状等指标,精准筛选出适宜中原气候下春季小拱棚中袋模式栽培的香菇品种。试验结果表明:9608最适宜中原地区春季小拱棚中袋栽培,L808菇形优势明显,但越夏管理难度较大,也是比较有潜力的春栽品种,但栽培模式可以进一步探索,S602不适宜春栽模式栽培。  相似文献   

17.
猪肚菇‘申蕈1号’由2014年采集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的野生菌株经人工驯化而来,其发菌速度快,菌丝洁白健壮,易形成原基,出菇期间耐高温,子实体等级为中小型,菌盖浅棕色,产量较高,商品性状好,适合于设施化规模栽培。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2021,(5)
为筛选出适合福建南平及周边地区栽培的卵泡长根菇菌株,进行4株卵泡长根菇菌株菌丝培养及出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N-1菌丝生长速度快,袋产量最高,但菇盖厚大、柄短,市场认可度不高。菌株HG-1表现优良,菌丝生长速度快,袋产量高,菇形好,符合市场需求,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9.
以每袋播种量70 g、50 g和30 g接种,不同播种量对香菇菌袋发菌和出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接种量,对于菌种块菌丝萌发和菌丝体生长速度影响不大;但对菌袋污染率、菌丝满袋时间和出菇产量有一定影响。综合分析,以每袋50 g播种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陈君伟  陈作毅 《食用菌》2001,23(1):17-17
竹屑营养成分与木屑相似,是栽培香菇的好原料,竹子自然繁殖,生长快,质地坚硬,利用竹加工厂的下脚料来栽培香菇,对缓解菌林矛盾、保护生态平衡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竹屑难免含有尖刺状物,易刺破菌袋,原香菇熟料栽培工艺,培养料装袋后需经高温湿热灭菌,因破袋造成污染率高,而使竹屑无法被利用作香菇的培养料。笔者应用生料灵拌入竹屑、麸皮培养料中,杀灭培养料中的各种杂菌,接入香菇菌丝后,在适温范围内,菌丝生长良好,正常转色、出菇。1 袋 栽①菌株:香菇Cr04,福建三明真菌所提供。②配方:竹屑79%,麸皮20%,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