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种猪产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以国际先进水平为参照.积极开展种猪的联合育种,利用集团化养猪企业的规模化生产优势,建立完善的种猪繁育体系和种猪性能测定制度.实现种猪产业升级转型是做大做强中国生猪产业的必由之路。2012年12月8日,唐人神集团(以下简称唐人神)在湖南株洲召开美神育种国际联盟高级研讨会,与全国400多家生猪育种及相关企业建立“生猪育种产业联盟”,此举将开创中国种猪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种猪育种伴随生猪产业正面临着重大的变革,国家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实施为此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行业管理决策者、技术专家到企业家,都在积极地探索如何推进我国种猪育种跨上一个全新的台阶。《中国畜牧杂志》近期刊发的9篇系列论文"规模化种猪育种与生产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及案例分析",用部分核心场大量的实际育种数据分析作为案例,系统阐述了现代猪育种方法的应用,就是这种探索的一个积极尝试。本文在此基础上,总结多年来对种猪育种的实践探索经验和思考,认为坚定的理念是种猪育种的动力,数字化是种猪育种的核心,人才团队建设是种猪育种的基础,专业化和联合是种猪育种的趋势,政产学研联动是种猪育种的保障。此外,对种猪育种工作容易出现的一些认识误区做了简单的陈述,以期共同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地推动我国种猪育种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实施,对种猪育种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为此,从规模化种猪场种猪育种实践中进行经验总结,并从种猪育种动力、数字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化和联合趋势上来提出推进我国种猪场种猪育种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12月5日,江油新希望海波尔种猪育种有限公司在2013年全国猪联合育种协作组年会上正式被农业部授予"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成为今年申报全国生猪核心育种场的生猪育种企业中获评审通过的18家企业之一,也是2013年四川省唯一一家申报并获评审通过的生猪育种企业。本次申报成功,标志着新希望六和种猪育种改良正式进入"国家队"。  相似文献   

5.
在生猪养殖过程当中,种猪育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提高种猪育种水平,可以有效提高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文章基于育种目标选定,从常规育种技术、分子育种技术、人工授精技术三大方面分析种猪育种的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2012年3月31日,由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永诚公司、中美合资福建省永诚华多种猪有限公司在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以及当晚在龙岩学院学术报告厅主办的主题为"美系种猪育种新理念"的连续两场讲座取得圆满成功。讲座都在美国著名育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猪肉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生猪养殖的规模和数量也在急剧提升,进而带动了种猪市场的繁荣。目前,我国的种猪场众多,所以实现了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的世界第一。其实,生猪养殖的数量增加和质量提升,不仅仅要依靠种猪场的数量扩展,更要依靠优秀的种猪品种。优秀的种猪品种不仅可以有效提升生猪抗病性,还可以提高生猪多方面的生产性能。所以优秀品种的生猪更易实现养殖的经济效益。为此,强化生猪育种工作十分的重要。本文就现阶段我国种猪育种工作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探讨解决措施,目的是通过育种提升生猪养殖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8.
选择是生猪育种的核心,而准确地选择和选种依赖于完善和成熟的育种体系。国际养猪发达国家(国际育种企业)对育种体系不断完善,长期进行生长、繁殖和肉品质等各类性状的表型测定,运用多场联合评估和基因组选择等方法不断提高遗传评估的准确性,不断挖掘新的育种性状,并进行测定、评估和选育,实现了种猪群体持续的遗传改良和综合性能的不断提升。本文对欧美发达国家(国际育种企业)的生猪育种技术体系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的生猪育种工作提供参考,并促进我国生猪种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怀禹 《猪业科学》2022,39(11):38-40
我国生猪饲养量占世界总量的一半,猪种资源占全球总数的1/3。但我国商品猪90%以上来自国外品种。近年来,我国依赖大量从国外引进种猪,自2014年起引种量已逐步减少,2019年后,由于非洲猪瘟对我国种猪体系的破坏,叠加猪价维持高位,2020年我国进口种猪量再创新高,突破2.2万头。我国长期从国外大量引种,久而久之形成了“引种—制种—退化—再引种”的被动局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种猪育种存在的较大差距体现在育种的各个环节,非洲猪瘟疫情给我国育种工作也造成了较大影响,不仅种猪质量退化,育种意识也受到冲击。因此,从生猪产业长期发展需求来看,要使我国从养猪大国走向养猪强国,需要彻底解决种猪育种的“卡脖子”问题,才能打赢种猪“翻身仗”。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与养殖业的快速融合,一场生猪育种数字化革命正在悄然兴起。  相似文献   

10.
世界生猪育种现状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养猪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种猪育种的体系还没完全建立。加快发展生猪育种产业已成为我国养猪业不可回避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生猪育种特点及我国生猪育种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猪业科学》2012,29(10):23-23
山东荣昌种猪育种集团是国内顶尖的种猪育种集团,总投资1.2亿人民币,集团依托美国whiteshireHamroc公司核心育种技术。下属四家育种公司:滨州市荣昌种猪有限公司、山东华特希尔育种有限公司、滨州市恒利源种猪育种有限公司、滨州市华麟牧业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2.
猪的育种工作实际上是人类对猪在世代延续中的一种干预,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中国,BLUP法选种并不是唯一的选种方法,也不是最好的选种方法。分子遗传标记辅助选择目前多数还在实验室内,应用于生产实际还很不成熟。常规选种仍是中国目前猪育种的重要方法,不可忽视。我国多元化的市场要求有多元化的育种目标,而多元化的育种目标要求有多元化的选种方法。在外种猪中适当引入我国地方猪种的血统是一种较好的育种技术路线。生物体(动物品种)遗传资源的"纯"与"杂"是相对的,从核苷酸序列的角度来看,地球上的生物体都是杂合的,没有2个生物体是完全相同的。一个品种永远处于动态平衡与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13.
罗远明 《猪业科学》2021,38(9):52-54
智慧养猪已成为生猪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其核心主要聚焦于智能环控、智能饲喂和对猪群的视频监控等技术的应用。大数据采集是实现智能化的前提,因此,通过射频识别(RFID)技术建立猪只大数据是实现智慧养猪的基础。通过正确的猪只个体识别技术的选型,在不同生命周期给猪只选配合适的电子耳标,给猪只建立精准的身份证明。在不同阶段的数据采集场景中,通过识别电子耳标产生真实数据的关联,准确掌握每一头猪从出生到屠宰再到消费市场终端之间的信息,从而确保了动物健康养殖、疫病控制和食品安全,真正意义上实现智慧养猪。  相似文献   

14.
This review examines some aspects of pig breeding schemes which affect their economic efficiency. These include the type of crossbreeding system, the selection applied within the lines, the importance of starting up relatively quickly, of maintaining efficient production within the breeding herds and of structuring the scheme so that improvements are passed down quickly to the commercial slaughter pigs.  相似文献   

15.
Sam Hoste博上(图1)指出:购买种猪时,应全面考虑总遗传优势包括次要性状 购买的种猪会直接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 猪的性状,如窝产仔数、增重和饲料利用率等是影响猪场收支平衡的关键因素.然而,猪的其它许多特性对上述性状的远期表达十分重要,但通常被忽略.例如: (1) 性情温和、易于管理;(2)适应性;(3)强壮性和抗病性;(4)使用年限;(5)易于再配种.  相似文献   

16.
17.
在猪的育种工作中,需要按时称重、测量,但有时往往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时称重,测量。这就需要用一定方法(校正系数)来校正。笔者参考加拿大种猪改良计划纲要,介绍下面几种方法。1 体重达100kg日龄的校正方法体重达100kg的日龄是测定猪性能的一个重要项目。由于对测定猪无法在正好100kg时称重,所以可以在一定体重范围内(75~115kg)进行称量,然后利用实测重量,实测日龄及动物性别,将动物校正到体重达100kg日龄。校正方法:第1步:计算公畜(或母畜)的校正系数(CF)公畜:CF=(实测重量/实测日…  相似文献   

18.
在智能信息化时代,传统的人工养殖已经越发彰显其劣势。智慧养猪开启的智能装备和大数据模式正走进养猪人的视野。文章综述了在智慧养猪背景下,智能饲喂系统、环控系统、监控系统、AI和大数据在猪场的应用现状,并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农牧公司智能猪场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12 Kenyan pig breeding units (56-299 sows per unit) of similar feeding, genetics and health status were evaluated from October 2003 to October 2004 during hot and cooler periods. Sows during cooler months of the year (April to October, average temperature between 08:00 and 17:00: 25.2 +/- 2.2 degrees C) had shorter (P < 0.01) weaning to service intervals (7.9 +/- 2.2 days vs. 12.7 +/- 2.7 days, respectively), less (P < 0.01) regular returns to service (5.7 +/- 1.9% vs. 9.9 +/- 1.9%, respectively), higher (P < 0.01) farrowing rates (80.1 +/- 4.4% vs. 70.8 +/- 3.8%, respectively), and larger born (10.0 +/- 1.1 vs 9.1 +/- 1.7, P < 0.05) and weaned litter sizes (9.2 +/- 1.2 vs. 8.0 + 1.3,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time periods of high ambient temperature (November to March, between 08:00 and 17:00: 37.2 +/- 3.3 degrees C). It was concluded that a high ambient temperature is a risk factor for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in pig breeding uni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