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云南是中国仅有的小粒种咖啡生产省份,也是世界上咖啡种植纬度最北的地区(世界其它咖啡种植最北的纬度为22°N,而云南为25.5°N),具有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类型。在这次调查研究中,笔者从小粒种咖啡主要种植区普洱、德宏和保山搜集了52个样品,在德国柏林由一个专业杯品测试小组对其进行测评。在对比相同海拔下(大约1 000 m)的不同Catimor7963样品时,发现纬度与杯品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这说明与相同海拔低纬度地区相比,高纬度地区的咖啡豆具有较好的杯品质量。因此纬度可作为杯品质量的一个地理因素。  相似文献   

2.
对云南小粒种咖啡高海拔种植适应性进行分析和评价,进一步明确在适宜的范围内,海拔越高,杯品质量越好。高海拔是生产精品咖啡的重要条件,卡蒂姆咖啡在高海拔种植杯品质量显著提高。发展高海拔咖啡生产,可提高咖啡生产经营效益,对促进国内小粒种咖啡生产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云南3个主产区的小粒种咖啡(Coffea arabica L.)生豆为材料,通过分析同一品种在不同产地、环境条件下,咖啡生豆在感观、物理、化学和卫生指标上的差异,对其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个主产区的咖啡豆均达到国标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优质咖啡制品的加工原料;同一咖啡品种在3个不同产区的自然条件下种植,得到的咖啡豆在感观、物理、化学和卫生指标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且不同产区的咖啡豆均有各自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从云南小粒种咖啡3个主要种植区采集了52个样品,在德国柏林由一个专业杯品测试小组对其进行测评。比较了不同海拔荫蔽和非荫蔽耕作系统中咖啡豆的质量。结果显示:荫蔽系统的优势明显。荫蔽系统下生产的咖啡豆在所有4个感官项目测试和“带衣豆总干重/咖啡鲜果重”(D/F)项目中都有较好的表现。此外,在比较来自相近海拔(约1 000 m)的不同卡蒂莫品系时,发现香味和D/F之间呈正相关。D/F比值因其结果简单、具体、客观,从而可作为咖啡质量中的物理性状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另外,荫蔽耕作制度能够明显增加D/F的比值,  相似文献   

5.
采集云南怒江流域海拔784~1 508 m中8个不同海拔高度的小粒种咖啡品种Catimor CIFC 7963(F6)的咖啡豆进行千粒重、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咖啡因、总糖等营养成分含量测定,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对小粒种咖啡品质的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咖啡豆千粒重和总糖含量分别与海拔高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咖啡因含量与海拔高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粗脂肪含量与海拔高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粗蛋白质、粗纤维、水浸出物、灰分与海拔高度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咖啡湿法发酵中使用果胶酶对脱胶时间与杯品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阿拉比卡咖啡为原料,在咖啡湿法发酵环节中加入Pectinex Ultra SP-L果胶酶进行脱胶,并对加工出的咖啡豆进行理化及感官分析。结果表明:与自然发酵脱胶相比,果胶酶脱胶能缩短脱胶时间,有效快速脱除咖啡果胶。其脱胶时间与果胶酶的浓度、脱胶温度、鲜果成熟度呈正相关。与自然发酵脱胶相比,果胶酶脱胶所得咖啡豆的内含物质无显著差异,杯品质量干净稳定。就咖啡豆的杯品质量而言,0.01%果胶酶添加量脱胶处理要高于自然发酵脱胶,而添加量为1.00%、0.10%果胶酶脱胶处理略低于自然发酵脱胶。综上所述,果胶酶脱胶能保证咖啡品质的稳定性及提高咖啡加工效率,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总结2010年以来云南河口民族地区小粒种咖啡技术创新亮点,分析认为:近年研究制定的《河口小粒咖啡综合技术规范》(DG5325/T 5.1-5.6—2013)标准,规范了本地区小粒种咖啡栽培技术;试验筛选出的高抗锈良种CIF7963(6),加快了本地区良种化进程;“水压自动补偿”灌溉系统,解决了本地区传统灌溉问题;对传统湿法加工实施背压式热风穿透风干燥技术(设备)改造,改变了传统上利用水泥晒场自然晾晒咖啡豆。这些创新亮点促进了本地区小粒种咖啡产业的可持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云南不同海拔小粒种咖啡生长发育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云南思茅、保山、德宏、西双版纳4个地区的调查结果,小粒种咖啡在海拔900m以下的植株生长量和第3年的产量大于海拔1100、11300m植区的生长量和产量,但随海拔升高咖啡干豆千粒种增加,大象豆减少,随海拔升高,咖啡的果酸度增加,杯品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9.
对云南咖啡种植规模、使用品种种类、育种背景及栽培特点进行了调研分析。证实了主栽品种卡蒂姆7963与P4是同一品种;对各品种的杯品质量进行了评价,多次杯品鉴定表明,生产上种植卡蒂姆类咖啡虽然内在品质赶不上波邦和铁比卡,但可通过加强水肥管理、遮荫栽培、高海拔种植和提高初加工水平等来提升咖啡杯品质量;对今后发展咖啡使用品种及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潞江坝的Catimor系列品种咖啡鲜果为材料,研究不同采收期对咖啡果实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成熟期果实的物理性状差异为极显著,其中,早期和晚期成熟的咖啡鲜果和咖啡豆颗粒较小,物理性状较差,而中期成熟的咖啡鲜果和咖啡豆颗粒较大,物理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11.
普洱产区咖啡干香感官特征解析及杯品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普洱产区咖啡为原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和香气活度值法(odor activity values, OAVs)确定咖啡中特征干香组分,明确其感官风味特征,并邀请专业咖啡质量品鉴师团队评价杯品品质。结果表明:普洱产区14个区域咖啡中共有干香组分78种,特征感官风味组分(OAVs>1)22种,为普洱咖啡赋予黑巧克力、焦糖、奶油、烤坚果和蜂蜜的主香,同时具有枫糖浆、花信子和柑橘风味;普洱咖啡杯测结果显示,不同区域咖啡在杯测指标上虽略有差异,但整体得分较高,85.71%的咖啡达到了精品咖啡的标准;普洱产区存在区域气候环境,其中种植的咖啡同样具有较高的杯品质量。研究结果可为咖啡加工生产和销售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湖南春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对8个马铃薯品种的抗性、商品性、品质、产量等特性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鲁引、9903、中薯3号、中薯2号分别比东农303增产25.46%、19.09%、9.59%、5.67%,它们抗性强、综合性状表现好,值得推广。大西洋的抗性好、干物质含量高、还原糖含量低,是很好的值得推广的加工品种。诺兰的抗性差、产量低,但干物质、淀粉含量高。  相似文献   

13.
对干热河谷地区潞江坝的5个基因型咖啡品种进行评价调查,在3年里记录各个品种的生长量,单株产量,鲜果千粒重,干果千粒重等并进行分析比较。为今后干热河谷地区的咖啡种植品种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咖啡规模化种植历史不足百年,从国外引进品种的渠道窄,品种少,规模化种植的品种不足20个,种植区对各品种的根源及特性了解也不多。阐述各品种的特性,为今后咖啡引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美国先锋玉米杂优模式利用对中国玉米育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时俊光 《杂粮作物》2010,30(3):163-166
近年来,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在国内审定了许多品种,其利用主要杂优模式是A×B;母本来源主要是Reid血缘的选系,父本是Lancaster血缘选系。先锋玉米杂交种以其脱水快、出籽率高、品质好、生育期适中等优点,深受农民青睐,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在辽宁北部、吉林、黑龙江南部成为主栽品种。国内玉米品种利用主要模式是Reid×旅系、Reid×唐四平头改良系,其杂交种存在着后期脱水慢,出籽率不高,熟期偏长,商品性一般等缺点,逐渐被先锋杂交种所取代。先锋玉米对中国育种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育种者普遍认为:熟期适中,出籽率高,品质好,脱水快,抗多种病害,抗倒,适应区域广,是今后玉米育种主攻目标,改变了中国育种者的育种观念。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于2010~2012年在云南省瑞丽市对15个品种96份种质进行抗锈性鉴定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种质资源中,免疫型(I)26份,抗病型(R)6份,中抗型(MR)13份,中感型(MS)9份,感病型(S)43份;抗锈性强的种质资源中,卡蒂姆的抗锈性明显强于其他品种,免疫型材料占该类型抗锈材料的80%。  相似文献   

17.
用统计学方法,定量研究了大田条件下四个咖啡品系:中粒种21、中粒种24—11、中粒种24—2和小粒种S288的蒸腾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品系的蒸腾速率与太阳辐射、气温、叶温、VPD和相对湿度显著相关,其中,与太阳辐射呈直线关系,与气温、叶温和VPD呈指数曲线关系,与相对湿度呈抛物线关系。据此求出了相应的回归方程。五个环境因子对各品系蒸腾速率的影响各异,影响各品系蒸腾速率的主要因子,中粒种21为VPD和相对湿度,中粒种24—11为太阳辐射和VPD,中粒种24—2为太阳辐射和气温,而小粒种S288为太阳辐射、气温和相对湿度。依主要影响因子拟合出四个被测品系蒸腾速率的多元回归方程。由此多元回归方程估算得到的各品系蒸腾速率的多天平均理论值与实测值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日喀则和阿里地区栽培大麦种质资源的研究结果。它们属于普通大麦种内二棱大麦和多棱大麦两个亚种。(1)日喀则地区1088个品种分类属于121个植物学变种,其中新变种有13个;(2)阿里地区77个品种分类属于43个植物学变种,包括新变种5个。这对系统了解中国大麦的分类、认识、研究、进一步保护和利用资源都有其深远意义,同时为研究大麦起源、演化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9.
Fumig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C. H. Bell 《Crop Protection》2000,19(8-10):563-569
The last quarter of the 20th century has seen the withdrawal of many compounds formerly used as fumigants. Methyl bromide, the fumigant with the widest range of applications is scheduled for worldwide withdrawal from routine use as a fumigant in 2015 under the directive of the Montreal Protocol on ozone-depleting substances. Phosphine, the only other commodity fumigant available worldwide, used principally on bulk grain but also on dried fruit, nuts, cocoa, coffee and bagged rice, is currently under regulatory review in the USA and Europe. The prospects for the continued use of fumigants to protect plant and animal health and commodity trading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mounting pressures on compounds due to registration requirements, atmospheric emission controls, fears on safety or health grounds, the incidence of resistance, and the need to achieve increasingly high standards of pest control in international trade. Some recent research results relating to fumigant toxicity and gas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re presented which indicate ways in which the use of some of the few remaining fumigants can be extended in the 21st centu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