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奶牛急性乳腺炎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鉴定出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B群无乳链球菌.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克林霉素等12种药物对临床分离的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10株无乳链球菌的MIC.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对克林霉素敏感.临床疗效试验结果表明,克林霉素组的治愈率与感染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克林霉素组治愈率、有效率与其它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明克林霉素对奶牛乳腺炎病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从辽宁省3个地区分离到27株猪链球菌病的病原,对其进行了分离和鉴定,致病菌是C群马链球菌.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克林霉素等12种药物对临床分离的27株链球菌的MIC,结果表明,27株链球菌对克林霉素敏感,MIC50为0.125μg/mL.临床疗效试验表明,克林霉素组的死亡率、有效率、治愈率与感染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克林霉素对猪链球菌病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用公英乳康涂膜剂的3种不同配方A、B、C及六茜素和克林霉素进行乳牛乳腺炎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的对比抑菌试验。结果显示,A、B、C3种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依次为125、250、250mg/mL;对无乳链球菌的MIC分别为250、500、500mg/mL;而六茜素和克林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400和25μg/mL,它们对无乳链球菌的MIC分别为400和50μg/mL。结果表明,公英乳康涂膜剂对2种致病菌的抑菌作用不如六茜素和克林霉素,但其也有较好的抑菌作用,且配方A的抑菌效果强于B和C。  相似文献   

4.
头孢喹诺对临床分离菌株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评价头孢喹诺对上海市养殖场临床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作用,为头孢喹诺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依据。从上海市养殖场分离并鉴定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各若干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头孢喹诺对各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推算MIC50和MIC90,并绘制头孢喹诺对这4种细菌的杀菌动力学曲线。头孢喹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MIC50分别为0.063、0.063、0.032、0.125 μg/mL,MIC90分别为0.125、0.125、0.125、0.25 μg/mL;在很小的浓度变化范围内头孢喹诺能够快速抑菌,在抑菌浓度为1倍或2倍MIC时,24 h内能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链球菌、沙门氏菌。头孢喹诺对上述几种临床分离细菌具有很强的抑菌效果和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试验目的是通过毕赤酵母系统高效表达一种新的真菌防御素菌丝霉素,鉴定它的抑菌活性,并考察其对牛乳腺炎疾病的防治功能。将菌丝霉素基因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 Pic Zα中,转化并重组到毕赤酵母GS115中。经过甲醇诱导表达,分离纯化,进行体外抑菌活性鉴定。结果显示菌丝霉素在1μg/ml浓度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等起到抑制作用,对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0~50μg/ml。鉴于上述细菌是引起奶牛乳腺炎的重要致病菌,我们将0.05%菌丝霉素蛋白灌注到奶牛乳腺中,经过7 d的治疗期,发现奶牛乳腺炎得到有效治疗或缓解。上述结果表明菌丝霉素在0.05%剂量下,对奶牛乳腺炎具有防治作用,可望开发为一种新兽药。  相似文献   

6.
杨静 《养猪》2015,(3):17-18
采用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黄芩苷对链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结果显示,黄芩苷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6μg/m L,对链球菌的MIC为64μg/m L,对沙门氏菌和巴氏杆菌无明显抑菌性。说明黄芩苷对猪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抗菌活性,对链球菌的抑菌性较差,对沙门氏菌和巴氏杆菌无明显抑菌性。  相似文献   

7.
猪源性链球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找到对猪链球菌病疗效较好的药物,本实验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了临床分离的27株链球菌的MIC,耐药性监测的结果表明链球菌对所测12种药物有11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只有盐酸克林霉素和阿莫西林对临床所分离的链球菌比较敏感,MIC50分别为0.125μg/mL、4μg/mL。  相似文献   

8.
利血平增敏法检测环丙沙星药物残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抗菌活性及利血平对其抗菌活性的影响,采用对倍稀释浓度琼脂平板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同法测定利血平对环丙沙星对金葡菌MIC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利血平增强了环丙沙星的抗菌活性,增大了环丙沙星抑制金葡菌的抑菌圈直径,提高了环丙沙星在组织中检测的灵敏度。我们研究发现利血平加入后中心浓度由0.5 μl/ml变为0.0625 μl/ml,最低检测限由0.125 μg/ml降低到0.015625 μg/ml。  相似文献   

9.
《中国兽医学报》2016,(9):1568-1571
从陕西宝鸡某奶牛场患乳房炎的奶牛中采取奶样46份,用于分离与鉴定致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采用牛津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对引起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显示:本试验分离鉴定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致病性大肠杆菌;苦豆草提取物对致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分别为2.340、0.585、2.340、4.687mg/L,最低杀菌质量浓度(MBC)均为9.375mg/L。结果表明:苦豆草提取物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阿莫西林与硫酸黏菌素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本试验选择139株奶牛乳房炎临床分离菌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阿莫西林、硫酸黏菌素单用及其联合用药对以上3种主要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阿莫西林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MIC范围分别为:2.0~512.0μg/m L、0.125~128.0μg/m L和0.125~1.0μg/m L;硫酸黏菌素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MIC范围分别为0.5~8.0μg/m L、32.0~128.0μg/m L和64.0~1 024.0μg/m L。二者联用后,对20株奶牛乳房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FIC平均值分别为0.91、0.85、1.25,对所有菌株的FIC平均值为0.93。结果表明,阿莫西林对链球菌高度敏感;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适度敏感;硫酸黏菌素对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大肠杆菌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的敏感性较低。阿莫西林与硫酸黏菌素联用后,对3种受试菌主要呈现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黄连生物碱的抑菌活性,采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法分离黄连生物碱,K-B法检测其抑菌活性,测其对敏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从黄连中分离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小檗碱、表小檗碱,提取率分别为44.41%、36.72%、68.54%、18.3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分别为10.00、29.50、21.00和12.50 mm;对无乳链球菌分别为11.40、27.50、14.00和15.50 mm;对粪肠球菌、大肠杆菌O157等均无效;黄连碱、表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的MIC和MBC均分别为136.36、272.73μg/mL;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62.18、136.36μg/mL,对无乳链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136.36、272.73μg/mL;掌叶防己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的MIC和MBC均分别为62.18、136.36μg/mL。结果表明:用HSCCC制备生物碱,省时、方便,4种生物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作用明显,对其余试验菌无效。  相似文献   

12.
谷精草有效成分分析及体外抗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试管法和圆形滤纸层析法分析鉴定了谷精草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谷精草含有生物碱、酚性成分、有机酸、黄酮及其甙类、挥发油、植物甾醇、鞣质等化学成分.用纸片法和试管法对谷精草水提取液进行了体外抗菌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谷精草水提取液对金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巴氏杆茵、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兽医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都有较强的抗茵作用,抑茵圈直径分别为12.16±0.33 mm,15.36±0.29 mm,13.57±0.61 mm,8.63±0.26 mm,9.88±0.72mm:谷精草水提取液对金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巴氏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125 g/ml、0.063g/ml、0.125 g/ml、0.5 g/ml、0.25g/ml;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0.25g/ml、0.125g/ml、0.25g/ml、1g/ml、1g/ml.  相似文献   

13.
柯莹莹 《兽医导刊》2019,(4):200-201,199
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庆大霉素、氨苄西林钠最小抑菌浓度(MIC)下耐药性的产生,为临床用氨苄西林钠、庆大霉素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用药疗程提供指导。本实验在1/4MIC浓度上递倍逐步升高药物浓度,用庆大霉素、氨苄西林钠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并对比诱导前后MIC、细菌形态特征,进行体内耐药实验。经过体外诱导试验,庆大霉素的MIC由4μg/ml升到32768μg/ml,氨苄西林钠的MIC由1μg/ml升到16384μg/ml。由此可知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短期的体外诱导耐药内会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钠产生稳定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奶牛急性乳腺炎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查明乳腺炎的主要致病菌, 试验对来自不同奶牛场的25头患急性乳腺炎奶牛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从阜新、锦州两地6个牛场共分离出26株目的菌, 16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10株为B群链球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检出率分别占病原菌检出数的61 54% ( 16 /26 ) 和38 46% (10 /26)。  相似文献   

15.
溴莫普林对几种动物病原菌的体外抗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溴莫普林 (BDP)对禽大肠杆菌 O78、沙门氏菌 C79-13 、金黄色葡萄球菌 2 80 0 1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 0 .313μg/ml、80 μg/ml及 6 40 μg/ml。BDP对病原菌的 MIC与 TMP相同或略优 ,与其它抗菌药物的联合抑菌作用和 TMP相似。  相似文献   

16.
试验测定了松乳菇菌丝体胞内多糖与胞外多糖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巴氏杆菌常见5种病源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两种多糖对葡萄球菌、链球菌抑菌效果不明显,胞内多糖对大肠杆菌效果也不明显,胞外多糖和胞内多糖对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胞外多糖是25和150mg/ml,胞内多糖是50和200mg/ml;对大肠杆菌的MIC和MBC分别为:胞外多糖50和100mg/ml;对巴氏杆菌的MIC和MBC分别为:胞外多糖12.5和50mg/ml,胞内多糖100和150mg/ml。  相似文献   

17.
采用药敏纸法和试管法对禽巴氏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 :阿普拉霉素和恩诺沙星组成的复方制剂对禽巴氏杆菌的 MIC为 1u 1μg/ ml,MBC为 2 u 2 μg/ ml,明显优于阿普拉霉素 (2 .2 5 u/ ml)和恩诺沙星 (MIC为 3.2 μg/ ml)。说明二者组成复方后 ,抗菌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8.
通过体外培养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用复方聚维酮碘油乳剂和聚维酮碘溶液进行抑菌和杀菌实验,测定这两种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来考察野生动物外用药复方聚维酮碘油乳剂的体外抗菌作用。结果显示,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复方聚维酮碘油乳剂的MIC依次为5 g/L、10g/L、5g/L、1.25g/L,聚维酮碘溶液的MIC依次为2.5g/L、10g/L、10g/L、5g/L;复方聚维酮碘油乳剂的MBC依次为5g/L、10g/L、5g/L、1.25g/L,聚维酮碘溶液的MIC依次为2.5g/L、10g/L、10g/L、5g/L。结果表明,复方聚维酮碘油乳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均优于聚维酮碘溶液,对大肠杆菌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要低于聚维酮碘溶液,对沙门氏菌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相同。  相似文献   

19.
对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10个不同规模奶牛场采集的有临床症状并且为最近10d未用抗生素药物治疗过的30份乳房炎奶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共分离出11种细菌,经鉴定,主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无乳链球菌、棒状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酵母菌、白色念珠菌和曲霉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最高,达22/30;表皮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分离率相近,都相对较高,分别为19,30和17/30;肠道菌和棒状杆菌的分离率相等,都是10/30;真菌的分离率为7/30.  相似文献   

20.
为更好地制定奶牛乳房炎防治措施,本研究采集了沈阳地区6个奶牛场289头临床型乳房炎患牛的乳样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共分离得到4类9种细菌共计354株细菌,主要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并对高发的大肠杆菌菌株进行了19种常见抗生素的药敏试验,发现其对哌拉西林、氧氟沙星等高度敏感,对克林霉素、万古霉素等高度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