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雪茄烟叶发酵过程中颜色变化与主要含氮化合物(总氮、烟碱、蛋白质、氨基酸、硝酸盐、亚硝酸盐、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及评吸质量的关系,为提升雪茄烟叶发酵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德雪1号上部叶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堆积法进行发酵,测定发酵过程中雪茄烟叶颜色、主要含氮化合物及评吸质量的变化,探究烟叶颜色变化与主要含氮化合物、评吸质量的关系并建立动态变化预测方程。【结果】雪茄烟叶发酵过程中总氮、烟碱、蛋白质、氨基酸、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与颜色参数L*、a*、b*、C值均呈缓慢降低的变化趋势,发酵0~10 d雪茄烟叶含氮化合物降解速率较快,发酵25~30 d差异不显著(P>0.05),发酵30 d时,总氮、蛋白质、烟碱、氨基酸、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别降解18.8%、23.5%、42.5%、31.8%、42.2%和41.4%,L*、a*、b*和C值分别为30.245、8.305、14.350和16.580。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和H0值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E值呈缓慢上升的变化趋势,发酵30 d时,硝酸盐含量、亚硝酸盐含量、H0和△E值分别为5.78 mg/g、21.11 μg/g、30.060和62.303。发酵25 d时烟叶评吸质量较好,雪茄烟风格彰显,烟叶香气透发,烟气醇和感、饱满度和干净度明显提升,杂气和刺激性明显降低,余味舒适,烟气平衡感较好,各评吸指标均优于未发酵烟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雪茄烟叶颜色参数与主要含氮化合物、评吸质量的相关性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总氮、蛋白质、氨基酸、叶绿素a和叶绿素b对发酵过程中雪茄烟叶颜色变化有直接影响,评吸质量与颜色参数关系密切。【结论】发酵过程中颜色参数与主要含氮化合物及评吸质量关系密切,通过建立发酵过程中评吸质量变化模型来提高雪茄烟叶发酵过程中的可控性,获得评吸质量较好的雪茄烟叶。  相似文献   

2.
雪茄烟叶加湿堆积发酵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发酵方式对雪茄烟叶综合品质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雪茄烟发酵品质,增加烟叶工业可用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加湿堆积发酵的方法,探讨了热蒸汽加湿、冷水雾化加湿和散叶堆积、把烟堆积与摊片装箱对雪茄烟叶发酵成本及用时、烟堆温度、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雪茄烟叶的热蒸汽加湿·散叶堆积发酵法可有效提高发酵起始温度10.2℃,有效缩短发酵时间,同时发酵后烟叶质量和颜色均匀性提升明显,烟叶评吸满意度高,香气质与香气量进一步显露,青杂气和刺激性下降,显著地彰显了雪茄烟叶的风格特征。[结论]热蒸汽加湿·散叶堆积为来凤雪茄烟叶理想发酵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晾制过程中温度对雪茄烟叶多酚类物质代谢水平的影响,为雪茄烟叶质量的调控提供参考。【方法】以主栽雪茄烟品种德雪1号为试验材料,设计低温、中温、高温3种晾制温度处理,测定鲜烟叶及晾制过程中凋萎期、变色期、定色期、干筋期雪茄烟叶主要酚类物质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分析雪茄烟叶多酚类物质含量与以上3个酶活性的相关性,并对晾制后各处理烟叶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晾制期间,不同处理雪茄烟叶绿原酸和芸香苷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莨菪亭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PAL、PPO和POD活性均呈单峰变化,但到达峰值的时间有所不同。烟叶多酚类物质含量与相关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绿原酸含量与PAL活性显著负相关,芸香苷含量与PPO和POD活性极显著正相关,莨菪亭含量与PAL、PPO和POD活性的相关性不显著。雪茄烟叶晾制过程中,将凋萎期、变色期、定色期、干筋期温度分别控制在28,33,38和38 ℃,烟叶内的PAL、PPO和POD活性均较高,绿原酸、芸香苷和莨菪亭等主要酚类物质含量适中,且该处理下晾制后烟叶糖含量和糖碱比较高,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最低,氮碱比较低,内在化学成分较为协调。【结论】晾制期间合理调控温度有利于提高烟叶的抗氧化能力,促进烟叶内多酚类物质的合理转化,改善烟叶酶促棕色化反应,提高雪茄烟叶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发酵方法对四川德阳雪茄茄芯烟叶堆积发酵过程中品质因素的影响,为提高国产雪茄烟叶质量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采集雪茄茄芯烟叶发酵过程中不翻堆(T1)和翻堆(T2)处理烟叶样品,采用多重数据差异显著法对烟叶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评价发酵后烟叶感官质量。【结果】发酵过程中烟堆最高温度为46.5℃,发酵至第21 d时T1和T2处理烟堆温度分别为39.5和38.5℃,烟叶含水率分别为19.1%和18.7%。发酵过程中烟叶叶质重和叶厚呈下降趋势,发酵至第20 d T2处理叶质重和叶厚显著高于T1处理(P< 0.05,下同);拉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发酵至第10 d T1处理拉力显著高于T2处理。发酵前茄芯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较低,发酵至第5 d T2处理总糖含量显著高于T1处理;发酵至第20 d,T1处理烟叶氯、总氮和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T2处理,T2处理烟叶钾含量显著高于T1处理。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在发酵第15 d时含量最高,发酵至第20 d,T2处理法尼基丙酮、β-大马酮、巨豆三烯酮2和巨豆三烯酮4含量显著高于T1处理;T2处理棕色化反应产物在发酵第10 d开始显著高于T1处理,发酵至第15 d时糠醇和5-甲基糠醛含量最高;发酵过程中苯丙氨酸转化产物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发酵至第20 d T2处理苯甲醇、苯乙醇和苯乙醛含量均显著高于T1处理;T2处理烟叶发酵10~20 d的茄酮含量显著高于T1处理,发酵至第15 d时苯甲醇和苯乙醛含量达最大值。发酵20 d后,T2处理烟叶烟气甜感突出,刺激性和杂气明显降低,焦甜香和醇甜香突出,余味舒适,可燃吸指标平衡感优于T1处理。【结论】发酵过程中翻堆处理能提高雪茄茄芯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降低烟叶杂气和刺激性,获得香气和吃味较好的雪茄烟叶。  相似文献   

5.
为推动茄衣烟叶发酵工艺完善成熟提供参考,设置烟叶回潮含水率30%、35%、40%共3个水平,比较不同回潮程度烟叶的发酵升温、外观品质、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和香气质量,以进一步筛选出雪茄茄衣烟叶发酵的适宜回潮含水率。结果表明:烟叶回潮含水率设置为30%、35%时更有利于保持雪茄烟叶的完整度,获得光泽油润、颜色均匀的烟叶。回潮含水率30%发酵叶红、黄色值较高,分别为4.05、7.70;回潮含水率35%其次,发酵叶红、黄色值分别为3.71、7.07,回潮含水率40%发酵叶红、黄色值最低,分别为3.49、6.97。发酵过程烟叶平衡含水率(吸湿性)持续下降,但拉力总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回潮含水率30%发酵烟叶的物理性能最优(平衡含水率为12.2%,拉力为1.45 N),回潮含水率35%发酵烟叶其次(平衡含水率为11.9%,拉力为1.27 N),回潮含水率40%发酵烟叶较差(平衡含水率为10.9%,拉力为0.91 N)。发酵后,烟叶中蛋白质、氨基酸、可溶性糖、生物碱(烟碱、新烟草碱、假木贼碱)、色素(叶黄素、β-胡萝卜素)的含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回潮含水率越高,烟碱、色素、蛋白质等代谢...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巨大芽孢杆菌对雪茄烟叶品质的影响,将10%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与营养液(2%葡萄糖、1%谷氨酸)添加到雪茄烟叶中协同发酵,探究其对雪茄烟叶化学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并通过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烟叶表面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环境因子与细菌群落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自然发酵相比,添加巨大芽孢杆菌和营养液协同发酵后,雪茄烟叶中烟碱、还原糖、总糖含量分别降低了9.58%、9.52%、9.53%;评吸时刺激性、苦味、杂气均有所降低,香气质有所提升;烟叶表面的Chao指数、Shannon指数均显著降低,Simpson指数升高,细菌多样性降低;发酵前烟叶表面相对丰度较高的细菌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甲基杆菌属、Aureimonas、假单胞菌属,但发酵后这些属的丰度均呈降低趋势,葡萄球菌成为发酵后烟叶表面的绝对优势细菌属,其次为假单胞菌属、鞘氨醇假单胞菌等;自然发酵后葡萄球菌属的相对丰度为91.59%,经过巨大芽孢杆菌和营养液协同发酵后,葡萄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可达95.55%,此外葡萄球菌对发酵后雪茄烟叶内部功能途径贡献度均较高,可达到90%以上;在环境因子与细菌群...  相似文献   

7.
以‘古巴7号’雪茄烟中部叶为材料,测定3种编烟密度(30、35和40片/m)下雪茄烟叶的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编烟密度的增加,雪茄烟叶单叶质量、叶片厚度和叶质重逐渐降低,含梗率、拉力和平衡含水率烟碱含量则逐渐增加;当编烟密度为35片/m时,蛋白质含量最低,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最高;当编烟密度从30片/m增加至35片/m时,烟叶新植二烯含量逐渐升高,当编烟密度从35片/m提高至40片/m时,其含量降低45.74%,导致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总量也降低;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综上,编烟密度为35片/m时,雪茄烟叶的物理特性较好,化学成分较协调,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较高,有利于雪茄烟叶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黄酒米浆水是黄酒酿造浸米工序中的副产物,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用之是宝,弃之严重污染环境。采用米浆水代替清水作为配料水,以叶菜类废弃物包括萝卜叶、白菜叶和莴笋叶为植物原料,混合红砂糖,自然发酵制备农用酵素营养液,研究其发酵过程中主要营养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利用黄酒米浆水制备的农用酵素营养液各营养组分在发酵过程中显著高于用清水制备的对照组(P<0.05)。不同植物材料制备的米浆水农用酵素营养液各营养组分变化趋势类似,总糖含量呈下降趋势,钾离子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变化,总氮、总磷、总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整体均呈上升趋势;以萝卜叶农用酵素营养液为例,发酵90 d时,总糖含量下降76.68 %,总氮、总磷、钾离子、总酸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上升40.56 %、53.58 %、22.83 %、33.08 %和183.4 %;17种游离氨基酸中丙氨酸含量最高,为3 677.4 mg·L-1,提高638.6%。不同植物材料制备的农用酵素营养液均含有较丰富的养分,但养分含量差异明显(P<0.05);其中萝卜叶农用酵素营养液发酵各时段总氮、总磷、总糖和总酸含量的平均值较高,分别为4.67 mg·mL-1、628.20 mg·L-1、5.22 %和13.30 g·L-1;萝卜叶农用酵素营养液发酵90 d时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为14 157.3 mg·L-1;莴笋叶农用酵素营养液发酵各时段钾离子含量平均值较高,达到95.22 mmol·L-1。  相似文献   

9.
雪茄烟叶的发酵在整个生产加工过程中至关重要,良好的发酵能有效改善雪茄烟叶的外观质量、化学成分以及抽吸感官等。分析了雪茄发酵的机制、意义、雪茄烟叶发酵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以及雪茄发酵中的微生物及其应用,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今后微生物应用发展前景,为微生物技术在雪茄发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一种能快速预测发酵麦麸还原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本研究以发酵麦麸为样本,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3,5-dinitrosalicylic acid, DNS)和BCA蛋白浓度测定法分别测定样品的还原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spectrum instrument, NIR)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PLS),比较预处理方法、最佳波长及主成分因子的决定系数R2,建立发酵麦麸还原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NIR快速检测定量模型。结果表明:1)发酵麦麸还原性糖定量模型的预处理方法使用一阶导数 (First derivative, FD)+二阶导数 (Second derivative, SD)+标准正态变换 (Standard normal variate, SNV),光谱范围为908~1 670 nm ,主因子数为7时,模型效果最优,其决定系数Rc2为0.904 8,校正均方根误差(Square error corrected, SEC)为1.576 1,相对分析误差(Relative percentage difference, RPD)为3.240 8;外部验证集决定系数Rp2为0.954 9且还原糖活性成分的验证集样本的测定值与NIR光谱预测值的P值为0.959 5>0.05。2)发酵麦麸可溶性蛋白定量模型的预处理方法使用一阶导数 (First derivative, FD)+二阶导数 (Second derivative, SD)+标准正态变换 (Standard normal variate, SNV),光谱范围为908~1 670 nm ,主因子数为10时,模型效果最优,其决定系数Rc2为0.938 2,校正均方根误差(Square error corrected, SEC)为2.003,相对分析误差(Relative percentage difference, RPD)为4.021 9;外部验证集决定系数Rp2为0.994 4,且可溶性蛋白活性成分的验证集样本测定值与NIR光谱预测值的P值为0.901 9>0.05。综上,建立的NIR光谱定量模型稳定性和准确性较好,且预测准确度良好,可用于快速预测发酵麦麸样品的还原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协调雪茄烟叶中多酚类物质含量和提升烟叶感官质量,通过特异性筛选产多酚氧化酶菌株,将其应用于雪茄烟叶发酵中,测定发酵烟叶挥发性化合物含量和分析烟叶感官质量,探究产多酚氧化酶菌株对雪茄烟叶品质改善的机制。结果表明,共筛选出3株菌株(C1、C2和C3)可降解绿原酸,产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为116.67、41.67、141.67 U/mL。产多酚氧化酶的菌株应用于雪茄发酵能够丰富烟叶香韵类型、减轻烟叶杂气、提升烟叶感官质量和提高烟叶工业可用性,其中菌株C2发酵烟叶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和透发性等指标改善最明显。发酵烟叶中2,6-二甲基吡嗪、2,5-二甲基吡嗪等美拉德反应产物,壬酸乙酯、3-甲基戊酸等脂肪酸降解产物和苯甲醇、苯甲醛、苯乙酸乙酯等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的含量增加。多酚物质降解能够增加美拉德反应前体和芳香族氨基酸前体物质,促进美拉德反应产物和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转化;同时,多酚的氧化降解减少对微生物代谢生长的抑制,使得发酵烟叶中乙酸乙酯积累。综上,产多酚氧化酶菌株能够促进烟叶美拉德反应产物和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含量的增加,较好地改善雪茄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山东不同类型烟叶质量特征差异及原因,连续三年采集山东烟区烟叶样品,分析不同类型烟叶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通过相关分析,解析影响评吸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物理特性方面,香吃味型中、上部叶物理特性最好,香味型中、上部叶物理特性居于其次,吃味型中、上部叶物理特性最低,表现在部分吃味型中、上部叶发育过旺,叶片大小、单叶重、叶面密度超出适宜范围。化学成分方面,香味型中部叶化学成分协调性最好,香吃味型中部叶居于其次,吃味型中部叶最低,主要是部分吃味型烟叶淀粉、氯离子含量高、钾氯比低;三种类型上部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基本一致。感官评吸质量方面,中部叶质量得分为香味型最高,香吃味型其次,吃味型最低,差异主要体现在香气质、余味、杂气、刺激性等指标;三种类型上部烟叶评吸质量差异不明显。叶宽对中部叶评吸质量产生显著负效应,叶长、叶片厚度对上部叶评吸质量产生显著负效应;钾和钾氯比对中部叶评吸质量产生显著正效应,而还原糖、硫、氯离子、纤维素、半纤维素产生显著负效应;还原糖、总糖对上部叶评吸质量产生显著正效应,而烟碱、纤维素产生负效应。吃味型中部叶评吸质量较低,与其叶片发育过旺、硫、氯含量较高有关;三种类型上部叶评吸质量无显著差异,但其原因各有不同,香味型、香吃味型上部叶虽然钾高、氯低,但糖低、碱高,糖碱比协调性变差,而吃味型上部叶钾低、氯高,糖高、碱低,糖碱比协调。因此,需针对不同类型烟叶的问题,采取相应农艺措施,提高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13.
采用加速溶剂萃取(ASE)结合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建立烤烟烟叶中α-西柏三烯二醇(α-CBD)和β-西柏三烯二醇(β-CBD)两种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液固萃取(LSE)、超声辅助萃取(UAE)、索氏提取(SE)和ASE 4种不同样品前处理方法对目标物萃取效果的影响,优选出ASE方法应用于烟叶中CBD的提取。优化设定ASE的工作参数,萃取剂为二氯甲烷,萃取温度50 ℃,静态萃取时间5 min,循环萃取次数为2次。对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定量限、回收率和精密度等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目标成分α-CBD和β-CBD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范围分别为1.0 ~ 200.0 μg·g?1和1.0 ~ 160.0 μg·g?1,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 2和0.999 6。两种目标物的最低检出限(LOD)和最低定量限(LOQ)分别为0.3 μg·g?1、0.2 μg·g?1和0.85 μg· g?1、0.66 μg·g?1。回收率分别在93.2% ~ 103.3% 和91.6% ~ 99.1% 之间。检测α-CBD和β-CBD的相对标准偏差(RSDs,n = 5)分别在2.59% ~ 3.13%和2.11% ~ 2.84% 范围内。方法快速、准确,在对不同地区、不同部位烤烟烟叶中西柏三烯二醇含量的比较分析中取得良好结果,适用于烟叶中西柏三烯二醇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14.
柿脱涩过程中褐变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涩柿果实CO2脱涩过程中的褐变现象,了解褐变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及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为扩大CO2脱涩技术的适用范围、提高涩柿产业经济效益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极易褐变品种‘中柿1号’为试材,采用CO2脱涩法对商熟期果实进行脱涩处理,根据褐变面积分为T1(25%~49%)、T2(50%~75%)和T3(≥75%)3个褐变等级,以未处理果实为对照(CK),对不同褐变等级柿果生理生化指标及褐变相关酶活性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随着褐变程度加重,‘中柿1号’果实硬度、L*a*b*、可溶性单宁和总酚含量逐渐下降,MDA和不溶性单宁含量呈上升趋势,总黄酮和抗坏血酸含量及SOD、POD、CAT和PPO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可溶性单宁与不溶性单宁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果实硬度、L*b*值均与可溶性单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a*值与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抗坏血酸含量与POD、CAT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用CO2脱涩法处理柿果实时,高CO2低O2环境破坏了柿果实内部氧化还原的平衡状态,导致果实褐变。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发酵对烤烟内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为了缩短烟叶的醇化时间,提高烟叶内在质量,将枯草芽孢杆菌应用于烤烟发酵过程。经过45℃,65%的相对湿度发酵8d,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微生物对烟叶的总氮,蛋白氮,烟碱和总糖等成分的含量变化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对还原糖和蛋白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影响显著,感官评吸结果表明,施加微生物折烟叶发酵后,青杂气减少,刺激性有所降低,香味略有增加,余味舒适。微生物发酵不仅能够显著地缩短烟叶醇化时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16.
不同颜色初烤烟叶内在质量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映杰  窦玉青  程森  王树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258-7261,7287
[目的]探索西南烟区烟叶颜色与其主要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关系。[方法]2005和2006年采集云南和四川初烤烟叶样品,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感官评吸鉴定。[结果]数据统计显示,X2F化学成分协调性稍好于X2L,但X2L更趋向于清香型特征,且X2L的质量档次比X2F稍好。中部桔黄组烟碱和总氮含量高于柠檬黄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低于柠檬黄组。中部1、2级桔黄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不及柠檬黄烟叶。中部桔黄组烟叶感官评吸总得分都低于柠檬黄组。中部柠檬黄组烟叶香气类型更倾向于清香型特征。就化学成分及其比例而言,上部桔黄1级烟叶质量不及柠檬黄1级,B1F香气量稍高于B1L。[结论]该研究为烟叶的工厂化高效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同成熟度对烟叶内在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不同成熟度对烤后烟叶内在品质的影响,以长春烟区柳河县烟草主栽品种吉烟9号的3个部位不同成熟度烟叶为材料,进行化学成分检测和感官评吸。结果表明,下部尚熟烟叶(提前采收)、中部成熟烟叶(正常采收)和上部完熟烟叶(推迟5~7d)的各项化学成分适中,化学成分比值协调,香气物质含量比较高;评吸结果香气量足,青杂气轻,刺激性小,余味干净、舒适。因此,烟区烤烟的烟叶成熟采收标准为下部叶适时早收,中部叶成熟稳收,上部叶成熟后推迟5~7d采收。  相似文献   

18.
工业不适用烟叶打叶复烤内在品质改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兰  熊珍  秦瑜  邱晔  胡群  代毕龙 《湖北农业科学》2016,(19):5144-5147
研究了云南普洱、曲靖、新平和德宏4个地区的工业不适用烟叶打叶复烤后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之间的简单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经打叶复烤后工业不适用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感官评吸总分呈升高趋势,主要表现在香气质和香气量增加等方面;简单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化学成分中对烟叶感官评吸的影响从大到小为总糖、还原糖、两糖比、糖碱比、氮碱比、钾氯比。综合结果可知,打叶复烤不仅能有效提升工业不适用烟叶品质,还能为再造烟草原料紧缺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雪茄烟叶中常规化学成分与烟灰白度的关系。[方法]对国内外77个雪茄烟样的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钾、氯含量及其烟灰白度进行测试,并应用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国内外不同产区雪茄烟叶常规化学成分与烟灰白度差异明显,雪茄烟叶烟灰白度与烟叶中的钾和总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烟叶中烟碱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该研究对提高雪茄燃烧质量和烟灰白度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烟叶表观颜色与内在化学成分的关系。【方法】采用标准方法测定了云烟87烟叶颜色及不同形态烟叶的相关化学成分。【结果】(1)短期贮存过程中,烟叶颜色亮度持续降低、红度逐步升高至稳定、黄度基本平稳,正反面颜色的变化基本同步;(2)烟叶中总植物碱、总氮、总糖、绿原酸和芸香苷的含量均有降低,还原糖和莨菪亭含量增加;(3)烟叶正面的空间颜色参数与还原糖和多酚类物质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在烟叶贮存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烟叶颜色变化,合理确定打叶时间和加工方式,为更好地提升烟叶内在质量、保证烟叶品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