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慈巴沟风景区采集得到野生子实体,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纯培养菌株,并结合形态学和ITS序列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进行物种鉴定,通过菌丝培养确定最适碳源、氮源、pH和温度,选用3种栽培料配方驯化,统计每袋子实体数量,称量单菇鲜重。结果表明:通过组织分离纯化获得菌株XZNM-NX01,将该菌株鉴定为黏小奥德蘑(Mucidula mucida);培养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牛肉膏、酵母膏,最适pH为5~6,最适温度为26℃;采用3种栽培料均可出菇,以配方B为栽培料时,每袋子实体个数比配方A和C多,为10左右,且单菇鲜重也高于配方A和配方C,为(16.28±2.01) g。  相似文献   

2.
对采集自岫岩的野生肺形侧耳进行了菌种分离纯化,并通过比较碳源、氮源、温度及pH等营养因子和环境因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对该菌株的菌丝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的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25℃;培养基适宜pH为5~11,最适pH为6;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玉米粉,最适氮源是酵母膏。出菇试验,生长出的子实体与采集的野生标本菇型一致,常见的食用菌栽培料可实现栽培。  相似文献   

3.
培养条件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报告了分离自沈阳天柱山的羊肚菌(Morchelta.sp.)Sn-1菌株的菌丝生长条件的研究结果。该菌株的最佳碳氮源为葡萄糖和硝酸铵;最适生长温度为24℃:最适的pH为7.5;光照培养不利于菌丝生长。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碳源、氮源、温度和pH这4个主要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温度因子;影响强调的顺序为温度、氮源、碳源和pH;最佳的组合为葡萄糖25g/L、硝酸铵2.0g/L、温度24℃、pH7.5。  相似文献   

4.
以2株野生侧耳属菌株ZY-P和SH-P为试验材料,结合形态学与ITS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鉴定。设定不同因素对菌丝体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筛选出适合菌丝体生长的最佳条件,并通过驯化试验探究野生菌株的出菇特性。结果表明,菌株ZY-P和SH-P分别为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和哥伦比亚侧耳(Pleurotus columbinus)。菌株ZY-P菌丝体生长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最适pH为7,最适生长温度为30℃,在全黑暗条件下生长最好。菌株SH-P菌丝体生长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甘露醇和酵母膏,最适pH为7~8,最适生长温度为30℃,在全光照条件下生长最好。经出菇试验,菌株ZY-P和SH-P第一潮菇生物学效率分别达46.36%、49.89%。  相似文献   

5.
贺新生  吴钰娟 《食用菌》2008,30(2):19-21
采用固体培养方法研究天然原料、碳源、氮源、pH值、温度对假蜜环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及出菇试验。菌丝体生长最佳的天然原料是麦麸、栎树枝、木屑等的热水提取液;最佳碳源是可溶性淀粉、葡萄糖;最佳氮源是蛋白胨、酵母浸膏。适宜温度是5-35℃,最适为20-25℃;适宜的pH范围是4-10.最适为6.0~8.0。出菇培养料最适配方为麦麸比木屑为7:13。子实体形成的温度是18-28℃.最适温度是20-25℃.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  相似文献   

6.
以采自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丁香蘑菇野生菌株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及驯化栽培条件,以达到野生丁香蘑菇驯化栽培出菇的目的。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中温度25℃、pH 6、碳源蔗糖、氮源酵母粉、生长因子蘑菇汁,无机盐为硫酸镁,有机物固体培养基为麦粒+牛粪是最佳条件;正交实验表明,4种因子对丁香蘑菇菌株影响程度不同,生长因子>氮源>碳源>无机盐,各因素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出菇栽培试验,分别将草炭土(主料)与羊粪、牛粪、发酵料、草木灰等按3∶1配比,菌丝生长时最适温度20~25℃,pH 6.5~7.5,出菇时最适温度17.5~22.0℃,湿度90%~95%。  相似文献   

7.
对采自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一株野生平菇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比较了不同培养温度、碳源、氮源、无机盐、初始pH条件下的菌丝生长情况,正交优化最佳因子组合,并初步考察人工栽培的子实体。结果表明:该菌株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6℃,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最适无机盐为磷酸二氢钾,最适初始pH为7.0,正交优化得到最佳因子组合为:葡萄糖20 g/L,酵母膏5.0 g/L,磷酸二氢钾1.5 g/L,初始pH6.5;人工栽培子实体生长整齐,大小较均匀,菌柄短,肉质嫩,韧性好,采收三潮菇的生物学效率为149.27%。  相似文献   

8.
以甘蓝色膜褶菌菌株OUE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6种碳源、6种氮源、7个温度梯度及10个pH梯度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甘蓝色膜褶菌菌株OUE的培养基最佳碳源为果糖,最佳氮源为酵母浸膏,最适温度为24~26℃,最适pH为5.5~6。  相似文献   

9.
张泽乾  刘虹 《食用菌》2023,(1):25-28+34
以一株山西省内云顶山地区采集的野生球盖菇菌株为材料,采用形态学结合DNA分子鉴定方法,对该样本进行鉴定,并对样本菌丝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球盖菇为喜杨球盖菇Stropharia populicola;母种培养基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碳氮比为10∶1,pH为7.0~7.5,培养温度为21~25℃时,菌丝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不同营养基质与条件对大白桩菇菌丝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白桩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26℃;最佳pH值为5~6;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尿素;能明显促进菌丝生长的微量元素为硫酸镁;最佳培养基为腐殖土PDA。  相似文献   

11.
研究培养温度、初始pH、碳氮源及不同碳氮源浓度对虎奶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虎奶菇菌丝在蔗渣、木薯渣、桑枝、稻草、杂木屑、玉桂木、棉籽壳等培养基上的生长适应性。结果表明虎奶菇菌丝最适培养条件:温度35℃,初始pH6.5,最适碳源为葡萄糖,碳源最适浓度10g/L,最适氮源为麦芽浸粉,氮源最适浓度4g/L;虎奶菇菌丝桑枝培养基上菌丝长势最好,对其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一株野生灵芝菌株(JXLZ-3)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菌丝培养温度、培养基pH、培养基碳源、培养基氮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温度为15~30℃,灵芝JXLZ-3菌株菌丝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0℃;在pH 4~11培养基中JXLZ-3菌株菌丝均能生长,最适pH为5;在以果糖或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JXLZ-3菌株菌丝长速较快、长势较好,培养基最适碳源为果糖;在以酵母粉、硝酸铵、硫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JXLZ-3菌株菌丝生长良好,培养基最适氮源为酵母粉。  相似文献   

13.
羊肚菌菌丝体培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璐  常继东 《食用菌》2006,28(5):10-12
从碳源、氮源、微量元素、温度、培养基pH值、光照等方面探讨了羊肚菌M.E.194的菌丝体培养特性.结果表明: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7;K^+,Zn^2+,VB1对羊肚菌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光照对菌丝体生长略有促进作用,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蟹味菇产木聚糖酶的条件及其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方法,探讨了碳源、氮源等因素对蟹味菇分泌木聚糖酶能力的影响,并对木聚糖酶的部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玉米芯+麸皮作为碳源,硝酸铵作为氮源时蟹味菇产木聚糖酶的活力最高;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pH为4.6,最适反应温度是35℃。  相似文献   

15.
李晓  张士颖  李玉 《中国食用菌》2010,29(1):20-22,44
烟色离褶伞最适培养条件是葡萄糖作为碳源,蛋白胨作为氮源,C/N调整到40:1,最适pH为6,最适培养温度25℃。烟色离褶伞为变温出菇型食用菌,最适出菇温度(17±5)℃,最适出菇光照度300Ix~500Ix。烟色离褶伞腐生类型和鸡腿菇相似,应为草腐菌类,人工栽培时宜选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为主的栽培原料。  相似文献   

16.
茯苓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茯苓菌株在不同碳源、氮源、pH、温度、含水量等环境条件下菌丝生长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试的8种碳源、6种氮源中,最适碳源是蔗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是24℃~30℃,最适温度为28℃;培养基的适宜初始pH为3~6,最适pH为3;培养基的适宜含水量为55%~60%,最适含水量为55%。  相似文献   

17.
《浙江食用菌》2012,(4):231-233,242
采取单因子试验,利用固体平板培养,筛选松乳菇菌丝体培养的最适碳源和氮源,研究菌丝体最适培养温度和pH值。结果表明,松乳菇菌丝体对碳源的利用以葡萄糖为好,氮源以氯化铵和叶酸为好,最适pH值为6,在22~32℃培养温度下都能较好生长,最适为27℃。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不同的碳源、氮源、温度和pH值对宾王菇菌丝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表明宾王菇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果糖和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生长温度为23℃,菌丝在pH值5~12均可生长,最适pH为8.  相似文献   

19.
墨汁鬼伞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墨汁鬼伞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 玉米淀粉,最适氮源是蛋白胨,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7.0~7.5;最适料水比为1:1.4(培养料含水量为58.3%)。  相似文献   

20.
鸡腿菇WP1菌丝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琛 《食用菌》2008,30(4):22-24
研究了鸡腿菇WP1菌丝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所试的几种碳源和氮源中,鸡腿菇WP1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是麦芽糖,最佳氮源是酵母膏;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初始pH值为7,最适培养基含水量为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