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型外貌性状是奶牛重要的选种指标,是奶牛保持高产、稳产、健康长寿的关键所在。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寻上海地区荷斯坦牛体型外貌与产奶性状的相互关系。、随机选取上海市28个奶牛场总计871头第二泌乳期荷斯坦母牛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并测定其305d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3个产奶性状,体型外貌性状采用9分制评分结果.利用相关分析方法确定体型总分及7个体型外貌性状与各产奶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体型总分与305d产奶量、乳脂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O.01);体躯容量性状和产奶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肢蹄性状与乳脂率、乳蛋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产奶量显著正相关(P〈O.05);尻部性状与乳脂率呈显著正相关.。最终得出肢蹄、体躯容量、尻部性状是影响荷斯坦牛产奶性状的最主要因素,体型外貌鉴定评分对于筛选高产、优质荷斯坦母牛及选种选配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究利用武汉市58头公牛的971头女儿2006—2007年间的体型性状鉴定记录及2001—2007年间的生产性能测定记录,配合动物模型,采用REML方法进行参数估计,探讨了乳房性状、体型总分与产奶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乳房性状与产奶性状之间的表型相关较小。后乳房宽度与产奶性状之间存在强的遗传正相关(0.44~0.89)。后乳房高度与305 d产奶量(0.27)、305 d乳脂量(0.16)存在遗传正相关,而与305 d乳蛋白量(-0.32)存在遗传负相关。前乳房附着与产奶性状基本不存在相关。悬韧带与305 d产奶量存在遗传正相关(0.79)。乳房深度与305 d产奶量存在遗传负相关(-0.20)。体型总分与305 d产奶量、305 d乳脂量、305 d乳蛋白量存在较强的遗传正相关,故加强乳房性状和体型总分的选择对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有益。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荷斯坦牛乳房皮肤厚度的群体特征及其与泌乳性能和体型性状的关系,实验测量了2 840头北京地区荷斯坦牛乳房皮肤厚度,利用SAS 9.2 GLM过程分析其影响因素及乳房皮肤厚度对泌乳性能(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的影响,并计算其与体型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荷斯坦牛乳房皮肤厚度群体均值为7.16 mm;场效应、泌乳阶段和体况评分对乳房皮肤厚度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乳房皮肤厚度二次项对乳脂率有显著影响(P<0.05),且与日产奶量存在负相关趋势(P<0.1);乳房皮肤厚度与前乳房附着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研究通过初步分析得到乳房皮肤厚度与生产性状的关系,并为后续乳房皮肤厚度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奶牛乳房性状与产奶量及排乳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胎次相同,泌乳月份相近的经产荷斯坦牛197头,分别测定其后乳房宽度,后乳房深度,后乳房高度,乳房纵沟深,乳头直径,乳头长度等6个高遗传力性状,并与排乳性能及产奶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奶牛乳房纵沟深,乳头直径,乳头长度等6个高遗传力性状,并与排乳性能及产奶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奶牛乳房纵沟深、后乳房宽度、乳头长、乳头直径与排乳速度有极显著正相关(P<0.01),后乳房高度与排乳速度呈现中等正相关(P<0.05),平均排乳时间与后乳房宽度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日产乳量与乳头长度呈中等负相关(P<0.05),与乳房纵沟深、乳头直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305 d产乳量与乳房纵沟深、后乳房宽度呈极显著强正相关(P<0.01),与乳头直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乳头长度有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GHR基因F279Y多态位点与宁夏地区荷斯坦奶牛产奶性状的关联性,试验采用Sequenom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检测确定768头宁夏地区荷斯坦奶牛的基因型,用最小二乘法对产奶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GHR基因F279Y位点A、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45 8,0.854 2。AA基因型305 d产奶量优于其他2种基因型(P0.05),TT基因型乳脂率极显著高于其他2种基因型(P0.01),AT基因型与TT基因型乳蛋白率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等位基因A对产奶量有正效应,等位基因T是乳脂率、乳蛋白率的优势基因。  相似文献   

6.
奶牛外貌评分与产奶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奶牛场随机取30头奶牛,测定其305d产奶量及10个体型外貌评分性状,计算产奶量与体型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求得产奶量的各自通径系数,研究奶牛10个体型性状与生产效率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体评分与305d产奶量之间存在弱正相关(P〉0.05);10个评分性状中,后乳房高度和宽度与305d产奶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乳房中隔和乳房深度与305d产奶量呈显著相关(P〈0.05)。整体外貌评分、后乳房宽度、乳房中隔越高则产奶量也越高,后乳房高度和乳房中隔是对产奶量起主要作用的性状。  相似文献   

7.
旨在探究河北省中国荷斯坦牛产奶和体型性状的遗传参数,为育种提供参考。本研究收集了2012—2018年河北省133个牛场8 891头中国荷斯坦母牛第一胎次的3个产奶性状记录(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和26个体型性状记录,利用DMU软件,以场年季、产犊月龄、鉴定年季和鉴定员效应为固定效应,以个体的加性遗传效应为随机效应,采用AIREML结合EM算法并配合动物模型对产奶性状、体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产奶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范围为0.15(产奶量)~0.32(乳脂率),体型性状遗传力估计值范围为0.01(体型总分)~0.28(后乳房附着宽度)。产奶性状与体型性状间的遗传相关估计值范围分别是-0.43(产奶量与骨质地)~0.31(产奶量与尻部)、-0.59(乳脂率与尻部)~0.20(乳脂率与前乳头位置)以及-0.34(乳蛋白率与前乳头长度)~0.23(乳蛋白率与后乳头位置)。大部分体型性状与产奶量之间为遗传正相关,而与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为遗传负相关。加强对产奶性状及体型性状中的中高遗传力性状的选择,尤其对后乳房性状以及体型总分的选择,有利于奶牛生产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贵州黑白花奶牛的产奶性状与OPN基因多态性的关联,试验以200头贵州黑白花奶牛为供试动物,采用PCR-SSCP技术和DNA测序技术,利用OPN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对其多态性与奶牛产奶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黑白花奶牛OPN基因多态性有2种等位基因M和N,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2和0.38,群体多态信息含量为0.360,杂合度为0.689,M等位基因是群体中的优势等位基因;MM型个体的乳脂率和305 d产奶量显著或极显著优于NN型(P0.05或P0.01);MM型个体305 d产奶量显著优于MN型(P0.05)。结果显示,OPN的MM基因型可作为选择高乳脂率和高产奶量的分析标记。  相似文献   

9.
对192头成年荷斯坦牛乳中体细胞数及乳房性状与泌乳性能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乳中体细胞数较高,9月份达到最高水平;乳房性状评分偏低。体细胞数与月产奶量、月乳脂产量及月乳蛋白产量等性状有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后乳房宽度与月产奶量、月乳脂产量及乳蛋白产量有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0.
选择胎次相同,泌乳月份相近的经产荷斯坦牛197头,分别测定其后乳房宽度、后乳房深度、后乳房高度、乳房纵沟深、乳头直径、乳头长度等6个高遗传力性状,并对其与排乳性能及产奶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奶牛乳房纵沟深、后乳房宽度、乳头长度、乳头直径与排乳速度有极显著正相关(P<0.01),后乳房高度与排乳速度呈中等正相关(P<0.05),平均排乳时间与后乳房宽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日产奶量与乳头长度呈中等负相关(P<0.05),与乳房纵沟深、乳头直径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305d产奶量与乳房纵沟深、后乳房宽度呈强正相关(P<0.01),与乳头直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乳头长度有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荷斯坦牛SCD1基因多态性与泌乳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索中国荷斯坦牛SCD1基因多态性与产奶性状的相关性.以上海某奶牛场610头中国荷斯坦牛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法对SCD1基因A293V位点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SCD1基因A293V位点突变对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305天校正产奶量、乳脂量、乳蛋白量及体细胞评分7个泌乳性状的影响.共检测到AA、AV和VV 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34、0.323和0.043,等位基因A和V的频率分别为0.796和0.204.该位点突变对乳脂率、乳蛋白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测定日产奶量、305天校正产奶量、305天乳蛋白量和305天乳脂量以及体细胞评分影响不显著(P>0.05).多重比较表明,VV基因型个体的乳蛋白率、乳脂率极显著高于AA、AV型个体(P<0.01).SCD1基因A293V位点突变对中国荷斯坦牛泌乳性状的遗传效应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影响机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对以海丰奶牛场588头澳系进口荷斯坦牛牛趋化因子受体1(Chemokine receptor 1,CXCR1)基因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采用混合动物模型分析CXCR1基因2个突变位点与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305d产奶量、305d乳脂量、305d乳蛋白量及体细胞评分7个性状的相关性,寻找可用于生产实际的分子标记。结果显示,CXCR1基因5′侧翼区-1830位点发生了A→G的突变,检测到AA、AG和GG 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84、0.289和0.027,等位基因A和G的频率分别为0.828和0.172;GG基因型奶牛的日产奶量、SCS和305d产奶量均极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1),而其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却显著低于AA基因型奶牛(P<0.05)。编码区783位点仅发现AA和AC 2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86和0.114,等位基因A和C的频率分别为0.943和0.057。AA型的个体的日产奶量、305d脂肪产量和305d蛋白产量极显著高于AC型个体,而其乳脂率、乳蛋白率和SCS却极显著低于AC型个体(P<0.01)。结果表明,CXCR1基因遗传突变对澳系进口荷斯坦牛泌乳性状和乳房炎抗性有较大的遗传效应,可用于澳系进口荷斯坦牛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影响宁夏地区荷斯坦牛泌乳性状变化的非遗传因素,以2008—2021年间56个牧场135 533头荷斯坦牛DHI数据为研究材料,运用SAS 9.2软件GLM过程分析场规模、胎次、产犊年份、采样年份、产犊季节和采样季节对9项泌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因素对9项泌乳性状均有极显著影响。日产奶量随场规模、胎次(≤4胎)、产犊年份增加极显著递增,奶牛秋、冬季产犊日产奶量高于夏季(P<0.01)。乳脂率随场规模、产犊年份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乳蛋白率、体细胞评分(SCS)和泌乳高峰日随场规模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随产犊年份逐年递降;高峰奶量、305 d产奶量和乳糖率在场规模>5 000头最高;乳糖率、脂蛋比和高峰奶量随产犊年份逐年上升。乳脂率和SCS逐胎上升;乳蛋白率和高峰奶量随胎次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1胎次乳糖率高于其他胎次(P<0.01)。春、秋、冬季产犊的奶牛脂蛋比、高峰奶量和305 d产奶量高于夏季(P<0.01),但乳蛋白率、SCS夏季最高。本研究结果为研究荷斯坦牛产奶量、乳成分及相关指标变化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PIRA-PCR和RFLP方法检测了1 145头中国荷斯坦牛生长激素受体基因(GHR)外显子8的F279Y多态位点及其与产奶性状的关联性.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该突变位点与305天产奶量(P<0.01)、乳脂率(P<0.05)和乳蛋白率(P<0.01)关联显著.Bonferroni t检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基因型TT和AT在305天产奶量和乳脂率上差异显著(P<0.05);基因型TT和AT在乳蛋白率上差异极显著(P<0.01);基因型TT和AA在乳蛋白率上差异显著(P<0.05).A等位基因对乳蛋白率的加性效应为-0.025 8%(P<0.01);产奶量和乳蛋白量的显性效应分别为-214.005(P<0.01)和-5.515 kg(P<0.05);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等位基因替代效应分别为-0.047 5%(P<0.05)和-0.029%(P<0.01).因此,T等位基因是提高乳成份的优势等位基因,A等位基因是提高产奶量的优势等位基因.本研究表明GHR基因的F279Y突变可望应用于我国荷斯坦牛产奶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中国荷斯坦奶牛真核生物翻译延伸因子1 D(eukaryotic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delta,EEF1D)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产奶性状的相关性。利用Sequenom MassARRAY SNP分型技术对宁夏地区1 252头中国荷斯坦奶牛EEF1 D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对其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和组合基因型与产奶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显示,EEF1 D基因的5′侧翼区存在2个SNPs位点,即EEF1D-1和EEF1D-3;经检测发现,EEF1D-1存在2种基因型,EEF1D-3存在3种基因型。χ2检验表明,中国荷斯坦奶牛在EEF1D-1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在EEF1D-3位点未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EEF1D-1和EEF1D-3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10和0.28,分别呈现低度多态和中度多态。在试验群体中,EEF1D-1位点对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性状的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305d产奶量性状的效应达到显著水平(P0.05);EEF1D-3位点对305d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性状的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EEF1 D基因的优势基因型组合GG-AG和GG-GG个体乳脂率均显著高于GG-AA组合个体(P0.05)。说明EEF1 D基因可以作为影响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状的候选基因用于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6.
娟珊牛和荷斯坦牛泌乳性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荷斯坦牛和娟珊牛作为目前分布广泛的主要奶牛品种,其泌乳性能各有优势。为了比较二者泌乳性能的差异,收集了江苏某大型牧场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间共25489条DHI记录,用多因素方差法分析不同胎次、泌乳阶段和产犊季节娟珊牛与荷斯坦牛泌乳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娟珊牛与荷斯坦牛泌乳性状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娟珊牛乳脂率和蛋白率极显著高于荷斯坦牛,而荷斯坦牛产奶量相关性状(日产奶量、校正奶量、高峰奶量、305天奶量以及成年当量)极显著高于娟珊牛(P0.01)。不同胎次、泌乳阶段和产犊季节娟珊牛和荷斯坦牛的泌乳性能比较结果总体上也符合上述趋势,但头胎娟珊牛校正奶量极显著高于头胎荷斯坦牛(P0.01),三胎娟珊牛的高峰日极显著大于荷斯坦牛(P0.01)。该结果表明娟珊牛和荷斯坦牛泌乳性能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河北地区870头中国荷斯坦牛为试验材料,采用PCR-RFLP法对DGAT1基因K232A位点进行了遗传多态性分析,并利用混合动物模型分析了DGAT1基因K232A位点突变对乳脂率、乳脂量、乳蛋白率、乳蛋白量、305d产奶量5个泌乳性状的影响。结果共检测到KK、KA和AA 3种基因型,基因频率分别为0.0402、0.9276和0.0321;等位基因K和A的频率分别为0.5040和0.4960;该碱基突变对乳脂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30d产奶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乳脂量、乳蛋白率和乳蛋白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多重比较结果表明,KK基因型的乳脂率极显著高于KA和AA基因型(P<0.01);KA和AA基因型的305d产奶量显著高于KK基因型(P<0.05);AA和KA基因型的泌乳性状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显示,DGAT1基因突变对河北荷斯坦奶牛泌乳性状有较大的遗传效应,可用于泌乳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基于课题组前期对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群体产奶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在新的中国荷斯坦牛群中将转运蛋白颗粒复合体9(TRAPPC9)基因作为产奶性状的候选基因进行遗传效应验证。研究利用混池测序寻找SNPs位点,结合前期GWAS结果筛选到的SNPs位点,进而分析这些多态性位点与中国荷斯坦牛产奶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发现,SNP1、SNP2位点对乳蛋白率和乳糖率效应均显著(P0.05);SNP3位点对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效应均极显著(P0.01);SNP4位点对乳脂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SNP5位点对乳脂率和乳糖率的效应显著(P0.05)。同时发现TRAPPC9基因的表达量对产奶性状也有显著影响(P0.05),而TRAPPC9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对产奶性状无直接显著影响。该结果进一步表明,TRAPPC9基因可以考虑作为分子遗传标记应用于中国荷斯坦牛产奶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9.
随机抽取荷斯坦牛395头,测量体高、体斜长、胸围、腹围、管围、尻高、尻宽、腰角宽、乳房深度、后房高度、前房附着、乳头长度、乳头外径等13个体型线性性状,收集395头奶牛305d产奶量,进行荷斯坦奶牛体型线性性状对305d产奶量的通径分析,建立体型线性性状对305d产奶量的最优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前房附着、乳头外径与305d产奶量相关极显著(P<0.01),体斜长、后房高度、乳房深度与305d产奶量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余均不显著(P>0.05);体斜长、胸围、尻宽、后房高度和前房附着对305d产奶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并且以直接影响为主导.以体斜长、胸围、尻宽、后房高度和前房附着建立对305d产奶量的最优回归方程y=7601.7470+33.3901x2-_18.3858x3-97.7271x7+71.9464x10-18.5792x11其拟合精度达到0.95以上.  相似文献   

20.
胎次对荷斯坦牛产奶量及乳脂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胎次对荷斯坦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的影响,本试验选用67头健康无病的荷斯坦奶牛,研究了胎次对荷斯坦牛305 d产奶量及乳脂率的影响,并分析胎次与产奶量及乳脂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胎次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显著(P<0.05),而未对乳脂率产生显著影响(P>0.05).由相关分析可知,胎次和产奶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452,P<0.01),胎次与乳脂率的相关不显著(r=0.056,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