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目的在于寻找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绿色天然药物,保障奶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保证乳制品安全。其主要内容是采用微生物分离方法分离出乳房炎致病菌后,通过药敏纸片扩散方法,对地格达汤作药敏试验。本次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地格达汤(蒙药方剂)对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双球菌、大肠杆菌高度敏感,对腐败梭菌中度敏感。敏感性从强到弱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双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腐败梭菌。  相似文献   

2.
2016年5月,黑龙江省某规模化牛场爆发急性乳房炎,为确诊其病因,无菌采取10份乳样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培养特性检查、生化试验鉴定和药敏试验。经检查10份乳样中大肠杆菌单独感染1例,葡萄球菌单独感染1例,链球菌单独感染1例,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混合感染4例,葡萄球菌和酵母菌混合感染2例。该研究为该牛场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分析和防治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3.
吴忠市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自吴忠市某奶牛园区的9份临床型乳房炎乳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从中分离出13株细菌,即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大肠杆菌、2株无乳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引起园区奶牛乳房炎的3种主要病原菌对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高度敏感,对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氟哌酸中度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呋喃唑酮、四环素有广泛的耐药性。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3种病原菌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4.
从甘肃省兰州市2家奶牛场采集了44份患有临床型乳房炎奶牛的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主要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导致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有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杆菌属,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共35株,占44.3%;牛链球菌20株,占25.3%;大肠杆菌11株,占13.9%,说明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  相似文献   

5.
某奶牛场乳房炎的病原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某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病原微生物种类,试验采集112份乳样,开展了细菌分离、生化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和大肠杆菌.共分离出8种112株细菌,其中葡萄球菌48株,占43.1%,链球菌39株,占35.3%,大肠杆菌24株,占21.4%,沙门菌5株,占4.46%.混合感染(2种以上细菌)乳样89份,占79.46%,单独感染23份,占20.5%.主要病原菌均对头孢喹诺和左氧氟沙星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6.
马建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371-4373
[目的]了解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感染情况与耐药现状.[方法]随机采集库尔勒地区某牛场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的子宫黏液20份,进行实验室细菌学的分离、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89株菌,其中链球菌45株,占50.56%;葡萄球菌24株,占26.97%;大肠杆菌13株,占14.60%;蜡样芽胞杆菌7株,占7.87%.分离出的单一菌株的检出率为80% (16/20).引起该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菌是链球菌、葡萄球菌.对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蜡样芽胞杆菌这4种菌抑菌效果最好的药物依次分别为奥复星、氟苯尼考、甲氧苄啶、氟苯尼考.[结论]该研究可为指导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用药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四川部分地区奶牛源无乳链球菌的毒力因子、感染及耐药情况,对2017-2019年采集的313份临床型奶牛乳房炎乳样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采用K-B纸片扩散法和PCR法对分离的无乳链球菌进行药敏试验、荚膜分型、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313份乳样共分离到105株无乳链球菌,分离率为33.55%,分离菌株的荚膜全部为Ia型。药敏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敏感,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也与表型一致。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除bac和lmb基因未检测到,cfb、cylE、fbsA、fbsB、hylB和α-enolase基因检出率为100%。结果表明,四川不同地区分离的无乳链球菌荚膜分型一致,并且具有相似的药物敏感性和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8.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弄清中国不同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种类、分布情况及其药物敏感特性,并为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对在内蒙古、甘肃、四川和上海4地部分奶牛场采集的472份临床型或亚临床型乳房炎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检测奶样中检出细菌482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49株,占30.91%;表皮葡萄球菌91株,占18.88%;无乳链球菌60株,占12.45%;停乳链球菌60株,占12.45%;乳房链球菌35株,占7.26%;大肠杆菌33株,占6.85%。各个地区优势菌群存在差异,药敏试验结果也不相同,分离出的细菌绝大部分对环丙沙星、左氟沙星、氧氟沙星和先锋霉素V高度敏感,但对青霉素、红霉素和万古霉素有较强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新疆昌吉郊区部分奶牛场进行调查,从两个大型奶牛场集乳样,主要针对患有隐性乳房炎的奶牛,共采集120份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选择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导致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有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杆菌属,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共71株,占55.04%;牛链球菌18株,占13.95%;大肠杆菌1株,占0.78%。这些致病菌对环丙沙星、新生霉素等药物有很高的敏感性,而对青霉素、链霉素、杆菌肽和多粘菌素已经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奶牛乳房炎3种主要病原菌血清学交叉免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我国部分地区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病乳中分离鉴定出的24株无乳链球菌、7株停乳链球菌和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3种菌株之间及同种异地各菌株间血清学交叉反应试验.结果表明: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种菌株之间无免疫交叉反应,但我国各地同种异地间各菌株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清学交叉反应,而且菌株之间交叉反应程度有...  相似文献   

11.
临床型奶牛乳腺炎致病菌分析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佳木斯市4所大型奶牛场17头患有临床型乳腺炎的奶牛的不同乳区的20份乳汁样品进行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得到的致病菌进行8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和3组中药方剂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从被检乳汁样品中共分离得到致病菌508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和化脓链球菌,分别占致病菌总数的35.43%、10.63%、39.96%、11.22%、2.76%。药敏试验表明,分离得到的致病菌对8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均敏感,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恩诺沙星最敏感,无乳链球菌对加替沙星最敏感;3组中药方剂中以方剂Ⅰ的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对吉林地区两家大型乳业集团奶牛乳房炎病牛乳样进行分离鉴定,8份乳样共分离到62株菌,其中含51株4种主要病原菌。4种病原菌不同临床型的比例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6.36%、大肠杆菌占9.09%、无乳链球菌占27.27%、乳房链球菌占9.09%;隐性型中金黄葡萄球菌占38.89%、大肠杆菌占27.28%、无乳链球菌占11.11%、乳房链球菌占11.11%。  相似文献   

13.
为分离和鉴定疑似链球菌感染病料,该试验采用革兰氏阳性菌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并进行生化试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6份病料中分离出6株链球菌菌株,根据生化试验鉴定表推断出,有4株为C群,1株为D群,1株为E群。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先锋必和青霉素对链球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此结果为链球菌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摸清某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病原微生物种类,试验采集112份乳样,开展了细菌分离、生化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和大肠杆菌。共分离出8种112株细菌,其中葡萄球菌48株,占43.10%,链球菌39株,占35.30%,大肠杆菌24株,占21.40%,沙门菌5株,占4.46%。混合感染(2种以上细菌)乳样89份,占79.46%,单独感染23份,占20.50%。主要病原菌均对头孢喹诺和左氧氟沙星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确定自主研发新兽药——头孢洛宁乳房注入剂(干乳期)对靶动物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经产和初产健康泌乳期奶牛各6头,入选前30日内未接受过全身性或乳房内抗生素给药,产奶量在15-35 kg。给药前1日、给药当日(0日),记录各试验奶牛的日产奶量、直肠温度,并采集奶样进行体细胞检测。采样时先用清水冲洗乳房,用75%乙醇对乳头及周围进行消毒,待酒精挥发后,手工挤奶,弃去前三把奶后,采集奶样于灭菌试管中,贴好标签,低温(4℃)保存并于6 h内送实验室检测。给药当天,待奶牛挤完奶后,先用消毒毛巾清洁各乳区,再用消毒药液浸泡乳头约30 s,然后进行乳头内灌注给药。灌注时轻轻推压活塞,将药物缓缓注入乳池内,使药物均匀分布。按照推荐剂量,每头奶牛的4个乳区分别单次注入头孢洛宁乳房注入剂(干乳期)一支(含头孢洛宁250 mg)。给药后1日、3日、5日、7日和10日对4个乳区各采集奶样。记录奶牛标识、观察时间、试验日期和时间、每头奶牛日产奶量及体温等参数。检测乳样中体细胞数(SCC),对给药当日(0日)和给药后第10日各采集的乳样进行细菌学检查。将各奶样接种至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各种病原菌。分离菌株经纯化培养后,依据菌落形态、染色特征、生化特点鉴定其种类。主要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大肠杆菌。【结果】 在整个试验期间,给药乳区未出现乳房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给药前1日、0日和给药后的1、3、5、7和10日,体细胞数大多在25-40万个/mL,平均体细胞数分别为33.26、32.74、32.70、31.63、31.24、30.62、30.04 万个/mL,给药后各时间点奶样体细胞数与给药前体细胞检测结果相比,体细胞数有所降低,但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日产奶量在23-33 kg,平均日产奶量分别为27.30、27.35、27.25、27.40、27.64、27.83、28.00 kg,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试验奶牛在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直肠温度均在奶牛的正常温度范围内(38.4-39.2℃),直肠平均温度分别为38.79、38.82、38.83、38.77、38.71、38.71、38.69℃,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故按推荐剂量单次给药对奶牛的体细胞数、日产奶量、体温无显著影响。病原菌鉴定结果表明:在给药当日(0日)采集的乳样中,分离到链球菌、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为2、3和4株;给药后第10日,仅检测到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各1株,给药前后目标菌数量有显著降低。【结论】 头孢洛宁乳房注入剂(干乳期)对奶牛体温、产奶量和奶中体细胞数等无不良影响,该制剂用于奶牛安全。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明确内蒙古地区奶牛乳房炎的种类分布情况,鉴定主要致病菌的耐药特征。[方法]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部分奶牛场采集100份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其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在检出的124株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6株,占29.03%;无乳链球菌36株,占29.03%;停乳链球菌24株,占19.36%;大肠杆菌16株,占12.90%;其他菌12株,占9.68%。4种病原菌对环丙沙星、左氟沙星、氧氟沙星和先锋霉素V均较为敏感,但对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等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可选择左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先锋霉素V作为治疗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鲁西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营  李玉保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9):133-134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给奶牛饲养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试验对鲁西多个奶牛场的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从90份样品中分离出118株细菌,经培养特性、染色镜检、生化鉴定等试验,鉴定出无乳链球菌58株,占分离菌的49.15%;大肠杆菌25株,占分离菌的21.19%;金黄色葡萄球菌23株,占分离菌的19.49%,真菌12株,占分离菌的10.17%。分别对所有分离株进行16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除真菌外所有菌株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高度敏感,对临床常用的青霉素、链霉素等具有较高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广西南宁市郊三塘镇某养殖场患病罗非鱼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旨在找出罗非鱼的发病原因,为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从患病濒死罗非鱼脑部分离病原菌,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用API20 Strep生化鉴定系统和16S rRNA鉴定病原菌,并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获得的4株革兰氏阳性球菌(GXN01、GXN02、GXN03和GXN04)对健康罗非鱼均有很强的致病性,是导致罗非鱼发病死亡的病原菌,经API20 Strep生化鉴定和16S rRNA鉴定均为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agalactiae),与GenBank上已登录的无乳链球菌JQ039365、JQ039376、JQ990156、JQ039366、JF423948、HQ645984、GU217535菌株高度同源,同源性达99.2%~99.7%,4株分离菌株间也高度同源(99.9%)。药敏试验结果发现,4株无乳链球菌对先锋霉素VI、氧氟沙星、先锋必、盐酸沙拉沙星敏感,但对庆大霉素、氟哌酸、磺胺-6-甲氧嘧啶、磺胺对甲氧嘧啶等具有耐药性。【结论】引起广西南宁市三塘某养殖场罗非鱼发病死亡的病原菌为无乳链球菌,可选用先锋霉素VI、氧氟沙星、先锋必、盐酸沙拉沙星等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9.
牛心朴子生物碱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珠明  何生虎 《现代农业科技》2009,(17):306-306,308
对4例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乳汁进行病原分离及鉴定,分离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选择牛心朴子生物碱,采用试管2倍稀释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牛心朴子生物碱对3种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分离株的MIC及MBC分别是12.5mg/mL、1.561 25mg/mL、6.25mg/mL和6.25mg/mL、1.561 25mg/mL、3.125mg/mL。  相似文献   

20.
从云南省蒙自地区奶牛乳样中采集病原菌,通过细菌培养,进行形态和生化试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牛奶中分离得到的7株链球菌(编号为MZ1—MZ7),按照传统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并参照《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2株是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MZ1和MZ6)、3株是乳房链球菌(S.uberis)(MZ4、MZ5和MZ7)和2株停乳链球菌(S dysgalactive)(MZ2和MZ3);这些菌株对四环素、头孢噻吩、环丙沙星和苯唑西林4种药物敏感,对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和青霉素3种药物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