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对肉仔鸡早期进行不同方式的限制饲养探讨其对肉鸡的生产性能及屠体品质的影响。试验一用低、中,高三种营养水平日粮饲喂1-3周龄肉鸡;试验二从肉鸡的8日龄开始分别限饲,采食量1、2周(喂自由食量的60%)及4周(喂自由采食量为80%),结果表明肉仔鸡早期喂低营养水平日粮,7周龄体重虽高于对照组水平,但饲料利用率,成活率均显著下降。喂中等营养水平日粮可提高饲料利用率,肉仔鸡早期限制食量,不能完全补偿  相似文献   

2.
试验:早期数量限饲对肉用仔鸡生产性能、胴体品质的影响以15只1日龄艾维茵肉用仔鸡为试验动物。饲养时间为0~7周龄。试验设2个处理组,一组为数量限制组为自由采食组的85%,另一组为对照组,即自由采食组。结果:限饲组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4~6周龄体重均显著低于自由采食组(P0.05);限饲组可以提高肉鸡肝脏指数。早期数量限饲有降低肉鸡全期平均日采食量、日增重及料肉比的趋势;早期数量限饲降低肉鸡4~6周龄的平均日采食量(P0.01)及显著降低日增重(P0.05)。  相似文献   

3.
早期数量限饲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胴体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宝明  单安山  镡龙 《中国家禽》2006,28(13):16-18
试验研究了早期数量限饲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200只8日龄艾维茵肉仔鸡被随机分成4组,每组五个重复,每重复10只鸡。对照组基础饲粮根据NRC营养水平配制,试验组肉仔鸡从8日龄开始喂料量分别为对照组的90%、80%和70%,限饲1周后各组恢复自由采食。试验结果表明:在第2周,限饲各组肉仔鸡的体重和日增重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第3周,限饲90%组完成补偿生长,体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第4周,限饲80%和70%组完成补偿生长,体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5、6、7周及2~7周各组在体重、日增重、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等方面都无显著差异(P>0.05)。早期数量限饲对肉仔鸡胴体特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通过对肉仔鸡早期适度限饲观察分析对腹水症发生的影响以及限饲对肉仔鸡增重、采食量、死亡率、料肉比等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肉仔鸡早期适度限饲确能达到较好的效果,限饲不仅能降低腹水发生率,而且还能促进鸡只后期采食量,加速增重,提高饲料利用率,是值得尝试与深入研究的肉仔鸡饲养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了早期数量限饲对肉用仔鸡生产性能、胴体品质的影响。以320只1日龄AA+肉用仔鸡为试验动物。设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肉仔鸡。对照组根据AA+商品代肉鸡营养标准配制。各处理肉用仔鸡1~7日龄均为自由采食,8~14日龄对照组、限饲90%组、限饲80%组和限饲70%组分别饲喂自由采食量的100%、90%、80%和70%,15日龄恢复自由采食,以后按常规饲养管理。每周末,以重复为单位全部称重。分别于42、49日龄,每个重复随机抽取4只肉用仔鸡禁食12h、称重、屠宰、测定屠体品质。试验结果表明:在第2周,限饲各组肉仔鸡的体重和日增重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第3周,限饲90%组完成补偿生长,体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第4周,限饲80%和70%组完成补偿生长,体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5、6、7周及2~6、2~7周各组在体重、日增重、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等都无显著差异(P0.05)。早期数量限饲对肉仔鸡胴体特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限饲70%~80%,具有改善饲料转化效率、胸肌率、腹脂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1限制饲养的内容 限制饲养就是对不同类型、不同年龄的鸡采取严格的定量饲喂。限饲期的饲喂量比自由采食时少5%-30%。蛋鸡限饲量小于肉鸡,商品代鸡小于种鸡。限制饲养开始的时间,一般是在鸡体脂肪沉积较多的阶段,如蛋鸡在育成期的7-16周龄实施。限制饲养的具体方法有缩短每天给饲时间,减少饲喂量,隔日限饲法和综合限饲法等。综合限饲法一般应用于肉用种鸡较多,采用此法可减少应激。AA肉鸡(拔益加肉鸡)的限食程序是0~6周龄每天喂饲,为自由采食;7-11周龄为隔天饲喂;12-19周龄是喂2天禁食1天;20-24周龄为喂5天禁食2天。由于蛋鸡为获得能量而食,且调节进食能力较好,故采用每天每顿限量饲喂法较多,即将投料量控制在自由采食量的85%。肉用鸡的采食特点是为满足消化道容积而采食,且调节进食量的能力较蛋鸡差,故采用隔日饲喂法。若对肉用仔鸡采用每天限量法,会加剧强、弱鸡争抢饲料,鸡群均挤在投料处或料多处,减少了实际的采食面积,使鸡群体重差距加大,并且仔鸡很快将饲料吃光,为满足生理需要,就可能饮水过量,造成垫料过湿等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7.
王成章  郑凌 《饲料工业》1996,17(7):18-21
对0~70日龄蛋公鸡和0~49日龄的肉仔鸡(第Ⅳ组)进行育肥试验,结果表明:在育肥蛋公鸡的3个组中,以高营养水平组采食量最小,日增重最快,饲料报酬和经济效益最高,低营养水平组正好相反,中营养水平组介于两者之间。因此蛋公鸡的育肥应参照高营养水平即国标肉仔鸡饲养标准配制日粮;饲喂不同营养水平日粮的3个蛋公鸡组,在采食量和日增重方面远低于同期的肉仔鸡,试验全期4个组的料重比分别为2.86:1、2.59:1、2.36:1、0.96:1,前三个组的经济效益比Ⅳ组降低31.56%、19.86%和9.47%。  相似文献   

8.
<正>现在肉仔鸡多采用自由采食,生长快、体型大,过快的生长带来了死亡率、代谢性疾病和骨骼疾病发病率上升等一系列问题〔1~3〕。大量研究表明早期限饲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4~6〕。早期限饲是在早期控制肉仔鸡采食量或营养物质的浓度,人为地从数量或质量上减少鸡的营养摄入量,包括质量限饲法、数量限饲法和时间限饲法3种类型。本文就早期限饲在肉仔鸡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做一综述。1早期限饲在肉仔鸡生产性能方面的应用大量的研究集中在生产性能方面,肉仔鸡早期适度限饲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对生产性能无不良影  相似文献   

9.
试验比较了蛋(轻)、肉(重)鸡在不同能量水平下的体重、饲料效率、物质沉积和四项生化指标,试验期为10周。白来航和自洛克公鸡喂以相同蛋白质水平,但不同能量水平(代谢能计算值为2.78、2.93和3.06兆卡/千克)的饲粮。每两周统计平均体重和饲料消耗量。抽样屠宰分析沉积的能量、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同时从颈静脉处采血分析血糖、血清总蛋白、血清总脂和血清胆固醇浓度。 10周龄时,肉鸡的体重和采食量分别是蛋鸡的1.86及1.62倍。虽然两个品种的采食量和体重在饲粮能量水平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从F值看,能量水平对肉鸡的影响程度大于蛋鸡。饲料转化效率(饲料/体重)肉鸡(2.48)明显低于蛋鸡(2.86)(P<0.01);蛋鸡在饲粮能量水平之间差异不显著,肉鸡差异显著(P<0.05)。因此认为不同类型鸡生长快慢之别不能仅从采食量本身来解释,饲料效率的差异同样重要。屠体的体能值(兆卡/千克)在品种和饲粮之间差异不显著,随周龄而变化,但来达到显著水平。体蛋白(%)和体脂肪(%)在品种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都随周龄而变化(P<0.01)。体脂肪受饲粮能量水平影响(P<0.01)。三种成分在2— 4周变化最明显。以日沉积量来看三种成分,都随周龄而呈直线变化。除了血清总脂高能饲粮高于中、低能饲粮外(P<0.05),血清总蛋白、血糖及总脂浓度不受饲粮能量水平的影响。二品种血清总脂和肉鸡胆固醇有着相同的变化趋势,从2~6周下降,6~10周上升,蛋鸡的胆固醇不随周龄而变化。血清总蛋白变化不规律。血糖与采食量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二者的相关系数肉鸡为0.939(P<0.01)、蛋鸡为0.92(P<0.05)。 10周龄的代谢能利用率在品种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饲粮能量水平之间差异不显著;蛋白质利用率在饲粮能量水平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0.
在气候和卫生管理都已很正确时,防止肉仔鸡腹水症的唯一办法就是限饲。限饲确实能防止腹水症的发生,但限饲方案的设计必须保证不损害肉鸡总的生产性能。腹水症的病因肉仔鸡腹水症是由于氧气的供与需之间慢性失衡所引起的一种生产性疾病。对该病可通过有计划地限制采食量的方法进行预防。问题是采用什么样的限饲方法才能既降低腹水症的发病率,而同时又不带来限饲造成的不良影响如生长速度下降、生长期延长和饲料利用率变差等。  相似文献   

11.
处在生长阶段的鸡,因生长速度快,如任其自由采食,常会引起体重过大、过肥、性成熟过早、产蛋量低、蛋小、易患疾病、饲料消耗大等不良后果。为了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提高鸡的产蛋量和蛋的合格率,特别是保持种鸡良好的体况和繁殖性能,降低饲养成本,生产上常采用限制饲养。 一、限饲方法 1.数量限饲法:这是一种传统限饲法,做法是喂平衡日粮而在饲料喂量上加以限制。限饲量依据鸡的品种、体重变化情况和气候条件来确定,一般为自由采食量的20%~30%(即给料量为自由采食量的70%~80%)。这种限饲法在鸡的生长期可节省16%的饲料,鸡体重可降低11%,性成熟期推迟约  相似文献   

12.
肉种鸡限制饲喂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限制饲喂的目的 1.1 控制生长速度,体重符合标准要求 肉鸡最大的特点是采食量多,生长速度快,沉积脂肪能力强.但作为肉种鸡,要求其20周龄达到理想体重,仅为其自由采食情况下的一半左右,如不能成功限饲,则容易使体重超标,产蛋量减少,种蛋合格率下降;公鸡体重过大,腿疾增加,受精困难,受精率低下.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肉仔鸡为对象 ,研究了3种铬源对肉仔鸡生产性能、营养物质代谢和组织器官重的影响。采用280只14日龄AA肉仔鸡 ,随机分成10组 ,每组4重复(公母各半) ,每重复7只鸡。其中1组为对照组 ,饲喂基础日粮 ,其余9组添加0.4mg/kg、0.8mg/kg、1.2mg/kg 水平的氯化铬、蛋氨酸铬、烟酸铬 ,试验期3周。结果表明 :①铬对3、4周龄肉仔鸡的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影响。0.4mg/kg 和1.2mg/kg氯化铬显著提高了第5周肉仔鸡的采食量(P<0.05) ;0.4mg/kg 蛋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对蛋白、能量和饲料采食量的限饲,探讨商品代AA肉仔鸡(Arber Acres)在35日龄出栏时,限饲对生产性能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用了1日龄AA健康肉仔鸡960只,研究在7~14日龄限饲对35日龄出栏时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饲料采食量以限采食量组最低,而体增重、料重比和死淘率最佳值都出现在限采食量组,限蛋白组的效果最差。经济效益分析的结果也表明,限饲料采食组量的效益最好。试验研究表明,肉仔鸡在7~14日龄时限制采食量25%可以提高其生长、生产性能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实践生产中可以考虑予以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5.
郑卫军 《湖南饲料》2010,(1):45-45,41
肉仔鸡公母性别不同,其生理基础也不同,因而对环境、营养条件的要求和反应也不同。如公鸡的生长速度快,而母鸡的生长速度慢,56天体重相差约27%;公鸡8周龄后体重增长速度下降,而母鸡在7周龄后体重增长速度就下降,按经济效益应分别出栏。因此肉鸡最好采用公母分群饲养,公母分群后可分别调整日粮水平,更好地提高饲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限制饲养在现代养鸡业中已被广泛应用,是肉种鸡饲养管理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对提高肉种鸡的生产性能、降低饲料消耗、减少腿部疾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限制饲养的方法。限制饲养是通过人为控制鸡的日粮的营养水平、采食量和采食时间等,达到控制肉种鸡的生长迅速和沉积脂肪能力强的生长特性,使之具有合适的开产体重和适时的开产日龄。具体方法如下: 1.限时法。主要是通过控制肉种鸡的采食时间来控制采食量,从而达到控制体重和性成熟的目标。一般有每日限饲法、隔日限饲法和一周停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在两种能量水平饲粮中分别添加或不添加木聚糖酶饲养艾维菌肉公鸡,旨在研究木聚糖酶在肉鸡不同能量饲料中的应用效果。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结果为:降低饲粮能量水平可以降低肉鸡前期(0—3周)、后期(4—6周)或全期日增重、采食量趋势,显著降低后期或全期的饲料转化效率;添加木聚糖酶可显著提高后期或全期的采食量、各阶段肉鸡的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饲粮能量和木聚糖酶对肉鸡生产性能无显著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在试验的两种饲粮能量水平下,添加木聚糖酶均可改善肉鸡生产性能;在低能粮中添加木聚糖酶的效果更好,并可达到高能饲粮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对蛋白质、能量和饲料采食量的限饲,探讨商品代AA肉仔鸡(arber acres)在35日龄出栏时,限饲对生产性能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用了1日龄AA健康肉仔鸡960只,研究在7~14日龄限饲对35日龄出栏时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饲料采食量以限采食量组最低,而体增重、料重比和死淘率最佳值都出现在限采食量组,限蛋白质组的效果最差。经济效益分析结果也表明,限饲料采食量组的效益最好。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肉仔鸡在7~14日龄时限制采食量25%可提高其生长、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因此,在实践生产中可以考虑予以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9.
试验比较了轻(蛋)、重(肉)型鸡0~10周的生长发育、体成分和营养物质利用率,同时观察了饲粮能量水平对二类型鸡的影响效应。白来航和白洛克公鸡喂以相同蛋白质水平(19%)而不同能量浓度的三个饲粮(能量浓度分别为2.72,2.95和3.16千卡/克)。 采食同样饲粮的情况下,肉鸡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肉鸡体重在10周末是蛋鸡的2.37倍,采食量是1.76倍)和较高的体脂肪(%)(P<0.01)。饲料效率、能量效率和蛋白质利用效率(%)均非常显著地高于蛋鸡(P<0.01),而体蛋白(%)低于蛋鸡(P<0.01)。认为肉鸡生长较快不仅与采食量有关,较高的饲料、能量和蛋白质利用率也是促进快速生长的重要因素。 在三个供饲能量水平下,肉鸡受能量浓度的影响较明显,尤其是高能水平的饲粮。低能水平的饲粮仅对蛋鸡采食量(P<0.05)和肉鸡体蛋白(P<0.01)有作用。较高的饲粮能量水平不仅使肉鸡生长速度加快,体脂肪增高,而且明显改进饲粮能量和蛋白质利用效率(P<0.01)。  相似文献   

20.
根据饲料可消化氨基酸研制肉仔鸡无鱼粉饲粮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240只AA商品代出壳肉仔鸡进行试验,以探讨根据饲料中可消化氨基酸含量,研制菜籽粕型无鱼粉低蛋白肉仔鸡饲粮的饲用效果。结果表明:以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研制的菜籽粕型无鱼粉肉仔鸡低蛋白平衡饲粮,可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1-1.5个百分点,试验鸡49日龄体重达2158.26克、料肉比2.15:1,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均达到或接近鱼粉型高蛋白饲粮的效果;每吨菜籽粕型无鱼粉饲粮可比鱼粉型饲粮降低原料成本7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