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杉木间伐材高温热处理后化学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空气和菜子油为介质,分别用180,200和220℃处理杉木间伐材2和4 h,测定处理样综纤维素、纤维素、Klason木质素和苯醇抽出物相对含量的变化,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高温热处理过程中木材内综纤维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热处理后试材综纤维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纤维素总体降低较少,相应的苯醇抽出物含量、Klason木质素含量增加;温度升高、处理时间延长,木材主要化学组成的变化程度增大;在隔氧的油介质中进行热处理,试件的化学成分变化程度低于空气介质中热处理材;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温度、时间、介质对主要化学组成产生极显著的影响;FTIR分析表明,180℃热处理时开始发生半纤维素分解,到200℃时纤维素也开始分解;氧气氛围对糖残基的热分解具有促进作用.在3 412,1 050,898 cm~(-1)附近相关糖残基,1 736 cm~(-1)附近相关C=O以及2 907 cm~(-1)附近对应C-H的吸收强度的变化也表征出热处理过程中各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桉树真空热处理材表面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真空热处理法对粗皮桉木材进行热处理,处理温度分别为160,180,200,220及240℃,处理时间均为4 h.采用接触角测定法,对素材及不同温度条件下热处理材的接触角及表面自由能进行分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法,研究木材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化学(官能团)变化;用热分析仪分析不同温度条件下木材的热解质量损失率.结果表明:素材的表面自由能(50 mN·m-1)<160℃热处理材的表面自由能(46 mN·m-1)<240℃热处理材的表面自由能(32 mN·m-1).热处理后木材中极性的羰基官能团减少,当热处理温度≤180℃时,木材的质量损失率在1%左右;而热处理温度>180 ℃时,每升高20℃,木材的质量损失率约下降2倍.  相似文献   

3.
圆盘豆木材力学强度对高温热处理条件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热蒸汽为传热介质和保护性气体,在热处理温度为160℃、180℃、200℃、220℃,热处理时间为2h、4h、6h、8h的条件下对圆盘豆木材进行高温热处理,研究圆盘豆木材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和热处理时间延长,圆盘豆热处理材抗弯强度降低;弹性模量在160℃时最高,然后降低;硬度的变化趋势不明显。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热处理使木材中的半纤维素、纤维素、木素发生降解反应,导致木材力学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4.
以过热蒸汽为传热介质和保护性气体,在热处理温度为160℃、180℃、200℃、220℃,热处理时间为2h、4h、6h、8h的条件下对圆盘豆木材进行高温热处理,研究圆盘豆木材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和热处理时间延长,圆盘豆热处理材抗弯强度降低;弹性模量在160℃时最高,然后降低;硬度的变化趋势不明显。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热处理使木材中的半纤维素、纤维素、木素发生降解反应,导致木材力学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5.
真空热处理改性马尾松木材物理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采用间歇抽真空法及利用木材自身含有的水分对马尾松木材进行热处理,并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马尾松木材的尺寸稳定性(ASE值)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温度和时间均显著影响着木材的力学强度和ASE。综合考虑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ASE、顺纹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的影响,较佳的真空热处理工艺为:压力-0.09 Mpa、处理温度200℃,处理时间1 h。  相似文献   

6.
不同油浴热处理对马尾松木材尺寸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采用石蜡油和植物油浴热处理方法对马尾松木材进行热处理,并采用SPSS统计分析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马尾松木材的尺寸稳定性(ASE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浴热处理木材中,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都显著影响着木材的尺寸稳定性(ASE值)。在低温和浸泡时间短条件下,石蜡油热处理材的ASE优于植物油热处理材的ASE;而在高温或浸泡时间长条件下,植物油热处理材的ASE优于石蜡油热处理材的ASE。  相似文献   

7.
采用热处理温度为140、160、180℃,热处理时间为20、25、30 min的饱和蒸汽热对毛竹材进行高温改性处理,分析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毛竹材化学成分、结晶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比了不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毛竹材的防霉效果。结果表明:1)热处理温度在140℃时,竹材中化学成分变化不大。当热处理温度在160℃以上时,竹材中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含量随热处理时间增加而减少,木质素相对含量呈上升趋势;2)热处理温度和时间都对竹材样品的结晶度有积极的影响;3)热处理温度在140℃时,竹材的弹性模量和静曲强度均比未处理时增加。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竹材的弹性模量和静曲强度下降,力学性能呈下降趋势。在180℃处理30 min后,处理材的弹性模量和静曲强度较未处理材降低23.15%和19.00%;4)饱和蒸汽热处理竹材的防霉能力与未处理材相比均有提高;热处理温度对竹材的防霉性能的影响大于热处理时间;经180℃处理30 min的竹材其霉变速度最慢,防霉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高温水蒸气处理固定大青杨木材横纹压缩变形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君良  李坚  刘一星  杨霞 《林业科学》2003,39(1):126-131
采用高温水蒸气处理和加热处理固定大青杨木材压缩变形,并对两种处理结果进行比较。测定了木材的抗胀(缩)率(ASE)、阻湿率(MEE)、质量损失率(WL)、压缩率、压缩变形恢复率等各项指标。结果表明:无论是高温加热处理还是高温水蒸气处理,木材的尺寸稳定性明显得到提高。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当ASE的值超过50%时,高温水蒸气处理所需要的时间远远小于高温加热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当温度为180℃时加热处理需要15-20h,而水蒸气处理仅需要8min,压缩变形被固定。  相似文献   

9.
氧化反应对热处理固定杉木压缩木材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研究的目的是明确氧化反应对热处理固定杉木压缩木材的影响 .首先 ,饱水状态的杉木试件在热压机中被径向压缩约 50 % ,然后压缩试件被分别放在一个普通烘箱 (有氧热处理 ,空气的压力为大气压 )和一个真空干燥箱中 (真空热处理 ,空气压力很低 ,约 0 .0 75MPa)进行热处理 ,两种热处理都设置了 5种温度包括 140 ,160 ,180 ,2 0 0 ,2 2 0℃以及不同的时间 .同时进行热处理的还有一些绝干的对照试件 ,用来测定不同热处理过程中的重量损失率 (WL)和抗收缩率 (ASE) .研究结果如下 :( 1)热处理过程中氧气的存在大大提高了热处理的效率 ,在 2 2 0℃时有氧热处理约 2 .5h后 ,压缩木材的RS(回复率 )达到 0 ;但在真空热处理时 ,在 2 2 0℃时加热约 30h后 ,压缩木材的回复才能基本被固定 .( 2 )氧化并不是压缩变定的固定、木材重量的损失或尺寸稳定性提高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氧气的存在几乎对RS和WL以及ASE和WL间的关系没有影响 ,但对RS和ASE间的关系有一些影响 .( 3)T T平面中的RS等值线 ,Δt一定回复率和温度下两种热处理所需时间的差值 )和温度间的关系 ,以及由于氧化反应而引起的热处理效率增加的系数 η清楚地反映了氧化反应对热处理固定杉木压缩木材的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生物质燃气对落叶松进行热处理,处理温度190℃,处理时间4 h。测试落叶松热处理材与素材的平衡含水率、湿胀率和力学强度。结果表明:经过生物质燃气热处理后,落叶松处理材的平衡含水率和湿胀性明显降低,顺纹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均有小幅下降,分别下降了6.47%和7.4%;而落叶松热处理材的抗弯弹性模量基本保持不变。由此说明,以生物质燃气为处理介质,在合适的热处理条件下对落叶松木材进行处理,在改善湿胀性的同时,木材的力学强度下降幅度可以控制在10%范围内,对其使用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桑树为桑科桑属植物。我国是桑树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桑叶的主产地之一。桑树在我国已有4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数千年来,桑树在我国丝绸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国桑树资源极为丰富,品种繁多k,主要有:家桑或白桑(Morus alba)、鸡桑(M. australis)、华桑(M. cathayana)、蒙桑(M. mongolic)、山桑(M. diabolica )等10多个种和变种。桑叶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成为食品科技界和医药界关注的热点。目前,日本已有部分桑叶保健品面市,并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桑叶制品将越来越得…  相似文献   

12.
通过2002~2004年花卉苗木立枯病的基本调查,初步掌握了大连地区花卉苗木立枯病的发病原因及其发生规律;研究了立枯病的流行动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针对主要侵染性病原和非侵染性病原,提出了具体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广西速丰桉的主要病害8种,害虫11种,发生面积大,病、虫单独或混合发生。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大面积种植人工纯林、存在明显的病虫种群优势。病虫害防治应采取生态调控和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4.
贵州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章从贵州古树名木现状、古树生长发育规律及环境条件对古树影响出发,分析古树名木衰老原因及其复壮的理论基础,提出了贵州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无刺丰"与"深秋红"沙棘品种的选育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铨  赵勇 《沙棘》2004,17(4):7-9
1990年从芬兰和俄罗斯引入沙棘优树或品种沙棘种子45份,于1991年在阜新县育苗,1992年造林,1995年和1999年在阜新市郊区经两次易地移栽,2001年取其分生株,植于内蒙古库伦,经14年的多次被动迁移过程,最终以实生选种法选育出两个沙棘无性系品种。“无刺丰”全株无刺,树冠披散形,采果容易,单株产果量可达20kg,宜作经济型林木栽培。“深秋红”为无刺或少刺的主干型灌木或亚乔木,果实密集、色红、鲜亮,并经冬不落,为我国北方理想的秋冬景观型品种。  相似文献   

16.
辽宁杨树主要病虫害的识别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辽宁省杨树速生丰产林建设发展中经常遇到的病虫害进行了介绍,并重点阐述了发生在杨树上的主要种类蒙古象甲、黑绒金龟、白杨透翅蛾、杨干象、青杨天牛、光肩星天牛、杨树溃疡病、杨树腐烂病、杨树黑斑病的形态识别、危害部位和防治方法等。  相似文献   

17.
陈祖建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2):113-115,122
提出了竹木家具的概念,并分析我国今后家具发展趋势和制约我国家具发展的原因,阐述了竹木家具的发展的前景和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阿伦河上中游典型地段之甘南县山湾村按生态经济学原理构建一个村级规模的流域治理开发模式:人工建造植被67.3hm2,封育天然灌丛60hm2;建造防洪大堤7000延长米,丁坝一座2200延长米,疏通淤积河道5000延长米,并对其将产生的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将产生显著的经济、生态、景观效益,对嫩江中上游流域各支流的治理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分析表明:兰州市园林绿化用土紧缺,绿地土壤存在密实度高、有机质含量低、污染严重、土源短缺、养护管理缺乏科学性等问题,必须提高土壤改良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有效性,确保兰州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经调查分析了1998年广德县板栗枝干病害突发流行的原因主要是板栗干腐病和板栗溃疡病等病原菌的小种上升为优势种,导致板栗持久抗病性丧失,以及1998年春季出现春寒、寡日照多湿天气和营林措施不当等。提出了板栗枝干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