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3 毫秒
1.
免疫多糖对受免草鱼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饲料中添加定量的免疫多糖,投喂经注射接种福尔马林灭活的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菌苗的草鱼(Qerlopharyngodon idellus)28 d后,通过测定供试鱼的增重量、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溶菌酶活性、谷丙转氨酶活性、血清总蛋白含量、白细胞吞噬活性以及活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探讨了免疫多糖对受免草鱼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用添加200.0 nag/(kg.d)免疫多糖的饲料投喂受免草鱼,不仅可以使受免草鱼对灭活柱状黄杆菌的免疫应答水平提高,增强抵抗柱状黄杆菌人工感染的能力,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促进生长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酵母β-葡聚糖对受免异育银鲫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在饲料中添加定量的酵母 β -葡聚糖 ,投喂经注射接种福尔马林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hydrophila)菌苗的异育银鲫 (Carassiusauratusgibelio) 2 8d后 ,通过测定供试鱼的增重量、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溶菌酶活性、谷丙转氨酶活性 (SGPT)、血清总蛋白含量、白细胞吞噬活性以及活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 (RPS) ,探讨了酵母 β -葡聚糖对受免异育银鲫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 ,投喂添加 2 0 0 .0mg/ (kg·d)酵母 β -葡聚糖的饲料 ,不仅可以提高受免异育银鲫对灭活嗜水气单胞菌的免疫应答水平 ,增强抵抗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的能力 ,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促进生长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投喂青料和添加剂对草鱼生长和脂肪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青菜、旱草青料、配合饲料以及在配合饲料中添加维生素B_6、蛋氨酸和亚油酸对草鱼的生长、脂肪代谢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投喂青菜和旱草青料的鱼类体腔和肝脏中含脂量最低,与投喂配合饲料组比较,差异性十分显著(P<0.01)。肝脏中的蛋白质含量也以投喂青菜和旱草青料的最高;血清中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含量以投喂青菜和旱草青料组为最低。在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维生素B_6、蛋氨酸和亚油酸的投喂试验中,发现投喂旱草青料组和添加维生素B_6组的鱼,体腔和肝脏中的含脂量最低,而投喂配合饲料的含量最高。投喂含70%青料(菜)组的鱼类生长最快,投喂配合饲料的最慢。  相似文献   

4.
在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连续投喂经注射接种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28 d后,通过测定供试黄鳝的增重量、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溶菌酶活性、谷丙转氨酶活性(SGPT)、血清总蛋白含量、白细胞吞噬活性以及活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RPS),探讨了将LPS作为免疫原、免疫多糖作为免疫刺激剂结合使用对受免黄鳝免疫保护力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用添加100.0 mg/kg免疫多糖的饲料投喂受免黄鳝,不仅可以提高受免黄鳝对A.hydrophilaLPS的免疫应答水平,也可以增强黄鳝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抵抗A.hydrophila人工感染的能力,同时也证明了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对黄鳝的生长速度和肝脏功能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连续投喂经注射接种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28 d后,通过测定供试黄鳝的增重量、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溶菌酶活性、谷丙转氨酶(SGPT)活性、血清总蛋白含量、白细胞吞噬活性以及活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RPS),探讨了将LPS作为免疫原、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作为免疫刺激剂结合使用对受免黄鳝免疫保护力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用添加100.0 mg/kg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的饲料投喂受免黄鳝,不仅可以提高受免黄鳝对A.hydrophila LPS的免疫应答水平,也可以增强黄鳝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抵抗A.hydrophi-la人工感染的能力,同时也证明了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对黄鳝的生长速度和肝脏功能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拓展黑水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在浙江省乐清湾的海水网箱养殖场进行了黑水虻幼虫浮性试验、活体保存试验,以及大黄鱼养殖投喂黑水虻活体幼虫试验。结果表明,黑水虻幼虫在海水中多数上浮,便于鱼类养殖时投喂;黑水虻幼体在40目海水网箱中可存活10 d以上而不发育蜕皮和变硬;另外,在大黄鱼养殖纯投喂配合饲料和混合投喂黑水虻活体幼虫的试验中结果数据差异不显著,大黄鱼网箱养殖适宜直接投喂黑水虻活体幼虫。  相似文献   

7.
以初始体重(99.98±2.79) g的尼罗罗非鱼(Oreoehromis niloticus)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壳聚糖对其生长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在饲料中添加剂量为0.2%,0.4%,0.6%,0.8%,1.0%的壳聚糖,连续投喂经注射接种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尼罗罗非鱼30d后,测定血清中抗体效价,60d后测量其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酸性磷酸酶活性、溶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活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用添加量为0.6%壳聚糖的饲料投喂受免罗非鱼,不仅可以提高生长速度,还能提高受免罗非鱼对嗜水气单胞菌的免疫应答水平,增强其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抵抗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种类、不同组合开口饵料及其投喂方式对台湾泥鳅仔鱼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5种不同的开口饵料(蛋黄、豆浆、小球藻、卤虫、配合饲料)进行单一饵料试验,结果表明,配合饲料处理和蛋黄处理的效果较好,配合饲料处理台湾泥鳅仔鱼的增重率为375.27%、存活率为81.00%,蛋黄处理台湾泥鳅仔鱼的增重率为307.53%、存活率为82.00%。在单一饵料试验的基础上,选取5种不同组合型(蛋黄+卤虫、蛋黄+卤虫+小球藻、蛋黄+配合饲料、蛋黄+配合饲料+小球藻、蛋黄+卤虫+配合饲料+小球藻)的开口饵料进行组合饵料试验,结果表明,蛋黄+配合饲料+小球藻处理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均达到最高水平,效果最好,增重率为597.85%,存活率为89.00%。在组合饵料投喂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最优组合(蛋黄+配合饲料+小球藻),分别每天投喂2、3、4次进行不同投喂频率试验,结果表明,投喂频率为每天3次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均达到最高水平,效果最好。在以上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最优组合(蛋黄+配合饲料+小球藻),按最适投喂频率每天投喂3次,调整配合饲料的投喂量进行不同投喂量试验,结果表明,每天投喂量为蛋黄60 mg+配合饲料100 mg+小球藻105个/m L处理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均达到最高水平,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用灭活哈维弧菌菌苗浸泡免疫大黄鱼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经福尔马林灭活的哈维弧菌 (Vibrioharveyi)菌苗对大黄鱼 (Pseudodciaenacrocea)幼鱼进行浸泡免疫接种 ,分别以 1.0× 10 8cells/mL、1.0× 10 7cells/mL和 1.0× 10 6cells/mL的菌液浓度 ,浸泡处理鱼体 1min、10min和 6 0min后 ,放入设置在象山港内的网箱中饲养 ,并且在浸泡免疫接种后的 12 6d内 ,定期检测试验鱼的免疫保护力 (RPS)。结果表明 ,在浸泡免疫接种后的 5 6~ 77d内 ,受免鱼的RPS达到了 95 %~ 10 0 % ,随后RPS稍有下降 ,但是 ,直到免疫浸泡接种后第 112~ 12 6天时 ,供试鱼的RPS仍达到 70 %~ 80 %。从设置在野外的网箱中供试鱼的统计结果看 ,与对照组相比 ,免疫鱼疾病发生较少 ,发病时期推迟 ,病程缩短 ,成活率提高 (80 .0 %~95 .0 % ) ,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不同日龄大黄鱼幼鱼进行浸泡免疫的试验结果表明 ,4 0日龄、75日龄和 10 0日龄的大黄鱼幼鱼均能在免疫接种后获得特异性免疫保护力。在第 1次免疫接种 5 6d后以同样方式加强免疫 ,试验鱼在 112d内保持了很高的RPS水平 ,明显地高于同期的 1次免疫接种鱼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对建鲤适宜的投喂模式。【方法】以初始质量(33.52±0.17)g的建鲤鱼种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单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8周生长试验,分别配制添加0.0g/kg(对照饲料)和5.0g/kg(试验饲料)Ala-Gln的等氮(350g/kg粗蛋白)、等能(17kJ/g)饲料,采用5种不同的Ala-Gln投喂模式(Ⅰ.连续8周投喂对照饲料(对照组);Ⅱ.试验饲料2周间隔投喂;Ⅲ.前4周投喂试验饲料,后4周投喂对照饲料的4周间隔投喂;Ⅳ.前4周投喂对照饲料,后4周投喂试验饲料的4周间隔投喂;Ⅴ.8周连续投喂试验饲料),研究Ala-Gln投喂模式对建鲤生长、饲料利用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Ala-Gln连续投喂和间隔投喂时,建鲤的生长性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周间隔投喂组建鲤的平均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4周间隔和连续8周投喂组(P0.05),2组4周间隔投喂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前4周投喂试验饲料的4周间隔投喂组建鲤的平均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高于8周连续投喂组(P0.05),2周间隔投喂组和后4周投喂试验饲料的4周间隔投喂组建鲤的脏体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Ala-Gln的4种不同投喂模式下,建鲤的摄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周间隔投喂组和前4周投喂试验饲料的4周间隔投喂组建鲤的蛋白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周间隔投喂组和前4周投喂试验饲料的4周间隔投喂组建鲤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连续8周投喂组(P0.05);只有8周连续投喂组建鲤的白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Ala-Gln可提高建鲤的生长、饲料利用和白肌粗蛋白质含量,但不同投喂模式间有显著差异,从建鲤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体组成的角度,并结合经济性和适用性等进行考虑,建议采用2周间隔投喂模式或前4周投喂添加Ala-Gln饲料的4周间隔投喂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两种致病菌对杂交东方鲀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指标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迟钝爱德华氏菌和哈氏弧菌感染对杂交东方鲀"冀研一号"(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指标影响,分别对杂交东方鲀腹腔注射PBS、迟钝爱德华氏菌和哈氏弧菌,注射后6、12、18、24和36h分别取肝胰脏,测定其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力。结果表明,在攻毒后36 h内,注射迟钝爱德华氏菌"冀研一号"东方鲀肝胰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酶活均极显著升高(P0.01);攻毒后36 h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均表现升高趋势。感染哈氏弧菌后,肝胰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谷胱甘肽含量表现升高趋势。试验鱼体感染致病菌后,引起肝胰脏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指标变化。  相似文献   

12.
鱼油在鲤饲料中的适宜用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高蛋白半纯化饲料中分别添加0,30,50,70,90g/kg的未加抗氧化剂的新鲜鱼油,投喂58g左右2龄鲤(Cyprinus carpio)鱼种46d , 结果表明,添加新鲜鱼油量为30g/kg时,鲤生产性能最佳,鲤肝体比(HSI),肝胰脏脂肪含量,肌肉营养不良症和肌肉渗出性损失随着钎油添加量的增加而持续上升,而肌肉和肾脏氧化稳定性则随着鱼油添加量的增中而持续下降,当添加鱼油量升至30,70,70,50,70,70g/kg时,上述6项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综合各项指标,未添加抗氧化剂的新鲜鱼油在高蛋白质鲤饲料中适宜用量以不超过30g/kg为宜。  相似文献   

13.
从致病性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 SF1基因组中扩增获得含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基因的1 133bp目的片段,连接至载体pMD19-T Simple。测序结果表明,目的片段含有960 bp trxR基因阅读框,编码为319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Blast分析结果显示,硫氧还蛋白还原酶蛋白氨基酸序列与哈维氏弧菌、溶藻胶弧菌、副溶血弧菌、灿烂弧菌、弗氏弧菌的硫氧还蛋白还原酶蛋白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9%、98%、96%、94%、92%。构建表达质粒pET-28a(+)/TrxR后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显示,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 000。用Ni琼脂糖亲和层析柱分离得到纯化的重组蛋白,将该蛋白以50μg/尾的剂量肌肉注射免疫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用ELISA法检测免疫1~4周内鱼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效价。结果表明,特异性抗体效价持续升高,第2周则达到1∶128。免疫4周后用哈维氏弧菌SF1对大菱鲆进行人工感染,对照组鱼的死亡率为100%,免疫组鱼的死亡率为25%,相对免疫保护力为75%。试验表明,哈维氏弧菌TrxR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潜在的亚单位疫苗用于哈维氏弧菌病的免疫预防。  相似文献   

14.
L-肉毒碱对鲤异味、生长、身体组成和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用初体重25.74-33.53g的正常健康鲤,经α-二甲基异莰醇(2-methylisobomeol,MIB)人工染味后,用含L-肉毒碱分别为0、50、100、150、200、250mg/kg的配合饲料投喂60d。结果表明:用添加了L-肉毒碱的饲料投喂鲤,可以明显去除人工染味鲤体内的异味,使之达到人的味觉能接受的程度;鲤摄食含L-肉毒碱100mg/kg的饲料后,可显著促进其生长;摄食添加L-肉毒碱饲料的鲤,其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明显比对照组鱼的高,而谷丙转氨酶(GPT)的活性明显比对照组鱼的低,说明L-肉毒碱可减缓MIB对鲤的伤害。  相似文献   

15.
点带石斑鱼溃烂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烂病是我国北方海水工厂化养殖点带石斑鱼的主要病害之一。作者连续3a对天津地区的养殖点带石斑鱼溃烂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从患病鱼病灶分离到7株致病菌,采用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7株致病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株为杀鲑气单胞菌,5株为哈维氏弧菌,1株为河流弧菌。在连续3a的调查中,每年都分离到哈维氏弧菌,表明哈维氏弧菌是天津地区海水工厂化养殖点带石斑鱼溃烂病的主要条件致病菌,而杀鲑气单胞菌和河流弧菌是次要条件致病菌。研究结果将为控制石斑鱼溃烂病在海水工厂化养殖中的爆发和流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赤眼鳟的生长特性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观察发现,赤眼鳟体重小于350g为生长快速阶段,大于350g则生长缓慢;郁江网箱饲养的赤眼鳟2~4月生长最快,5月份后生长速度明显下降,8月、10月至次年1月生长最慢。根据赤眼鳟生长特性,对网箱养殖采取相应的改进技术:体重约300g时,大小个体分养;体重大于350g时,投喂的饲料含粗蛋白30%~32%,其中动物性饲料占25%;洪水来临前多喂,洪水到时停喂,冬季少量多餐给饵。改进养殖技术后,其产量、产值、利润和劳动生产率分别比常规养殖增加11.39%、13.16%、18.73%和11.40%。  相似文献   

17.
仿刺参不同组织液的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腔液、体腔液上清液、体腔细胞悬液和体壁内皮组织匀浆液对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的抑制作用,并对健康仿刺参与感染后仿刺参的体壁内皮组织匀浆液的抑菌作用进行了比较;采用乙醇沉淀、离心等方法从仿刺参体壁内皮组织中粗提得到一种水溶性成分,测定了该成分对哈氏弧菌、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lbus和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的抑菌活性,并初步研究了该成分的基本性质。结果表明:仿刺参体壁内皮组织匀浆液对哈氏弧菌的抑制效果显著,体腔液、体腔液上清液、体腔细胞悬液对哈氏弧菌的抑制效果不显著;感染状态下,仿刺参体壁内皮组织匀浆液的抑菌作用与健康状态相比有所降低。提取的水溶性成分对哈氏弧菌、白色葡萄球菌和迟钝爱德华氏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成分的茚三酮反应呈阳性,其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17.48%;该成分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得到5个蛋白条带,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55 300、46 100、34 700、19 500和14 500,初步认为其含有肽类抗菌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8.
将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制备成福马尔林灭活菌苗(formalin killed V.harveyi,F-VH),苯酚灭活菌苗(phenol killed V.harveyi,P-VH)和热灭活菌苗(heat killed V.harveyi,H-VH),以注射法接种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后,通过测定受免鱼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头肾及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杀菌活性,对用不同方法制备的3种灭活菌苗的免疫原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不同方法制备的V.harveyi菌苗对异育银鲫均显示出较强的免疫原性,其中以F-VH的免疫原性最强,P-VH其次,而H-VH的免疫原性较弱。说明用福尔马林灭活V.Harveyi较用苯酚和热灭活方法更有利于保护V.harveyi菌体的有效抗原。  相似文献   

19.
通过同源克隆和RACE PCR技术从红笛鲷脾脏中鉴定得到了脂多糖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LITAF)基因,命名为Ls-LITAF。该基因c DNA全长815 bp,开放阅读框为447 bp,编码148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15.7 ku。序列分析显示Ls-LITAF蛋白具有保守的LITAF结构域,其中包含一个CXXC基序与一个(H)x Cxx C基序。Ls-LITAF蛋白与其他鱼类LITAF蛋白相似度较高,在系统进化树中也与其他鱼类该蛋白聚为一支。Ls-LITAF基因在健康鱼体多种组织均有表达,其中鳃、脾脏、皮肤与头肾的表达量较高;且哈氏弧菌刺激鱼体后,Ls-LITAF在脾脏和头肾中的表达量显著上调。以上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Ls-LITAF在红笛鲷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PCR技术快速检测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豪  孙晓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6909-6910
[目的]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以标准菌株(单增李斯特菌、哈氏弧菌)作为阴性对照对3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特异性扩增,扩增引物采用副溶血性弧菌如基因中的tlh-3和tlh-4,同时利用PCR对人工污染的白对虾中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检出限测定。[结果]结果表明,通过PER扩增,副溶血性弧菌在约449bp处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单增李斯特菌、哈氏弧菌均未出现任何条带,扩增片段表现出极好的特异性。菌液稀释到3.3×10^2cfu/ml时,将其污染到白对虾中作PCR仍可扩增出目的片断。[结论]该研究表明PER检测方法快捷、特异性好、敏感性高,可以作为副溶血性弧菌辅助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