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旨在探讨蛋白酶体激活亚基3(proteasome activator subunit 3,PSME3)基因的序列特征,及其在奶牛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和功能。采用qPCR法检测PSME3基因在健康奶牛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诱导的乳腺炎奶牛的乳腺组织中的表达量;通过基因克隆与测序方法获得奶牛PSME3基因的编码区(CDS)全长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PSME3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结果表明,与健康奶牛相比,PSME3基因在E.coli诱导的乳腺炎奶牛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上调;PSME3基因的CDS区全长为765 bp,编码1条由254个氨基酸组成的较稳定且无跨膜结构域的非分泌型蛋白质,含有PA28α和PA28β结构域,主要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PSME3可通过核转位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参与调节乳腺细胞的质膜合成、细胞周期、增殖凋亡以及奶牛乳腺组织的免疫反应等多种生物学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的重组牛脂多糖结合蛋白(rb LBP)作用于脂多糖(LPS)诱导的奶牛乳腺炎模型,探讨rb LBP对奶牛乳腺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4头泌乳中后期、体质量为(500±25)kg的健康经产荷斯坦奶牛,采用4×4拉丁方设计,试验分为对照组、LPS(0.2μg·kg-1)模型组、低剂量rb LBP(1μg)处理组、高剂量rb LBP(20μg)处理组,分4期进行,每期15 d。[结果]灌注LPS后,奶牛发生乳腺炎症反应;与LPS模型组相比,低剂量rb LBP加剧LPS诱导的炎症反应,表现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明显升高(P0.05),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的基因及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TLR4和NF-κB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而高剂量rb LBP有效缓解LPS诱导的炎症反应,表现为组织MPO活性明显降低(P0.05),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TLR4和NF-κB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低剂量rb LBP能够增加LPS诱导的奶牛乳腺炎症反应,而高剂量rb LBP可以有效缓解LPS诱导的奶牛乳腺炎,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TLR4/NF-κB信号通路从而影响炎性因子的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健康和乳房炎奶牛乳腺组织膜蛋白的差异表达,以期在蛋白质水平探索奶牛乳房炎的发生机理。【方法】采用二维凝胶电泳技术分离了临床健康和乳房炎奶牛的乳腺组织膜蛋白,经考马斯亮蓝染色后PDQuest 7.4软件匹配、检测凝胶中差异表达的蛋白点,对12个差异蛋白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质谱分析,SEQUEST软件搜索NCBInr数据库。半定量RT-PCR分析差异表达蛋白的mRNA水平。【结果】12个差异蛋白点鉴定为11种蛋白质,其中9个蛋白点在临床型乳房炎奶牛乳腺组织膜蛋白中表达量上调而3个蛋白点表达量下调,主要涉及细胞膜骨架系统、信号转导、物质结合和传递等生物学功能。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乳房炎奶牛乳腺组织中钙粒蛋白B的mRNA表达水平是健康奶牛的1.6倍。【结论】推测这些差异蛋白的表达变化与奶牛乳房炎发生相关,为从蛋白质水平揭示奶牛乳房炎的发生机理以及发现潜在的治疗目标蛋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NF-κB1是一类重要核转录因子,参与多种基因表达调控。NF-κB1能与奶牛乳腺中乳合成调控相关基因结合,发挥泌乳调节作用。研究应用PCR方法扩增奶牛NF-κB1基因编码序列,通过Eco RⅠ和XhoⅠ酶切位点将其定向插入p GEX-4T-1载体中,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 GEX-4T-1-NF-κB1,转化大肠埃希氏菌BL21(DE3)。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大量诱导表达,8 mol·L~(-1)尿素裂解包涵体,裂解后上清经GST-Sepharose 4B亲和纯化,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表明,原核表达载体p GEX-4T-1-NF-κB1构建成功,SDS-PAGE证实NF-κB1融合蛋白存在于包涵体内,纯化后得到GST-NF-κB1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NF-κB1蛋白在奶牛泌乳中作用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咖啡酸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天然酚酸类化合物。为研究咖啡酸对乳腺组织保护作用,建立LPS诱导的小鼠乳腺炎症模型,模拟自然感染奶牛乳房炎发病过程,探究咖啡酸对乳腺炎保护及其作用机制。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和炎性信号通路蛋白检测等手段研究咖啡酸对小鼠乳腺炎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乳腺组织在LPS刺激下产生炎症反应,咖啡酸可显著降低LPS刺激下小鼠乳腺组织损伤程度,抑制乳腺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β表达,同时抑制LPS对NF-κB和MAPKs信号通路激活。研究表明咖啡酸对LPS诱导的小鼠乳腺炎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小鼠NF-κB p65亚基真核表达质粒。[方法]扩增NF-κB p65亚基,然后构建其真核表达质粒(m-NF-κB-p65-p EGFPC1),并通过PCR和测序验证重组质粒中p65亚基的正确性;然后提取无内毒素的质粒,转染Hep G2细胞,通过观测重组蛋白所融合的绿色荧光蛋白,检测目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CR产物的电泳结果显示,成功扩增了小鼠NF-κB p65亚基,成功构建了小鼠NF-κB p65亚基的真核表达质粒,将其命名为m-NF-κB-p65-p EGFP-C1。在真核细胞中,重组质粒可以成功表达小鼠NF-κB p65亚基融合绿色荧光蛋白的目的蛋白。[结论]重组质粒NF-κB-p65-p EGFP构建成功,为后续开展NF-κB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临床型奶牛乳房炎乳腺组织的比较蛋白质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检测了临床健康与乳房炎奶牛乳腺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蛋白,以寻找药物治疗目标,探讨奶牛乳房炎的发生机理。【方法】采用二维凝胶电泳分离临床健康与乳房炎奶牛的乳腺组织蛋白,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est7.4软件自动匹配检测差异表达蛋白斑点,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质谱分析鉴定。【结果】凝胶图谱中检测出15个差异蛋白斑点,串联质谱分析后有12个蛋白斑点可搜索到相应的结果,对应于10种蛋白质,主要涉及结合、运输和催化活性等分子功能,参与细胞、代谢及生物调节等生理过程。【结论】临床健康与乳房炎奶牛的乳腺组织中蛋白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表达差异蛋白与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相关,对其分析有利于探索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还可为揭示奶牛乳房炎的发生机理提供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分析奶牛健康乳腺组织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乳房炎乳腺组织中胶原蛋白Ⅰ型α2链基因(COL1A2)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与COL1A2基因表达的调控关系,为奶牛乳房炎的抗性育种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COL1A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分布及其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运用亚硫酸氢盐测序PCR(BSP)和RT-PCR法,分析健康乳腺组织和患乳房炎乳腺组织中,COL1A2基因启动子区的CpG岛甲基化程度与COL1A2基因表达及乳房炎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健康乳腺组织和患乳房炎乳腺组织中CpG岛甲基化差异不显著(P0.05),均呈低甲基化状态(50%),但位于转录因子SP1结合区域内的第4和第5 CpG位点,健康组甲基化程度(30%和60%)显著高于患乳房炎组(0和10%);健康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患乳房炎组(P0.05)。说明,COL1A2基因在不同乳腺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可能与其启动子区CpG岛转录因子SP1结合区域内的第4和第5CpG位点甲基化程度差异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奶牛气管抗菌肽(TAP)基因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方法】根据GenBank中牛TAP基因cDNA序列(GenBank号:NM174776)设计引物,从奶牛乳腺组织中RT-PCR扩增TAP基因编码序列,将其克隆到pMD19-T(simple)载体中测序。重组质粒pMD-TAP经EcoRⅠ+KpnⅠ双酶切回收目的基因片段,亚克隆到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通用型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pBLG-EGFP中,采用脂质体法转染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COS-7细胞,并注射泌乳家兔乳腺组织,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半定量RT-PCR检测家兔乳腺组织中TAP mRNA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pBLG-EGFP-TAP,该载体可在bMEC中特异性地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半定量RT-PCR检测发现,转染pBLG-EGFP-TAP可显著提高家兔乳腺组织中TAP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成功构建了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pBLG-EGFP-TAP,为进一步研究奶牛TAP基因的表达特性及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芹菜素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建立小鼠模型,研究芹菜素对LPS诱导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芹菜素可以降低LPS诱导的肺组织损伤和肺组织MPO活性.与LPS组相比,芹菜素治疗组可以显著降低肺泡盥洗液中TNF-α、IL-1β、IL-6的表达水平,并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芹菜素可以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并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从而对小鼠急性肺损伤产生抗炎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乳腺发生的一种炎症,是一种复杂的、导致奶牛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疾病。据统计,我国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占奶牛总发病率的21%~23%,隐性乳房炎乳头阳性率更是高达50%左右[1]。奶牛乳房炎不仅造成产奶量下降,使奶品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微生物及乳汁中微生物群系分布.[方法]对CJ和HZS 2个牛场的奶牛进行乳房炎检查,视觉和触觉等临床检查奶牛乳房及乳汁后,将2个场中确诊为临床乳房炎的奶牛随机采集乳汁样本各3份,并将非临床型奶牛的乳汁样本随机采集各1份,通过对乳房炎奶牛和非临床型奶牛乳样中细菌的16S rRNA基因V3-V...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泛素(ubiquitin,简称Ub)对TLR4/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表达的影响,通过脂质体将短发夹RNA(shRNA)质粒转染猪小肠上皮细胞,使其泛素基因沉默,于转染后6、12、24、48 h收集细胞及其上清。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TLR4/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TLR4、NF-κB、MyD88、IκB-α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NF-κB、IκB-α及炎性因子TNF-α、IL-1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shRNA质粒有效地抑制了泛素基因的表达,转染shRNA质粒后,TLR4/NF-κB信号通路中TLR4、NF-κB、MyD88和IκB-α的mRNA表达量及NF-κB、IκB-α、TNF-α和IL-1含量均普遍呈下降的趋势,说明泛素在炎性因子的释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泛素基因的沉默能够抑制该通路的活化。  相似文献   

14.
组学技术在奶牛乳房炎上应用的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奶牛乳房炎发病率较高、病因复杂,是影响世界奶牛业发展的主要常见疾病之一。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病原体引起的临床和隐形乳房炎对动物性食品安全及畜牧业的正常发展构成巨大安全隐患,全球每年因奶牛乳房炎导致的经济损失多达数十亿美元。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测序成本的不断降低,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了多组学时代,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奶牛乳房炎来说,传统的组织病理学筛查、体细胞计数、牛乳pH检测、牛乳电导率检测、酶活检验、红外热显影等诊断技术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难以充分全面地阐明其发病机理,已不能满足科研人员的需求。组学技术即Omics,主要包括基因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和代谢组学技术等。通过基因组学研究不仅能从转录层面上揭示奶牛乳房炎复杂性状的表型变异及遗传基础,还能从转录后调控(miRNAs、LncRNAs等)和表观遗传学修饰(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层面挖掘出相关的DNA和RNA变化及多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奶牛乳腺组织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机制,筛选鉴定出乳房炎抗性的信号通路及关键候选基因,从而提高基因组预测或选择的准确性。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能够对不同环境不同状态的牛乳及乳腺组织的蛋白质种类、表达丰度、蛋白互作、翻译后修饰等进行比较分析,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经过COG功能注释、数据库比对、GO和Pathway富集分析,可以从蛋白水平揭示乳房炎发生及防御过程中的复杂调控机制,同时还能发现乳房炎诊断的标记分子,进而为乳房炎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潜在的精准靶点。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代谢组学研究,能够同时对机体在内、外环境等复杂因素作用下及特定生理时期内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如氨基酸、脂类、碳水化合物等)进行精准、高效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阐明相关的代谢途径;其作为基因表达的最下游,能使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的微小变化在代谢物水平上得到放大,进而可以更充分地反映细胞功能。将代谢组学技术应用到奶牛乳房炎研究中,能够分析出差异代谢物、鉴定出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进而揭示奶牛乳腺的生理及病理变化过程。总之,将各组学技术及多组学整合关联分析应用到奶牛乳房炎研究中可以更深入地揭示其病原防御机制,进而为乳房炎的预测、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本文就最近几年组学技术在奶牛乳房炎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奶牛健康及奶业安全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奶牛乳房炎的分类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房炎是乳腺受到物理、化学、微生物等刺激所发生的一种炎性变化,乳汁中体细胞含量增加,乳腺组织发生病理变化,是奶牛场的常发病之一。国外对奶牛乳房炎的研究己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我国对乳房炎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奶牛乳房炎对奶牛场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可使奶牛泌乳机能受损,  相似文献   

16.
奶牛乳房炎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奶牛乳腺组织,导致乳腺组织感染,引发一种传染病,主要采用肌肉或者静脉给药、奶牛乳房中注入药物、患病局敷法和外科疗法4种方法对奶牛乳房炎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红豆杉叶干粉对仙居鸡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十二指肠、胸肌和腿肌中BCL2和NF-κB mRNA表达量的影响,以确定红豆杉叶干粉在仙居鸡饲粮中适宜的添加量,并探讨红豆杉叶干粉作为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用于仙居鸡生产的可行性。[方法]试验选取140日龄健康生长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仙居鸡400只作为试验鸡,将其随机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B、C和D组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3%、4%的红豆杉叶干粉,试验期90 d。[结果]与A组相比,C、D组鸡脾脏BCL2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B组鸡肾脏BCL2表达量显著升高;各组鸡十二指肠BCL2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C、D组鸡胸肌BCL2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B组鸡胸肌BCL2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D组鸡腿肌BCL2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B组腿肌BCL2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A组相比,B、D组鸡肝脏NF-κB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B、C组肺脏NF-κB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D组脾NF-κB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十二指肠NF-κB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B、C组鸡胸肌NF-κB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C组腿肌NF-κB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不同添加量红豆杉叶干粉对仙居鸡BCL2和NF-κB基因组织表达水平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奶牛乳房炎是乳腺组织受到病原菌及化学、物理因素刺激而引发的一种炎性变化,常见的病菌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当乳房皮肤和乳头破损或常期受到病菌污染而没有及时消毒处理时,病菌便侵入乳腺组织,引起乳腺组织病理变化,导致乳汁性状品质异常而引发乳房炎。通过分析总结了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和诊断治疗方法,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苦参碱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入侵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过程中的干预作用及其原因,为苦参碱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用CCK-8法检测苦参碱对BMECs增殖的影响,用庆大霉素保护试验检测苦参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入侵BMECs的影响;并在苦参碱干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BMECs后,分别采用RT-qPCR检测BMECs中抗菌肽基因的表达,Greiss法检测NO的分泌,Western blot检测NF-κB通路蛋白p65的表达。【结果】25~100μg/mL苦参碱均能促进BMECs的增殖,并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入侵BMECs;苦参碱干预能显著下调BMECs中抗菌肽基因TAP和BNBD5 mRNA的表达,抑制NO的分泌和NF-κB的活化,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苦参碱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入侵BMECs,并可显著下调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BMECs中抗菌肽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天蚕抗菌肽在奶牛乳腺组织长期表达的可行性以及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将天蚕抗菌肽B(cecropinB,CB)的基因序列以哺乳动物偏爱的密码子优化后,合成了四条相互重叠的DNA片段,通过重叠延伸PCR法获得了天蚕抗菌肽B的基因,将其亚克隆至T栽体,测序正确后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_bCP-cecB,经过包装细胞的包装,获得含有天蚕抗菌肽B表达框的逆转录病毒,注射入奶牛乳腺组织,通过琼脂板孔穴扩散法检测基因的表达及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克隆的抗菌肽基因在乳腺中获得了表达,表达产物对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抑制效果可以持续至13天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