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以MDCK细胞为H1N1亚型流感病毒宿主,金刚烷胺为阳性对照药物,通过细胞病变效应(CPE)和噻唑蓝比色法(MTT)测定清毒片对病毒的3种不同作用方式,即先感染病毒后给药,先给药后感染病毒和药物病毒同时作用,每种方式3个重复,观察清毒片对H1N1亚型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中药清毒片具有不同形式的抗H1N1亚型流感病毒作用,抑制病毒在细胞内合成作用,阻止病毒吸附传入细胞作用和直接灭活病毒作用。清毒片抑制H1N1亚型流感病毒在细胞内合成作用的3个重复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411、434、532μg/mL,治疗指数(TI)为3.5;清毒片阻止H1N1亚型流感病毒的吸附、传入细胞的3个重复的EC50分别为404、458、467μg/mL,TI为3.6;清毒片对H1N1亚型流感病毒直接灭活作用的3个重复的EC50分别为479、481、461μg/mL,TI为3.4。说明清毒片体外对H1N1亚型流感病毒株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H1N1亚型流感病毒感染的治疗和临床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体外抗病毒试验观察中草药红茶菌制剂抗甲I型流感病毒(H1N1)作用。方法:利用细胞共培养法测定中草药红茶菌的细胞毒性;体外试验以H1N1感染MDCK细胞,观察用鸡红细胞凝集抑制法测试中草药红茶菌制剂体外对H1N1流感病毒的抑制效果。结果:中草药红茶菌制剂在1:2稀释度时对MDCK细胞存在66.25%的毒性作用,其在MDCK细胞上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约为2-5倍稀释度;中草药红茶菌制剂在半数毒性浓度1:2和无毒浓度1:3稀释度时对流感病毒FM1株具有完全抑制作用,而在1:4稀释度下对病毒有50%的抑制作用,高于1:4稀释度的受试样品则不能抑制流感病毒FM1株的对鸡红细胞的凝集作用。  相似文献   

3.
H1N1猪流感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H1N1猪流感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快速检测方法。方法:从GenBank中获得H1N1猪流感病毒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基因序列,应用DNAStar软件MegAlign程序分析其序列,利用Primer ExplorerV4软件在序列保守区域设计LAMP引物,即外引物和内引物,同时以H1N1猪流感病毒的cDNA作为阳性模板,对试验中的几个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LAMP检测方法对H1N1猪流感病毒的灵敏度达到4~6个拷贝,其引物对于H9亚型禽流感病毒、猪瘟病毒和猪圆环病毒均无非特异性扩增,表现出良好的特异性。结论:建立的H1N1猪流感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为快速检测猪流感病毒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研究金丝桃素体外抗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活性。用MTT法观察金丝桃素预防、治疗、以及体外直接作用15 min 4种给药方式对感染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细胞的保护效果,以及用荧光酶标法测定金丝桃素对禽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金丝桃素的4种给药方式在体外对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细胞的的保护率分别为6.43%、5.31%、39.89%、69.04%。金丝桃素对禽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的抑制,IC50为0.58 mg/mL。表明金丝桃素对感染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细胞有一定保护的作用,且对神经氨酸酶的活性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取代基对黄酮类化合物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抑制活性的影响,为黄酮类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应用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抑制试验评价了4种黄酮类化合物对NA的抑制活性。芹菜素-7-葡萄糖苷、芹菜素具有H9N2亚型流感病毒NA抑制活性,蒙花苷、汉黄芩苷无H9N2亚型流感病毒NA抑制活性。4'位的取代羟基对于黄酮类化合物的NA抑制活性不可或缺,7位的糖苷键能增强该类化合物的NA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6.
为验证流感病毒H3N2神经氨酸酶上2个抗药性的关键位点,利用反向遗传学手段,8个质粒共同转染293T细胞,包装带有双点突变(第119位氨基酸由E突变为V,第222为氨基酸由I突变成L)、单点突变和野生型的流感病毒H3N2;在MDCK细胞中传代包装成的H3N2病毒,检测不同感染时间和有无抗流感病毒药物(奥司他韦)存在下病毒的滴度。结果表明,野生流感病毒H3N2和其突变株包装成功,第119位氨基酸单点突变型滴度与野生型的相近,而第222位氨基酸单点突变和双突变型滴度要比野生型的低;双点突变株相比野生株具有很高的抗奥司他韦的生物活性,而单点突变型不具有抗药活性。本试验成功证明了H3N2神经氨酸酶上2个位点(第119和222位氨基酸)对病毒抗药性起到关键的作用,且只有双点同时突变的条件下,病毒才会有抗奥司他韦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7.
复方术芩提取液体外抗PEDV感染PK-15细胞的作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复方术芩提取液体外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Vero细胞作用效果,以Vero细胞为宿主细胞,通过检测药物抗PEDV活性,计算其IC50和治疗指数TI,并从药物对PEDV的直接灭活作用、阻滞作用、吸附抑制、穿入抑制及复制抑制5个方面探讨复方术芩抗PEDV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复方术芩提取液能明显抑制PEDV的致病变作用,其IC50为17.41mg/L,TI为23.40。各浓度术芩提取液对PEDV病毒复制过程中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直接灭活作用和复制抑制试验效果比较明显,且质量浓度C=100mg/L,与病毒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质量浓度C≥25mg/L,细胞保护率均超过50%。而阻滞试验、吸附抑制试验和穿入抑制试验,药物质量浓度需要达到100mg/L才出现显著的保护作用。表明复方术芩提取液在体外抗PEDV主要是通过对病毒的直接灭活和对病毒复制抑制而达到抗病毒功效。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分离得到两株猪源H1N1流感病毒,通过进化树分析发现分别是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和类鸭源H1N1猪流感病毒,为了研究两株毒株的NS1蛋白对Ⅰ型IFN产生的抑制能力,分别构建了2个毒株的NS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将NS1真核表达质粒、Ⅰ型IFN报告质粒与干扰素刺激质粒RIG-I共转染293T细胞,利用双荧光素酶...  相似文献   

9.
2006年5月从广东某大型猪场采集具有流感症状保育猪鼻拭子共98份,无菌常规处理猪鼻拭子后接种MDCK细胞,分离到4株流感病毒.用血凝抑制和PCR方法鉴定均为H1N2亚型.挑选其中一株A/Swine/Guangdong/1/06(H1N2),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进行比较.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表明:A/Swine/Guangdong/1/06(HIN2)与A/Swine/Guangxi/13/06不同基因之间同源性为96.6%~98.1%.以106EID50的剂量,将H1N2病毒鼻腔感染35日龄仔猪,结果表明H1N2亚型流感病毒可以感染猪上呼吸道.但不表现临床症状.本研究结果对于揭示H1N2亚型猪流感流行规律和病毒的致病机理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有独特防治效果的中药复方,本试验基于禽流感发病临床症状、结合中药复方用药基本原则,组方芩根提取液(Qingen extract,QG),以奥司他韦(达菲,DF)为阳性对照药,通过研究药液对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的抑制作用,采用CCK-8法测定药液对犬肾上皮细胞(MDCK)毒性作用,并从病毒吸附、增殖和灭活3个方面做了药效评价。结果表明,QG对NA的抑制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增高,半数抑制浓度(IC50)约为1 130 μg/mL;QG和DF的最大安全浓度分别为2 500和500 μg/mL,H9N2 AIV的TCID50为10-4.36/100 μL;QG浓度为156.25~2 500 μg/mL范围内,对H9N2 AIV的病毒毒力有一定抑制作用,并在MDCK细胞上呈现出一定的抗吸附、抑制病毒复制作用。表明QG在对抗H9N2 AIV的NA活性、抑制H9N2 AIV吸附靶细胞和在细胞内复制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胎羊肾细胞用于H1N1亚型流感病毒增殖的可能性,采用胰酶消化法从胎羊肾组织中分离肾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表面的流感病毒受体,采用直接血凝法测定病毒培养物的血凝价。结果表明,该细胞表面有较丰富的流感病毒受体,且α2,6-Gal受体的含量明显高于犬肾细胞(MDCK);用该细胞培养H1N1亚型流感病毒,其病毒培养物的血凝价达到29~210,略高于MDCK细胞的毒价;该细胞在体外连续传10代,其病毒培养物的血凝价没有明显改变。以上结果初步表明胎羊肾细胞可用于H1N1亚型流感病毒的增殖。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H9N2流感病毒感染MDCK细胞引发的细胞自噬对病毒复制的影响。试验首先建立了稳定表达GFP-LC3的 MDCK细胞系,该细胞系经H9N2流感病毒感染后,激光共聚焦观察到了绿色荧光的点状聚集,得出H9N2流感病毒感染MDCK细胞引发细胞自噬。随后试验利用3-MA抑制细胞自噬、Rapamycin诱导细胞自噬,荧光定量PCR检测NP mRNA水平,TCID50检测病毒的滴度进行细胞自噬与病毒复制的研究。结果表明: Rapamycin可显著增加NP mRNA水平和病毒滴度(P < 0.01)|3-MA可以显著降低NP mRNA水平和病毒滴度(P < 0.01)。说明H9N2流感病毒感染MDCK细胞引发的细胞自噬可促进流感病毒的复制。 [关键词] H9N2 流感病毒|细胞自噬|病毒复制|MDCK细胞|诱导  相似文献   

13.
<正>目的检测盐酸阿比朵尔体外对2009新型流感病毒A(H1N1)复制的影响。方法采用2009新型流感病毒A(H1N1)感染MDCK细胞系统,检测盐酸阿比朵尔抗流感病毒的活性。血凝实验、细胞病变保护实验、RT-PCR和定量RT-PCR实验用于病毒滴度确定。使用Chou软  相似文献   

14.
正确认识甲型H1N1流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药杂志》2009,43(5):39-39
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 人的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病毒最为常见,也是流感大流行的罪魁祸首。甲型病毒的两种表面抗原:H(血凝素)和N(神经氨酸酶),用于区分不同的病毒血清型。此次墨西哥、美国等地暴发的为甲型H1N1流感。这次甲型H1N1流感的源头并不清楚,并非是直接由猪传染给人的。  相似文献   

15.
目前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个复杂的基因重配病毒。对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尤其是病毒囊膜蛋白血凝素(haemagglutini,HA)基因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基因的研究,为控制和预防H1N1流感病毒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中国流行的2009甲型H1N1猪源流感病毒的HA和NA基因与疫苗株A/California/07/2009(H1N1),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病毒株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从NCBI的GenBank数据库下载所需要毒株的序列,采用Lasergene 6.0软件包中的EditSeq和MegAlign进行序列分析,进化树分析采用MEGA4.1软件。进化分析表明,中国流行的2009 H1N1流感病毒与疫苗株的核苷酸同源率分别在98.8%~99.7%和98.6%~99.6%之间;裂解位点处为I/VPSIQSR↓G,不具备高致病性流感病毒的特征;有1株NA抗性病毒。尽管与疫苗株相比,中国流行株2009甲型H1N1猪源流感病毒的HA和NA基因有部分突变,但这些突变并不是重要的。本研究首次详细分析了中国流行的2009甲型H1N1猪源流感病毒株与疫苗株的HA和NA基因的分子特征,对实时监测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纯化的荷叶总碱进行体外抗新城疫病毒(NDV)活性研究,测定了其对鸡胚成纤维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TD0)、半数中毒浓度(TD50)、抑制50%细胞病变的药物浓度(IC50)和治疗指数(TI)。结果表明:荷叶总碱具有明显的抗NDV作用,其TD0、TD50、IC50和TI分别为6.25mg/mL、13.86mg/mL、1.53mg/mL和9。  相似文献   

17.
动物流感DNA疫苗是非常有应用前景的新型疫苗之一,本研究构建了能同时表达禽流感病毒2种血凝素H5HA和H9HA以及1种神经氨酸酶N1NA的真核表达质粒。间接免疫荧光结果表明,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MDCK细胞后,同时表达出H5HA、H9HA和N1NA蛋白;转染293T细胞上清通过血凝试验可检测到2~4血凝价;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到了病毒样颗粒。本研究用一种质粒同时表达不同亚型流感病毒蛋白并且形成了病毒样颗粒,为流感病毒多价DNA疫苗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已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内对全球流感大流行的高度关注,但对流感病毒H5N1的生物学发病机制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空白。为了阐明禽流感病毒H5N1的发病机制,研究人员准备了12月龄猪肺泡组织上皮细胞,并测定了3株H5型禽流感病毒(A/Crow/Kyoto/53/2004[H5N1],A/Duck/Hong Kong/342/78[H5N2],A/Duck/Hong Kong/820/80[H5N3])的生长动力学曲线,由此引起细胞病变,尽管所有3株病毒在鸡胚胎成纤维细胞可以引起类似细胞病变,但H5N1型病毒却可强烈诱导猪肺泡上皮细胞(pAEpC)的细胞凋亡。3株病毒在pAEpC内的增长和繁殖有相似之处。与此相反,只有在禽流感病毒H5N1感染的pAEpC细胞内才能检测到TUNEL阳性细胞,并且半光氨酸酶3、8和9的活性在禽流感病毒H5N1感染的pAEpC细胞内均显著升高,在禽流感病毒H5N2和H5N3感染的细胞内没有发现该现象。这些结果表明,只有H5N1型禽流感病毒诱导pAEpC的细胞凋亡。H5N1型禽流感病毒致病性在增加半光氨酸酶抑制剂Z-VAD-FMK后受到抑制;然而在病毒生长或释放子代病毒方面无显著差异。采用反向遗传学技术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H5N1禽流感病毒HA蛋白在感染的pAEpC细胞中对半光氨酸酶依赖的细胞凋亡起着关键作用。H5N1病毒特异性的细胞病变在人类主要呼吸道上皮细胞中也可观察到。综上数据表明,禽流感病毒H5N1由于诱导细胞凋亡而导致哺乳动物呼吸道上皮细胞大量的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流感? 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疾病,严重时会导致人或动物的全身感染。流感属于流感病毒属成员,可感染人、猪和家禽等多种动物。流感病毒的表面具有两种糖蛋白形式,分别称之为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A型流感病毒中具有15个(H)亚型和9个(N)亚型,其会产生15X9个不同的组合。不同的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组合具有不同的感染致病力。导致人类流感的主要是H1N1、H1N2和N3N2毒株,与禽流感常见的H5,H7或H9毒株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20.
最近,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研究人员连同海外合作伙伴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两个H1N1流感病毒的表面蛋白(血凝素以及神经氨酸酶)达到活性的微妙平衡,可使病毒变得有能力经飞沫传播。据介绍,由于流感病毒在雪貂间传播情况与人类最为相似,因此研究选取其作为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