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兽医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兽医药理学实验作为兽医药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后续兽医临床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根据传统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缺少主动思考、实验教学课时不足、不同兽医相关专业之间兽医药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差别不大、传统的兽医药理学实验课程考核和评估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问题,提出了开展设计性实验、针对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兽医药理学实验内容、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酌情增加实验动物的种类和实验课课时、引入实验课操作性考试来考核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建议,旨在提高兽医药理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增强兽医相关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课开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实验内容体系的设置、实验教学方式、实验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为更好培养具有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动物环境卫生学实验课是加强学生操作技能的主要环节。通过实验课,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对养殖场环境做出正确的评价,因此,有必要全面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论述了动物环境卫生学实验课程建设中的一些主要问题,主要从教学观念、实验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评价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动物环境卫生学实验课程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因工程实验课是动物生物技术、动物医学等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对相关专业的专业课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对实验教学设备更新、实验教学理念转变、实验考核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强化、教学与科研实验、毕业设计相结合等手段,丰富了基因工程实验课的教学形式。实行课程改革后,全面提升了学生对基因工程实验技术的认识程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实验设计、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设计和申请大学生开放性、创新性实验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职院校《兽用生物制品技术》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企业调研,结合乌兰察布职业学院的实践条件和学生的特点,对实验课的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与改革.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动物生产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综述分析了《动物生产学》实验课的重要地位和现阶段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学生思考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出发点,结合平时教学中先进的案例,在合理配置教师队伍、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实习相结合及多元化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与探索,以适应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笔者分析了微生物实验课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在微生物实验中的应用,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模式延伸、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3年的实践探索。结果表明: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微生物实验课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指出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兽医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课尤为重要.从实验指导、多媒体教学、实验课内容、实验动物及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实验课教学的改革方法.  相似文献   

9.
“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将其运用到《仪器分析》实验课的教学实践中,通过确定实验项目、课前准备、制定考核评分表等过程对《仪器分析》实验课进行改革与设计,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效果.对“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针对动物生理学实验的特点以及教师在教学、学生在学习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教师的教学模式与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求能够对动物生理学实验课的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ning,PBL)的教学模式分析理解,进行了基于PBL和"教学做"三位一体的《饲料分析检测学》课程教学模式实践。阐述了课程教学实践过程、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和具体教学方法,旨在为"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体系教学质量工程"的建设提供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2.
西藏农牧学院动物科学专业获批了国家第一批实用技能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为响应国家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学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大力改革。饲料分析与质量检测技术是动物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实践应用性较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项目教学法为介导,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协作精神,优化了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饲料分析与检测》是高职院校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专业课,主要针对传统授课方式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应根据该课程特点采用模块化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授课的建议,并详细介绍了具体的实施方法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饲料与饲养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紧密联系饲料生产为养殖业服务,但在以往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只注重知识的机械性记忆,而忽略学生能力培养等问题。针对该问题深入分析并提出一系列有效可行的教改构想,将教学内容重新整合,改革教学模式与理念,引入新的教学方法,以求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进一步提高《饲料与饲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配合饲料学》是动物科学专业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配合饲料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步探讨,以期通过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与内容,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豆粕不同粉碎粒度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消化器官指数的影响。粉碎组饲粮中豆粕采用锤片粉碎机进行粉碎,筛片孔径分别为4.00、5.00、6.00、7.00和8.00 mm,不粉碎组饲粮中豆粕直接过6.00 mm筛,其他饲料原料加工方式一致。选取2 592只210日龄的海兰褐产蛋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2只鸡,进行饲养试验,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粉碎组豆粕的几何平均粒径随着粉碎机筛片孔径的增大而显著增大(P<0.05),显著小于过6.00 mm筛不粉碎组(P<0.05),并且粒度分布也有所不同;粉碎组蛋鸡的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消化器官指数优于过6.00 mm筛不粉碎组。豆粕采用锤片粉碎机粉碎后,豆粕粉碎粒度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消化器官指数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筛片孔径5.00 mm(几何平均粒径732.00μm)组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消化器官指数优于其他各组。结果显示:对于蛋鸡饲粮,豆粕经锤片式粉碎机粉碎,筛片孔径为5.00 mm,豆粕几何平均粒径732.00μm时,蛋鸡的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消化器官指数最佳。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锌添加水平对产蛋期种鹅繁殖性能、蛋品质及血清生化、抗氧化、激素指标的影响。选择34周龄体况相近的种鹅12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鹅(1公4母)。各组(Ⅰ~Ⅵ组)饲粮锌添加水平分别为0、25、50、75、100、125 mg/kg。预试期1周,正试期10周。结果表明:1)Ⅲ、Ⅳ、Ⅴ组种蛋种合格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Ⅴ组种蛋受精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Ⅵ组(P<0.05或P<0.01),Ⅳ、Ⅴ组种蛋孵化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Ⅲ、Ⅳ组健雏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2)饲粮锌添加水平对蛋重、蛋形指数、蛋比重、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黄比率、蛋白高度影响不显著(P>0.05)。Ⅲ组蛋黄颜色最高,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组哈氏单位最高,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Ⅵ组(P<0.05)。3)饲粮锌添加水平对血清白蛋白含量、谷草转氨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Ⅰ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Ⅲ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Ⅰ、Ⅱ、Ⅵ组(P<0.05)。4)饲粮锌添加水平对血清丙二醛含量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Ⅲ、Ⅳ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Ⅵ组(P<0.05)。5)饲粮锌添加水平对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雌二醇、睾酮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Ⅳ组血清生长激素含量最高,显著高于Ⅰ、Ⅱ、Ⅵ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适宜添加水平锌对产蛋期种鹅繁殖性能、血清指标、蛋黄颜色和哈氏单位有一定影响;建议种鹅产蛋期饲粮中锌添加水平为65~70 mg/kg。  相似文献   

18.
为了激发学生对《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探索和教学实践。在教学内容上,引入该学科的研究进展和新技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开设开放性实验内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添加水平对产蛋期种鹅生产性能、繁殖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33周龄体况相近的种鹅12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鹅(1公4母)。各组(Ⅰ~Ⅵ组)饲粮铜添加水平分别为0、4、6、8、10、12 mg/kg。预试期1周,正试期10周。结果表明:1)Ⅲ、Ⅳ和Ⅴ组的周产蛋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Ⅲ组的产蛋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Ⅳ、Ⅴ和Ⅵ组(P <0.05或P <0.01),Ⅴ和Ⅵ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和Ⅵ组的料蛋比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Ⅰ和Ⅳ组(P<0.05或P<0.01)。2)Ⅲ、Ⅳ和Ⅴ组的种蛋合格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和Ⅵ组(P <0.05或P <0.01),Ⅲ、Ⅳ、Ⅴ和Ⅵ组的种蛋受精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或P<0.01),Ⅲ、Ⅳ和Ⅴ组的种蛋孵化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或P<0.01),Ⅲ、Ⅳ和Ⅴ组的健雏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和Ⅵ组(P<0.05或P<0.01)。3)饲粮铜添加水平对蛋重、蛋形指数、蛋比重、蛋壳厚度、蛋黄比率、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黄颜色影响不显著(P>0.05)。Ⅱ、Ⅲ、Ⅳ、Ⅴ、Ⅵ组的蛋壳强度显著高于Ⅰ组(P<0.05)。4)Ⅲ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Ⅴ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Ⅰ组(P<0.05),Ⅴ和Ⅵ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Ⅲ和Ⅳ组(P<0.05或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铜对产蛋期种鹅生产性能、繁殖性能、蛋壳强度有显著影响,建议产蛋期种鹅饲粮铜添加水平5.75~7.17 mg/kg。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锰添加水平对产蛋期种鹅繁殖性能、蛋品质、血清生殖激素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用34周龄体况相近的种鹅12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1公4母)。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锰含量36.40mg/kg);试验组(Ⅱ~Ⅵ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40、60、80、100mg/kg锰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0周。结果表明:1)Ⅲ组产蛋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Ⅴ、Ⅵ组(P<0.05或P<0.01),Ⅱ、Ⅲ组种蛋合格率显著高于Ⅰ、Ⅴ、Ⅵ组(P<0.05),Ⅲ组种蛋受精率和种蛋孵化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Ⅲ组健雏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Ⅳ、Ⅴ、Ⅵ组(P<0.05或P<0.01)。2)Ⅲ组蛋壳强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Ⅲ组蛋壳厚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Ⅴ、Ⅵ组(P<0.05或P<0.01)。3)Ⅲ、Ⅳ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Ⅵ组(P<0.05),Ⅲ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Ⅰ、Ⅱ、Ⅵ组(P<0.05或P<0.01)。4)Ⅱ、Ⅲ组血清促卵泡素含量显著高于Ⅵ组(P<0.05)。5)以种蛋合格率、种蛋受精率和健雏率为指标,通过二次曲线模型的回归方程得出,饲粮锰添加水平为32.91 mg/kg时种蛋合格率最高,饲粮锰添加水平为38.28mg/kg时种蛋受精率最高,饲粮锰添加水平为24.27mg/kg时健雏率最高。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锰能提高产蛋期种鹅繁殖性能、蛋壳厚度、蛋壳强度、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和促卵泡素含量,降低血清丙二醛含量。建议产蛋期种鹅饲粮锰添加水平为24.27~32.91mg/kg(饲粮中锰含量为60.67~69.31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