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猪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SLA)新名为Sudo,首先由Vainman等人于1970年提出。SLA位于7号染色体的短臂上,与J、C血型系统连锁在一起,其结构与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极相似,猪MHC又称为SLA,其Ⅱ类基因位于SLA-D区,它控制机体的免疫应答与调控,在调节机体的抗病能力方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Ⅱ类基因主要包括DRA、DRB、DQA、DQB、DOB、DPA、TAP、LMP等。研究表明,具有Ⅱ类不同多态性的猪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有差异[1-8]。目前,对SLA-DQB基因的研究主要是针对  相似文献   

2.
猪的MHC也叫猪的白细胞抗原(SLA),不仅在抗原递呈、机体器官移植、免疫应答与调控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而且还与其他的生物学功能如抗病力、生长、繁殖等有关。文章主要论述猪SLA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包括猪SLA基因结构和生物学功能、SLA-Ⅰ基因多态性研究、SLA-Ⅱ基因多态性研究,希望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广西巴马小型猪SLA经典Ⅱ类基因分子结构特征及其在猪-人异种器官移植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采集4头广西巴马小型猪的耳组织,经抽提RNA和反转录得到cDNA,通过PCR扩增,对SLA经典Ⅱ类基因(SLA-DRA、SLA-DRB1、SLA-DQA、SLA-DQB1)纯化和克隆,进行双向测序。结果,在4个SLA经典Ⅱ类座位中得到基因序列共8条,利用NCBI服务器中BLAST分析发现,8条基因序列中5条为已知的等位基因,另3条为新的等位基因。通过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比对,构建亲缘进化树,分析发现,广西巴马小型猪具有与人同源性较高的MHC遗传结构,显示该猪种在人-猪异种移植领域中有着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一类编码细胞表面糖蛋白的异质二聚体,在脊椎动物中分布广泛,由于具有能够参与免疫应答诱导和调节的特性,使其成为现代免疫学相关研究的热点之一。猪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又称猪白细胞抗原(SLA),位于第7号染色体并横跨着丝粒,分为Ⅰ类基因、Ⅱ类基因和Ⅲ类基因,它不仅参与移植排斥反应而且在多种免疫应答反应中起到调节作用。文章围绕SLA基因介绍了其免疫抗病现状、在细胞亚群上的表达、对猪免疫生产的影响、参与病原体调控机制及相关T淋巴细胞抗原表位分析等免疫相关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作为抗病遗传标记物的SLA基因在免疫学方面的研究发展方向,认为应该着力探究SLA等位基因和单倍型在控制免疫相关反应时起到的调控作用、确定特异性抗原表位、鉴定关键的免疫细胞亚群和确切的SLA基因座,并对猪基因组序列和基因组学及蛋白组学工具进行更新改良,从而对SLA基因调节的新型免疫相关途径的开发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猪的MHC     
MHC(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x)是一组不连续的基因。它决定所有细胞表面糖蛋白抗原密码。这个基因染色体组是一种高度多态性的遗传系统,在大鼠,它位于第17对染色体的中部,在人位于第6对染色体的短臂(salmam,1982)。猪组织相容性抗原(SLA)染色体组位于第7对染色体上(Geffrotin等,1984;Rabin等,1985,Frles等,1987),微型猪的MHC全长大约是0.8cm,或大约1000到2000Kb DNA(simger等,1983)。  相似文献   

6.
仔猪腹泻是一种以新生和幼龄仔猪为主的肠道感染病,造成腹泻的病因包括病原菌、饲养和遗传因素。猪白细胞抗原(Swine leukocyte antigen,SLA)是猪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的编码产物,作为动物抗病力的遗传标记,在选择抗病性猪种方面具有重要的辅助性。DR和DQ亚区是SLAⅡ类基因中遗传多态性最为丰富的区域,在控制机体的免疫应答与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猪的抗病能力密切相关。国内大量研究均显示SLA-DRB基因与仔猪腹泻的发病密切相关,本文主要论述SLA-DRB基因多态性与仔猪腹泻的关联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猪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SLA)广泛参与机体免疫应答与调节,具有重要的免疫学研究意义。在转录水平上对猪瘟C株疫苗免疫后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SLA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猪瘟C株疫苗免疫试验猪后,在0、3、5、9d分别采集4头猪的抗凝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逆转录荧光定量PCR技术(RT-qPCR)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SLA进行转录水平的相对定量检测;并对试验猪SLA上调表达明显的cDNA模板进行了SLAⅡ类分子的克隆、测序及其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猪瘟C株疫苗免疫后,PBMCs中SLAⅠ、SLAⅡ类分子在短时间内均出现上调表达,一段时间后发生回降;测序分析发现,上调表达的SLA-DRA、SLA-DRB分子中存在高频表达序列。结果提示,猪瘟C株疫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猪瘟病毒相关的免疫应答,并存在SLA等位基因优势选用现象,这种优势选用可为猪瘟表位肽疫苗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猪MHC结构与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猪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位于第7号染色体上,一般分为3大类,即Ⅰ类基因、Ⅱ类基因和Ⅲ类基因。近年来又发现非传统的称之为Ⅳ类的基因,约长300kb。MHC分子不但具编码移植抗原、调控免疫应答中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生成等功能,而且其产物还具产生及转运抗原多肽等方面的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9.
猪MHCⅡ类区域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猪MHCⅡ类基因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对Ⅱ类区域基因的结构、功能、类型、多态及分型方法、Ⅱ类等位基因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猪SLAⅡ类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抗病性状关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的白细胞抗原(swine lymphocyte antigen,SLA)是猪体内与抗病性和免疫应答密切相关的一组基因群,它不仅编码移植抗原,控制移植排斥反应,还参与免疫应答调控和免疫识别,其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抗原递呈。对SLA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为兽医临床免疫耐受、表位疫苗的研制提供先进的理论基础,同时还有助于发现猪抗病育种中有效的候选基因。作者就SLAⅡ类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抗病性状关联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猪MHCⅠ类区域基因及其分型研究进展(续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清学分型由来已久,人们大多采用SIAⅠ类抗血清来研究SLA Ⅰ类区域的特征。尽管目前分子技术无所不在,但实际上分析MHC Ⅰ类基因时,采用传统的同种抗SIA试剂即SLA Ⅰ类抗血清进行检测,仍不失为一种针对大量个体的快速有效且便宜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2.
谈永松  王林云 《养猪》2003,(6):25-27
根据国内外最新资料对猪MHC Ⅲ类区域的基因及功能、物理图谱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对猪MHC Ⅲ类基因的研究提供最新学术动态。  相似文献   

13.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体内的一类高度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绵羊MHC又称为绵羊淋巴细胞表面抗原(ovine lymphocyte antigen,OLA),位于绵羊20号染色体上,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区域,其中MHCⅡ类基因具有高度的基因多态性.文章综述了绵羊MHCⅡ类基因的分子结构及遗传多态性,重点总结了近十年来国内外不同绵羊品种MHCⅡ类基因遗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并对绵羊MHCⅡ类基因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ClassⅡTransactivator(CIITA)作为重要的MHC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在抗原递呈细胞的成熟和功能实现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猪源CIITA基因的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猪源CIIT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从猪肺泡巨噬细胞的总cDNA中扩增CIITA基因,并克隆到pCold-TF载体...  相似文献   

15.
γ-干扰素(IFN-γ)是巨噬细胞、NK细胞的主要活化因子,可增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Ⅰ类和MHCⅡ类)分子的表达,增强抗原呈递细胞对抗原的呈递作用,促进T、B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成熟,促进B细胞分泌抗体.  相似文献   

16.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体内的一类高度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区域。绵羊MHCⅡ类分子由于具有高度的基因多态性,使其在遗传、进化以及抗病育种等方面备受青睐。论文总结了近十年来国内外不同绵羊品种MHCⅡ类基因与疾病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对绵羊MHCⅡ类基因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兽医学报》2017,(11):2101-2107
将从健康仔猪分离到的猪肺泡巨噬细胞(PAM)分别按1∶10、1∶3和1∶1的比例与猪肺炎支原体(Mhp)232株共同孵育。在孵育12h后收获PAM,用qPCR检测PAM中MHCⅡ分子mRNA表达量,确定PAM和Mhp的最佳孵育比(ROI)。将PAM和Mhp按ROI比例混合孵育(试验组),用等体积的10%RPMI-1640液代替Mhp与PAM孵育作为对照组。分别在孵育后12,24,36,48h收获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AM。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PAM中与外源性抗原加工递呈功能相关分子MHCⅡ、SLA-DM、Li和CD86、TLR2和TLR6 mRNA表达量,分析Mhp感染对PAM外源性杭原递呈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关因子MHCⅡ、SLA-D、Li、CD86和TLR6在Mhp感染PAM 12h后,mRNA表达量升高(17~380倍);感染24h后降至对照组表达水平的0.043~0.391倍;感染36h后极大地降低;感染后48h全部检测不出。TLR2因子mRNA表达量在Mhp感染12h后降至对照组的0.767倍,感染24h后全部全部检测不出。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Mhp感染早期(12h)可以引起PAM抗原递呈功能相关因子mRNA表达量增加;感染晚期(24h以后)会抑制PAM的外源性抗原递呈加工功能相关因子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Mhp感染早期,动物机体可以通过PAM导致免疫增强,后期会引起免疫抑制。本试验探索了Mhp对PAM外源性抗原加工递呈功能相关因子mRNA表达量影响,为进一步研究Mhp致病机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MHC即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由紧密连锁、高度多态的基因位点所组成的染色体上的一个区域[1],连锁于一条染色体上的MHC基因构成一个单倍型。MHC分为Ⅰ、Ⅱ、Ⅲ类分子,其中Ⅰ、Ⅱ类分子分别提呈内源性和外源性抗原肽,Ⅲ类分子与免疫因子相关。MHC基因产物在各种细胞表面表达,控制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早期源于解释器官移植中受体排斥供体组织细胞的现象。1936年,Corer在小鼠体内首次发现了  相似文献   

19.
猪附红细胞体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综述了猪附红细胞体的致病机理,其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红细胞膜改变,导致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②使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即M型冷凝素,导致红细胞凝集、溶解和机体Ⅱ型过敏反应;③使血液葡萄糖水平降低,机体出现酸中毒,被感染的红细胞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常导致机体呼吸困难;④当出现严重的寄生虫血症时,抑制猪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20.
<正>猪MHC又叫地方性肺炎,是猪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表现为咳嗽和气喘,病变特征为融合性支气管肺炎。其病原是猪肺炎霉形体(支原体),能被一般消毒药迅速杀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