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清胰逐瘀汤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大鼠微循环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检测各组手术后8 h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清淀粉酶(AMS)、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计数(PLT)。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IL-6、TNF-α、AMS、PT、D-D升高,PL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IL-6、TNF-α、AMS、PT、D-D的升高程度及PLT的降低程度都有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清胰逐瘀汤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鼠AP的微循环,其机制与影响AP大鼠的某些炎症介质及凝血纤溶系统,减轻由微循环障碍导致的组织器官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2.
谷丰  李春耕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7,37(11):1269-1271,1298
目的 观察止痛促愈汤对低位型肛瘘术后创面疼痛及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低位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予高锰酸钾溶液熏洗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止痛促愈汤治疗。14 d后观察创面疼痛、水肿、渗出及肉芽组织形态和创面面积等情况,评价创面愈合时间、愈合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创面疼痛、水肿、渗出及肉芽组织形态积分和创面面积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率及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止痛促愈汤可以改善低位型肛瘘术后创面疼痛、水肿、渗出,促进肉芽组织增生,缩小创面面积,促进创面愈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促愈汤对环状混合痔术后新生血管、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56例环状混合痔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两组均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对照组术后予九华膏局部涂抹联合痔炎冲洗灵坐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促愈汤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总有效率、术后当天与治疗2周的创面疼痛评分、创面出血评分、创面渗液评分、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P<0.05)。治疗2周后,两组创面疼痛、创面出血、创面渗液评分较术后当天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清VEGF、PDGF、bFGF水平较术后当天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促愈汤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后患者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与上皮组织增生,促进创面愈合,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五汁饮对急性酒精中毒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葛花组、五汁饮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每组10只。预防性给药 7 d后,空白组蒸馏水灌胃,其余各组按照1.5 mL/100 g的52度红星二锅头给予灌胃,每日1次,连续1周,建立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测定肝脏匀浆中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乙醇脱氢酶(ADH)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葛花组、五汁饮高剂量组ALT含量降低(P<0.05),五汁饮高、低剂量组AST含量降低(P<0.01);五汁饮高剂量组ADH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葛花组、五汁饮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葛花组、五汁饮高、低剂量组GSH、SOD含量高于模型组(P<0.01,P<0.05),葛花组、五汁饮高、低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MDA含量(P<0.01)。结论 五汁饮保肝作用可能通过激活ADH加快酒精代谢及SOD、GSH的抗氧化作用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生肌玉红膏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术(r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血管新生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7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清创处理及VSD,观察组加用生肌玉红膏联合负压引流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踝肱指数变化情况;评价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内皮抑素(endostatin,ES)表达情况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AOPP)等氧化应激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缩短,创面愈合率及踝肱指数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VEGF、bFGF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高于对照组(P<0.05),创面ES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AOP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1年随访发现对照组患者溃疡复发率高于观察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截肢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肌玉红膏联合VSD可以缩短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时间,促进创面的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VEGF、bFGF、ES、SOD、MDA、AOPP等因子表达,促进溃疡创面血管新生,改善机体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四君子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FCIR)大鼠大脑皮质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10.80 mg/kg)、四君子汤组(6 g/kg),每组12只。运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大鼠FCIR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其它各组则用相应药物连续灌胃14 d。运用Zea-Longa 5级评分法评定FCIR大鼠神经功能,免疫组化检测层粘连蛋白(laminin,LN)、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1,TI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9,MMP9)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四君子汤组、尼莫地平组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减少(P<0.01),且四君子汤组、尼莫地平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脑皮质LN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四君子汤和尼莫地平组LN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脑皮质TIMP1、MMP9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四君子汤和尼莫地平组TIMP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而MMP9阳性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四君子汤可能通过促进LN和TIMP1表达,抑制MMP9表达,减轻大鼠的神经功能症状,进而对FCIR大鼠大脑皮质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甘麦大枣汤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HPA轴及海马显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抗抑郁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5.4 mg/kg)、甘麦大枣汤高、中、低剂量组(3.84、1.92、0.96 g/kg),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建立抑郁模型,于造模同时给药,连续21 d。采用糖水消耗实验和旷场测试检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的变化,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CA3区及齿状回(DG)区的病理结构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抑郁模型组大鼠蔗糖偏食度及自主活动次数显著下降(P<0.01),血浆CRH、ACTH、CORT含量显著上升(P<0.01),海马CA1区、CA3区以及DG区神经元均萎缩、缺失,损伤明显;与模型组比较,甘麦大枣汤高剂量组大鼠蔗糖偏食度及活动次数均显著提高(P<0.01),血浆ACTH、CORT含量下降(P<0.05),同时海马各区神经元损伤情况得到缓解。结论 甘麦大枣汤能显著改善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其作用可能与调节HPA轴高亢,保护海马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抑郁模型大鼠的生物学特点,为抑郁模型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媒对照组、束缚应激组、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组,皮质酮注射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各组分别进行造模,时间均为21 d,造模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和前额叶皮质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3种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均显著增加(P<0.01),但只有皮质酮组大鼠进入目标象限潜伏期时间增加(P<0.05);旷场测试中活动次数显著下降,其中CUMS组和皮质酮组对比束缚组有显著差异(P<0.01);同时,3种模型组大鼠强迫游泳中的不动时间均显著增加(P<0.01);此外,与对照组比较,各模型组大鼠海马和前额叶皮质区BDNF、NGF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或P<0.05),但各模型组之间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束缚应激、CUMS、慢性皮质酮注射均能使大鼠产生明显的抑郁样行为,且在脑内神经营养表达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频率电项针对睡眠剥夺大鼠下丘脑内免疫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明确电项针对失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发挥促眠效应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2 Hz刺激组、50 Hz刺激组、100 Hz刺激组,每组10只。采用对氯苯丙氨酸(PCPA)化法制作失眠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频率刺激组连续1周进行电项针干预治疗,1次/日,30 min/次,空白组和模型组每日在相应时间仿照刺激组固定躯体,不进行任何处置。各组于治疗结束后处死大鼠后迅速分离下丘脑组织,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1β、IL-6和TNF-α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下丘脑中IL-1β、IL-6和TNF-α浓度明显低于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频率刺激组IL-1β、IL-6和TNF-α浓度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频率刺激组之间比较,2 Hz刺激组下丘脑IL-1β、IL-6和TNF-α含量高于50 Hz和100 Hz组(P<0.05),50Hz组和100Hz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不同频率电项针治疗失眠均有效,各频率组电项针治疗比较,2Hz刺激组的促眠作用最好,其促眠作用的机制可能与调节下丘脑内免疫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四海之腧”取穴法对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血脂水平及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治疗组配合“四海之腧”取穴法,对照组配合常规针刺,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血脂及凝血系统相关指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和凝血系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四海之腧”取穴法可调节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状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2味中药复方(LWZY)抗大鼠胃黏膜损伤作用及对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无水乙醇致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阿司匹林致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盐酸致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预防性灌胃给药,以胃黏膜的损伤指数、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为指标,评价2味中药复方药剂对各动物模型的抗胃黏膜损伤作用及对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西米替丁及LWZY各给药组对阿司匹林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盐酸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无水乙醇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各给药组胃黏膜损伤指数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P0.01);无水乙醇模型中的血液值;LWZY组较模型组比较PT、FIB、APTT、TT值有明显降低(P0.05;P0.01),有统计学意义;盐酸模型中的血液值,模型组PT、FIB、APTT、TT值较正常组比较略有升高,LWZY组较模型组比较PT、FIB值有明显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而APTT、TT值有明显降低(P0.05;P0.01),有统计学意义;阿司匹林模型中的血液指标中模型组PT、FIB、APTT、TT值较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LWZY组较模型组比较PT、FIB、APTT、TT值有明显降低(P0.05;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WZY对无水乙醇、阿司匹林、盐酸致大鼠胃黏膜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且有一定的体内促凝血作用,作用机制可能和凝血因子以及调节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自制外用中药止血散(简称止血散)的止血和抗炎作用,通过小鼠断尾模型、药物吸附及粘稠性试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及抑菌试验对其药效学进行评价,通过大鼠皮肤刺激性试验和豚鼠皮肤过敏性试验考察其安全性。结果表明,自制中药止血散对大鼠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无刺激性,对豚鼠皮肤无致敏性。在止血时间方面,止血散组和云南白药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止血散组与云南白药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血液吸附能力及粘稠性方面,止血散显著好于云南白药(P0.01);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中,止血散组与红霉素软膏组小鼠耳肿胀度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止血散组与红霉素软膏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止血散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5 g·L~(-1),对枯草芽孢杆菌的MIC为10 g·L~(-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益肺通络颗粒体外抗结核、止血、止咳作用及对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标准菌株(H37Rv)和临床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敏感菌株和耐药菌株,接种于含有不同浓度益肺通络颗粒的培养基中,观察结核杆菌的生长情况;应用剪尾法、毛细管法测定小鼠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观察益肺通络颗粒的止血作用;用氨水引咳,观察其止咳作用;通过巨噬细胞碳粒廓清试验,观察其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廓清指数和校正廓清指数)的影响。结果 益肺通络颗粒在高浓度(0.01~0.2 g/mL)时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显著的抑菌作用,但随着浓度降低,其抑菌效果也显著减弱,浓度减低至0.025 g/mL以下时抑菌作用不明显;与对照组小鼠出血时间(321.2±34.3)s、凝血时间(135.8±5.1)s比较,益肺通络高剂量组小鼠出血时间(169.5±23.0)s、凝血时间(97.5±3.3)s均显著缩短(P<0.01);与对照组小鼠氨水引咳的潜伏期(36.4±1.9)s、5 min内小鼠的咳嗽次数(45.9±3.1)次比较,益肺通络高剂量组小鼠氨水引咳的潜伏期(54.1±1.4)s 显著延长、5 min内小鼠的咳嗽次数(22.7±2.2)次显著减少(P<0.01);且小鼠廓清指数和校正廓清指数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 益肺通络颗粒具有体外抗结核作用,具有止血止咳和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丁诚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442-3443
[目的]研究石榴皮提取物对凝血时间的影响。[方法]将石榴皮干燥粉碎,分别用等体积的蒸馏水和乙醇浸提,研究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凝血时间如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影响。[结果]石榴皮提取物具有抗凝血作用,且水提物效果较醇提物好。[结论]为石榴皮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羊栖菜硫酸多糖的抗凝血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羊栖菜硫酸多糖的抗凝血活性。[方法]从水提液中提取羊栖菜硫酸多糖,通过体内和体外的抗凝血试验系统地研究其抗凝血活性。[结果]利用葡聚糖凝胶G-75分离纯化所提取的羊栖菜硫酸多糖F1,得到5个不同组分。在2.0 g/L的受试条件下,组分F12抗凝血活性的最强,其延长小白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大白兔的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分别为粗多糖F0的174.2%、153.7%、311.9%1、57.8%和218.2%。羊栖菜硫酸多糖F1与抗凝血效果有显著的量效关系。在受试条件下(浓度为0.5~2.0g/L),多糖的浓度与小白鼠的抗凝血指标、与大白兔体外抗凝血指标之间均呈现良好的直线回归关系。[结论]该研究为羊栖菜类保健品及临床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秦仲君  李兴暖  何巍  周裔春  赵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910-8911,8934
[目的]采用木瓜蛋白酶对土鳖虫蛋白质进行酶解,制备土鳖虫多肽,并对获得的多肽进行抗凝血的作用研究。[方法]利用酶解法制备土鳖虫多肽,以水解度为考察指标,确定多肽的最佳制备工艺;通过试剂盒测定不同浓度的多肽对小鼠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的影响。[结果]木瓜蛋白酶水解制备土鳖虫多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 8.0,酶用量1.0%,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3.5 h;获得的土鳖虫多肽显著延长了小鼠TT和APTT,对PT无明显影响。[结论]在最佳酶解条件下获得了土鳖虫多肽,且证明其具有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黄芪解毒汤抑制乳腺癌复发转移的机制是否与其干预Jag1基因和CyclinD1蛋白在人乳腺癌MCF-7细胞中的表达有关。方法 采用SPF级SD大鼠灌胃法制备黄芪解毒汤组、阿霉素组、参一胶囊组、生理盐水组的含药血清。运用细胞培养技术,MTT法检测发现最佳抑制浓度;以最佳抑菌浓度即20%浓度的含药血清干预人乳腺癌细胞,RT-PCR检测Jag1基因,Western-blot检测CyclinD1蛋白的表达。结果 各组与生理盐水血清组比较,Jag1基因和CyclinD1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与其他各组比较阿霉素血清组抑制作用最强(P<0.01);黄芪解毒汤血清组与参一胶囊血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解毒汤可显著降低MCF-7细胞Jag1基因和CyclinD1蛋白表达,该结果可为黄芪解毒汤在乳腺癌术后治疗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肌内效贴对颈型颈椎病的疗效,为临床运用肌内效贴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纳入排除标准严格纳入颈型颈椎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针刺+传统贴布组、针刺+肌内效贴组,分别接受常规针刺、针刺+传统贴布及针刺+肌内效贴治疗,观察对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VAS评分,CASCS评分变化的影响以及各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三组的VAS评分和CASC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针刺+肌内效贴组的VAS评分和CASCS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8.3%、90.3%、97.1%,针刺+肌内效贴扎组疗效显著高于常规针刺组和针刺+传统贴布组(P<0.05)。针刺+肌内效贴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针刺+传统贴布组。结论 针刺配合肌内效贴贴扎疗法可提高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有效率,且有着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