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畜禽养殖业特别是反刍动物对新型饲料添加剂的需求越来越高,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和提取物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关于其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甲烷产生及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综述的目的是提供有关植物提取物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现有研究数据,探讨其作为添加剂对胃肠道功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多酚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生物活性。大量研究表明,在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适量的植物多酚(plant polyphenol,PP)可以改善机体抗氧化水平、调节瘤胃发酵过程、增强免疫,从而提高生产性能。故PP是反刍动物营养中很有前景的饲料添加剂。文章对PP的分类组成、生理功能及其目前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其今后在反刍动物生产应用中的深入探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饲料在反刍动物瘤胃中的发酵过程,不仅会造成能量和氨态氮的损失,动物生产性能的降低,而且还对环境造成污染.皂苷是一类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有调控作用的植物次级代谢产物.本文主要综述了皂苷的化学结构、分布和存在形式及其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和生产性能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我国开展皂苷作为反刍动物瘤胃发酵调控添加剂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植物提取物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提取物中的挥发油、皂苷、生物碱、萜类等化学物质具有抗菌、促生长、提高免疫力和抗氧化等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植物提取物还可以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发酵模式,提高氮存留,减少甲烷排放的功能,因此,植物提取物作为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的一种重要添加剂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已经在有效植物品种的筛选和植物提取物作用机理、剂量效应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文中就目前植物提取物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调控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我国开展植物提取物作为反刍动物瘤胃发酵调控添加剂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植物提取物中含有生物碱、皂苷、挥发油、单宁以及多糖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杀菌、促生长及抗氧化等多种功能,被认为是可以替代抗生素药物的天然饲料添加剂之一。近年来,有关植物提取物在畜禽营养调控及生产应用方面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在总结植物提取物活性成分及功能的基础上,针对其在反刍动物营养调控及生产应用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重点评述了近年来植物提取物在提高反刍动物的采食量和饲料消化率、抑制甲烷生成、提高过瘤胃蛋白数量、调控瘤胃发酵及改善畜产品品质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目前植物提取物应用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饲料在反刍动物瘤胃内发酵过程中,不仅会造成能量和蛋白质的流失,降低饲料利用率,而且对环境造成污染。皂苷是一类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有调控作用的植物次级代谢产物。文章综述了皂苷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及甲烷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及应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甲烷是反刍动物瘤胃正常发酵的产物,但其排放不仅对空气环境造成污染、增加温室效应,而且还造成2%~15%的饲料能量损失。因此,减少反刍动物瘤胃内甲烷的生成量,对提高饲料能量利用率和改善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对添加化学合成的甲烷抑制剂和抗生素来讲,添加植物代谢产物和植物油等是一种更为安全、健康的营养调控方式。  相似文献   

8.
植物精油是一类从植物中萃取出来的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具有广谱抗菌性,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植物精油可减少反刍动物瘤胃中蛋白质的降解,降低其氨排放量,从而调控瘤胃中的氮代谢.植物精油在抑制反刍动物肠道甲烷排放方面表现出积极作用,具有作为饲料添加剂来调控瘤胃发酵的潜质.该文旨在阐述植物精油对瘤...  相似文献   

9.
甲烷是反刍动物瘤胃正常发酵的产物,但其排放不仅对空气环境造成污染、增加温室效应,而且还造成2%~15%的饲料能量损失。因此,减少反刍动物瘤胃内甲烷的生成量,对提高饲料能量利用率和改善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对添加化学合成的甲烷抑制剂和抗生素来讲,添加植物代谢产物和植物油等是一种更为安全、健康的营养调控方式。  相似文献   

10.
植物挥发油具有抗菌、促生长等多种功能,被认为是可以替代抗生素药物的天然饲料添加剂之一。近年来,有关植物挥发油在瘤胃发酵调控以及瘤胃甲烷减排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在介绍植物挥发油活性成分及功能的基础上,针对其在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的调控作用进行了综述,讨论其调控的作用机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以亚麻籽粕为原料,利用微波法进行脱毒,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考察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和微波温度对亚麻籽粕微波脱毒效果的影响。用脱毒后的亚麻籽粕制作酸乳,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考察发酵时间、发酵剂添加量、发酵温度对亚麻籽粕酸乳中氰化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籽粕最佳脱毒工艺为微波时间60 s、微波功率640 W、微波温度70 ℃,该条件下微波脱毒后亚麻籽粕氰化物含量最低,为14.02 mg/kg;亚麻籽粕酸乳发酵最佳工艺为发酵时间9 h、发酵剂添加量1.50 g/100 mL、发酵温度41 ℃,该条件下亚麻籽粕酸乳氰化物含量最低,为8.45 mg/kg;通过酸乳发酵可以降低亚麻籽粕中氰化物含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多元化开发利用桑叶蛋白质资源,将桑叶粉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制备桑叶蛋白。以桑叶蛋白得率为响应值,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桑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发酵后桑叶蛋白的体外消化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桑叶粉质量浓度、装液量、蔗糖质量浓度和发酵时间对桑叶蛋白得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影响大小依次为桑叶粉质量浓度>装液量>蔗糖质量浓度>发酵时间,发酵最优条件为桑叶粉质量浓度2.64mg/mL、装液量105 mL、蔗糖质量浓度22 mg/mL、发酵时间45.1 h。在此优化条件下,桑叶蛋白得率的预测值为16.43%,验证值为16.29%,试验结果重现性良好,建立的桑叶蛋白得率与主要发酵条件因子的数学回归模型可靠。体外消化试验表明,该方法制备桑叶蛋白的体外消化能力得到显著提高(P<0.05),体外消化率比发酵前提高了4.2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changes in VFA and ammonia concentration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using 4 fermentable carbohydrate-rich feed ingredients as substrates and feces of unweaned piglets as inoculum. Fecal inoculum was collected, pooled, and mixed from 9 specially raised (no creep feed or antibiotics) crossbred piglets at 3 wk of age. Inulin, lactulose, molasses-free sugar beet pulp, and wheat starch were used as substrates and were fermented in vitro for 72 h (3 replicates per substrate). Cumulative gas production was measured as an indicator of the kinetics of fermentation. In addition, 3 bottles of substrate per time point with similar contents (amounts of substrate, inoculum, and media) were incubated but were allowed to release their gas throughout incubation. For these latter bottles, fermentation fluid was sampled at incubation time points including every hour between 1 and 24 h and at 48 h, and fermentation end products (VFA, lactate, and ammonia) and OM disappearance were measured. Dry matter and ash were analyzed from the postfermentative samples. The pH of the contents from these bottles was also recorded. The correlation in time between fermentation end products and cumulative gas produced was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longation of fermentation to 72 h, especially in the case of fast-fermenting inulin and lactulose, may lead to a different end product profile (P < 0.001) compared with the profile observed at the time at which most of the substrate has disappeared. Therefore, we concluded that the fermentation product profile at the end of in vitro fermentation at a specific time point cannot be used to compare fermentability of carbohydrate sources with different fermentation kinetics in terms of gas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对酵母菌发酵,以玉米粉和麸皮为主要培养基原料的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了筛选。以接种量、料水比例、发酵温度、发酵周期等因素作为研究对象,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筛选出的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75%,麸皮21%,NH4NO3 2%,KH2PO4 1%,MgSO4 1%。适宜的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2%,料水比例1∶1.5,发酵温度30 ℃,发酵周期66 h,该条件下发酵终产物粗蛋白含量最高,为20.56%。  相似文献   

15.
发酵法是中药炮制的传统方法,具有提高有效成分含量、增强或产生新的疗效、降低毒性、调整肠道菌群等作用。现代中药发酵技术克服了传统中药发酵技术的菌种驳杂、温度和湿度不可控等缺点,发展出了固体发酵、液体发酵和双向固体发酵的现代工艺技术。近年来国家推行饲料禁抗,微生物发酵中药作为一种微生态制剂,在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预防和治疗疾病等方面,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养殖业中抗生素替代品之一,在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市场。但目前发酵中药仍存在发酵机理不明确、物质基础的改变相对未知、发酵菌种较为单一、缺少一定的质量标准等问题。作者重点介绍了发酵中药的优势并比较了各种发酵技术的优点和缺点,对发酵中药在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发酵中药的发展潜力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改进方案及发展方向,以期对未来微生物发酵中药的深入研究及其在畜禽、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研究采用响应面法并以滤纸酶活力(filter paper activity,FPA)作为响应值对转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的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Tu6-VHb菌株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P-B试验,筛选出影响Tu6-VHb菌株发酵产酶的3个显著因素:吐温-80含量、发酵液体积(250 mL三角瓶发酵)、氮源浓度。用最陡爬坡路径法逼近最大响应值区域,运用响应面B-B试验设计确定3个显著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最佳发酵条件。结果显示,Tu6-VHb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发酵条件是:吐温-80含量0.39%,发酵液体积61.32 mL(250 mL三角瓶发酵),氮源浓度0.87%。经优化后,Tu6-VHb菌株发酵产纤维素酶酶活力达51.72 U/mL,与模型预测值51.94 U/mL相近,较优化前该菌株酶活力(39.984 U/mL)提高了29.35%,是未转入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的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Tu6菌株酶活力(35.904 U/mL)的1.44倍。  相似文献   

17.
试验研究了不同发酵条件对发酵豆粕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优化,逐级递进法,对豆粕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以豆粕为原料,以益生蜡样芽孢杆菌和粪肠球菌作为发酵菌种进行固态发酵试验研究,主要考察其对发酵产物酸溶蛋白和总有机酸的影响。结果表明,豆粕固体发酵最优工艺条件为:发酵菌种比2:1(蜡样芽孢杆菌菌液:粪肠球菌菌液=2:1)、发酵初始含水量45%,发酵时间54 h、好氧与厌氧时间比2:1,在此发酵条件下酸溶蛋白达到14.95%、总有机酸2.47%、抗原蛋白降解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不同添加剂对夏河县紫花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水量控制在65%~70%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青贮原料,通过添加麸皮、红糖、甲酸、乙酸、乳酸菌制剂等,探讨了夏河县紫花苜蓿青贮发酵品质及添加剂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添加剂处理的紫花苜蓿,发酵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具体表现为pH值及氨态氮含量降低、乳酸含量升高;综合青贮饲料发酵品质、营养价值指标及感官评定来看,添加甲酸、乙酸和芯来旺Ⅰ号对紫花苜蓿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有明显改善,在90 d的短期青贮中,是适宜夏河县紫花苜蓿青贮饲料生产的高效添加剂,而乙酸作为青贮添加剂在本次试验中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祁连山放牧地的高山美利奴育成公羊为研究对象,于返青期和盛草期,采用粪袋全收粪和酸不溶灰分(AIA)结合法测定其采食量,并探究其放牧地牧草营养物质的供给规律和其营养的盈缺。结果显示,盛草期放牧草地植物群落优势度指数、地上生物量、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返青期(P<0.05)。在牧草养分化学指标上,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在盛草期显著高于返青期(P<0.05),盛草期牧草粗饲料分级指数(GI)也显著高于返青期(P<0.05)。返青期和盛草期高山美利奴育成公羊干物质、粗蛋白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代谢能采食量在盛草期显著高于返青期(P<0.05)。牧草有机物和干物质消化率返青期和盛草期差异不显著(P>0.05),牧草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在返青期显著高于盛草期(P<0.05)。盛草期高山美利奴育成公羊瘤胃氨态氮(NH3-N)含量、丁酸、支链脂肪酸比例显著高于返青期(P<0.05),高山美利奴育成公羊瘤胃内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返青期显著高于盛草期(P<0.05)。参照中国美利奴育成公羊(体重70 kg,日增重100 g)营养需要推荐量,高山美利奴育成公羊每只日代谢能和粗蛋白采食量在返青期分别比推荐量低9.32 MJ和45.23 g·d?1;而在盛草期二者则分别低7.32 MJ和32.64 g·d?1。综上所述,盛草期牧草GI值、牧草生产力显著高于返青期;体重为70 kg的高山美利奴育成公羊在返青期和盛草期牧场,日增重达到100 g时,代谢能和粗蛋白摄入量均不足,需补饲一定量的能量和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20.
两步发酵法降解大豆抗原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混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混菌发酵生豆粕,研究表明,酵母菌及乳酸菌对枯草芽孢杆菌降解抗原蛋白的能力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以枯草芽孢杆菌好氧发酵作为前发酵,乳酸菌及酵母菌厌氧发酵作为后发酵对生豆粕进行两步发酵,结果表明:前发酵时间对豆粕中抗原蛋白的降解影响最大,后发酵温度其次,前发酵温度影响最小;当前发酵温度为35℃,前发酵时间为48 h,后发酵温度42℃,后发酵时间32 h,豆粕中两种主要抗原蛋白的残留量仅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