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胚胎干细胞最重要的生物学特征是具有发育全能性。要想获得具有发育全能性的胚胎干细胞,必需选择适当胚龄的胚胎和用正确的分化抑制物。本文从鼠类胚胎干细胞的获得、维持及胚胎干细胞的特征、生物学功能以及其他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的研究等方面综述了胚胎干细胞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胚胎干细胞及其生物学特征;综述了胚胎干细胞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新动态;归纳了胚胎干细胞的建系以及鉴定方法;阐述了胚胎干细胞的潜在应用价值,以及干细胞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胚胎干细胞及其生物学特征;综述了胚胎干细胞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新动态;归纳了胚胎干细胞的建系以及鉴定方法;阐述了胚胎干细胞的潜在应用价值,以及干细胞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胚胎干细胞是未分化的多能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和分化的潜力,这些特性使之成为目前胚胎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及各种生物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现从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主要家畜类型和应用前景等方面对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胚胎干细胞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体外将小鼠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肌肉细胞,并且利用这些分化得来的肌肉细胞治疗肌肉退行性疾病,一直是胚胎干细胞研究领域的热点,而胚胎干细胞的分化机制更是其中的难点。目前,用于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骨骼肌细胞的方法很多,但分化的效率并不是很高,所以研究胚胎干细胞向骨骼肌细胞方向分化的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仅就最近几年对小鼠胚胎干细胞向骨骼肌细胞方向分化的一些方法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胚胎干细胞是存在于早期胚胎或原始生殖嵴,具有发育全能性和无限增殖能力的一类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该类细胞已广泛应用于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细胞分化的机制、动物克隆及转基因动物生产等研究领域。与其他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的研究相比,虽然鱼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文综述了鱼类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生物学特性、体外分化能力及嵌合体形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5,(11):28-33
蒙古绵羊体外受精的胚胎干细胞(SESC)一直未能成功建系,确定一种适合的培养体系及传代方法对其成功建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将获得的体外受精胚胎直接培养,以胎鼠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运用机械传代法传代,采用培养液Ⅰ和培养液Ⅱ两种不同的培养液培养绵羊胚胎干细胞。采用形态鉴定、碱性磷酸酶染色、类胚体形成,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对获得的SESC进行干细胞检测。结果显示:培养液Ⅰ和培养液Ⅱ都可用于SESC的培养,而无血清的培养液Ⅱ更利于细胞的生长;机械传代法适合于SESC的传代培养;冷冻复苏之后经过形态鉴定、碱性磷酸酶染色、体外分化以及免疫荧光染色,均与胚胎干细胞的形态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8.
动物胚胎干细胞的概念及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胚胎干细胞是从早期胚胎内细胞团或原始生殖细胞分离和克隆的具有全能性的细胞。其在动物克隆转基因动物的生产、基因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以及细胞分化空的研究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对胚胎干细胞的概念特性以及胚胎干细胞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家畜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工作对于研究和利用家畜胚胎干细胞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文献中报道的各种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进行了综述 ,并介绍了几种主要家畜的胚胎干细胞在近十余年间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胚胎干细胞是存在于早期胚胎或原始生殖嵴,具有发育全能性和无限增殖能力的一类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该类细胞已广泛应用于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细胞分化的机制、动物克隆及转基因动物生产等研究领域.与其他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的研究相比,虽然鱼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文综述了鱼类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生物学特性、体外分化能力及嵌合体形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胚胎干细胞及种系嵌合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胚胎干细胞是着床前的囊胚内细胞团或早期胎儿的原始生殖细胞经体外分化抑制培养建立的多能性细胞系 ,具有与胚胎细胞相似的形态特征和分化潜能 ,体外培养时保持未分化状态 ,可以传代增殖。改变维持胚胎干细胞不分化的培养条件 ,胚胎干细胞可自发分化成多细胞结构。在一定诱导下 ,胚胎干细胞可向多个方向分化 ,并生成多种功能细胞。胚胎干细胞注入到胚泡期胚胎或与桑椹期胚胎聚合 ,可以参与包括性腺在内的各种组织的嵌合体的形成。胚胎干细胞在细胞分化与调控 ,胚胎发育 ,遗传病 ,肿瘤 ,免疫和组织或器官移植等研究中显示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而种系嵌合体的获得是实现 ES细胞途径的决定步骤 ,低的种系嵌合率则是制约 ES细胞应用的关键。提高供体 PGCs在受体生殖腺中的比例 ,缩短 ES细胞的体外培养时间 ,以及注入早期发育阶段的受体胚胎等都能提高种系嵌合率。文章从多个方面综述了胚胎干细胞的最新研究成果 ,并着重以禽类 ES细胞为例论述了种系嵌合体的检测方法 ,种系嵌合率的影响因素以及提高种系嵌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胚胎干细胞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胚胎干细胞(ES细胞)是由早期胚胎内细胞团或盈儿原始生殖细胞分离克隆出的具有发育全能性的细胞,是动物多种组织细胞的祖细胞。由于ES细胞与克隆动物、转基因动物、组织工程、临床克隆治疗和发育生物学、遗传学以及昨动物疾病模型等研究与应用的关系密切,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和兴趣。尤其是从1999年以来,人类ES细胞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人们渴望该技术尽快成熟,应用于临床医学克隆治疗,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ES细胞的研究热潮。海峡两岸应组织多学科、多行业、多单位的科技工作者协同攻关,使该项研究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主要探讨饲养层、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水、血清对小鼠胚胎干细胞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养层细胞在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分化抑制过程中有一定作用,而起主导作用的是外源白血病抑制因子;;经亚沸处理的MilliQ水,能显著提高小鼠胚胎干细胞保持未分化状态的能力;;血清的品质对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培养效果影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大鼠心肌条件培养基(RH CM)培养ICR小鼠的桑椹胚和囊胚,发现由囊胚分离的ES细胞传代后ES集落的出现率显著高于桑椹胚(P<0.05),囊胚更适合作为ES细胞分离克隆的材料。以RH CM为培养基的试验组ES细胞传代的平均时间间隔为38 h,对照组传代的时间间隔平均为78 h,两者差异显著(P<0.05)。表明RH CM能够促进ES细胞贴壁增殖和ES集落的形成,有效地维持ES细胞未分化状态。试验中设计的3 种培养条件对原代ES集落的形成影响不显著,但对传代后的ES集落的形成和传代的代次有显著差异。其中以MEF作饲养层,添加RH CM培养基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胚胎干细胞是未分化的具有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并且能分化成所有类型的体细胞以及生殖细胞。它们提供了早期胚胎分化的体外模型,也是基因操作的重要靶细胞。禽类多能性干细胞培养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是以干细胞体外遗传修饰、鉴定为技术平台的家禽转基因技术。通过此技术对禽类基因进行遗传修饰与操作,在胚胎发育基础研究、转基因禽类生产及家禽育种等方面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但是禽类多能性干细胞培养的许多基本问题仍亟待解决,如探索其建系的培养条件、揭示其维持多能性和增殖能力的分子机制等。文章综述了禽类多能性干细胞的分离方法、体外分化能力、嵌合体形成以及基因修饰方面的研究进展及目前的研究局限。  相似文献   

16.
对昆明小鼠和BALB/c小鼠2种胚胎的研究表明,2种品系小鼠胚胎均可用作胚胎干细胞(ES)分离建系的材料,两者在ES分离、传代上无显著差异(P〉0.05);大鼠心肌细胞条件培养液与添加LIF的ES常规培养液相比,显著提高了小鼠ES细胞F1、F2出现率(P〈0.05);采用低浓度消化液使形成ES克隆的比率分别从14%、16%提高到35%、32%,使ES传到第5代的比率分别从1.7%、0提高到5%、7.1%;而采用连续消化法使形成ES克隆的比率从15%、17%提高到40%、50%,使ES传到第5代的比率从0、1%提高到10%、20%;对ES进行伊红染色、核型分析、AKP染色及体外分化能力检测,证实所分离的ES符合小鼠ES的一系列特征。  相似文献   

17.
鸡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从鸡第X期胚胎中分离胚盘,以鸡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用添加了10%的胎牛血清、2%的鸡血清、2mmol/LL-谷氨酰胺、1mmol/L丙酮酸钠、5.5×10-5mol/Lβ-巯基乙醇、10μL/mL非必需氨基酸以及含1000IU/mL白血病抑制因子(LIF)、10ng/m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5ng/mL干细胞生长因子(SCF)的高糖DMEM对细胞进行培养和传代,可以获得传至5~6代的鸡胚胎干细胞(ES)。通过对传代培养后的鸡ES细胞进行AKP染色鉴定和SSEA-1的鉴定,证实细胞未发生分化,具有胚胎干细胞的特征。同时通过不同分离胚盘方法和不同消化时间的比较得出药勺法提取胚盘简单易行,原代消化5~8min的ES细胞适合于传代培养。  相似文献   

18.
Embryonic stem (ES) cells are pluripotent cell lines with the capacity of self-renewal and a broad differentiation plasticity. They are derived from pre-implantation embryos and can be propagated as a homogeneous, uncommitted cell population for an almost unlimited period of time without losing their pluripotency and their stable karyotype. Murine ES cells are able to reintegrate fully into embryogenesis when returned into an early embryo, even after extensive genetic manipulation. In the resulting chimeric offspring produced by blastocyst injection or morula aggregation, ES cell descendants are represented among all cell types, including functional gametes. Therefore, mouse ES cells represent an important tool for genetic engineering, in particular via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to introduce gene knock-outs and other precise genomic modifications into the mouse germ line. Because of these properties ES cell technology is of high interest for other model organisms and for livestock species like cattle and pigs. However, in spite of tremendous research activities, no proven ES cells colonizing the germ line have yet been established for vertebrate species other than the mouse (Evans and Kaufman, 1981; Martin, 1981) and chicken (Pain et al., 1996). The in vitro differentiation capacity of ES cells provides unique opportunities for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gene regulation and function during cell commitment and differentiation in early embryogenesis. Recently, pluripotent stem cells were established from human embryos (Thomson et al., 1998) and early fetuses (Shamblott et al., 1998), opening new scenarios both for research in human developmental biology and for medical applications, i.e. cell replacement strategies. At about the same time, research activities focused on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of somatic stem cells, unravelling an unexpected plasticity of these cell types. Somatic stem cells are found in differentiated tissues and can renew themselves in addition to generating the specialized cell types of the tissue from which they originate. Additional to discoveries of somatic stem cells in tissues that were previously not thought to contain these kinds of cells, they also appear to be capable of developing into cell types of other tissues, but have a reduced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as compared to embryo-derived stem cells. Therefore, somatic stem cells are referred to as multipotent rather than pluripotent. This review summarizes characteristics of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n the mouse and in selected livestock species, explains their use for genetic engineering and basic research on embryonic development, and evaluates their potential for cell therapy as compared to somatic stem cells.  相似文献   

19.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是从早期囊胚内细胞团分离培养出来的能够不断维持自我更新和具有发育多能性的细胞。Wnt信号通路在维持胚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糖原合成激酶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GSK-3)抑制剂可以激活Wnt信号通路,促进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增强细胞间连接。作者就GSK-3抑制剂在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细胞连接方面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